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4-普济方-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角屑 
(一分) 上为细散。每服二钱。粥饮调下。不计时候。 
x黄连散x(出圣惠方)x治伤寒热毒下痢脓血。腹痛。x 
黄连(去须微炒) 当归(锉微炒) 阿胶(捣碎炒令黄燥) 黄芩 赤芍药(各四分) 
地榆 
(三分) 甘草(半两炙微黄)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粥饮调下。不计时候。 
x茜根散x(出圣惠方)x治伤寒热毒下脓血痢。及腹痛壮热。x 
茜根(一两) 龙骨(一两半)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犀角屑(一两) 黄柏(半 
两微炙锉) 
黄芩(三分) 赤地利(一两) 赤鼠尾花(一两) 上为细散。每服二钱。粥饮调下。不 
计时候。 
x治伤寒热毒入胃。下痢脓血方。x(出圣惠方) 
龙骨(二两) 黄连(一两半) 木香(一两) 上为细散。每服二钱。粥饮调下。不 
计时候。 
x赤石脂散x(出圣惠方)x治伤寒腹痛。下痢脓血。日夜不歇。x 
赤石脂(半两) 干姜(一分炮裂锉) 浓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诃黎 
勒皮 
(半两炒微黄) 上为细散。每服二钱。粥饮调下。不计时候。圣济方。食前。米饮调下。 
日 
三服 
x乌梅丸x(出圣惠方)x治伤寒下痢腹痛。x 
乌梅肉(三分微炒) 黄连(三分去须微炒) 当归(三分锉微炒) 诃黎勒皮(三分 
炒微黄) 
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 干姜(一分炮裂锉) 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 
十丸。 
粥饮送下。不计时候。圣济方。每服食前。米饮下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治伤寒后。温热不 
除。下痢脓血。昼夜无度。 
x香连散 治伤寒后。下痢脓血疼痛。x 
木香(半两) 黄连(去须一两) 青橘皮(去白焙半两) 上捣罗为散。每服二钱。 
米饮调 
下。不拘时候服。 
x黄连汤x(出活人书方)x治伤寒热病瘥后。下痢脓血不止。x 
黄连(去须炒一两) 黄芩(去黑心三分) 栀子仁(一分) 阿胶(炙令燥半两) 上 
粗捣 
筛。每服三钱。以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之。 
x黄 汤 治伤寒后下痢。赤多白少。所注涩痛。宜服之。x 
黄 (一两) 枳壳(去瓤麸炒) 大腹皮(各半两) 黄连(去须三分) 白茯苓(去 
黑心) 
芍药(各一两) 甘草(炙三分) 上粗捣筛。每服五钱。以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 
食前 
温服。 
x治伤寒后。下痢脓血方。x 
龙骨(二两) 黄连(去须炒一两) 上捣罗为散。每服二钱。食前。米饮调下。日三 
夜一。 
x黄连丸 治伤寒热病后。热毒下痢脓血。x 
黄连(去须炒三分) 乌梅肉(炒二两) 上捣罗为末。炼蜜。少入蜡。和捣五百杵。 
丸如 
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饮下。加至三十丸。 
x赤石脂汤x(出肘后方)x治伤寒下痢脓血。腹痛不止。x 
赤石脂(一两) 干姜(炮) 附子(炮裂去皮脐) 当归(切焙各半两) 芍药(一 
两) 上锉 
如麻豆。每服五钱。以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一方无附子。 
x木瓜汤 治伤寒后下痢脓血。时复憎寒。x 
干木瓜(焙) 白术 白芷(各一两) 黄连(去须两半) 附子(炮裂去皮脐) 石 
膏(碎研) 
赤石脂 桑根白皮(各二两) 桂(去粗皮) 芎 (各一两) 当归(一两半) 白豆蔻 
(去皮一 
分) 芍药(三分) 黄芩(去黑心半两) 龙骨(二两) 上 咀。每服五钱。以水一盏 
半。入 
生姜一分。拍碎。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x白芷黄连汤 治伤寒后下痢脓血。食物不得。气胀腹满。x 
白芷(去粗皮一两) 黄连(去须一两) 天雄(去粗皮脐炮裂一两半) 地榆(一两) 
桂 
(去粗皮一两) 当归(锉焙一两半) 浓朴(去粗皮姜汁炙一两半) 黄 (细锉一两) 赤 
石脂 
(一两半) 白术(一两) 诃黎勒皮(煨一两半) 干姜(炮半两) 黄芩(去黑心半两) 
芎 
(一两半) 吴茱萸(洗焙炒半两) 龙骨(一两半) 上锉如麻豆。每服三钱。水一盏半。 
煎至 
八分。去滓。空心腹温服。日三。 
x柏皮汤x(出活人书方)x治伤寒下痢。亦治热入血室。x 
柏皮(三两) 黄芩(二两) 黄连(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八分 
服。腹 
痛。加山栀子。小便不利。加赤茯苓、阿胶煎。 
x治伤寒热毒下血x(出肘后方) 
用羚羊角末。服之即瘥。又疗疝气。 
x黄芩汤x(出杨氏家藏方)x治伤寒太阳少阳合病。自下痢。x 
黄芩(三分) 芍药 甘草(各半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枣二枚。煎至 
一盏。 
去滓。温服。 
x紫参汤x(出金匮方)x治下痢肺痛。x 
紫参(半斤) 甘草(三两) 上以水五升。先煮紫参。取二升。纳甘草。煮取一升半。 
分 
温三服。 
x诃黎勒散x(出金匮方)x治气痢。x 
上用诃黎勒十枚。煨为散。粥饮和。顿服。 
x七宣丸x(出济生拔萃方)x治伤寒汗下后。里急后重下痢者。x 
大黄(一两) 桃仁(十二个去皮尖) 木香(五钱) 槟榔(五钱) 诃子皮(五钱) 
上为细 
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服五十丸。温水下。 
x承气汤x(出千金方)x治下血。x 
枳实(五枚) 芒硝(半升) 大黄(四两) 甘草(二两) 上四味。 咀。以水五 
升。煮取 
二升。去滓。适寒温。分三服。如人行五里进一服。取下利为度。若不得利。尽服之。 

卷一百四十三伤寒门
伤寒自利(附论)
属性:夫伤寒自利何以明之。自利者。有不经攻下。自然溏泻者是也。自利多种。须知冷热虚 
实。消息投汤。无致失差。杂病自利。多责为寒。伤寒下利。多由协热。其与杂病有以异也。 
表邪传里。里虚协热则利。不应下而便攻之。内虚协热遂利。是皆协热也。又合病家。皆作 
自利。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太阳与少阳合病。必自下利。黄芩汤主之。 
阳明与少阳合病。必自下利。大承气汤主之。三者皆合病下利。一者攻里。一者和解。所以 
不同者。盖六经以太阳、阳明为表。少阳、太阴为在半表半里。少阴、厥阴为在里。太阳、 
阳明合病。为在表者也。虽曰下利。必发散经中邪气而后已。故与葛根汤以汗之。太阳与少 
阳合病。为在半表半里者也。虽曰下利。必和解表里之邪而后已。故与黄芩汤以散之。阳明 
与少阳合病。为少阳邪气入腑者也。虽曰下利。必逐去胃中之实而后已。故与承气汤以下之。 
是三者异也。下利家。何以明其寒热耶。且自利不渴。属太阴。以其脏寒故也。下利欲饮水 
者。以有热也。故大便溏。小便自可者。此为有热自利。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此为 
有寒。恶寒脉微。自利清谷。此为有寒发热。后重。泄色黄赤。此为有热。皆可理其寒热也。 
凡腹中痛。转气。下趣小腹者。此欲自利也。自利家。身凉脉小为顺。身热脉大为逆。少阴 
病。脉紧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此为欲解。下利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 
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是知下利脉大为逆。而脉小为顺也。自利宜若可温。理中白 
通诸四逆辈。皆温脏止利之剂。又有肠胃有积结。与下焦客邪。皆温剂不能止之。必也或攻 
泄之。或分利之而后已。经曰。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宜赤石脂禹余粮汤。复不止。 
当利其小便。是泄在下焦。渗泄而聚利者也。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 
干燥与下利。三部皆平。按之心下硬。或脉沉而滑。或不欲食而谵语。或瘥后至年月日复发。 
此数者。皆肠胃有积结。而必须攻泄者也。内经有曰。大热内结。注泄不止。热宜寒疗。 
结伏须除。以寒下之。结散利之。大寒凝内。久利泄溏。愈而复发。绵历岁年。以热下之。 
寒去利自止。通因通用。下利虽有表证。又不可发汗。以下利为邪气内攻。走津液而胃虚 
也。故经曰。下利不可攻表。其汗出必胀满者是矣。大抵下利。脱气至急。五夺之中。此为 
甚者。其或邪盛正虚。邪拥正气下脱。多下利而死。何以言之。经曰。下利日十余行。脉反 
实者死。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直视谵语。下利者死。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