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
温熟水嚼下。不拘时候。每服一丸。
x金露解毒丸x(出卫生家宝方)x大治暑毒。x
用舶上明净硫黄、蛤粉以上各一斤。上为末。用连皮生姜作片子。取自然汁为丸。如弹
子大。阴干每服一丸。生姜薄荷研细。入蜜一小匙。新水调下。
x玉壶丸x(出卫生家宝方)x治暑气。x
硫黄(一分) 寒水石 石膏( ) 盆硝 甘草 绿豆粉(各一两半) 太阴玄精石
(一两) 上为细末。蒸饼丸如弹子大。与生姜同嚼。新水下。
x良姜香薷汤x(出澹寮方)x治伏暑伤冷。致作霍乱。x
陈皮(去白) 藿香叶 香薷叶 甘草(炒) 生姜(和皮) 良姜(炒) 枣子(去
核) 紫苏叶 木瓜(去瓤) 上锉散。每服三钱重。煎服。一方用木瓜、香薷、高良姜等
分。煎服。一方用藿香叶、良姜、木瓜各半两。水二盏。煎一盏服。一方用胡椒、绿豆粉各
四十粒研破。
水煎服。或为末。研木瓜汤调。一方以平胃散五苓散等分。和为一处。热汤点服。若因暑霍
乱。烦躁发渴。随意饮浸冷香薷散或缩脾饮。病去药除。不宜过多服。阳明主宗筋。属胃与
夫大肠。今暴下暴吐。津液顿亡。外伤四气。内积七情。饮食甜腻。攻开诸脉枯削于筋。宗
筋失养必致挛急。甚则卵缩舌卷。为难治之。
x滑石甘桔汤x(出鲍氏方)x治脏腑蕴热。气实燥渴。心神烦躁。口苦唇焦。咽x
x膈x
x不快至于肿痛。小便秘涩。大便亦实。感暑烦渴。x
滑石(五两) 甘草(一两) 桔梗(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煎八分。食前。旋
利愈。病在膈上食后服。一方去桔梗。名滑石六一汤。
x凡中 死。不可使得冷。得冷便死。疗之方。x(出金匮方)
屈草带绕 人脐。使三两人溺其中。令温。亦可用热泥和屈草。亦可扣瓦碗底按。及车
缸以着 人取令溺。须得流去。此谓道路穷途卒无汤。当令溺其中。欲使多人溺取令温若汤。
便可与之。不可泥及车缸。恐此物冷。 既在夏月。得热泥土暖车缸亦可用也。
x人参益气汤x(出试效方)x商人杜彦达。五月间两手指麻木。四肢困倦。怠惰x
x嗜x
x卧。乃热伤元气也。x
黄 (八钱) 生甘草(半两) 炙甘草(二钱) 人参(半两) 升麻〔二(三)钱〕
白芍药
(三钱) 五味子(百四十个) 柴胡〔八(二)钱半〕 上 咀。分作四服。每服水二盏。
煎至
一盏去滓。稍热服。食远。神效。
x暑毒连脾。湿热在脚。不泄不终。则为疟。独炼雄黄。蒸饼和却。甘草作汤。服之x
x安乐。若作别治。医家大错。x(于丞相梦中韵语出永类钤方)
x治热 方x(出千金方)
张死人口令通。以暖汤徐徐灌口中。少举死人头令汤入腹。须臾即苏。
x主胸中伏热。下气消痰化食。x(出本草)
以橘皮半两。微熬作末。如茶法煎呷之。
x治暑气x(出本草)
用甜瓜暑月服之。永不中暑气。
x治伤暑x(出本草)
以建茶煎饮之。
x治夏月热烦闷不止x(出本草)
捣小蓟叶取汁半升。服之立瘥。一方用苗生绞汁服。
x去热x(出本草)
以榉树皮削取里皮。去上甲煎。夏日作饮服之。
x治烦热少睡多渴x(出本草)
用小麦作饭。水淘食之。
x疗热止渴x(出本草)
以芋蒸煮。冷啖之。
x除热病x(出本草)
以天名精捣汁。夏月服之良。
x水沉散x(出杨氏家藏方)x治伏暑伤冷。霍乱转筋。虚烦燥渴。心腹撮痛。吐x
x利x
x交作。四肢逆冷。x
香薷叶(三两) 白茯苓(一两去皮) 浓朴(去粗皮蘸生姜汁炙令紫色秤二两) 白
扁豆
(一两) 丁香(半两) 甘草(半两炙) 上件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好酒半盏。
同煎
至一盏。水中沉冷服。不拘时候。
x治时暂伏暑。x
上用香附子。手中捻去皮。入姜汁炒香熟为末。入沙糖丸如龙眼大。先嚼油麻少许。次
嚼药。冷水送下。当时便觉清凉。
x又方x
上用姜汁沙糖丸。不炒。同前。
x治人中大热。x
用芹菜作 食之。或煮食亦得。
卷一百十八寒暑湿门
中湿附论
属性:夫湿者。天之阴雨宿雾。地之山泽蒸气。人或中之必溢于血脉。而流于关节也。其或久
处卑湿。常住水泾。或冒雨露而行。劳伤汗出。衣里冷湿。皆能为病。经云。湿为停着。左
传曰湿淫腹疾。是以受湿之人一身痛重。百节酸痛。四肢肿满。筋脉弛长。发热恶寒。小便
秘涩。大便飧泄也。若气不和平。湿中稍重。亦令人半身不遂。口眼 斜。涎潮昏塞。有类
风证。治之之法。宜利小便。治湿不利其小便。非其治也。宜于渗湿汤方中求之。切不得以
火劫发汗。并妄转泻。湿家误汗必作 。令人角弓反张如中风状。下之则额上汗出微喘。小
便不利者死。下利不止者亦死。夫寒热风湿皆能并合为病。故有风湿湿温。证各不同。为治
亦别。不可不明辨也。风湿者。风气与湿气相搏也。其证肢体烦重。不可转侧。筋脉掣痛。
不得屈伸。额上微汗。不欲去被。或身微肿。欲发其汗。但 身润则风湿俱去。若大发其
汗。则风气去而湿气相并也。其证身体烦疼无汗。恶寒发热。脉浮缓而细。宜与麻黄白术汤。
以发散实表。除湿去寒也。中湿者。脉沉而细微缓。以湿溢入肌肤。脉则沉细。夫湿者。在
天为雨。在地为土。在人为脏为脾。故湿喜归脾。脾虚喜中湿。故曰湿流关节。中之使人
胀。四肢关节疼痛而烦。久则浮肿喘满。昏不知人。着肾者。腰痛身重如坐水中。着脾者。
四肢浮肿不能屈伸。挟风则眩晕呕哕。兼寒则拳拳掣痛。或泄泻发黄。身热鼻塞。直视郑声。
虚汗香港脚。腹中胀。脐下坚次之。
夫风湿者。是风气与湿气共伤于人也。风者八方之虚。风湿者水湿之蒸气。若地下湿复
少霜雪。其山水气蒸。兼值暖猥。暖猥人腠理开。便受风湿。其状令人懈惰。精神昏愦。若
经久亦令四肢缓纵不随。入脏则 。口舌不收。或脚痹弱。变为香港脚。真诰云。栉头理发
欲得多过。通流血脉。散风湿。数易更栉器用之。
夫湿温者。其人常伤于湿。因而中暑。或汗未干即浴。湿热相搏则发湿温。病苦两胫逆
冷。及胸多汗。头目痛苦妄言。恶寒反热。关节尽疼。手足倦怠不自胜持。其脉阳濡而弱。
阴小而急。治在太阴。宜与茯苓白术汤。不可发汗。汗出必不能言。耳聋不知所在。身青而
色变。名曰重 。如此者。医杀之耳。
凡男子妇人小儿手足麻痹。肌肉不仁者。风寒湿三气相杂至合为痹。先用黄芩芍药汤吐
之。吐讫次用通解丸。通而泻之。泻讫更用辛甘之剂汗之。汗泻之后。可用当归清凉饮子兼
乌荆丸、除湿丹、和血行经之药则愈矣。
凡男子妇人病水湿泻注不止。因服豆蔻、乌梅、姜、附酸热之剂。经曰。阳气耗减于内。
阴
陷而不起。内经曰。诸湿肿满皆属脾土。可用独圣散吐之。如时月寒凉。宜于燠室不透风处
。用火一盆。藉火力出汗。次以导水、禹功。量病患虚实泻十余行。湿去肿减则愈矣。是汗
下吐三法俱行。三法行毕脏腑空虚。先宜以淡浆粥养肠胃三两日。次服五苓、益元同煎。或
灯心汤调下亦可。如大势未尽。更服神功散。可以流湿润燥。分阴阳利水道。既平之后。宜
大将息。慎忌油、盐、酒、果、房室等事三年。则不复作矣。
x方x
x金砂流湿丸 治男子妇人杂证。及风湿酒湿。x
木通(一两去皮) 泽泻(一两半) 木香(一两) 白茯苓(去皮) 大黄(去皮各
一两半) 滑石(五两) 海金砂(五钱) 牵牛头末(五两) 郁李仁(一两) 上为细
末。滴水丸如梧桐子
大。每服五十丸至八十丸。生姜汤下。忌湿面。如小便不通。灯草汤下。如伤酒。生姜汤下。
酒疸。食黄萝卜汤下。痢疾。高良姜汤下。妇人血气不调。当归汤下。肢节疼痛。温酒下。
心痛者。韭根汤下。膈气。枳实汤下。中风。槐角汤下。
x除湿丹x(出宣明论)x治湿客腰膝。重痛。足胫浮肿x。
槟榔 甘遂 赤芍药 威灵仙 葶苈(各二两) 乳香(一两研) 没药(一两别研) 牵
牛(半两) 大戟(炒三两) 陈皮(四两去白) 泽泻(二两)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