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也。其治阳明腑病,虽均为可下,然不无轻重之分,故或以三承气汤下之,或麻仁丸
通之,或蜜煎胆汁导之,量其病而治之可也,此阳明病之大略也。兹以在经、在腑二者,详
疏于篇,俾读者易为分别,则临证施治,自不紊矣。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注】阳明经,内以候胃,外以候肌。言阳明之为病,由太阳之邪,传于其经,则为
阳明病外证;由太阳之邪,传入胃腑,则为胃家实也。
【集注】方有执曰∶阳明,经也;胃,腑也;实者,大便结为硬满而不得也。虽则迟
早不同,而非日数所可拘也。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注】伤寒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乃《内经》言传经之次第,非必以日数
拘也。此云三日阳明脉大者,谓不兼太阳阳明之浮大,亦不兼少阳阳明之弦大,而正见
正阳阳明之大脉也。盖由去表传里,邪热入胃,而成内实之诊,故其脉象有如此者。
【集注】方有执曰∶伤寒三日,该中风而大约言也。脉大者,阳明气血俱多也。
沈明宗曰∶此正阳明之正脉也。仲景谓三日阳明脉大,因阳明乃多气多血之腑,风
寒传入,邪盛于中,故脉显大,是为阳明邪实之正脉。但病阳明务具此脉,方可下夺,或
兼太阳之浮紧,少阳之弦细,或迟疾滑涩虚弱,乃属气血阴阳之虚,虽见大实大满,亦
当详审顾虑,或以小承气汤试之,或用蜜煎导法,不得直施攻下也。
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
【注】阳明之病,本自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而不透彻,乃为汗不如法,故
未尽之邪,因而转属阳明也。邪在经则为外证;邪入腑则为胃家实矣。
【集注】方有执曰∶此言由发太阳汗不如法,致病入胃之大意。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注】太阳之邪传阳明病,有自中风传来者,有自伤寒传来者,当于食之能否辨之。若
能食,名中风,是自中风传来者,以风乃阳邪,阳能化谷,故能食也。不能食,名中寒,
是自伤寒传来者,以寒乃阴邪,不能化谷,故不能食也。
【集注】方有执曰∶此以食之能否,验风寒之辨。盖阳明主水谷,风能食,阳能化谷
也;寒不能食,阴不杀谷也。名,犹言为也。中寒,即伤寒之互词,大意推原风寒自太阳
传来,其辨验有如此者,非谓阳明自中而然也。
汪琥曰∶仲景云∶中寒与伤寒同义,非真寒证也。若系真中寒,是胃家虚冷,药宜
理中汤之类。今不能食,是胃气实,但邪未入腑,不作郁热耳。因名中寒,实与伤寒无异。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注】阳明病有外证有内证。潮热、自汗、不大便,内证也;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
恶热,外证也。今汗自出,是从中风传来,故与中风之外证同;而身热、不恶寒反恶热,则
知为阳明外证,故不与中风外证同也。然阳明之热,发于肌肉,必蒸蒸而热,又不似太
阳之阵阵发热,可知矣。
【集注】方有执曰∶此以太阳中风,传入阳明之外证言。
魏荔彤曰∶病有太阳中风不解,传入阳明者,何以辨之?故设问曰∶阳明未知其里
之何时传来?必先验其外之何所见证?答曰∶太阳病,有身热,汗自出而恶风者,此太阳
中风之本证也;若身热,汗自出,竟不恶风寒而反恶热,则病已去太阳而入阳明矣。此
阳明病,由太阳中风而传入者也。
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
自汗出而恶热也。
【注】太阳病当恶寒,阳明病当恶热。今阳明病,有初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是
太阳去表之邪未尽,故仍恶寒也。然去表未尽之邪,欲传阳明,不能久持,故恶寒必将
自罢,即日当自汗出而恶热矣。
【集注】方有执曰∶此以太阳伤寒,传入阳明之外证言。
程应旄曰∶阳明恶寒,终时带表,至于腑病则恶热矣;表之罢否,须于此验之。
郑重光曰∶此辨阳明伤寒之外证,不发热而恶寒,起自伤寒也。恶寒将自罢,邪过
表也。即自汗出,邪热郁于肌肉,腠理开,汗外泄也。
魏荔彤曰∶太阳伤寒亦有传入阳明者,又何以辨之?故设问曰∶病有得之一日,起初
之时,不见发热,而但见恶寒者,何病也?答曰∶得之一日恶寒,虽为太阳伤寒之证,而
恶寒亦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此是阳明病由太阳伤寒而传入者也。可知太阳中风,则
发热恶风,汗自出为正病;太阳伤寒,则恶寒无汗为正病。若传入阳明,则必以汗出、恶热为正病也。
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
日即止,此为阳明病也。
【注】此释上条阳明恶寒自罢之义。阳明属胃居中,土也。土为万物所归,故邪热归
胃则无所复传,亦万物归土之义。阳明初病一日,虽仍恶寒,是太阳之表未罢也。至二
日恶寒自止,则是太阳之邪已悉归并阳明,此为阳明病也。
【集注】方有执曰∶恶寒二日自止者,热入里而将恶热,此以正阳阳明言也。
程应旄曰∶六经虽分阴阳,而宰之者胃五脏六腑,皆朝宗而禀令焉。一有燥热,无
论三阳传来之邪,从而化热,即三阴传来之邪,亦转属而变热。阴阳之邪,皆归胃土,故
曰∶万物所归无所复传也。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
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注】问曰∶何缘得阳明胃实之病?答曰∶由邪在太阳时,发汗,若下,若利小便,皆
为去邪而设,治之诚当,则邪解而愈矣。如其不当,徒亡津液,致令胃中干燥,则未尽
之表邪,乘其燥热,因而转属阳明。为胃实之病者有三∶曰不更衣,即太阳阳明脾约是
也;曰内实,即正阳阳明胃家实是也;曰大便难,即少阳阳明大便难是也。三者虽均为
可下之证,然不无轻重之别,脾约自轻于大便难,大便难自轻于胃家实。盖病脾约大便
难者,每因其人津液素亏,或因汗下利小便,施治失宜所致。若胃实者,则其人阳气素盛,
胃有宿食,即未经汗下,而亦入胃成实也。故已经汗下者,为夺血致燥之阳明,以滋燥为
主;未经汗下者,为热盛致燥之阳明,以攻热为急。此三承气汤、脾约丸及蜜煎、土瓜
根、猪胆汁导法之所由分也。
【集注】方有执曰∶古人大便必更衣;不更衣,言不大便也。
程应旄曰∶转属层次,不止有表罢、不罢之分;而表罢入里,复有燥实、燥不实之
辨,所以有不更衣之阳明病,有内实之阳明病,有大便难之阳明病也。其中有属表、属
里,所以下法有禁、有宜;受气有里实、里燥,所以下法有应大、应小。
汪琥曰∶或问太阳病若下矣,则胃中之物已去,纵亡津液,胃中干燥,未必复成内
实。答云∶方其太阳初病时,下之不当,徒亡津液,胃中之物去之不尽,邪传阳明而成
燥粪,故有内实之证。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
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注】阳明可下之证,不止于胃家实也。其纲有三,故又设问答以明之也。太阳之邪,
乘胃燥热,传入阳明,谓之太阳阳明,不更衣无所苦,名脾约者是也;太阳之邪,乘胃
宿食与燥热结,谓之正阳阳明,不大便,内实满痛,名胃家实者是也;太阳之邪已到少
阳,法当和解,而反发汗利小便,伤其津液,少阳之邪复乘胃燥,转属阳明,谓之少阳阳
明,大便涩而难出,名大便难者是也。
【集注】程知曰∶言三阳皆有入胃腑之证也。阳明为水谷之海,中土为万物所归,故
三阳经皆能入其腑。邪自太阳传入胃腑者,谓之太阳阳明;即经所谓太阳病,若吐、若下、
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是也;由脾之敛约,故用小承气微下以和之。邪自
阳明经传入胃腑者,谓之正阳阳明;即经所谓发热汗出,胃中燥硬谵语者是也,乃胃中
邪实;故用大承气以攻下之。邪自少阳转属胃腑者,谓之少阳阳明;即经所谓少阳不可
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者是也;系津液内竭,故用麻仁丸润下,以和其津液也。若
三阳外证未除,则阳明正治之法,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