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8-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青龙汤发汗,反以火劫熨背,逼汗大出,火邪入胃,胃热水竭,则烦躁谵语所必发也。十 
有余日,邪正相持,持久必争,争必振栗作解,然解非汗出及下利,邪无从解也。若自 
下利,此为欲从里解也;若自汗出,此为欲从表解也。今十余日不自下利,而有欲小便不 
得,反呕欲失溲者,是里不解也;不自汗出,而下体无汗,足下恶风者,是表不解也。里 
不解者,大便必硬,小盒饭数而反不数,则知水留胃中,久必肠润,其久积之大便自应 
多下而解也。及多大便已,虽小便不得,诸病不解,其头卓然而痛,是里解表未悉解也。 
表未悉解者,是因火逼汗出,而从腰以下不得汗,乃上解而下未解也。故有小便不得,诸 
在下之病。今虽里解,而其人头卓然而痛者,是表之余邪上逆也。足心必热者,里之余热 
下流也。谷气者,即胃气也,言胃中热气随大便而下流也。此病皆由妄行火劫致变,难 
以拘定成规,当诊犯何逆,随证治之可也。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 
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注】服桂枝汤,大汗出,病不解,脉洪大,若烦渴者,则为表邪已入阳明,是白虎 
汤证也。今脉虽洪大而不烦渴,则为表邪仍在太阳,当更与桂枝汤如前法也。服汤不解, 
若形如疟,日再发者,虽属轻邪,然终是为风寒所持,非汗出必不得解,故宜桂枝二麻 
黄一汤,小发荣卫之汗。其不用麻黄桂枝各半汤者,盖因大汗已出也。 
【集注】方有执曰∶服桂枝汤,证转大汗出,脉转洪大者,乃风多寒少,风邪欲散而 
以微寒持之,两者皆不得解,而寒热如疟也。桂枝二麻黄一汤者,重解风而轻于散寒也。 
x桂枝二麻黄一汤方x 
桂枝(一两十七株)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去节,十六铢) 甘草(一两二铢) 杏仁 
(去皮尖,十六枚) 生姜(切,一两六铢) 大枣(擘,五枚)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 
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集解】张璐曰∶详此方药品,与各半不殊,惟铢分稍异,而证治攸分,可见仲景于 
差多差少之间,分毫不苟也。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 
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 
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注】太阳荣卫两伤,风多寒少之病,得之八九日,有如疟状之寒热,热多寒少,其 
人不呕,小便清白者,此里和不受邪,虽为欲愈,然必审其人。如疟状之寒热,一日二 
三度,轻轻而发,诊其脉微且缓,则知邪已衰,正欲复,表里将和,始为欲愈也。若脉 
微不缓,是正犹未复,恶寒是邪犹未衰,尚不能自愈,但已为前之汗、吐、下,虚其表 
里,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脉微恶寒,表里俱虚,则面色当白,今色反赤,犹有余 
邪怫郁于表,不能得小汗出,宣发阳气,故面赤身痒,未欲解也,宜桂枝麻黄各半汤,小 
小汗之,以和荣卫,自可愈也。 
【集注】吴人驹曰∶此不专事桂枝,而兼合乎麻黄者,谓其面热身痒,邪在轻虚浮浅 
之处,惟麻黄能达也。 
x桂枝麻黄各半汤方x 
桂枝(一两十六铢) 芍药(一两) 生姜(一两) 甘草(炙,一两) 麻黄(去节,一两) 大枣(擘, 
四枚) 杏仁(去皮,尖,二十四枚)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 
脉浮而迟,面热赤而战惕者,六七日当汗出而解,反发热者瘥迟,迟为无阳,不能 
作汗,其身必痒也。 
【注】此承上条,发明面赤身痒之义也。表阳气虚,故脉浮迟,邪气怫郁,故面热赤, 
正虚邪盛相争,故战惕也。至六七日,则邪当衰,应汗出而解,若反发热,是邪未衰,故 
瘥迟也。迟者,正不胜邪也。阳微怫郁,其身必痒,以无阳气,不能宣发作汗故也。 
【集注】程知曰∶此言阳虚不能作汗之脉也。浮则邪在肌表;迟则阳虚;气怫郁而不 
得越,则面热赤;正与邪争而不得出,则身战惕。至六七日传经尽,当汗解之时,乃不 
得汗,反发热者,其差必迟。盖阳虚不能领汗外出,其热邪浮于肌肤,必作身痒也。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注】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此为荣卫兼病,风邪多而寒邪少也。若脉浮紧,或 
脉浮数,是表有阳邪郁蒸,则为无汗热多之实邪,以大青龙汤汗之可也。今脉阳微阴弱, 
乃为虚邪之诊,即有无汗热多之实邪,亦不可用大青龙汤更汗也。盖以脉微弱,是无太 
阳表脉也,故不可更大汗也。然既有无汗、热多、寒少之表证,麻黄、桂枝、石膏之药,终 
不可无,故只宜桂枝二越婢一汤之轻剂,令微微似汗,以解肌表而和荣卫也。 
【集注】喻昌曰∶此亦风多寒少之证。“无阳”二字,仲景言之不一。无阳乃无表、 
无津液之通称也,故以不可更汗为戒。然非汗则风寒终不能解,惟取桂枝之二以治风,越 
婢之一以治寒,乃为合法耳。 
汪琥曰∶“不可更汗”四字,当是不可更大发汗意,因其人脉微弱无阳也。此方比上小发汗之方更轻。 
吴人驹曰∶微乃微甚之微,非微细之微,但不过强耳。既曰热多,脉安得微?无阳者, 
谓表之阳邪微,故不可更大汗。热多者,谓肌之热邪其,故佐以石膏。越婢者,发越之力如 
婢子之职,狭小其制,不似大青龙之张大也。 
x桂枝二越婢一汤方x 
桂枝(十八铢) 芍药(十八铢) 甘草(炙,十八铢) 石膏(碎,绵裹,二十四铢) 麻黄(去节, 
十八铢) 大枣(擘,四枚) 生姜(一两二铢) 
上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方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乃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方解】此方即大青龙汤以芍药易杏仁也,名虽越婢辅桂枝,实则大青龙汤之变制 
也。去杏仁,恶其从阳而辛散;用芍药,以其走阴而酸收。以此易彼,裁而用之,则主 
治不同矣。以桂枝二主之,则不发汗,可知越婢一者,乃麻黄石膏二物,不过取其辛凉 
之性,佐桂枝二以和表而清肌热,则是寓微汗于不发之中,亦可识也。非若大青龙汤以 
石膏佐麻黄,而为发汗驱肌热之重剂也。 
【按】桂枝二麻黄一汤,治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而无热多寒少,故不用石 
膏之凉也。桂枝麻黄各半汤,治如疟状,热多寒少,而不用石膏,更倍麻黄者,以其面 
有怫郁热色,身有皮肤作痒,是知热不向里而向表,令得小汗,以顺其势,故亦不用石 
膏之凉里也。桂枝二越婢一汤,治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而用石膏者,以其表邪寒少,肌 
里热多,故用石膏之凉,佐麻桂以和荣卫,非发荣卫也。今人一见麻、桂,不问轻重,亦 
不问温覆与不温覆,取汗与不取汗,总不敢用,皆因未究仲景之旨。麻黄、桂枝只是荣 
卫之药,若重剂温覆取汗,则为发荣卫之药,轻剂不温覆取汗,则为和荣卫之方也。 
【集解】吴人驹曰∶发散表邪,皆以石膏同用者,盖石膏其性寒,寒能胜热,其味薄, 
薄能走表;非苦芩、连之辈,性寒味苦而浓,不能升达也。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注】伤寒身无大热,不烦不渴,口中和,背恶寒,附子汤主之者,属少阴病也。今伤 
寒身无大热,知热渐去表入里也。口燥渴心烦,知热已入阳明也。虽有背微恶寒一证,似 
乎少阴,但少阴证,口中和,今口燥渴,是口中不和也。背恶寒,非阳虚恶寒,乃阳明 
内热熏蒸于背,汗出肌疏,故微恶之也。主白虎汤,以直走阳明,大清其热;加人参者, 
盖有意以顾肌疏也。 
【集注】喻昌曰∶此条辨证最细。脉必滑而带浮,浑身无大热,又不恶寒,但背间微 
觉恶寒,是表邪已将罢。其人口燥渴心烦,是里热已大炽;更不可姑待,而当急为清解,恐 
迟则热深津竭,无济于事矣。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 
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