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并不表示他又退步回到最初的境界。
全世界的政府,虽常推行叫人不抽烟的健康意识广告,一般效果都不理想。这类型的广告离不开告诉群众抽烟的「坏处」,而且是以恐吓性质为主。
国外一些叫人戒烟的公共广告让你可以看到很多恐怖画面,如一个健康美丽的小姐,看着镜了,忽然间变得老态龙钟;或者拍摄一些因患喉癌而喉咙声带被切割的人,用一个发声机压住喉部,在电视上用很沙哑的人声结合机械声音,呼吁人们不要好像他一样,因为抽烟是能够致癌杀人的;有些还拍摄出血淋淋、被抽烟所破坏的肺等等。
权谋信息:
烟草公司的广告是针对少年人而设,所以散播抽烟是「酷」(cool)的形象,因为他们知道十多岁就开始抽烟的人将会变成永远的烟民。过了二十多岁还不抽烟的话,通常就永远不抽,若父母抽烟,青少年抽烟的几率增加百分之二十六;若青少年有两个或以下的朋友是烟民,他抽烟的几率将增至百分之一千(1000%);若有三个朋友是烟民,他抽烟的几率增加至百分之两千四百(2400%)。
青少年不是不知道抽烟的坏处,只是广告和媒体所间接带出抽烟的好处--「酷、有性格、像成人」对他们来说会更重要。
不抽烟的人根本就不需要理会这类广告的恐吓。教人不抽烟的广告,只会提醒本来就不抽烟的人,继续相信不抽烟的理念。
不抽烟的人就是「见山是山」,他看到抽烟的坏处是真的。那么抽烟的人难道不知抽烟的坏处吗?
烟民的鸵鸟政策想法是:「知道啦!知道啦!我已经知道抽烟可能会有什么后果。但,拜托拜托,请不要让我去想这一个这么令人担忧的后果,好不好?」所以他们的「眼睛」会尽量的不看这种广告。
见山非山
但是,已经抽烟成习的烟民若不断的遇到这种广告,身边的朋友又不断的跟他讲抽烟的坏处,他就会开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他们不否定广告上的信息,但他们的心里是这样想的:你逼我的眼睛看的话,我就让我的「心」看不到。他们会有一种「心不见为浮」的侥幸心理,选择性的把信息过滤掉。
这时他开始进入了「见山非山」的境界,他认为抽烟的「坏处」不一定完全是真的。就算是真的也未必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们会跟你说:「你看邓小平十多岁开始抽烟,而且还一天到晚不断的抽,甚至在开着国家大会时也烟不离手,他九十二岁才死,比那些吃素又不抽烟的和尚更长命。」
见山又是山
你若再灌输多一点这一类「恐吓式」的信息,这个烟民以后将会对这一类的信息产生更大的免疫力。到时候他们的合理化境界更高,通常是:「我们又不是圣人,做男人的一定会有嫖、赌、饮、荡、吹的其中一样嗜好,我又不赌,又不吸毒,也不会对不起太太,已经是很不错了咧!如果什么癖好都没有的话,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这时,他到达了「见山还是是山」的还元至高境界,他不但知道,而且还坦然的接受了抽烟的坏处。抽烟的害处将是他生命中接纳的一部份了。
题外话
到了最高境界的「烟行者」,就是否永远戒不到烟呢?也不一定哦!
例如,若「烟行者」咳嗽咳出了黑血,然后医生告诉他他得了肺癌,他就会开始另一段的三种境界。
癌症病人的三段境界,次序有点不同,即「见山非山,见山是山,见山还是山」。
第一阶段是「否认期」(见山非山),然后是「悲伤愤怒期」(见山是山),最后才进入「接受期」(见山还是是山)。从「接受期」开始,病人才开始正视自己的问题而积极寻求解决方法,或者坦然接受自己将面对死亡。
所以不要以为越恐吓你的客户、下属或孩子,就能够越奏效。有时候就算你恐吓的例子是事实,你的客户也接受你所恐吓的例子是事实,但接受是一回事,痛不痛又是另一回事。
鬼与威胁力
很多保险业务员跟客人讲保障理念时,都爱用恐吓手段来提醒客户不买保险的痛苦。他们可能会跟客户讲:「保障的意思就是不一定用得上,但就是怕万一。保险的保障平时感受不到,一旦发生意外或病痛时,你只会有两种反应:庆幸或后悔。」
「庆幸的是自己有保障,后悔的是自己当初为什么不买下保障。所以很多人认为世界上最能够了解保险的重要性的人是刚成为寡妇,而丈夫恰巧有买保险的女人。我的其中一个客户就是这样,幸好他有买到人寿保险,他的太太是一名全职家庭主妇,多年没工作了,所以在他去世后,他的太太不需要为钱担心,不需要想我现在还能找什么工作,不需要为养育孩子的费用担忧‥‥」
保险员想透过恐吓来让客户「见过鬼就怕黑」,怕了「黑」才会跟保险员买保障。上面的这些话都是客人听了过后很难抗拒的事实,但客户若没有经历过这种惨痛经验,他只能想象寡妇的感受,但他不能感同身受。就好像你在二十呎以外拿着一尺长的刀子是威胁不了我做任何事情的,但当你的一寸长刀子抵在我的喉咙时,还切出了一个小小的伤口,我就会很听话了。
只要一个人不能感同身受,你讲得再痛苦、再恐怖,他也只会觉得好像在看恐怖电影一样。电影就算再恐怖,他知道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咬了他一口,就会把他变成丧尸妖怪的道理。他会抱着隐隐约约的侥幸心理,认为「我知道你讲得很对、很有道理,但,应该不可能会发生在我的身上。」
见银幕中的鬼和真见鬼有很大的分别,一个是二次元的平面图像,另一个是立体的。一个是看色情图片失身,另一个是真实肉体的失身;前者偷偷摸摸,后者则会在失身后很想猛拉喷射五彩纸屑的响炮来欢呼。
更不要以为若恐吓一次不能见效,你就恐吓多次。重复恐吓久了就会变成啰嗦。
一片好意的祸从口出
有些人以为只要不断重复信息来轰炸对方的头脑,对方有一天就会妥协。别以为啰嗦是爱和关怀的表现,因为通常被啰嗦的人还是会一而再,再而三的重犯陋习!
不管你是主管、老板、父母、丈夫、太太、女友、男友、朋友或其他身份,你一定曾经对人讲过这句话:「你还要我讲几多次,你才肯听?为什么你还是这样?」
其实当你跟人讲「你还要我讲几多次」,在NLP语言学中就阐明了这句话里面的两个假设:一、你还要再讲;二、而且还是要讲多次。
不要假设任何一个人都喜欢听你指证他的过失,也不要假设每个人都是肯听道理的。我也不敢讲自己喜欢听别人指证我的过失,但我肯定知道我不喜欢人家对我啰嗦。
因为啰嗦是假设了对方是个笨人,所以我才要不断的重复讲给对方听,试问有谁喜欢被认为是笨人呢?
只要一个人一讨厌你对他啰嗦的话,就算你的啰嗦是有道理的,他还是会很「犯贱」的想去证明你是不对的。这种情况发生在家人的身上是最多的。
权谋法则:
被啰嗦的人不断重犯陋习的原因,是因为啰嗦人讲的啰嗦话所致。
一个小孩子不喜欢读书,父母越啰嗦的鼓励或越唠叨的讲读书的好处和不读书的坏处,只会有一个下场:孩子肯定更不喜欢读书。
这些例子我见到太多了。
老板不断的鼓励下属改变,老师不断鼓励学生勤劳,女友不断鼓励男友不要乱花钱,老婆不断啰嗦有血压高的老公别吃肥腻食物,朋友不断鼓励朋友上进的话,就会印证我们上一本书《心魔营销》中所讲述的一个现象--人是犯贱的。
你越鼓励的话,群众反而越不听,除非你是毛泽东。
一人傻,万人跟着傻的魔力
人是需要偶像的
生物如果政府鼓励人不抽烟是有效的话,应该在一两代后,就开始越来越少人吸烟,但我们却看到烟民越来越多、越年轻化的现象。
政府也鼓励人们多阅读,但进度却比烟民的增加度慢好多拍。为什么鼓励人们不抽烟,反而更多人抽烟?
有些人就拿一句「学好三年,学坏三天」来解释,但事实上「学坏三天」的主因是烟草公司的广告宣传。烟草公司的策略是让人觉得抽烟是「酷」的,电影中有些镜头常可以看到很「酷」的主角坐在某处,很「酷」、很叛逆或很沧桑的抽着烟。
烟草公司利用「偶像」的影响力来宣传抽烟,一个人还未决定要不要抽烟的人,如果看到自己的偶像也抽烟,那么他就会想学偶像般抽烟。
青少年在这段年龄就是在寻找着自己的性格,他们会认为坐在咖啡馆等朋友的时候,若什么都不做,好像很不自在,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