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 用大拇指按揉。
② 中指、食指并拢按揉。
③ 两手十指交叉于颈后掌心扣于风池,用掌根挤压如同“拿”法,使穴位稍感酸胀为宜。每次按压30~50次,感觉穴位发热就可以了。
以下为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如果身上有点发冷、打喷嚏、流鼻涕、头后微痛,拿揉风池穴区、摩擦后项或用艾条艾灸大椎穴至皮肤转温,则畏寒头痛症状消失。
此外,胆经上的带脉穴(第十一肋端直下平脐处)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穴位。它是足少阳经与带脉的交会穴。带脉如带环腰一周,约束纵行诸经。带脉如果有病,会出现腹满、腰部以下凉冷如同坐在冷水里。选取带脉穴,配合按摩胆经足临泣(穴位)可立即使冷感消失。一位患者下肢怕冷发凉,针刺足临泣后,不一会儿患者诉两脚发热,其效果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言:“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
还有自诉患肩周炎者,但肩周活动并未受限,仅是颈肩一线少阳所过处疼痛。经自己拿捏肩井穴(位于肩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一周后,肩部疼痛即可缓解。
胆经上的腧穴是胆经上的舞者,如何让它们演绎健康而精彩的人生,全在于你是否照顾好它了。
虽说按压穴位,可以有效止痛治病,但对于非学医的人来说,千万不要有“久病成医”的想法。“久病成医”者是指一些患慢性疾病的人,因长年患病、就诊、用药、查阅有关医学书籍及刊物,对自己所患疾病有较多的了解,因而在疾病加重、复发等情况下,不但心中有数,而且知道如何处理和用药。但疾病的种类繁多,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有相似的现象,病人不可能有全面的医疗知识予以鉴别,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因其发病急、变化快,稍有耽搁就可能酿成大祸。比如,有报道患病10年的胆囊炎、胆石症患者,每年要发作三五次,有一天晚上又出现右上腹和背部疼痛时,还按“常规”服抗生素和6542后睡下,第二天清晨,家人发现猝死在床上,送医院尸检证实为心肌梗死。有的冠心病患者经消心痛等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仅每日坚持口服50毫克阿司匹林,当有胸闷头痛时,不是到医院请医生诊治,而是擅自将阿司匹林加量至每日300毫克,不料一日大便时突然跌倒,送医院便脑溢血而死亡。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等发病急、变化快,生死之间往往在几小时甚至几分钟之内。因此,抢救时必须争分夺秒。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可以挽救的生命却因院外延误而死亡,其中很多就是耽误在“久病成医”的失误上。因此,“久病成医”者千万不要麻痹大意,尤其是当“复发”与以往稍有不同,或略微加重时,更应高度警惕,及时到医院检查诊治。
非专业的中医爱好者,能在医生的指导下做一些自我保健治疗,解决一些小问题,这值得推广。但是,依法自疗不能取效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请专业医生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第一章 子时养生 照顾好胆经是最好的进补(4)
现代医学生理常识如下。
胆汁由肝细胞生成。成人每日分泌量约800~1000ml。
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许多微滴,利于脂肪的消化;胆盐还可与脂肪酸、甘油一酯等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在非消化期间胆汁储存于胆囊中。
在消化期间,胆汁则直接由肝脏及胆囊排至十二指肠内。
长时间不吃早餐者无法有效诱导胆囊收缩,日久胆汁浓缩易产生结石。所以长时间不吃早餐者常发生胆结石。
胆汁是在胆道中流动的一种特殊体液,由肝脏分泌。胆汁的生成过程非常复杂,肝脏产生的胆汁称为肝胆汁。肝脏不断生成胆汁,每天的生成量约为100~200ml,随着人的活动、饮食的质和量,以及饮水量的不同而变化,进餐时肝脏产生的胆汁比平时多得多。
胆汁味苦,肝胆汁呈金黄色,而胆囊内的胆汁因浓缩而呈深绿色。应用色谱分析、光谱分析等现代分析技术分析胆汁所含成分,发现胆汁中大部分是水(肝胆汁中水约占97%),并溶有多种物质,其中包括能帮助脂肪消化和吸收的胆汁酸,以及与消化无关的肝的排泄物胆红素,胆汁的颜色就是由胆汁中胆红素的含量所决定的。此外,胆汁中含有磷脂、胆固醇、钠、钾、钙、磷酸盐和碳酸盐等,以及少量蛋白质等成分。
胆汁有两大作用:一是作为消化液,帮助脂肪在肠内消化和吸收;二是将某些代谢产物从肝脏排出。在正常情况下,胆汁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当胆汁中各种成分发生较大变化时,就会引起胆道疾病。目前,科学家正在深入研究和分析患有胆道疾病时,胆汁成分会发生哪些改变,以及各种药物对胆汁成分有哪些影响,从而探索胆道疾病的病因和有效的防治方法。
胆汁在消化道的助消化功能主要是胆汁酸起作用,表现在: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促进微量元素铁和钙的吸收;经肠道吸收的胆汁酸,又能促进胆汁的分泌,起利胆作用;刺激小肠和结肠的蠕动;胆汁酸还有助于维持胆固醇再溶解状态。
肝脏分泌胆汁是连续的,但胆汁产生后并不能立即经胆道流入十二指肠,而是在饮食刺激下周期性地进入肠内以助消化。平时,胆汁通过胆囊管进入胆囊,经过浓缩而在胆囊内储存,需要时胆囊奥狄括约肌和十二指肠的协调运动,胆汁才能流入十二指肠,只有这种适应性的生理反应,才能满足人们一日三餐的进食习惯。
胆汁是由肝脏产生的,肝细胞不断分泌胆汁。平时,胆汁储存在胆囊内,当人体吃了食物后,胆汁才直接从肝脏和胆囊内大量排至十二指肠,以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据研究,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能引起胆汁的大量分泌和排出,而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对其作用较小。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两种途径控制胆汁的分泌和排泄。
(1)神经作用肝脏和胆道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刺激交感神经可抑制胆囊的收缩,并使奥狄括约肌收缩。而刺激迷走神经可使肝细胞增加胆汁分泌,并使胆囊收缩、括约肌松弛。进食之后,迷走神经兴奋,则使胆汁大量流入十二指肠。
第一章 子时养生 照顾好胆经是最好的进补(5)
(2)体液的作用上段小肠黏膜在胃酸、脂肪和蛋白质的作用下,产生胆囊收缩素和促胰液素,这两种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可以作用于肝脏和胆道。胆囊收缩素会引起胆囊的强烈收缩和括约肌的扩张。促胰激素则有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的作用。在这两种激素的共同作用下,胆汁大量排至十二指肠内。
此外,有些药物也可影响胆道的运动。如吗啡可使括约肌收缩,硫酸镁可使胆囊收缩和括约肌松弛,而阿托品、硝酸甘油等又能使胆囊和括约肌同时松弛。所以,这些药物常被用来处理胆道疾病。
问:最近我天天坚持敲胆经,可是没多久却感觉头昏脑胀,而且有时晚上睡不着,还爱做梦,这是怎么回事呢?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呢?
答:敲胆经的方法非常好。但不可不分对象一敲了之,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根据您的症状,可以采用“实则泻之”的方法。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母子补泻是针灸医生经常使用的方法,临床使用五输穴效果显著。五输穴因位于肘膝关节以下,取穴方便,效果又好,所以临床经常使用。
五输穴指十二经脉的井、荥、输、经、合五组穴位(详见下表)。
最好请中医大夫结合舌、脉为您诊治。比如,到针灸科请针灸大夫为您进行针刺疗法,大夫会根据您的情况并结合自己习惯使用的针法(常用的有五输穴补泻、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给您治疗,常可改善或消除症状。立竿见影的效果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所言:“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同时,大夫还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提出改良的锻炼方法。时辰循行经脉井荧输原经合寅时手太阴肺经少商鱼际太渊太渊经渠尺泽卯时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曲池辰时足阳明胃经厉兑内庭陷谷冲阳解溪足三里巳时足太阴脾经隐白大都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