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痼疾;有积聚脉不结伏,有痼疾脉不浮结,为脉不应病,病不应脉,是为死病也。(病脉不相应,乃真气已漓,血脉不
相联属,故云死也。)
十九难曰∶经言脉有逆顺,男女有恒,而反者,何谓也?(得其脉为顺,不得其脉为逆。恒,常也,谓各有一定之
法也。反,谓上下之强弱相反,如下文所云也。经文无考。)
然∶男子生于寅,寅为木。阳也。女子生于申,申为金,阴也。(此推本天地初生男女之理而言,以明脉之所以异也。)
然∶男得女脉为不足,病在内,(男得阴脉,则阳陷于阴,故为不足。内,谓心腹
之内。阳气入阴,则病见于阴位也。)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随脉言之也。(此又以脉之左右,验病之左右
也。)女得男脉为太过,病在四肢,(女得阳脉,则阴越于阳,故为有余。四肢属乎阳,阴气从阳,则病见于阳位也。)左
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随脉言之。此之谓也,(阳道全而阴道半,故阳得阴脉为不足,阴得阳脉为有余也。)
二十难曰∶经言脉有伏匿,伏匿于何脏而言伏匿耶?(引经言无考。伏匿,谓不见于本位,反藏匿于他部而见其脉
也。
然∶谓阴阳更相乘、更相伏也。(言不拘于一脏也。)脉居阴部,而反阳脉见者,为阳乘阴也;(阳脉,即下文浮滑而
长是也。)脉虽时沉涩而短,此谓阳中伏阴也。(言阳虽乘阴,而阴犹伏于阳内也。)脉居阳部,而反阴脉见者,为阴乘阳
也;(阴脉,即上文沉涩而短是也。)脉虽时浮滑而长,此谓阴中伏阳也。重阳者狂,重阴者癫。(此又因阴阳之伏匿而极
言之。重阳、重阴,言不止伏匿,阴皆变为阳,阳皆变为阴也。狂者阳疾,癫者阴疾,邪气既盛,至伤其神,故其病如
此。《素·病能论》云∶“有病怒狂者,……生于阳也。)”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此又因重阴、重阳而及之。鬼属阴,
阳既脱,则纯乎阴,故见鬼。目得血而能视,阴既脱,则血不营于目,故目盲。此则重阴、重阳之反也。)
二十一难曰∶经言人形病,脉不病,曰生;脉病。形不病,曰死。何谓也?
然∶人形病,脉不病,非有不病者也,
谓息数不应脉数也。(言非脉之真不病也。盖诊病以不病调病患,一呼二至,一吸二至,脉数之常。若其人既病,则呼吸
不齐,不能与脉数相应,或脉迟而其人之息适缓,或脉数而其人之息适促,医者不能审之,遂以为无病,而实不然也。
又或医者之息不能自调,与病者相应,则迟数不辨,故误以为不病,亦通,经文无考。)此大法。
二十二难曰∶经言脉有是动,有所生病,一脉辄(一本无辄字)变为二病者,何也?(此亦非经之全文,乃约经语
以成文者也。此脉字,指经脉言。是动、所生病,见《灵·经脉篇》。二病,指经文“是动”以下所举之病,及“所生病”
以下所举之病,有此二者之殊也。)
然∶经言是动者,气也;所生病者,血也。(言脉之动者,气为之,而所生病者,则
血为之也。)邪在气,气为是动;邪在血,血为所生病。(此又言气血之所以病,则皆因乎邪也。)气主 之,血主濡之。
(,煦也,熏蒸之义。濡,滋润之义。)气留而不行者,(不能 也。)为气先病也;血壅(一作滞)而不濡者,(壅,
凝滞也。)为血后病也。故先为是动,后所生也。(言邪之中人,必先伤乎气而气病,然后及乎血而血病,故云一脉变二
病也。)
二十三难曰∶手足三阴三阳,脉之度数,可晓以不?
然∶手三阳之脉,(三阳,《灵·脉度篇》作“六阳”。)从手至
头,(手三阳之脉皆从指末起而终于头。)长五尺,五六合三丈。(五六,合两手言之也。)手三阴之脉,从手至胸中,(手
三阴之脉亦从指末起而至胸中。)长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三阳之脉,从足至头,(足三
阳从足趾起至头。)长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三阴之脉,从足至胸,(足三阴从足趾、足心起至胸。)长六尺五寸,六六
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人两足跷脉,从足至目,长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跷
脉属奇经。)
然∶
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营于身者也。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营出于中焦,故脉从中焦始。)阳明注足阳
明、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太阳、少阴;少阴注手心主、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厥阴复还注手太
阴。
别络十五,皆因其原,(脉所注为原。《灵·九针十二原篇》云∶“……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
盖谓五脏之气,皆会于此,而别络之气,亦因乎此也。)如环无端,转相灌溉,朝于寸口、人迎,(寸口,见第一难。人
迎,即左手之寸口脉也。朝,如朝觐之朝,谓会聚于此,复禀气以出也。)以处百病,而决死生也。(处,揆度也,即第
一难独取寸口以决死生之义。)经云∶明知终始,阴阳定矣。何谓也?(见《灵·终始篇》。)
然∶终始者,脉之纪也。(《终
始篇》云∶“终始者,经脉为纪。”)寸口、人迎,阴阳之气,通于朝使,(朝,见上。使,言相为用也。寸口为阴,人迎
为阳。)如环无端,故曰始也。终者,三阴三阳之脉绝,绝则死。死各有形,(死形,见下二十四难。)故曰终也。
二十四难曰∶手足三阴三阳气已绝,何以为候?(候,以证验之也。)可知其吉凶不?
然∶足少阴气绝,则骨枯。(以
下皆言其候也。《素·六节脏象论》云∶肾“其充在骨”,)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温于骨髓。(肾脉应冬,其气敛藏于
内。)故骨髓不温,即肉不着骨;骨肉不相亲,即肉濡而却;(濡,滞也。经作“软而却。”却,退缩也。)肉濡而却,故
齿长而枯,(枯,经作“垢”。齿肉却则龈上宣,故齿长。枯,不泽也。齿者,骨之余,故以此验之。)发无润泽;(《六节
脏象论》云∶肾“其华在发。”)无润泽者,骨先死。戊日笃,己日死。口唇者,肌肉
之本也。(《六节脏象论》云∶脾“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脉不营,则肌肉不滑泽;肌肉不滑泽,则肉满;肉满,
则唇反;(满,浮肿也。肉肿,则唇亦肿而反出于外也。)
唇反,则肉先死。甲日笃,乙日死。(经文有“木胜土也”四字)足厥阴气绝,即(一作则)筋缩引卵与舌卷。(引,
牵引也。《经脉篇》云,厥阴之脉“循阴器”,又云,“循喉咙之后”,又云,“环唇内”。《六节脏象论》云∶肝“其华在爪,
其充在筋”。)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络于舌本。(《素问·厥论》∶“前阴者,宗筋之所聚”。)
故脉不营,则筋缩急;筋缩急,即引卵与舌,故舌卷卵缩,此筋先死。庚日笃,辛日死。(经文有“金胜木也”四字)手
太阴气绝,即(一作则)皮毛焦。(《六节脏象论》云∶肺“其华在毛,其充在皮”。)太阴者,肺也,行气温于皮毛者也。
气弗营,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津液去,则皮节伤;皮节伤,则皮枯毛折;(皮枯之皮,经文作“爪”。折,萎
也。)毛折者,则毛先死。丙日笃,丁日死。(经文有“火胜金也”四字)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六
节脏象论》∶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血不流,则色(一本无色字)泽去,故面色黑如黧,(黧,黑黄色也。)此血
先死。壬日笃,癸日死。(经文有“水胜火也”四字)三阴气俱绝,则目眩转,目瞑,(《灵·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
精,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前二十难云∶“脱阴者目盲”,亦此义也。眩,经作“系”。)
二十五难曰∶有十二经,五脏六腑十一耳,其一经者,何等经也?(《灵·九针论》∶“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
魂,脾藏意,肾藏精与志也。”六腑,小肠、大肠、胃、胆、膀胱、三焦,主出纳水谷,如府库之司出入,故曰府也。)
然∶一经者,手少阴与心主别脉也。心主与三焦为表里,(《灵·九针论》∶“足阳明、太阴为表里,少阳、厥阴为表
里,
太阳、少阴为表里,……手阳明、太阴为表里,少阳、心主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别脉,谓心主本心之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