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45-灵素节注类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两足不举,以尻代踵,尻音考,平声,尾骨也,督伤则天柱骨痿,头垂背曲,故脊以代头也;脾主四肢, 
气痹不得充于四肢,故懈堕无力,脾为肺母,母病必及于子而发咳,有痰名嗽,无痰有声名咳也,脾不运, 
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而汁上泛,则呕出,浊壅不降,上焦大塞也。病至如此,不可治矣,故下文言入脏者死。 

卷六诸痹证
肠痹胞痹
属性: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 
为清涕。 
胃中水谷下行,由小肠变化厘清浊,清渗膀胱,浊传大肠,邪痹于肠,传化失职,津液不输,口舌干燥而 
数饮,下既不化,水蓄于中不得出,与中气格争而喘息,争久则水暴泻而发飧泄,飧泄者,水谷不化,皆由肠痹 
之故也。胞即胞脉,连系膀胱,胞痹气壅,故于少腹按之内痛,以其阳郁化热,故如汤沃,而涩于小便,水液 
不得下泄,反被热蒸上行,而为清涕也。 

卷六诸痹证
五脏证
属性: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淫气喘息,痹聚在肺;淫气忧思,痹聚在心;淫气 
遗溺,痹聚在肾;淫气乏竭,痹聚在肝;淫气肌绝,痹聚在脾。诸痹不已,亦益内也。其风气胜者,其人易已也。 
此言阴气谓脏气,脏为阴也,以表情欲躁扰乃伤脏,饮食不节则伤腑,因不同而同为内伤本元,因此外邪 
得以聚而成痹也。夫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故阴气静,则精神藏,若躁扰,则消耗而亡矣。饮食本以滋养,如 
不节而倍多,则反伤肠胃。凡偏驳不纯者,皆名淫气,伤寒本元,本元伤则淫气聚,而正气痹矣。故如淫气而 
喘息者,知其痹聚在肺也;淫气而忧思难释者,知其痹聚在心也;淫气而遗溺者,知其痹聚在肾也;淫气而乏 
竭无力者,知其痹聚在肝也;淫气而肌绝者,知其痹聚在脾也。肌绝谓无阳气煦和,不知痛痒也。诸痹不已, 
则内伤本元益甚也。如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其病易已;若寒湿阴邪,则凝滞难愈也。 
帝曰∶痹,其时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其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者疼久,其 
留皮肤间者易已。 
此言邪痹浅深不同,而愈有难易,其邪入脏,则本元气竭而死。 

卷六诸痹证
六腑证
属性:帝曰∶其客于六腑者,何也?岐伯曰∶此亦其食饮 
居处,为其病本也。六腑亦各有俞,风寒湿气中其俞,而食饮应之,循俞而入,各舍其腑也。 
此言外邪由内邪引之深入者,故其食饮居处为之病本也。六腑各有俞,邪中于俞,而内伤应之,邪即乘虚 
入舍于腑而成痹也。 

卷六诸痹证
诸痹
属性:帝曰∶营卫之气,亦令人痹乎?岐伯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 
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 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 
分肉之间,熏于盲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上言邪舍于合而成痹,又云由俞入舍于腑,故帝又问营卫受邪,亦能成痹否。然营者,水谷之精气,所谓 
清者为营是也,其气纯粹氤氲,故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如甘澜之优游浸灌,而后入于脉,故曰营行脉中, 
即循脉上下,而贯脏络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所谓浊者为卫是也,其气 疾滑利,则不能入于脉,故曰卫 
行脉外,即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盲膜,散于胸腹,此营卫之气,同源异流者也。如感邪而逆其气则病,顺 
其气之流行则愈。不与风寒湿气相合,故不为痹也。大抵营卫之气,周流内外,倘遇邪阻,即有寒热头痛等病 
发现。其成痹者,以风寒湿气错杂之邪,表发未透,留滞于合、于俞,着而成痹,由浅入深,如上所明者是也。 
帝曰∶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岐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 
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 
络时疏,故不痛,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其热者,阳气多,阴 
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人身阴阳气血,各有偏胜,风寒湿邪,多寡不同,而伤有表里浅深,故病状多端。人身阳少阴多,则与病 
邪相益而为寒;阳多阴少,阳遭阴痹,郁而成热;湿多则为汗,湿亦阴邪,阳气少也。盖外邪有阴阳,又随人 
身之阴阳偏胜而变病,故必审其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而施治法也。 
帝曰∶痹之为病,不痛何也?岐伯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而不伸,在于肉 
则不仁,在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凡痹之类,逢寒则急,逢热则纵。 
上言痛者,寒气多也,其有不痛者,必风湿邪胜。湿气滞着,则有身重、血凝、筋屈不伸、肉不仁、 
皮寒之五端。故具此五者,而非寒多,则不痛也。大凡痹之为病,逢寒则经脉紧急而多痛,逢热则经脉缓纵而 
不痛,寒兼湿则重着,热兼湿必多汗,兼风则行走,行走而寒束之,亦必痛,湿合之,必多汗也。故其变化虽 
多,总不出阴阳虚实四端而已。 

卷六诸痹证
众痹周痹
属性:《灵枢·周痹篇》帝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徙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愿闻此痛,在血 
脉之中耶?将分肉之间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间不及下针,其 痛之时,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何道 
使然?愿闻其故。岐伯曰∶此众痹也,非周痹也。帝曰∶愿闻众痹。岐伯曰∶此各在其处,各发更止,更居 
更起,以右应左,以左应右,非能周也,更发更休也。刺此者,痛虽已止,必刺其处,勿令复起。 
按此言忽痛忽止,上下移徙者,以其邪各在一处,此痛彼止,彼痛此止,或各痛各止,互起互伏,痹处众 
多,故名众痹。因邪根据脉路,而脉中气血流行不住,故邪动静不常,动则痛,静则止,而经脉左右相同,故痛 
必左右相应,而止在近脉之处,更发更休,非能周于一身,故不名周痹也。刺之者,其痛虽止,必刺其原痛 
之处以去邪,勿使复痛也。 
帝曰∶周痹何如?岐伯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帝 
曰∶刺之奈何?岐伯曰∶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先刺其上以过之, 
后刺其下以脱之。 
此言邪在血脉之中,十二经脉行于周身,故名周痹。其痛上下行走,不能左右者,邪随阴阳升降之气而行, 
故与众痹不同。痛从上下者,其痹在上,故先刺下以泄其标,再刺其上以脱其本;痛从下上者,其痹在下,故 
先刺上以泄其标,再刺其下以脱其本。若众痹,邪根据脉外,脉外气宽,其邪与脉或近或远,近脉则动而痛,远 
脉则静而止,以其气宽,故动则必根据脉路,左右相应也。 
帝曰∶此痛安生?岐伯曰∶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 
也,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 
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此内不在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名曰周痹。 
上文言邪在血脉之中,血脉本居分肉之间,分肉即卫气所周行者。风寒湿邪,必先伤卫,久则侵营,而入 
血脉。当其由浅入深,而与卫气迫切而为沫,沫得寒而凝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作痛,痛则心神注之,心之所之, 
气亦至焉,故阳气随心而至痛处则热,热则寒散痛解,解则气厥而不通和,不通和,故他处之痹又发,发则又 
如是而痛也。经脉内通于脏,而邪则痹聚营卫,未入五内,其营卫在分肉间,故外不及于皮,因是真元之气不 
得行于周身,内外皆为邪痹肌肉之故,而名周痹。若以邪在血脉,而经脉周于一身,其义亦当名周痹也。至于 
一处痛解,而他处痹痛又发,其义理与众痹同。众痹邪痹卫分而近于脉,此则邪痹肌肉间而入血脉,故其痛发, 
随脉上下,而与众痹之左右相应者不同也。 

卷六
诸痛证
属性:《素问·举痛论》帝曰∶愿闻人之五脏卒痛,何气使然?岐伯曰∶经脉流行不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