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脉经云。关上滑。中实逆。又云。关脉滑。胃中有热。滑为实热。以气满。故
不欲食。食即吐。遂宜服紫菀汤下之。大平胃丸。针胃管泻之。愚按经文
则曰。关滑胃中有热。至于诀。则又曰。关滑胃寒。似与经文大不相合。然
延医者。亦当随证消息。如滑而数。则宜从热。滑而迟。则宜从寒。不可执
一论也。又经云。关上脉滑而小大不匀。是为病方欲进不出。一二日复
欲发动。其人欲多饮。饮即注利。如利止者生。不止者死。
尺部见之脐是冰。饮水下焦声沥沥。
云岐子曰。左尺主脉沉水。客脉滑水。二水相合。寒结膀胱。故脐下似冰。
聚于下。而不上济于火。故欲饮水。水停下焦。不能引于各藏。故沥沥作
声。右尺主脉。相火客脉滑水。火水相合。水胜火。故脐下似冰。相火原系
水中之火。不能全胜。故欲饮水。
按脉经云。尺中滑下利少气。又云尺脉滑。血气实。妇人经脉不利。男子
溺血。宜服朴硝煎。大黄汤。下去经血针关元泻之。又云尺脉沉而滑者。
寸白虫。又曰。尺脉偏滑疾。面赤如醉。外气则病又云尺脉滑而疾为血
虚。
卷三
实脉指法主病
属性:四实者。阳也。指下寻之不绝举之有余。曰实主伏阳在内。脾虚不食。四体
劳倦。
实者。阳土也。何为阳土。谓土中有火也。指下寻之不绝。沉而有力也。举
之有余。浮而有力也。浮而有力为阳胜。沉而有力为伏阳在内。脉浮沉
俱有力。而谓脾虚者何也。阴阳和则脾胃安。而脉道和缓。今伏阳在内。
是阳火炼土。坚燥而乏生化之源。脾胃因之而虚矣。四体属脾。脾虚不
食。四体因之而劳倦矣。
按脉经云。实脉大而长微强。按之隐指 然。一曰沉浮皆得。
卷三
歌曰
属性:实脉寻之举有余。伏阳蒸内致脾虚。食少只因生胃壅。调和汤药始痊除。
实脉者。寻之举之。皆有力也。今脾胃之所以虚者。因伏阳蒸内之所致
耳。脾胃和则能磨谷而易饥。脾胃虚则食不消。食不消则胃口壅滞。胃
口壅滞。则脉道因之而实矣。若以辛温之药治之。则反助其阳邪。若以
寒凉之药治之。则伤其脾胃。若以峻补之药治之。则脾胃。愈滞。而食愈
少。若以克削之剂治之。则脾胃重虚。而食不化。然则我将如之何哉。亦
惟调和其汤药。如经所云。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药则如补中
汤大健脾丸之类治之其疾始能痊除而愈也。
按经云。实紧胃中有寒。若不能食。时时下利者难治。
卷三
又歌曰
属性:实脉关前胸热盛。
实脉。阳脉也。寸口。阳位也。所以候胸中者。今阳部而见阳脉。宜乎其胸
中热盛也。
按脉经云。寸口脉实。即生热。在脾肺。呕逆气塞虚即生寒。在脾胃食不
消化。有热即宜服竹叶汤葛根汤。有寒即宜服茱萸丸。生姜汤。
当关切痛中焦恁。
当关而见实脉。则饮食停滞中焦。而腹痛之证作矣。
按脉经云。关上实即痛。虚即胀满。又云。关脉实。胃中痛。宜脉栀子汤。茱
萸乌头丸。针胃管补之。
尺脉如绳应指来。腹胀小便都不禁。
池氏曰。尺脉实。主心经实热。传于小肠。致小腹胀满疼痛。而小便淋沥
也。云岐子曰。左尺主脉沉水。客脉实火。火水相合。水能胜火。治之以干
姜附子汤。右尺主脉相火。客脉实火。二火相合。致令腹胀。而小便不禁。
治之以大承气汤。据云岐子之说如此。谓是两尺脉实耶。谓是各尺脉
实耶。若云两尺俱实。则姜附汤与承气汤。寒热各异。若云各尺脉实。则
腹胀小便不禁。其说未必皆同。云岐子之说非也。刊误又谓其小便不
禁。为传写之误。而改为腹胀小便淋。不思其说更非。特未临其证消息
之耳。诀所谓小便不禁者。非虚寒而膀胱不固也。乃火极而兼水化也。
肾主门户之司。相火有余。则薄所不胜。而司户失守。故小便不禁。非小
便不禁也。乃欲便则痛。而不能不便。则反淋沥自出。所谓热淋者是也。
戴氏不自体认。而反以脉诀为非。可耻甚矣。
按脉经云。尺脉实。小腹痛。小便不禁。宜服当归汤。加大黄一两。以利大
便。针关元补之。止小便。又云。尺中实即小便难。少腹牢痛。虚即闭涩。
卷三
弦脉指法主病
属性:五弦者。阳也。指下寻之不足。举之有余状若筝弦。时时带数曰弦。主劳风
乏力。盗汗多出。手足酸疼。皮毛枯槁。
五弦者。阳也。阳木也。何为阳木。少阳之木也。少阳主春升之令。故其春
脉弦。而伤寒少阳证。其脉亦弦。是以知其。弦为阳也。说者有曰。仲景以
弦脉为阴。而叔和独以弦脉为阳者。何也。不知仲景所论者伤寒。是自
表渐入于里。自外而至内言之也。故以弦为阴。叔和所论者。劳证自内
而渐达于表。是自内而至于外言之也。故以弦为阳。然弦则为劳。故指
法则曰。指下寻之不足。阴不足也。举之有余。阳偏胜也。状若筝弦。气血
收敛也。时时带数。阴虚而生内热也。故主病曰劳风乏力。夫既曰劳。而
又曰风者何也。或因用力入房。则肾汗出。肾汗出则元府开。虚之所在。
邪必凑之。故成劳风乏力之证矣。阴不足则盗汗出。凡人之精血足。内
则渗入骨髓。外以淖泽肌肤。今既为劳风所煎熬。内无以充实骨髓。而
手足酸疼。外无以淖泽肌肤。而皮毛枯槁也。
按脉经云。弦脉举之无有。按之如弓弦状。一曰如张弓弦。按之不移。又
曰沉紧为弦。经云。弦数为疟。又云疟脉自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为
痛痹。为风疰。偏弦为饮。双弦则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又曰弦
而钩。胁下如刀刺。状如蜚尸。至困死。经又云。弦急疝瘕小腹痛。又为癖
病。又云弦小者寒 。又云沉而弦者悬饮内痛。又云。弦数有寒饮。冬夏
难治。又云弦而紧胁痛。藏伤有瘀血。又云弦小紧者。可下之。又云弦迟
者。宜温药。
又按此事难知曰。仲景论弦涩为阴。叔和言弦涩为阳何意。大抵弦涩
东西也。以南北分之。故有阴阳之别。涩本燥火。弦本水少。虽有南北之
分。总而言之。则不离诸数为热。诸迟为寒。仲景叔和。言本两途。非相违
背。合而论之。皆是也。仲景所言。言伤寒自外而入者。叔和所言。言五脏
自内而出者。伤寒从气而入。故仲景以弦脉为阴。自艮而之内。从外入。
先太阳也。位在东北。杂病从血而出。故叔和以弦脉为阳。自巽而之外
从内出。先少阳也。位在东南。
卷三
歌曰
属性:弦脉为阳状若弦。四肢更被气相煎。三度解劳方始退。常须固济下丹田。
弦脉为阳。指下如筝弦之状。则为气血收敛之候。然气血之所以收敛
者。因劳风之气。煎熬气血。而四肢为之烦热矣。凡人之治劳。终不获其
全愈者。是皆不知三度解劳之法耳。以其人先受风邪。病未全愈。而复
加以房劳。则风邪留于元府而不退。或先有房劳。肾汗大泄。元府已开。
而邪气客之。二者皆能煎熬气血而成劳风之疾。治之者。当察其国中
后而消息之。或因内虚而外邪凑之者。当先于平补药中少加调理。使
外邪已去。即当易以温补之剂。而收其后效。或病已久虚。则当从劳者
温之之法。俟精血相壮。即易以平补之剂。以济其前功。是在医者消息
之耳。如此亦不过两度解劳之法也。其三则又不专恃夫药饼之功。在
医者戒以恼怒房劳。宁心静虑。存养省察。握问调神。使心肾交而水火
济。自然神可驭气。气可驭精。丹田固而劳疾瘳矣。不然。则执一不通。延
绵日久。及其莫救。而委之于天。不亦深可慨哉。
按巢氏病源养生方导引法云。唯欲嘿气养神。闭气使极。吐气使微。又
不得多言语。大呼唤。令神劳损。亦云。不可泣泪及多唾 。此皆为损液
漏津。使喉涩大渴。又云。鸡鸣时叩齿三十六通讫。舐唇漱口舌上齿表。
咽之三过。杀虫补虚劳。令人强壮。又云。蛇行。气曲卧以兵身复行踞。闭
目随气所在不息。少食裁通肠。服气为食。以舐为浆。春出冬藏。不财不
养。以治五劳七伤。又云虾蟆行。气正动摇。两臂不息十二通。以治五劳
七伤。水肿之病也。又云朝朝玉泉。使人丁壮有颜色。去虫而牢齿也。玉
泉。口中唾也。朝未起早。嗽口吞之。辄琢齿二七过。如此者乃上。名曰练
精。又云咽之三过乃止。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