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歌诀〕
防己茯苓汤
金匮防己茯苓汤,芪枣桂枝姜草尝;
通阳益气利水湿,四肢浮肿效验彰。
组成: 防己、黄芪、桂枝、茯苓、甘草。
功效: 益气,通阳,利水。
主治: 脾虚水泛证。症见四肢浮肿而沉重,手足不温,体倦,四肢肌肉跳动,甚则面目浮肿,舌淡,苔白滑,脉沉。
临床运用: 本方可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黏液性水肿、贫血性水肿、心力衰竭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特发性水肿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属上述证机者。有报道用本方合四妙散加狗脊治疗风湿热痹;合四妙勇安汤治疗营养不良性浮肿合并小腿溃疡;合真武汤加减治疗尿毒症;加红花、泽泻、陈皮、马鞭草,治疗妇女突发性肥胖,均取得较好效果。另外,还可用本方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水、慢性水泻、急性羊水过多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风湿性心脏病等。
寸口的脉象浮而缓,浮脉为有风热,缓脉是湿热内蕴。黄疸病脉证并治
论二首脉证十四条方七首
〔读经先知〕 此篇专论黄疸病的脉象、症候及其治法。黄疸病又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三种类型,都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临床特征,又都以清热利湿的方法治疗。
〔原文〕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①。痹非中风,四肢苦烦②,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③,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弦,谷气不消,胃中苦浊④,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⑤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心中懊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
鲤鱼味甘、性平。入脾、肾肺三经。其功长于利小便,故能消肿胀、黄疸、脚气、喘咳、湿热之等。
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夫病酒黄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酒黄疸者,或无热,靖言⑦了了,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酒疸,心中热,欲吐者,吐之愈。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⑧,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齑状⑨,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B10)),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师曰: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B11)),两热所得((B12)),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面黄,肚热((B13)),热在里,当下之。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腹满,舌痿黄((B14)),躁不得睡,属黄家舌痿疑作身痿。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为难治;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发于阴部,其入必呕;阳部((B15)),其人振寒而发热也。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B16)),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
硝石矾石散方
硝石矾石烧,等分上二味,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候也。酒黄疸,心中懊或热痛((B17)),栀子大黄汤主之。
栀子大黄汤方
栀子十四枚大黄一两枳实五枚豉一升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方见水气病中诸黄,猪膏发煎主之。
猪膏发煎方
猪膏半斤乱发如鸡子大三枚上二味,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出。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一本云:茵陈汤及五苓散并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上二味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大黄硝石汤方
大黄黄柏硝石各四两桅子十五枚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硝更煮,取一升,顿服。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方见痰饮中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必小柴胡汤,方见呕吐中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B18))。方见虚劳中
附方
瓜蒂汤
治诸黄。方见暍病中
《千金》麻黄醇酒汤
治黄疸。麻黄三两上一味,以美清酒五升,煮取二升半,顿服尽。冬月用酒,春月用水煮之。
〔注释〕
①痹:闭塞之意。
②苦烦:烦扰不舒。
③消谷:能食善饥。
④苦浊:浊即湿热,下“浊气”同。苦浊,即苦于湿热,或为湿热所苦。
⑤薄暮:黄昏之时。
⑥心中懊:心中郁闷不宁。
⑦靖(jìng静)言:病人神情安静,语言不乱。
⑧黑疸:酒疸误下后的变证。其证主要是目青面黑,大便色黑,并不是黄疸中的一种。
⑨心中如啖蒜齑状:啖(dàn淡),吃的意思。指捣碎的姜、蒜、韭菜等。此言胃中有灼热不舒,象吃了姜、蒜等辛辣之物一样难受。
((B10))爪(zhuā抓)之不仁:搔抓皮肤,没有痛痒感觉。
((B11))火劫其汗:用艾灸、温针或熏法,强迫出汗。
((B12))两热所得:火与热相互搏结。
((B13))肚热:腹中热。
((B14))痿黄:即萎黄,身黄而不润泽。
((B15))阳部、阴部:阴指在里,阳指在表。
((B16))心胸不安:心胸中烦闷不安。
((B17))热痛:心中灼热而痛。
((B18))虚劳小建中汤:治虚劳病的小建中汤。
〔译文〕
寸口的脉象浮而缓,浮脉为有风热,缓脉是湿热内蕴。此处的脉浮缓实非太阳中风证;四肢感到很不舒服,脾主黄色,脾脏所蕴结的湿热侵入血分,行于体表,就成为黄疸。趺阳部位的脉象紧而数,数脉是有热,胃热盛则能消食善饥,紧脉是有寒,寒伤脾阳,运化失职,而出现食后腹部胀满。尺部的脉象浮,是风热伤肾;趺阳部位的脉象紧,是寒邪伤脾。风寒相合,进食后即感到头部眩晕,食物不能消化,内酿湿热,胃为湿热侵扰,湿热浊气下流膀胱,就会出现小便不通利。由于足太阴脾感受寒湿,加之胃热流入膀胱,所以全身发黄,这种病名叫谷疸。额部的颜色变黑,微汗出,手足心发热,每到傍晚时分就发病,膀胱拘急,小便通畅,这种病叫作女劳疸。如果腹部胀满、好象有水的样子,这是不治之症。病人感觉心中郁闷而又燥热不安,不能进食,时常恶心想吐,这种病叫作酒疸。阳明病脉象迟的,不能饱食,若饱食则气滞不化而感到烦闷,头晕目眩,小便很困难,这是将要发生谷疸的征兆;虽然用了泻下剂,但腹部胀满依然不减,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脉迟的缘故。患酒疸的病人,一定会有小便不通畅,胃中灼热,足心发热,这就是酒黄疸的症状。酒疸病人,有的不发热,神情安静,语言不乱,出现腹部胀满,想吐,鼻腔干燥等症状,假如他的脉象浮的,说明病邪在上,可用涌吐剂治疗;脉象沉弦的,说明病邪在下,可首先采用下法治疗。酒疸病人,胃中有热想吐的,可用吐法治疗,病即愈。酒疸病人,如果误用下法,日久会转为黑疸,眼睛发青而面色发黑,胃中灼热,象吃了姜、蒜等辛辣之物一样难受,大便呈黑色,搔抓皮肤没有痛痒感觉,病人脉象浮而弱,皮肤呈黑微带黄色,所以知道这是酒疸误用下法的结果。老师说:患黄疸病,出现发热,烦躁,气喘,胸胁胀满,口咽干燥等症状的,是因为病初发的时候,误用艾灸、温针或熏法等火攻的方法强迫出汗,以致热邪与火邪相合所致。但是,黄疸病的形成,是因湿郁而得。如果病人全身都发热,面目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