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75-重订通俗伤寒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辨一书。以桂枝汤为治温首方。更属可议。洵不诬焉。 
【荣斋按】张畹香温暑医旨说∶“风温分三焦治,葳蕤汤、苇茎汤、银翘散、白虎 
汤上焦药也;黄芩汤提少阴邪并肺而祛之,亦上焦药也;至宝丹、紫雪、牛黄丸,芳香 
开窍,心宫药,心肺同属上焦药也。凉膈散,由上焦至中下焦药也。舌黄滑浓,痰多, 
用象贝,蒌仁,或葶苈大枣汤,皆肺分下药也。叶氏所云“忌下”者,不用承气耳。予 
逢夹少阳邪者加柴胡,其头痛由于血虚者,用芎归无不效。风温有夹食者,予亦不用消 
导,以风能消谷,即油腻浓味,不过多痰,祛其痰可也;若凑入消导,勉强成方,即属 
误事。又叶案中有风温劫伤阴津,用生地、阿胶、麦冬、白芍、炙甘草、蔗浆,又或用 
沙参、麦冬、玉竹,其大旨总以甘药为主。若辛温表 
散,或刚燥消导,未有不伤及阴液者;其骤变为痉厥,缓变为虚劳,皆未经顾及阴分之 
过耳。按张氏为清代嘉、道、咸、同年间(1796─1870)人,世居绍兴洗马池头;曹炳章 
先生称他为∶“古越治伤寒温暑之前辈,于医学富有经验。”(见张氏《温暑医旨》提 
要)这篇学说,是张氏对风温治法的经验总结,当然是可靠的。 

第八章·伤寒兼证
第七节·风湿伤寒
属性:(即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痹。故通称痹证。伤寒论总名湿痹。风胜 
者名风湿。寒胜者名寒湿)。 
【因】先伤于湿。复兼风寒。但伤湿须分内外。湿从外受者。多由于居湿涉水。汗 
雨沾衣。湿从内伤者。多由于恣饮茶酒。贪食瓜果。《内经》通称曰痹。又分其同中之 
异。有行痹着痹痛痹三种。实则皆风寒湿三气所袭。流注经络而成。 
【证】湿痹则一身重痛。关节尤疼。肢体则麻木不仁。头痛恶寒。身热心烦。小便 
不利。大便反快。风湿多伤在上。肩背麻木。手腕硬痛。头重鼻塞。恶风微汗。一身痛 
无定处。寒湿多伤在下。腿脚木重。足膝疼酸。状如石坠。怕冷无汗。一身痛有定处。 
在皮则顽不自觉。在肉则四肢不仁。在筋则屈而不伸。在脉则血凝不流。在骨则重而不 
举。湿胜则舌多白滑而腻。风胜则舌多白薄而润。寒胜则舌多白滑而淡。 
【脉】沉濡而细者。《内经》所谓湿气胜者为着痹。《伤寒论》所云湿痹之候也。 
浮濡弦缓者。《内经》所谓风气胜者为行痹。《伤寒论》所云风湿相搏是也。沉濡弦迟 
者。《内经》所谓寒气胜者为痛痹。《伤寒论》所云中寒湿是也。 
【治】着痹燥湿为君。佐以祛风散寒。藿香正气汤加羌活、防风(各钱半)。 
行痹疏风为君。佐以散寒燥湿。桂枝橘皮汤加制川乌(五分)、制苍术(一钱)。 
痛痹散寒为君。佐以祛风渗湿。苏羌达表汤加酒炒延胡、全当归(各钱半)此为三 
痹分治之法。有时独用苏羌达表汤。加川桂枝、光桃仁各钱半、小活络丹(制川乌 
、制草乌、制南星各六两、明乳香、净没药、干地龙各二两二钱、刨花水为丸、每丸 
约重一钱、轻服一丸、重服二丸、烧酒磨汁冲服)。用流水陈酒各半煎服。此为三痹合 
治之法。凡新病在皮肌血脉者。已历验不爽矣。若留连筋骨。久而不痛不仁。手足瘫痪 
者。必要壮筋健骨为君。佐以活血行气。蠲痹防痿汤( 透羊胫骨二钱、炙酥虎胫骨一 
钱、酒炒透蹄筋一钱、盐水炒杜仲三钱、酒炒川断二钱、炙去毛狗脊二钱。制淮牛膝三 
钱、骨碎补六钱、生黄 一两、全当归三钱、酒水各半煎服。)调下一粒金丹。番木 
鳖煨去油、五灵脂、制草乌、干地龙、芸香各一两五钱、明乳香、净没药、当归各七 
钱五分、当门子二钱五分、陈京墨一钱五分(烧烟尽)各研细末、再合研匀、糯米糊 
为丸、如鸡头子大、每服一丸、极重二丸、药汤化下、或温酒磨下。久服庶可收功。 
【秀按】风湿伤寒。一田野间俗名耳。俞君遵守经旨。因症施治。精切不磨。洵不 
愧积学之老名医也。但此证新而轻浅。能任辛散香燥者。极易奏功。予曾用五苓散加羌 
防治着痹。桂枝汤加二乌治行痹。麻黄汤加术附治痛痹。效如桴鼓。若久而深重。血瘀 
化火。液郁化痰。皮肤不荣。经络时疏。大筋软短。小筋弛长。手足麻痹。骨痿于床者 
。最难奏效。俗谓痛风易治。木风难医。真阅历之谚也。惟有用《外台》竹沥汤。化下 
丹溪神效活络丹。生津涤痰。活血通络。以渐取效。间服史国公酒。养血祛风。舒筋活 
络。一面嘱家访求善针者。七日一针。二七一针。以疏通其脉络。内外并治而已。 
【廉勘】痹者。肢体失其感觉。重着而不能移动也。风寒湿三气固可合成。即风湿 
热三气亦可合成。初病侵袭经气。继必留连血络。终则残害脑筋。故其证始而痛。继而 
痹。终而痿。痛尚易治。《内经》论行痹痛痹。后世皆称为痛风。以活血祛风。宣通经隧为 
首要。羌防行痹汤为主。(羌活、防风各一钱、秦艽、川断各二钱、威灵仙、全当 
归各二钱、明乳香、净没药、杜红花各五分、先用童桑枝、青松针各一两、煎汤 
代水、顾松园经验方。)古歌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若肩背腰腿及周身疼痛 
。痛有定处。重着不移者。寒凝血瘀也。以通瘀散寒。宣通络脉为正法。身痛逐瘀汤加 
减。〔全当归、光桃仁、络石藤各三钱、片姜黄、杜红花、川芎各八分、淮牛膝、 
五灵脂(酒炒)虎头蕉、秦艽各钱半、清炙草七分、王清任经验方〕化下续命丹。 
(小活络丹原方、加羌活、天麻、僵蚕各二两、白附子、全蝎、辰砂、雄黄轻粉,各 
一两、片脑钱半、当门子一钱二分五匣、同研细末、后入冰麝研匀、糯米粉糊丸、每丸 
计重五分、蜡匮、一名神授保生丹、较小活络丹功用尤宏、轻服一丸、重服二丸。) 
外用冯了性酒遍擦周身痛处(用洋绒布浸擦)。内外并治。屡收敏效。失治则风寒外邪 
。络瘀内伤。均从热化。凡辛散风寒燥烈药皆忌。曾用俞氏五汁一枝煎。合清宣瘀热汤 
。(活水芦笋、鲜枇杷叶各一两、旋复花三钱包、新绛钱半、青葱管二寸切、广郁金 
汁四匙冲、常熟曹仁伯经验方。)历治多验。若着痹,世皆称麻木不仁。俗称木风。 
较痛风已进一层。由络瘀压迫脑筋。脑筋将失觉动之能力。丹溪翁所谓麻是气虚。木是 
湿痰瘀血是也。初用除湿蠲痹汤加减。(杜苍术、赤苓各二钱、生于术、泽泻、广皮 
各钱半、川桂枝八分、拌研滑石四钱包、淡竹沥三瓢、姜汁三滴、和匀同冲、先用酒 
炒桑枝、青松针各一两、煎汤代水、林义桐经验方。)调下小活络丹一二丸。如已湿 
郁化热。留滞关节肢络。当用防己苡仁汤。(酒炒木防己、杜赤豆、川萆 、大豆卷、 
绵茵陈各三钱、晚蚕沙四钱包、制苍术、宣木瓜各八分、川柏五分、木通一钱、 
先用生苡仁、酒炒桑枝各一两、煎汤代水、耶溪胡在兹验方。)送下 
桃仁控涎丹。(桃仁泥、煨甘遂、制大戟、白芥子各一两、姜汁竹沥、捣糊为丸、如 
桐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丹溪《心法附余方》。)峻逐湿热痰瘀。宣经隧以通络脉。 
外用电气疗法。以催促血行。刺激脑筋。屡收全效。至已由痹而痿。四肢瘫痪。则神经 
麻痹。全失知觉运动之作用。长沙虽有经热则痹。络热则痿之说。然有上下左右之别。 
凡上截瘫。右肢瘫者。多属阳虚阴凝。每用清任补阳还五汤。送下人参再造丸。下截瘫 
。左肢瘫者。多属阴虚络热。每用仲淳集灵膏。或用四物绛覆汤。送下顾氏加味虎潜丸 
。间用河间地黄饮子去萸、味、桂。或用鞠通专翕大生膏。外治仍用电气疗法。亦可十 
愈五六。 
【荣斋按】另有一种尚不到“痹”的程度的“风湿证”,如雷少逸《时病论》所说 
∶“风湿之病,其证头痛发热,微汗恶寒,骨节烦疼,体重微肿,小便欠利,脉来浮缓 
。”我认为如遇这种症状,当分析它是风胜、还是湿胜?如果属于风胜,则势必热化, 
治宜先用七味葱白汤(防风一钱,苏叶嫩枝钱半,生姜皮一钱,淡豆豉三钱,秦艽钱半 
,络石藤三钱,鲜葱白四个,嫩桑枝一两。)以通络祛风;使风湿从微汗而解。次用木 
防己汤加减(木防己钱半,通草一钱,生苡仁四钱,青松针三钱,桂枝七分拌滑石五钱 
,丝瓜络二钱,娇桑枝一两。)以利湿清热;使已从热化之湿,从小便排泄。最后,用 
五叶茅根汤(桑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