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75-重订通俗伤寒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用阴阳水两茶钟、煎成一钟)。温清并用以和之。次分新久。新疟先截后补。久疟 
先补后截。其大要也。然必要分阳分阴分。昼发而病在阳分气虚者。肢厥汗多。则以露 
姜饮。(别直参三分、生姜二分、用阴阳水两钟、煎成一钟、露一宿服)。温补阳气以 
截之。病在阴分血虚者。夜热神烦。则以首乌鳖甲汤(生首乌、炙鳖甲各一钱、乌梅 
肉二分、冰糖八分、用雪水滚水两钟、煎成一钟、去渣温服)。清滋阴血以截之。 
【荣斋按】胎疟之病,古无此名,其说始于万氏儿科。前明万密斋说∶“凡幼小及 
壮年,初次患疟者,皆为胎疟,当审其因而治之。因于风寒者从风寒治,因于暑湿者从 
暑湿治,因于痰食者从痰食治。大旨先分寒热之多少;寒多热少者,先与香苏葱豉汤发 
其表,继与平胃散加草果、常山,除其疟。热多寒少者,先与柴胡白虎汤解其热,继与 
白虎汤加常山、草果、平其疟。”此万氏治胎疟之方法,俞氏把它掌握起来,运用起来 
,成为有力的一个武器。 
x九 疫疟x 
【因】大约有四。一由岚瘴蒸毒。二由阴水蕴毒。三由尸疰客忤。四由气候不正之 
时毒。皆能变疟。 
【证】瘴毒初起。即身重迷闷。口喑不语。继即谵语狂言。或寒微热甚。或寒 
甚热微。胸痞腹满。舌苔灰腻满布。或白浓而腻。水毒初起。寒重热轻。胸膈满痛 
。揉按则漉漉有声。干呕短气。或吐清水。甚则腹痛便泄。肢冷足肿。腰重溺少。舌苔 
白润。或舌尖边俱黄。中夹一段白色。客忤初起。寒热日作。间有谵语。夜多恶梦 
时或躁扰。心悸胆怯。多生恐怖。舌苔淡白。间挟淡灰。时毒初起。风毒则头痛怕 
风。始虽寒热日作。继即热多寒少。咽痛喉肿。或发 腮。或发红痧。或发赤 。舌苔 
白薄。边尖红燥。秽毒则头重腹痛。胸脘痞满。恶心欲呕。腹痛闷乱。寒热交作。不甚 
分明。舌苔黄白相兼。或夹灰腻。 
【脉】右寸伏。两关弦滑者。此由天气炎热。山气霉蒸。猝中岚瘴之毒也。双弦而 
缓。甚则弦迟者。此由水气郁遏。阳气受困。内伤阴凝之毒也。乍大乍小。乍数乍疏者 
。此由素性属阴。胆气不壮。猝被客忤。俗称夜发为鬼疟者是也。两手浮弦而数者。此 
手太阴与足少阳经同受风毒也。两手弦细而缓者。此手太阴与足太阴经同受秽毒也。 
【治】瘴毒先与《局方》妙香丸。宣窍导痰、以醒其神。继与藿香正气汤。调 
冲紫金片。(文蛤四钱。毛茨菇二钱五分、辰砂、腰黄各二钱、红牙大戟、千金霜 
各一钱八分、苏合香一钱、冰片五分、当门子三分各研细末、再同研极匀、米糊印成 
小片、晒燥、瓷瓶密藏、每服三分至五分、极重一钱)。避瘴解毒。以除其疟。终用柴 
平汤合除疟胜金丸。化湿泄热。以芟其根。水毒先与苓术二陈煎。化气利水。以解 
阴毒。继与柴平汤加炒常山(二钱)、草果仁(八分)、温中涤涎。以截其疟。终与香 
砂二陈汤。芳淡温化。以和胃气。客忤先与苏合香丸。(苏合香、安息香、广 
木香各二两、犀角、麝香、梅冰、香附、乳香、沉香、丁香、冬术各一两、共研极 
匀、蜜丸、作二百丸、以辰砂一两为衣、蜡匮、此从王晋三新定)辛香开发以除邪。继 
与温胆汤加减。(淡竹茹三钱、姜半夏二钱、炒广皮钱半、辰茯神、青龙齿、左牡蛎、 
各四钱川桂枝、清炙草各五分、紫金片三分、烊冲)辛通镇摄以壮胆、若时毒由 
于厉风者。则以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防风、薄荷、连翘、牛蒡各三钱、柴胡、前胡 
各钱半、羌活、独活各一钱、橘红、枳壳、桔梗各二钱、紫金片、生甘草各一 
钱、研粗末每服七钱、开水泡取清汤、随漱随咽、日二服、夜二服)、辛散风毒以解表 
。痧尚未尽透者。急与透 解毒汤。(连翘、薄荷、炒牛蒡各二钱、蝉衣一钱、淡 
豆豉二钱、鲜葱白二枚切、大青叶、鲜桑叶、脑头各四钱、先用野菰根二两、鲜西河柳 
三钱、煎汤代水)。窜经透络以提 。 痧透净。津气受伤者。则以人参白虎汤。加鲜 
生地(一两)、鲜石斛(四钱)、鲜茅根(八钱)、大生津液以善后。由于臭秽者。先 
与藿香正气汤加紫金片。芳香避秽以解毒。毒解秽除。继与香砂二陈汤加炒谷麦芽。温 
和胃气以善后。 
【秀按】俞君审因辨证。对症施治。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治疟一道。殆无遗 
蕴。至若截疟以常山草果最效。半贝丸(生半夏、生川贝各三钱、研细、姜汁捣匀 
为丸、每服三厘至五厘、生熟汤送下、)亦验。若三阴老疟。 疟除根丸如神。截止后 
。仍须服药以调理之。庶免复发增重。 
【荣斋按】关于疫疟,俞何原作,俱失重心;由于绍兴在那个年代里,不发生过疫 
疟,两先生又不肯无中生有,捏造治验,所以说理比较零乱些。现下我把一九三四年江 
苏省如皋县中医公会巡回诊疗队任务报告,摘录于下,以充实治例。因如皋县及其附近 
地区,在这一年秋季,曾发生过大流行性的疫疟。根据报告上说∶“照保甲调查,各区 
染疫者多至五、六万人,一甲内,最少有半数以上之住户,患此疫疟,每保中死亡者约 
计三十 
人,总共已达五千人以上。”报告者∶为实地参加巡回诊疗任务的黄星楼先生。他说∶ 
致疫原因 入夏气候太凉,大暑中霪雨不止,华氏寒暑表最高不出九十度以上,虽盛夏朝 
暮犹着夹衣;迨立秋后,天气忽暖,寒暑表常达百度,夜静又恒降至八十度左右,寒暖 
不时,病根因兹潜伏;加以近月余来,天干少雨,气候异常亢燥,伏邪乘机暴发,宜乎 
斯症之猛且烈也。 
疫病症状 始则憎寒战栗,继则壮热无汗,或热后微汗,间日轻重,热 
退不清,头痛脑胀,肢节酸麻,胸膈痞满,饮食减少,面色黄滞,舌苔白腻,间有吐泻 
;久延失治,则发斑疹,出白 ,或昏热头汗,或谵语发狂,或舌黑便难,或下血吐蛔 
,甚则面赤足冷,夜热神糊,气喘呃逆,烦躁螈 等现象。 
病名考证 前贤论疫,以喻 
嘉言、张石顽、吴又可、雷少逸诸家为最详,兹择要节录于后∶喻氏谓四时不正之气, 
感之者因而致病,初不名疫也,因病致死,病气尸气,混和不正之气,斯为疫矣!又云 
温暑热湿之气,交结互蒸,人在其中,无隙可避,焉能幸免?张氏谓疫邪皆由湿热郁蒸 
而发,人触之者,皆从口鼻流入膜原,而至阳明之经,阳明居太阳之里,少阳之表,为 
三阳之中道,邪犯膜原,当从和解,兼以逐秽。吴氏谓疟二三发,或七八发后,忽然昼 
夜发热,烦渴不恶寒,舌苔生刺,心腹痞满,饮食不进,此疫疟也。雷氏谓疫疟之为病 
,因天时寒热不正,邪气乘虚而袭膜原,欲出表而不能透达,欲陷里而未得空隙,故作 
寒热往来,或一日二三次,或一次,无定期;寒轻热重,口渴有汗,右脉多胜于左,沿 
门合境,长幼相似,此疫疟也。证诸各家论说,验之当前症状,斯名疫疟。 
处方撮要 
疫邪初发,宜藿香正气散;兼湿热者,宜甘露消毒丹;神昏闷乱者,宜清芬辟疫汤;湿 
重郁闷者,宜开郁通络饮;兼湿温者,宜三仁汤;先寒后热者,宜小柴胡汤;寒热便秘 
者,宜大柴胡汤;热多寒少者,宜白虎加桂枝汤;瘟疫瘴疟,宜解毒万病丹;夹痰者宜 
常山饮,夹食者宜清脾饮。此数方,不过略举其例。他如 
兼温热者,仍须以温热门中诸法治之。 
【廉勘】前哲皆谓疟不离乎少阳。故治疟皆遵仲景法。多用小柴胡汤加减。执死法 
以治活病。学识如张景岳徐灵台魏玉横诸公。尚犯此弊。何论其他。岂知叶天士先生早 
经申明。谓疟之为病。因暑挟痰食而发者居多。初起必胸膈不宽。呕吐不食。岂非食物 
停滞而为痰乎。即久疟不已而成疟母。亦多因顽痰与瘀血互结为患。大方疟证。须分十 
二经。与咳证相等。幼稚患疟。多因脾胃受病。乃幼科多以小柴胡去参。或加香薷,葛 
根之属。适犯张凤逵《治暑全书》曰。柴胡劫肝阴。葛根竭胃汁。致变屡矣。后贤学博 
如张千里。亦谓江浙人病多挟湿。轻投柴葛提剂。瞑眩可必。获效犹赊。叶氏忌用。实 
阅历之言。徐氏妄评。乃拘泥之说。刘河间所以有古法不可盲从之激论也。医学渊博如 
王孟英。亦谓疟疾本是感证。不过轻于伤寒耳。近世南方正伤寒少。温热暑湿之病多。 
疟亦正疟少。时疟多。温热暑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