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75-重订通俗伤寒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惊。崩中失血。虚寒相搏。其名为革。男子失精。女子失血。阳盛则促。肺痈阳毒。 
阴盛则结。疝瘕积郁。代则气衰。或泄脓血。伤寒心悸。女胎三月。 
【秀按】此为各脉主病之大要。 
脉之主病。有宜不宜。阴阳顺逆。凶吉可推。中风浮缓。急实则忌。浮滑中痰。沉 
迟中气。尸厥沉滑。卒不知人。入脏身冷。入腑身温。风伤于卫。浮缓有汗。寒伤于营 
浮紧无汗。暑伤于气。脉虚身热。湿伤于血。脉缓细涩。伤寒热病。脉喜浮洪。沉微涩 
小。症反必凶。汗后脉静。身凉则安。汗后脉躁。热甚必难。阳病见阴。病必危殆。阴 
病见阳。虽困无害。上不至关。阴气已绝。下不至关。阳气已竭。代脉止歇。脏绝倾危 
。散脉无根。形损难医。饮食内伤。气口急滑。劳倦内伤。右脉大弱。欲知是气。下手 
脉沉。沉极则伏。涩弱久深。六郁多沉。滑痰紧食。气涩血芤。数火细湿。滑主多痰。 
弦主留饮。热则滑数。寒则弦紧。浮滑兼风。沉滑兼气。食伤短疾。湿留濡细。疟脉自 
弦。数弦者热。弦迟者寒。代散者折。泄泻下痢。沉小滑弱。实大浮洪。发热则恶。呕 
吐反胃。浮滑者昌。弦数紧涩。结肠者亡。霍乱之候。脉代勿讶。厥逆迟微。是则可怕 
。咳嗽多浮。聚肺关胃。沉紧小危。浮濡易治。喘急息肩。浮滑者顺。沉涩肢寒。散脉 
逆症。病热有火。洪数可医。沉微无火。无根者危。骨蒸发热。脉数而虚。热而涩小。 
必殒其躯。劳极诸虚。浮软微弱。土败双弦。火炎急数。诸病失血。脉必见芤。缓小可 
喜。数大可忧。瘀血内蓄。却宜牢大。沉小涩微。反成其害。遗精白浊。微涩而弱。火 
盛阴虚。芤濡洪数。三消之脉。浮大者生。细小微涩。形脱可惊。小便淋闭。鼻头色黄 
。涩小无血。数大何妨。大便燥结。须分气血。阳 
数而实。阴迟而涩。癫乃重阴。狂乃重阳。浮洪吉兆。沉急凶殃。痛脉宜虚。实急者恶 
。浮阳沉阴。滑痰数热。喉痹之脉。数热迟寒。缠喉走马。微伏则难。诸风眩晕。有 
火有痰。左涩死血。右大虚看。头痛多弦。浮风紧寒。热洪湿细。缓滑厥痰。气虚弦软 
。血虚微涩。肾厥弦坚。真痛短涩。心腹之痛。其类有九。细迟从吉。浮大延久。疝气 
弦急。积聚在里。牢急者生。弱急者死。腰痛之脉。多沉而弦。兼浮者风。兼紧者寒。 
弦滑痰饮。濡细肾着。大乃肾虚。沉实闪肭。香港脚有四。迟寒数热。浮滑者风。濡细者湿。 
痿病肺虚。脉多微缓。或涩或紧。或细或濡。风寒湿气。合而为痹。浮涩而紧。三脉 
乃备。五疸实热。脉必洪数。涩微属虚。切忌发渴。脉得诸沉。责其有水。浮气与风。 
沉石在里。沉数为阳。沉迟为阴。浮大出厄。虚小可惊。胀满脉弦。脾受肝克。湿热数 
洪。阴寒迟弱。浮为虚满。紧则中实。浮大可治。虚小危极。五脏为积。六腑为聚。实 
强者生。沉细者死。中恶腹胀。紧细者生。脉若浮大。邪气已深。痈疽浮数。恶寒发热 
。若有痛处。痈疽所发。脉数发热。若痛者伤。不数不热。不疼阴疮。未溃痈疽。不怕 
洪大。已溃痈疽。洪大可怕。肺痈已成。寸数而实。肺痿之形。数而无力。肺痈色白。 
脉宜短涩。不宜浮大。唾糊呕血。肠痈实热。滑数可知。数而不热。关脉芤虚。微涩而 
紧。未脓当下。紧数脓成。切不可下。 
【秀按】此为脉症宜忌之大要。 
【廉勘】昔赵晴初老友曰。是病应得是脉者为顺。不应得是脉者为逆。此余三十 
余年阅历。为诊脉辨症之要诀。 
妇人之脉。以血为本。血旺易胎。气旺难孕。少阴动甚。谓之有子。尺脉滑利。妊 
娠可喜。滑疾不散。胎必三月。但疾不散。五月可别。左疾为男。右疾为女。女腹如箕 
。男腹如釜。关或滑大。代促无妨。舌青脉伏。其胎必伤。尺滑带数。胎气 
过强。沉迟而涩。其胎防僵。六七月后。脉喜实长。八月弦实。沉细不祥。神门微紧。 
胎必防伤。大劳惊仆。胎血难藏。沉细短涩。终多凶殃。足月脉乱。反是吉象。临产六 
至。脉号离经。沉细急数。胎已下临。浮大难产。急于色征。面舌唇色。忌黑与青。面赤 
舌青。子死母活。面青舌赤。母死子活。面舌俱青。口喷热秽。若胎在腹。子母俱殒。 
新产之脉。缓滑为吉。实大弦牢。诸病皆逆。沉细虚弱。产后相合。涩疾血崩。血脱阴 
竭。 
【廉勘】古人论孕。脉多主尺。皆以左疾左大为男。右疾右大为女。独张石顽老人 
。谓寸口滑实为男。尺中滑实为女。两寸俱滑实为双男。两尺俱滑实为双女。右尺左寸 
俱滑实。为一男一女。自信历验不爽。以余所验。亦不尽然。惟孙真人千金方云。左乳 
房有核是男。右乳房有核是女。名医周八先生曰。左乳胀为男。右乳胀为女。历验多准 
。又中指之末名冲良穴。凡妇人血旺者。孕则此穴脉动。亦多经验。他如尺脉涩微。经 
期定愆。尺大而旺。有胎可庆。滑疾而代。亦为有胎。将产之脉。脉必离经。产后血崩 
。尺不上关。其血已尽。大命将倾。皆为专门妇科之要诀。惟以脉辨胎。不如用闻症筒 
按腹。听婴儿之声为有据。 
小儿之脉。七至为平。更察色证。与虎口纹。 
【廉勘】孟河马良伯脉法韵语曰。小儿之脉。宜定至息。二至为殃。三至亦卒。五 
至为虚。四至损怯。六至平和。九十至剧。浮缓伤风。浮洪风热。浮紧伤寒。沉细乳积 
。沉紧腹痛。弦紧喘息。紧促痘疹。急惊弦疾。虚软慢惊。疟痢弦急。弦细为虫。便秘 
数实。此为四五六岁小儿脉候之要诀。若数月至二三岁。总以腹诊问诊望色望苗窍为有 
据。若虎口纹(即手络)看法。起于滑伯仁。歌曰。小儿三岁下。虎口看三关。紫热红 
伤寒。青惊白是疳。淡红淡黄者。斯为无病看。又谓纹见下节风关为轻。纹见中节气关 
为重。纹见上节命关为危。若紫黑色直透三关。为大危。是为要诀。历试辄验。其说亦 
本于内经。灵枢曰。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 
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 
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足见经义之渊博。 
崔真人脉诀一卷。为宋道士崔嘉言隐君撰。焦 国史经籍志始载之。厥后、元李东垣明李濒湖均采之。前清 
四库提要及医宗金鉴亦收之。其书简而得要。便于记诵。足为后学读本。无待言矣。俞 
氏又加增删。尤为精实。 

第六章·伤寒脉舌
第三节·脉理新解
属性:(添加) 
【荣斋按】本节原为第四节,篇名“钩玄”,其属性采自岐伯的四条,采自扁鹊的 
一条,采自仲景的五条,加俞氏结语一条;共十一条。文本空洞而不具体,验之事实也 
不符;何廉臣先生不参意见,仅于末条补入王燕昌论脉二则,加以按语说∶“此二则 
(指王燕昌)洵得诊脉之实情实理。”可见以上俞氏所引的十条文本,都得不到诊脉的 
实情实理;这种深刻的目光,蕴蓄的批判,针对着经典著作的糟粕部分,予以“存而不 
论”的弃置。现下我把这十一条艰晦无用的文本全部扬弃,而以何氏所引王燕昌论脉二 
则移在第二节四言脉诀中作附注;此处采入近人姜白鸥“中医脉学检讨”(见中医新生 
命第四期)的首段,初步把脉搏的理由用实际文本介绍了一些,庶几比原文“有血有肉 
”,不致“大而无当”了。姜氏原文如下∶“脉之搏动,系于心脏,心脏主血行者也。 
血液之循环,以动脉为起点,静脉为终点,而心脏则为其出发与归宿之枢纽。心脏有弛 
张开阖之作用,更有液体之压力以调节血行,当左心室每次收缩之际,均能使左心室之 
血流入动脉,于是动脉管为之膨胀;动脉管壁,因有弹性,即起一种冲突状之运动,是 
为脉搏。脉搏乃动力之震浪,始于心脏;是心脏之动作状态,可由脉搏窥知之也。既知 
脉搏与心脏搏动一致,从知内经三部九候之说,脉经分部候脏之论,不足凭信。脉搏既 
系于心脏之动作,动脉管壁之紧张,则肱动脉与桡骨动脉之弛张起落, 
亦当然一致,更无有寸关尺之分;三部之说,无立足点矣。若夫九候,亦属无稽;血管 
何有三层,血液在脉管中,其量恒溢出于管腔之容积,脉搏之动止,按之即得,瘦人且 
可望而见之,若非大出血后,或罹心脏疾患,及其他直接间接之恶性贫血病者,脉无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