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75-重订通俗伤寒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蜷卧身疼,下利日数十行。又脉微弱者不可下。脉浮大按之无力者,不可下。脉迟者不可下。喘而胸满者 
不可下。欲吐欲呕者不可下。病患阳气素微者不可下,下之则呃。病患平素胃弱,不能食者不可下。病中能食 
胃无燥粪也不可下。小便清者不可下。病患腹满时减,复如故者不可下。若误下之,变症百出矣!所谓当下不 
可下,而妄下误人者此也。然有当下不可下,而又不得不下者何也?夫以羸弱之人,虚细之脉,一旦而热邪乘 
之,是为正虚邪盛,最难措手;古人有清法焉!有润法焉!有导法焉!有少少微和之法焉!有先补后攻,先攻 
后补之法焉!有攻补并行之法焉!不可不讲也。如三黄解毒消之也,麻仁梨汁润之也,蜜煎猪胆汁土瓜根导之 
也,凉膈散,大柴胡少少和之也。更有脉虚体弱,不能胜任者,则先补之而后攻之,或暂攻之而随补之,或以 
人参汤送下三黄枳术丸,又或以人参栝蒌枳实,攻补并行,而不相悖;盖峻剂一投,即以参术归芍,维持调护 
于其中,使邪气潜消,而正气安固,不愧为王者之师矣。又有杂症中,大便不通,其用药法,可相参者;如老 
人、久病患、新产妇人,每多大便闭结之症,丹溪用四物汤,东垣用通幽汤,予尝合而酌之,而加以苁蓉、枸 
杞、柏子仁、芝麻、松子仁、人乳、梨汁、蜂蜜之类,随手取效。又尝于四物加升麻及前滋润药,治老人血枯 
至周数而不能便者,往往有验;此皆委曲疏通之法。若果人虚,虽传经热邪,不妨借用,宁得猛然一往,败坏 
真元,至成洞泻,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所谓下之贵得其法者此也。然又有当下而下,而不知深浅,不分便 
溺、蓄血,不论汤丸以误人者何也?如仲景大承气汤,必痞满燥实兼全者,乃可用之,若仅痞满而未燥实者, 
仲景只用泻心汤,痞满兼燥而未实者,仲景只用小承气汤,除去芒硝,恐伤下焦阴血也。燥实在下,而痞满轻 
者,仲景只用调胃承气汤,除去枳朴,恐伤上焦阳气也。又有太阳伤风症,误下而传太阴,以致腹痛者,则用 
桂枝汤加芍药;大实痛者,桂枝汤加大黄;是解表之中兼攻里也。又有邪从少阳来,寒热未除,则用大柴胡 
汤,是和解之中兼攻里也。又结胸症,项背强,从胸至腹硬满而痛,手不可近者,仲景用大陷胸汤丸;若不按 
不痛者,只用小陷胸汤;若寒食结胸,用三白散热药攻之。又水结胸,头出汗者,用小半夏加茯苓汤;水停胁 
下痛不可忍者,则用十枣汤。凡结胸阴阳二症,服药罔效,活人俱用枳实理中丸,应手而愈。又《河间三书》云∶ 
‘郁热蓄甚神昏厥逆,脉反滞涩,有微细欲绝之象,世俗未明造化之理,投以温药则不可救,或者妄行攻下, 
致残阴暴绝势大可危,不下亦危,宜用清膈散,合解毒汤,养阴退阳,积热借以宣散,则心胸和畅,而脉渐以 
生。’此皆用药浅深之次第也。又如太阳症未罢,口渴,小便短涩,大便如常,此为热涩不通之症,治用五苓 
散。又太阴传经,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少腹硬满而痛,小便自利者,此为蓄血下焦,宜抵当汤丸。若蓄血轻 
微,但少腹急结未至硬满者,则用桃核承气汤,或用生地四物汤,加酒洗大黄各半下之,尤为稳当。盖溺涩症 
大便如常,燥粪症小便不利,蓄血症小便自利、大便黑色也;此便溺蓄血之所有分也。血结膀胱。病势最急, 
则用抵当汤,稍轻者抵当丸。结胸恶症悉具,则用大陷胸汤,稍轻者小陷胸丸,其他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之 
法,则皆用汤。古人有言,凡用下药攻邪气,汤剂胜丸散,诚以热淫于内,用汤液涤除之为清净耳;此汤丸之 
别也。然又有杂症中,不别寒热积滞,痰水虫血痈脓以误人者何也?东垣治伤食症,腹痛便闭拒按者,因于冷 
食,用 痈丸。因于热食,用三黄枳术丸,若冷热互伤,则以二丸酌其食之多寡而互用之,应手取效。又有实 
热老痰、滚痰丸,水肿实证、神佑丸,虫积剪红丸,血积花蕊丹、失笑丸,肠痈牡丹皮散;随症立方,各有攸 
宜,此杂症攻下之良法也。” 

第二章·六经方药
第四节·温热剂
属性:藿香正气汤 温中化浊法 俞氏经验加减方 
杜藿梗(三钱) 薄川朴(钱半) 新会皮(二钱) 白芷(二钱) 嫩苏梗(钱半) 姜半夏(三钱) 
浙苓皮(四钱) 春砂仁(八分,分冲) 
【秀按】吾绍地居卑湿。时值夏秋。湿证居十之七八。地多秽浊。人多恣食生冷油腻。故上吸秽气。中停食 
滞者甚多。方以藿、朴、二陈、温中为君。臣以白芷砂仁。芳香辟秽。佐以苏梗、苓皮。辛淡化湿。合而为 
温化芳淡。湿滞挟秽之良方。惟温热暑燥。不挟寒湿者。不可妄用。 
【廉勘】藿香正气散原方有桔梗甘草白术腹皮苏叶。同为粗末。每服三钱。用姜三片。红枣一枚。煎服。治 
风寒外感。食滞内停。或兼湿邪。或吸秽气。或伤生冷。或不服水土等证。的是良方。故叶案引用颇多。以治 
温热寒湿等症。吴鞠通新定其名。一加减正气散(藿香梗二钱、浓朴二钱、光杏仁二钱、茯苓皮二钱、广皮 
二钱、六神曲钱半、麦芽钱半、绵茵陈二钱、大腹皮一钱。)为苦辛微寒法。治三焦湿郁。升降失司。脘连 
腹胀。大便不爽等症。二加减正气散(藿香梗三钱、广皮二钱、浓朴二钱、茯苓皮三钱、木防己三钱、大豆 
卷二钱、川通草二钱、生苡仁三钱。)为苦辛淡法。治湿郁三焦。脘闷便溏。脉糊舌白。一身尽痛等症。三加 
减正气散(杜藿香三钱、茯苓皮三钱、浓朴二钱、广皮钱半、苦杏仁三钱、滑石五钱。)为苦辛寒法。治秽 
湿着里。脘闷舌黄。气机不宣。久则酿热等症。四加减正气散(藿香梗三钱、浓朴二钱、茯苓三钱、广皮钱 
半、草果一钱、炒楂肉五钱、六神曲二钱。)为苦辛温法。治秽湿着里。脉右缓。舌白滑。邪阻气分等症。 
五加减正气散(藿香梗二钱、广皮钱半、茯苓三钱、浓朴二钱、大腹皮钱半、生谷芽一钱、苍术二钱。)为 
苦辛温法。治秽湿着里。脘闷便泄等症。前五法。均用正气散加减。而用药丝丝入扣。叶氏可谓善用成方。精 
于化裁者矣。惟昔老名医赵晴初先生《存存斋医话》三集云。吴鞠通温病条辨中。正气散加减有五方。主用藿、 
朴、陈、苓。(一)加神曲、麦芽。升降脾胃之气。茵陈宣湿郁。大腹皮泄湿满。杏仁利肺与大肠。(二)加防 
己、豆卷。走经络湿郁。通草、苡仁。淡渗小便。以实大便。(三)加杏仁利肺气。滑石清湿中之热。(四)加 
草果开发脾阳。楂、曲运中消滞。(五)加苍术燥脾湿。大腹皮宽肠气。谷芽升胃气。细参五方。虽无甚精义。 
然治湿温症。亦大都如是也。但就廉臣所验。湿温变症最多。首辨其湿重热轻。热重湿轻。湿热并重。次辨其 
兼风、兼寒、兼暑、兼秽。三辨其夹症。如夹宿痰、停饮、生冷、油腻、气郁、血瘀、房劳、失血、脾泄、内 
痔、香港脚、七疝等。及经水适来适断。崩漏淋带。胎前产后。痘 惊疳等。四辨其变症。如变疟痢、肿胀、黄 
疸、霍乱、沉昏、咳嗽、痰饮、水气、疝气、着痹、淋带、便血、痔疮、痈脓等。全在医者对症发药。药随病 
为转移。方随症为增减。庶几因物付物。而不为病变所穷。吴氏加减五方。但治湿温寒湿本症耳。他未之及。 
仁香汤 温中流气法 俞氏经验方 
白蔻仁(六分分冲) 杜藿香(钱半) 广木香(六分) 生香附(钱半) 春砂仁(八分同煎) 
白檀香(五分) 母丁香(四分) 广陈皮(钱半) 生甘草(三分) 淡竹茹(三钱) 
【秀按】凡素有肝气。一受痧秽。即胸膈烦闷。络郁腹痛。夏秋最多。吾绍通称痧气。故以二仁、五香为 
君。芳香辟秽。辛香流气。臣以广皮疏中。竹茹通络。使以些许生甘。以缓和辛散之气。此为疏肝快脾。辟秽 
散痧之良方。用处虽多。亦勿过投。免致耗气劫液。 
神术汤 温中疏滞法 俞氏经验方 
杜藿香(三钱) 制苍术(钱半) 新会皮(二钱炒香) 炒楂肉(四钱) 春砂仁(一钱杵) 薄川 
朴(二钱) 清炙草(五分) 焦六曲(三钱) 
【秀按】素禀湿滞。恣食生冷油腻。成湿霍乱者甚多。陡然吐泻腹痛。胸膈痞满。故君以藿、朴、橘、术。 
温理中焦。臣以楂曲、消滞。佐以砂仁运气。使以甘草。缓其燥烈之性。此为温中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