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05-慎疾刍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其绝命之日也。间有见几而停药者,或能多延岁月,我见以千计。故今之吐血而成痨者,大半皆由咳 
嗽而误服补药所致也。或云五味子乃仲景治嗽必用之药,不知古方之用五味必合干姜,一散一收,以治寒 
嗽之症,非治风火之嗽也,况加以熟地、麦冬,则受祸尤烈。又嗽药中多用桔梗,桔梗升提,甘桔汤中用 
之以载甘草上行,治少阴之喉痛,与治嗽宜清降之法非宜,服者往往令人气逆痰升不得着枕。凡用药当深 
知其性而屡试屡验,方可对病施治,无容冒昧也。 


吐血
属性:五十年前,吐血者绝少,今则年多一年。其症本皆可愈,而多不治者,药误之也。盖血症因伤风咳嗽 
而起者,十之七八,因虚劳伤损而起者,十之一二。乃医者概以熟地、人参、麦冬、五味等滋补酸敛之药, 
将风火痰瘀俱收拾肺管,令其咳嗽不止,元气震动,津液化痰,不死何待?凡风寒补住,必成痨病,无人不知, 
今竟无一人知之矣。盖吐血而嗽者,当清肺降气,略进补阴之品;其不嗽者,乃喉中之络破,故血从络出, 
并不必服药,其甚者,只取补络之药以填损处,自可除根,即不服药,亦能自愈,历试不爽。乃病者进以 
不服药之说,则虽或面从,背后必非笑随之,进以熟地、麦冬、人参、五味等药,则甘心就死。前者死矣, 
后者复然,岂非命乎! 


中暑
属性:暑字之名义,与寒字相反,乃天行热毒之病也。其症脉微少气,烦渴燥热,甚则手足反冷。若其人汗 
出不止,用人参白虎汤主之,如或身热、腹痛、胀满、呕吐、泻痢、厥冷,则名热霍乱,人参断不可用,当 
用香薷饮、藿香正气散主之,皆治暑之正法也。若《伤寒论》中又有寒霍乱一症,此乃寒邪入阴,用理中汤 
主之。此治寒霍乱之法也,与暑热之霍乱,绝不相干。乃后之医书,于热霍乱门中附入寒霍乱一方,名大顺 
散,用肉桂、干姜,即理中汤之变法。其方下亦注明治夏月伤冷冻饮料之症,其说甚明。乃昏昧之人,耳闻 
有此方,竟以之治暑热之霍乱,以示奇异。其死也,宛转呼号,唇焦舌裂,七窍见血;热归于内,则手足 
反冷,而脉微欲绝,所谓热深厥亦深也(手足冷谓之厥,厥者逆也)。乃病者、医者不知此理,以为服热 
药而更冷,其为阴症无疑。故目睹其惨死而无所悔,以后复治他人,热药更加重矣。与治暑热痢者之用四 
逆汤,其害正同。举世尽以为必当如此,虽言不信也。 


痢疾
属性:痢有数种,误治则生死立判。凡脾气不实,饮食 
不化,昼夜无度,无红白积者,此为脾泻,其方不一, 
当随症施治。若伤寒传入阴经,下痢清谷,脉微厥冷, 
此为纯阴之危症,非参、附、干姜不治,患此者绝少。 
若夫夏秋之月,暑邪入腑,脓血无度,此名滞下;全 
属暑热之毒,蒸肠烂胃,与阴寒之痢,判若水火。仲 
景以黄芩汤为主而因症加减,此千古不易之法。今乃 
以暑毒热痢,俱用附、桂、姜、茸,始则目赤、舌焦, 
号痛欲绝,其色或变如豆汁,或如败肝,热深厥深, 
手足逆冷,不知其为热厥,反信为真寒,益加桂、附, 
以至胃烂肠裂,哀号宛转,如受炮烙之刑而死。我 
见甚多,惟有对之流涕。更有用六味汤及参、 等 
补药者,于久痢虚乏之人,或有幸中,若邪气未清,非 
成痼疾,即至不救。盖治痢之方甚多,博考古书,自 
能穷其变化,何得以不入痢症之药,每投必误也。 


阴症
属性:六淫之邪,不但暑、燥、火固属乎热,即风、寒、湿 
亦变为热。经云∶“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云∶ 
“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故外感总以散热为 
治;惟直中阴经之伤寒,必现脉紧便青,畏寒倦卧, 
不喜饮,舌无胎,种种寒象,当用温散,此千不得一 
者也。何近日之医,举天下寒热杂感,病势稍重者, 
皆指为阴症,即用参、附、姜、桂,服后而热更甚, 
并不疑为热药之故,即用熟地、麦冬等,以为补阴配 
阳之法,竟忘其为外感矣!要知阴症无发热之理,间有 
寒极似阳而外现热症者,其内症必现种种寒象,然亦 
当驱散其寒,如麻黄附子细辛汤之类,亦并无补寒之 
法也。乃以温热之邪,硬派作阴症而全用温补,真千古 
之奇闻也。又有以梦泄、房劳之后而得外感者为阴症, 
更属笑谈。夫邪果入阴经,即无房劳等事,亦属阴症; 
如邪不入阴经,则自有本症治法,与阴何干?若云外 
邪乘虚入肾,则尤当急驱肾中之邪,岂可留邪烁肾?又 
有用热药之后,其热势益增,忽转而改用大寒,乃是 
以药试病矣。要知一病有一病之方,岂无对病和平之 
药,乃始投之火即转而投之水何也?然其死也,病家不 
咎热药之误,而咎寒药之误何也?盖人之死也必渐冷, 
服热药而反冷,则信以为非药之故;若服寒药而冷, 
则明明以药使之冷矣。故热药之杀人不觉,而寒药之 
杀人显然,所以医者宁可用补用热,虽死而犹可免咎也。 


老人
属性:能长年者,必有独盛之处。阳独盛者,当补其阴; 
阴独盛者,当益其阳。然阴盛者十之一二,阳盛者十 
之八九。而阳之太盛者,不独当补阴,并宜清火以保 
其阴。故老人无不头热、耳聋、面赤、便燥,现种种 
阳症。乃医者为老人立方,不论有病无病,总以补阳 
为主,热盛生风,必生类中等病,是召疾也。若偶有 
风寒痰湿等因,尤当急逐其邪,盖老年气血不甚流利, 
岂堪补住其邪,以与气血为难。故治老人之有外感者, 
总与壮年一例,或实见其有虚弱之处,则用轻淡之品 
而量为补托。若无病而调养,则当审其阴阳之偏胜而 
损益使平。盖千年之木,往往自焚;阴尽火炎,万物 
尽然也。故治老人者,断勿用辛热之药,竭其阴气, 
助其亢阳,使之面红、目赤、气塞、痰壅、脉洪、肤 
燥,当耆艾之年,而加以焚如之惨也。 


妇人
属性:妇人怀孕,胞中一点真阳,日吸母血以养,故阳 
日旺而阴日衰。凡半产滑胎,皆火盛阴衰,不能全其 
形体故也。近人有胎前宜凉之说,颇为近理。至于产 
后则阴血尽脱,孤阳独立,脏腑如焚,经脉如沸,故 
仲景专以养血消瘀为主,而石膏、竹茹亦不禁用,余 
每遵之,无不立效。乃近人造为产后宜温之邪说,以 
姜、桂为主药。夫果阴阳俱脱,脉迟畏寒,血水淋漓, 
面青舌白,姜、桂亦有用时;乃血干火燥,纯现热症, 
亦用热药,则经枯脉绝,顷刻而毙,我见以百计。更 
有恶露未净,身热,气塞,烦躁,不寐,心烦,腹 
痛,皆由败血为患,亦用姜、桂,助其火而坚其瘀, 
重则即死,轻则变成蓐劳。世之所谓女科名家,一例 
如此。盖胎产乃天地生育之机,绝少死症,其死皆药 
误也。造为此等邪说者,九死不足以蔽其辜。又胎产 
药中,不用生地而用熟地,亦全失用药之理,不可不思也。 


小儿
属性:小儿之疾,热与痰二端而已。盖纯阳之体,日抱 
怀中,衣被加暖,又褪褓之类,皆用火烘,内外俱 
热;热则生风,风火相煽,乳食不歇则必生痰;痰得 
火炼则坚如胶漆,而乳仍不断,则新旧之痰日积,必 
至胀闷啼哭,又强之食乳,以止其啼,从此胸高气塞, 
目瞪手搐,即指为惊风,其实非惊,乃饱胀欲死耳! 
此时告其父母,令减衣停乳,则必大愠,谓虚羸若此, 
反令其冻馁、无不唾骂;医者亦不明此理,非用刚燥 
之药,即用参、 滋补,至痰结气凝之后,则无可救 
疗。余见极多,教之适其寒温,停其乳食,以清米饮 
养其胃气,稍用消痰顺气之药调之。能听从者,十愈 
八九;其有不明此理,反目为狂言者,百无一生。 
至于痘科,尤属怪诞,痘为小儿之所必不免,非 
恶疾也。当天气温和之时,死者绝少,若大寒大暑, 
其元气虚而稠密者,间有不治。其始欲透发,其后欲浆 
满,皆赖精血为之。乃未发以前即用大黄、石膏数 
两,以遏其生发之机而败其元气,既而即用蚯蚓数 
十,蛴螬数个,及一切大寒大热之品,如蜈蚣、蝎子、 
鸡头、猪尾之类,又将地丁、银花等粗 之品数 
两,煎汁而灌之,增其毒而倒其胃,此等恶物,即令 
医者自服之,亦必胃绝肠裂,况孩提乎!凡用此等药 
者,必预决此儿死于何日,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