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书上没有记载共有多少遇仙的幸运儿被胖揍过。唐玄宗本人也懒得去追究此事,他现在很忙,正忙着接待专业的、活生生的站在面前的神仙呢!

这位神仙就是大名鼎鼎的八仙之一,倒骑毛驴的张果老先生。

据说,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号人物,但是否真有这么神奇,就要打一个问号了。如果要坚信史书上的记载,你会发现,中国古代简直是神仙遍野,用扫帚都扫不完。但,历史越往前发展,神仙们却随着人类的进步,慢慢地减少,最后完全销声匿迹。只剩下一些法力不甚高强的大师、高人、异士、神算、特异功能者,或者干脆是“外星人”。

张果老先生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我也不用在此罗嗦。但此人(或此仙)的出现,给后世留下了一个绝佳的典型。

人为什么要出家修道呢?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这一首《山中问答》,写出了历来真正的修道之人的理想。出世修道,是因为厌倦了世间的纷扰,追求一种置身事外的闲适。既然有了这一份真意,又何必对人间恋恋不舍呢?

我们来看张果老先生这样的人,身为修道之人,却心系两端。明明是一个世外的道士,却偏偏要挤进宫廷。一身的幻术,把皇帝弄得神魂颠倒,却无一丝利国利民之举,也无半句劝谏之言。最后,皇帝服了!封官给他,不受;嫁公主给他,装死。最后不了了之,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要出来这么一趟,仿佛只是为了简单地卖弄一回。

所以,相比较这些故弄玄虚的“神仙”们,龙虎山上的张天师们此时的低调与诚笃,反倒更容易让人尊敬些。

唐玄宗并没有忘记在躲在龙虎山上,一声不吭的张天师。这时,天师道已经不知不觉地传到了第十五代张高。从内心说,张高不是很喜欢唐玄宗。因为在玄宗皇帝不知情的情况下,他已经和张高先生发生了一点小冲突。

张高,字士隆,后来没有办法,改为士龙。为什么呢,新皇上登基了,大号李隆基。饶是你一个驱神役鬼的天师,遇到这种倒霉时候,也只得乖乖地改名字。不过,张高先生也没有什么值得埋怨的。就是贵为观世音菩萨,因为唐太宗叫李世民,所以也不得不省一个字叫“观音菩萨”。

天师道是个很有趣的宗教教派,它的教规不像佛教那么死板,又不准娶老婆,又不准喝酒吃肉。所以当道士要比当和尚惬意得多。张高先生更是一个有趣的宗教掌门人。他带头饮酒。不仅饮了,而且还饮得非常多,“好酒纵饮,一石不醉”!道士们丝毫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反而夸他“姿宇超旷”!这让人不禁想起了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的那位崔宗之:“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唐玄宗听见了,很是佩服。连忙派人请下山来,亲自召见。见面之后,立刻请他上坛讲学。并赐以金帛,免了龙虎山的租税。金帛那是小事,免了租税倒的确是个好消息。

不过更大的好消息还在后面:唐玄宗正式册封张高“汉祖天师”号!

中国古代就是这样,不管你多牛,总是牛不过皇帝!就算你已经是公认神仙、圣哲、高僧、天师,统统都要经过某一个皇帝册封过,这才算是有了注册商标。以前人们一天到晚喊“张天师”都喊惯了,闹了半天,是不算数的!——试问,哪个皇帝允许你这样喊了?

所以这一次唐玄宗的对天师道算是做了大功德一件,大家以后喊起“天师”来,才可以喊得理直气壮。如果遇到不识抬举的家伙,也学着称自己为“天师”,我们大可以走上前给他两个嘴巴,质问他:是哪个皇帝允许你这么叫的?

(三十九)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中国古代,纵情痛饮美酒,不是一种过失,而是一种难得的美德。李白一句“长安市上酒家眠”,令无数后人羡慕仰慕其旷达。当时的长安酒家,可以媲美后来巴黎的小咖啡馆。无数的逸闻故事,夹杂着浓郁的酒香,在这里一次次地发生。

张高先生一向避居江西龙虎山,因为皇帝征召,好不容易到长安一趟。面见皇帝这个任务,对他来说,只是小事一桩。但长安市上,美酒飘香。这满街的酒肆,如果轻易地放过,那就简直是终生的遗憾了。

皇帝要封,便由他去封;皇帝愿赏,便由他去赏。张高先生人在君前,一颗心早已盘旋在酒肆之上了。张恒先生当年蒙唐高宗召见时,还敷衍了一句:“能无为则天下治矣。”现在轮到了张高先生,好像连这样的一句敷衍,都给他省了。

退朝之后,张高先生直奔长安酒家。遇没有遇到李白就不知道了,如果遇到了,两人想必会成为知交好友。长安酒浓,平时,张高先生是一石不醉。这一次,却飘飘然颇有醉意。这一醉不要紧,差点闯了个不大不小的祸事。

酒酣之后,他起身离去,却落下了一样重要物件:太上老君当年赠与张道陵先生,张道陵先生又传诸后人的那颗天师玉印!

到了第二天,等他发现这个疏漏时,那颗玉印已经在酒家的桌子上,摆了一天一夜了。长安市上,多的是流氓恶少。一见这物件是玉做的,个个垂涎三尺,抢上前去要夺为己有。但,仙家的宝贝是那么好拿的么?你以为是皇帝的御玺呀?

众人尽管费了吃奶的力气,这玉印仿佛有千斤之重,任谁都拿不起来。恶少们便商量:找个铁锤敲之,碎之,然后再卖之。黄金有价玉无价,这东西又是宝贝,就算拿片碎屑到铺子里,多少也该卖个好价钱吧?

当然,结果让大家都很失望:铁锤都敲坏好几只了,玉印却还是原先的样子。

拿又拿不走,敲又敲不碎。正为难间,张高先生已经找上门来,袍袖一卷,玉印便落入袖中,仿佛轻如鸿羽。众人目瞪口呆之际,张高先生一声长笑,飘然而去!

——真是潇洒得一塌糊涂!

人这一辈子,最不容易做到的事有两桩:在一片热闹中,保持一份冷静;或者,在万马齐喑中,还拥有一份热忱。

以前看《水浒传》,和大家一样,最不喜欢的角色是宋江。前几年,这部戏被拍成了电视剧。据说,很多人看到“全伙大招安”,便换台了。接下来的戏,越演越黯然。导演为了加强悲剧性,怎样悲惨就怎样去拍!

好像李雪健演的宋江在后面就没有笑过。李雪健自己,都说很不喜欢这个人物。

但其中有个编剧挺机灵的,写了一句台词,是宿元景对宋江说的,大概意思是:“,宋义士,这年头,杀人放火很容易,但为忠为善很难呐!……”。

仔细想想也有道理,如果宋江真的是一片忠贞之心,那么他的伟大,就在这句话中。

当道教中的其它门派,一个个长袖善舞,在皇帝面前风光万分的时候,张高先生大醉长安酒家的风度,足以让人们对当时的天师道,投来几分敬意的目光。也只有这样,才算深得修行的真谛。

在张高之后的几代天师,几乎都保持了这种恬淡的作风。张高的儿子,第十六代天师张应韶,和他的妻子隐居龙虎山南龙须井上,躬耕为生。闲时,就吹奏铁笛自娱。史书上记载,他一吹铁笛,几里路之外都听得到。看起来要比梁山泊上,著名的铁笛仙马麟的技巧高明得多。这位本该显赫的天师老爷,一辈子就守在他躬耕的那片田地上,死后,也葬在那里。

第十七代天师张颐也是如此。他一点都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惊人的神迹,留下的,是一段至孝的佳话。母亲病了,他整月衣不解带,在床前殷切服侍。他曾经说道:“人不忠孝而欲学道希仙,是舍舟揖而涉大川也!”从这句话来看,张颐先生也许没有见死不救的陆修静那么道力深厚,但却远远比他更令后人尊敬。

后来,张颐先生也是带着妻子,在山中自己搭了一间茅草屋隐居而终,享年87岁。随着他的奄然长逝,张家一项保持很久的记录被应声打破: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寿记录。

张天师家,从张道陵开始,就一直长寿个不停!张道陵本人,活了123岁。嗣师张衡、系师张鲁和张盛记载不详,接下来,从第五代的张昭成到第十六代的张高,不是“百余岁”便是“九十许”。最厉害的是第十代张子祥120岁,直追其先祖。最不济的第八代张迥,也足足活了90岁。

这位张颐先生打破了“九”字的局限,开了个不好的先例。接下来的日子里,在和死神的战斗中,张家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