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肉也。是以宣散风邪。用以防风之必兼用荆芥者。以其能入肌肤宣散故耳。且既入于肝经风
木之脏。则肝即属藏血之地。故又能以通利血脉。俾吐衄肠风崩痢产后血晕疮毒痈肿血热等
症。靡不藉其轻扬。以为宣泄之具。宁于风木之脏既于其气而理者。复不于血而治乎!(本
入肝经气分。兼入肝经血分。)玩古方产后血晕风起。(血去过多则风自内生。故常有崩晕之
患。不待外风袭之也。)有用荆芥为末。同酒。及或童便调治。崩中不止。有用炒黑荆芥以
治。于此可见其概矣。连穗用。治血须炒黑。(穗在于巅。故善升发。黑能胜赤。故必炒黑
。)反鱼蟹河豚驴肉。
上编卷三散剂
驱风
内容:(芳草)散肝气祛肝风
芎 (专入肝。兼入心包胆)。辛温升浮。为肝胆心包血分中气药。故凡肝因风郁。而
见腹痛
胁痛血痢寒痹筋挛目泪。及痈疽一切等症。治皆能痊。(痈从六腑生。疽自五脏成。皆属血
气阻滞所致。)缘人一身血气周流。无有阻滞。则百病不生。若使寒湿内搏。则血滞而不行
。(为不及。其毒为阴。)热湿内搏。则血急而妄沸。(为太过。其毒为阳。)气郁于血。则当
行气以散血。血郁于气。则当活血以通气。行气必用芎归。以血得归则补。而血可活。且血
之气。又更得芎而助也。况川芎上行头目。(元素曰。川芎其用有四。为少阳引经。一也。
诸经头痛。二也。助清阳之气。三也。去湿气在头。四也。)下行血海。其辛最能散邪。血
因
风郁。得芎入而血自活。血活而风自灭。又何有毒有痹有痛有郁。而致病变多端哉?是以四
物用之以散肝经之风。头痛必用以除其郁。(杲曰。头痛必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经药。
太阳羌活。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厥阴吴茱萸。少阴细辛是也。)然气味辛窜。
能泄真气。单服久服。令人暴亡。(时珍曰。芎 肝经药也。若单服既久。则辛喜归肺。肺
气偏胜。金来贼木。肝必受邪。久则偏绝。岂不夭亡。验胎法云。妇人过经三月。用芎数钱
为末。空心热汤调一匙服。腹中微动者是胎。不动者是经闭。)蜀产大块。里白不油。辛甘
者良。江南产者为抚芎。秦产为西芎。白芷为使。畏黄连硝石滑石。恶黄 山茱萸。
上编卷三散剂
驱风
内容:(芳草)散足阳明胃经风湿
白芷(专入胃。兼入肺大肠)。色白味辛。气温力浓。通窍行表。为足阳明(胃)经祛
风散湿主
药。故能治阳明一切头面诸疾。(阳明之脉起于鼻。络于目。故病多属头面。)如头目昏痛。
(
王百一选方云。王定国病风头痛。至都梁求明医杨介治之。连进三丸。即时病失。恳求其
方。则用香白芷一味。洗晒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嚼一丸。以茶清或荆芥汤化下。遂命名
都梁丸。)眉棱骨痛。(丹溪纂要属治风热与痰。白芷片芩酒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清
下。)暨牙龈骨痛。(用香白芷一钱。朱砂五分。为末蜜丸。频用擦牙。或以白芷吴茱萸
等分。浸水漱涎。)面黑瘢疵者是也。且其风热乘肺。上烁于脑。渗为渊涕。移于大肠。变
为血崩血闭肠风痔 痈疽。风与湿热发于皮肤。变为疮疡燥痒。皆能温散解托。而使腠理之
风悉去。留结之痈肿潜消。诚祛风上达散湿之要剂也。(好古曰。同辛夷细辛。用治鼻病。
入内托散。用长肌肉。宗 曰。药性论言白芷能蚀脓。今人用治带下。肠有败脓。淋露不已
。腥秽殊甚。遂致脐腹冷痛。皆由败脓所致。须此排脓。白芷一两。单叶红蜀葵二两。白芍
药白枯矾各半两。为末。以蜡化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俟脓尽。以他药补之。又解蛇毒
。昔临川有人被蝮伤。即昏死。一臂如股。少顷遍身皮胀黄黑色。一道人以新汲水调香白芷
末一斤灌之。觉脐中 然。黄水自口出。腥秽逆人。良久消缩如故云。以麦冬汤调尤妙。
仍以末搽之。)然其性升散。血热有虚火者禁用。色白气香者佳。或微炒用。当归为使。恶
旋复花。
上编卷三散剂
驱风
内容:(芳草)疏肝气风及热内淫
薄荷(专入肝。兼入肺)。气味辛凉。功专入肝与肺。故书皆载辛能发散。而于头痛头
风发热
恶寒则宜。辛能通气。而于心腹恶气痰结则治。凉能清热。而于咽喉口齿眼耳瘾疹疮疥惊热
骨蒸衄血则妙。是以古方逍遥。用此以为开郁散气之具。小儿惊痫。用此以为宣风向导之能
。肠风血痢。用此以为疏气清利之法。(辛能散。凉能清。)然亦不敢多用。所用不过二三分
而止。恐其有泄真元耳。(气虚食之。令人虚汗不止。阴虚火甚食之。令人动消渴病。)苏产
气芳者良。猫伤用汁涂之。最妙。(陆农师曰。薄荷。猫之酒也。犬。虎之酒也。桑椹。鸠
之酒也。茵草。鱼之酒也。)
上编卷三散剂
驱风
内容:(芳草)治风犯太阳巅顶头痛
本(专入膀胱。兼入奇督)。据书载属辛温气雄。能治太阳(膀胱)风犯巅顶。脑后
俱痛。号
为是经要药。(凡治巅顶头痛。必兼防风酒炒。升柴同入。)且复言治脊强而厥。(督与太阳
之脉。并行于背。)并妇人疝瘕急迫肿痛。此虽病属下见。及系太阳(膀胱)本经寒湿所致。
然非风邪内犯。则病曷形。 本气味辛温。性虽上行。而亦下达。非谓用此以治太阳巅顶头
齿颊痛。功止上建。而于脊强而厥。竟不循经下行也。且据书言能治胃风泄泻。(霍翁曰。
风客于胃。饮以蒿本汤而止。盖 本能治风湿耳。)又治粉刺酒渣。(同白芷。作面脂。)亦
是风干太阳连累而及。治则与之俱治。岂但治风头痛而已哉?或谓其性颇有类于芎 。皆能
以治头痛。然一主于肝胆。虽行头目而不及于巅顶。一主太阳及督。虽其上下皆通。而不兼
及肝胆之为异耳。但春夏温热头痛。及血虚火炎头痛者切忌。根紫色似芎 而轻虚。气香味
麻。恶 茹。畏青葙子。
上编卷三散剂
驱风
内容:(毒草)散足阳明胃经冷风
白附子(专入胃。时珍曰。因与附子相似。故得此名。实非附子类也)。辛甘有毒。性
燥而升
。为风药中之阳草。东垣谓其纯阳。能引药势上行于面。为阳明经要药。又按诸书皆载能治
头面游风斑疵。(阳明之脉行于头面。故用此作脂消斑。)及中风不语。诸风冷气。血痹冷疼
。阴下虚痒。皆当用此调治。玩此药非性燥。何以可治冷气虚痒?设非冷气冷痒。又曷可用
燥烈之药以治乎?是以阴虚类中。并小儿脾虚慢惊。皆不宜用。以其气味辛烈者故耳。(辛
能散气。燥能劫阴。)此与白芷同为一类。但白芷则兼肌湿同理。而不专及阳明风邪。此则
专散阳明风冷。而于湿邪则未及耳。此药久无真者。今惟凉州生。形如草乌头之小者。长寸
许。干者皱纹有节。入药妙用。
上编卷三散剂
驱风
内容:(山草)宣散肝经气郁虚风
天麻(专入肝)。辛平微温无毒。性升属阳。为肝家气分定风药。盖诸风眩掉。皆属肝
木。肝
郁不能荣筋。故见头旋眼黑。语言不遂等症。天麻乃辛平之味。能于肝经通脉强筋。疏痰利
气。辛而不燥。得气之平。则肝虚风作。自尔克治。故又名为定风草。若久服则遍身发出红
斑。是驱风之验也。是以小儿惊痫。亦用此味以治。若使肝虚在血。症见口干便闭及犯类中
等症者。切不宜服。以其辛能燥血者故耳。(血燥须用养血之剂。则风不除而自去矣。古云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根类黄瓜。茎名赤箭。有风不动。无风反摇。明亮结实者
佳。湿纸包裹。熟切片。酒浸一宿焙用。
上编卷三散剂
驱风
内容:(毒草)主散经络风痰
天南星(专入肝脾肺)。味辛而麻。气温而燥。性紧而毒。惟其味辛。则凡中风不语。(岐
伯
云。中风大法有四。一偏枯。半身不遂也。二风痱。四肢不收也。三风 。奄忽不知人也。
四风痹。诸风类痹状也。)及或破伤风瘀。(玉真散治破伤风。刀伤扑伤如神。用南星防风。
等分为末。如破伤风。用药敷疮口。温酒调下。打伤至死。童便调灌二钱。连进三服必活。
)故书载能克治。以其辛能散风故也。惟其性燥。则凡稠痰固结。筋脉拘挛。得以能通。以
其燥能除湿而痰自去也。惟其性紧。则凡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