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强交往的三种方式
为了克服有效解决问题的障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需要借助一般对策和具体技巧来解决某些沟通方面的问题。这个对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作决定前先征求他人意见;
◎ 积极倾听对方意见;
◎ 预先做好计划。
作决定前先征求他人意见
通常来说,如果我们在交往中希望更好地解决你我之间存在的分歧,那么我在作出与你有关的决定之前应先同你商量,也就是征求你的意见。作出决定之后再告诉对方显然是不够的。协商并不要求双方取得一致意见,或者一方放弃决定权。但确实应该将待定的事情告诉对方,征求并听取对方的意见和观点,并在作决定时将这些意见考虑进去。
比如,某家公司总裁面临连续三个季度的亏损。她认为有必要进行裁员,但又担心工会方面通不过。因此,她将工会领袖请到自己的办公室,向他们解释裁员的原因,并说了如下这番话:
归根到底,我要对公司和股东负责,来决定裁员的最佳方案。但在作出任何决定之前,我想听听你们关于员工利益的意见,以及不同的方案对员工有怎样不同的影响。同时我还想听听你们对于公司如何进行生产重组以提高竞争力的想法。我们希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而不是收缩。我不能保证会采用你们的建议,但我一定会认真考虑,如果适用,一定采纳。
这样的协商应成为建立各种合作关系的标准。比如,在安排下个周末计划时应先征求配偶的意见;美国政府在考虑向海湾派遣舰队时也应当事先同盟国和该地区的友好国家磋商。
先同对方商量,然后再作出与他们有关的决定,这并不是一条刻板的原则。有些情况需要迅速作出决定;有时,一项决定会影响到很多人(比如工厂里的每一名员工或城市里的每一个居民),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做到事先同每个人商量。我们的决定或许对他人的影响微乎其微,或许透露某项拟作出的决定会招致强烈反对,从而给双方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犹如其他指导原则一样,协商原则允许有合乎情理的例外。
但如果所作的决定影响到对方,不管对方是家庭成员还是外国政府,先同对方商量再作决定是有积极意义的。也就是说,不管对方是否采取同样的方式,我这么做有利于双方关系,同时也有利于我自己。我们将逐个分析为什么说先征求意见再作决定这种做法,对改善良好关系的每个要素都是有利的。
协商有助于保持理智与情感的平衡。我们躲避不了自己和别人的感情,也不应当试着去躲避。但是我们却能避免不良情绪对双方沟通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以及这种情绪化的沟通给双方关系带来的不良后果。同对方商量的做法给予我们思考的时间,从而降低仓促之间作决定的风险。
协商有助于促进了解。假如我在作出影响到你的重大决定之前都事先同你商量,久而久之,双方之间的相互了解就会加深。我让你知道我的计划和想法,同时征求你的看法、观点和建议。我倾听并重视你的观点。这种做法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协商有助于双向沟通。事先同对方协商的做法给双方提供了交谈和听取对方意见的机会。协商本身即是双向的交流:我告诉你情况,征求你的意见,听取你的建议(如果你愿意提出建议)。单凭一方也能促成双向交流。最佳办法就是征求对方的意见。
协商以增加可信度。如果没有事先通知就作出与你有关的决定,你会颇感惊讶。假如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你就会觉得我的行为令人捉摸不透,认为我不那么值得信赖。你慢慢地会不信任我,因为你不知道我下一步会做什么。如果我在作决定前先征求你的意见,你对我的所作所为就更有把握,而不会因此吃惊。预先告诉对方自己的计划,并且确保不临时变卦,这样我就能取得你的信赖。
协商以避免强迫对方接受既成事实。将单方面作出的决定摆在你面前,且不容修改,会让你有种被强迫接受的感觉。事前通知你能避免被认为是不可靠的负面影响。为了避免你有被强迫接受的感觉,我还是应当在作决定之前同你协商,给你一个劝说我改变主意的机会。
协商以建立认同感。良好关系的最后一项要素是互相接受。如果我没有让你参与决策就单方面作出决定,那么在某种程度上,我并没有把你当成我交往的另一方,没有重视你的利益和观点。这样的行为会妨碍我们之间拥有良好的关系。相反,如果我同你商量,就表明我准备同你打交道,愿意考虑你的利益和观点。
积极倾听对方意见
有时双方打交道,常常是一方说得多,听得少。也许常见的情况是,不管双方谈论得有多么热烈,其实没有哪一方是在真正倾听对方的意见。
发现倾听的必要并积极去做。积极倾听对方的第一步是认识到这方面存在问题。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主导谈话,那么克制自己。问你的朋友或同事,他们是否觉得你说话太多,而听得太少。试着记录比较一下自己说话的时间和倾听他人说话的时间。
其次,抽出时间,创造有利于听取别人意见的机会。比如,一些婚姻咨询专家建议他们的客户签一份“听取对方意见的合同”。每对夫妻同意在一段时间内,不去打断他说的话。即使没有这样的规定,自我约束也能起到作用。我们常常想到什么就脱口而出,避免说话过多的办法是,说话要有的放矢,不跑题。
让对方参与谈话。虽然一言不发有时也是必要的,但积极倾听对方不光是坐在那儿。更重要的是创造条件,抛砖引玉,让对方参与到谈话中来。在我们开始交谈时,我可以使用一些技巧来建立和谐的气氛。我可以在语速、音量和语调上和对方协调一致。话题的拘泥与随意,语气的紧张或放松也可以相互配合。双方可以并排坐下来,手里拿一摞纸、一张表格或其他象征性的东西代表面临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共同合作。我可以事先多多了解对方,这样对方可以从我的问题中看出我的真心诚意。
我可以通过一系列技巧来理解对方想要表达的具体内容。比如,用短促的感叹词表达理解对方所说的要点;用自己的语言将对方的话重复一遍,以确保自己的理解是正确的;做一些笔记;不断地接触对方的目光;追问一些后续问题等。重复那些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话语是非常有用的,否则我会记不起它们,而又回到原先的看法中去。仔细倾听对方,了解情况,能帮助我们改善日后的关系。
询问。无论我对你的谈话有多敏感,除非我对你有所了解,否则我还是不能完全吃透你的意思。我们讲话时,往往以自己特有的语言传达思想,或者将讲话的重点放在自以为大家都掌握的信息上,而事实上对方并不知晓。正如理解对方需要沟通一样,沟通也需要我们理解对方的思维框架和文化。
有效的双向交流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必不可少的。人类学家在研究某个原始部落时,往往需要先在那里住上几年,学习当地的语言和习俗,这样他才能真正开始理解自己的所见所闻。他明白光掌握语言是不够的,只有了解了文化背景,才能理解人们的谈话和行为方式。我们不可能了解所有的文化,然而对一国文化和历史知道得越多,我们就越能理解该国的外交政策和公开声明。
通过问自己对另一方的了解究竟有多少,可以看出我们是否已经充分倾听了对方的意见。我们是否了解自己的朋友们对当前的政治、社会问题和艺术的看法?我们是否清楚在他们的生活中重要的是什么?职工们对工作日程安排或对他们的福利是否满意?墨西哥政府是怎样看待美国新移民法的?如果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特别是面对双方存在分歧的问题而不知所措,我们也许应当更仔细地去倾听别人的了。
表述清晰、明白。如果我们的交流确实是双向的,对方自然要弄明白我想表达的意思。我虽然不能强迫对方理解我,但我还是可以想些办法使对方更容易明白我的意思。
谈自己的看法。一般说来,我们应该采用第一人称语气说话,谈论自己所观察到的、自己的想法和担心发生的事情,避免以对方的口吻说话,揣测他们的动机或想法。比如,“我觉得受到了忽视”这句话远比“你忽视了我”更有效、更具积极意味。
使用简洁词句,并适当停顿。无论这种可能性有多小,我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遭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