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绛雪园古方选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三服〔法〕。 
结胸,按之始痛者,邪在脉络也。故小陷胸止陷脉络之邪,从无形之气而散。 
栝蒌生于蔓草 
趋少阴,陷脉 
故名小。 



上卷下剂

大陷胸汤

属性:大黄六两(去皮) 芒硝一升 甘遂一钱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法〕纳芒硝一二沸〔法〕,纳甘遂末〔法〕, 
温服一升〔法〕。得快利,止后服。 
大陷胸汤,陷胸膈间与肠胃有形之垢并解,邪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邪不在一 
经矣 
陷。 
处, 



上卷下剂

〔又〕大陷胸汤

属性:栝蒌实一枚(去皮) 甘遂四两 桂枝四两(去皮) 人参四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胸中无坚,勿与之。 
大陷胸汤有二方者,一陷中下二焦之邪,此陷上中二焦之邪也。栝蒌陷胸中之痰,甘遂 
陷经 
清化 



上卷下剂

大陷胸丸

属性:葶苈半升(熬)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大黄八两(去皮) 芒硝半升 
上四味,捣筛大黄、葶苈二味〔法〕,纳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法〕, 
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法〕,温顿服之〔法〕。一宿乃下。如 
不下,更服〔法〕,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大陷胸丸,从高陷下,三焦并攻。结胸项强,邪据太阳之高位矣,故用葶苈、杏仁以陷 
上焦 
之。 
水煮 
热 



上卷下剂

大柴胡汤

属性:柴胡八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 生姜五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芍药三两 枳 
实四 
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法〕,温服一升〔法〕,日三服〔法〕。 
一 
申 
大柴胡汤,下也。前章言少阳证不可下,而此复出下法者,以热邪从少阳而来,结于阳 
明, 
加生 
二 



上卷下剂

柴胡加芒硝汤

属性: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切) 半夏五枚 大 
枣四 
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法〕,分二服〔法〕。以解为瘥,不解,更作服。 
芒硝治久热胃闭,少阳热已入胃而犹潮热、胁满者,则热在胃而证未离少阳,治亦仍用 
柴胡,但加芒硝以涤胃热,仍从少阳之枢外出,使其中外荡涤无遗,乃为合法。钱塘张锡驹 
云∶应以大柴胡加芒硝,其理亦通,姑志之。 



上卷下剂

柴胡加大黄芒硝桑螵蛸汤

属性:柴胡二两 黄芩十八铢 人参十八铢 甘草十八铢(炙) 生姜十八铢(切) 半夏五 
枚 
(洗) 
上前七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法〕,下芒硝大黄桑螵蛸,煮取一升半,去滓 
〔法 
柴胡加桑螵蛸汤,此亦有方而无证。大都用柴胡汤,其邪必从少阳而来,热及于阳明者, 
加芒硝。热实于阳明者,加大黄。其邪入阳明,而后可议下。然里虚之应下者,加芒硝当佐 
人参以安中,若加大黄,当佐桑螵蛸固阴续绝以安下,此少阳而有阳明症者,下之之方也。 



上卷下剂

桂枝加大黄汤

属性: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大黄二 
两(去 
皮) 
上六味, 咀〔法〕,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 
大黄入于桂枝汤中,欲其破脾实而不伤阴也。大黄非治太阴之药,脾实腹痛是肠中燥矢 
不去 
阴之 
双解 



上卷下剂

枳实栀子豉汤

属性:枳实三枚(炙) 栀子十四枚(擘) 香豉一升(绵裹) 
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煎,取四升〔法〕,纳枳实、栀子,煮取二升〔法〕,纳豉,更 
煮 
五六枚。 
枳实栀子豉汤,微汗、微下方也。大都瘥复必虚实相兼,故汗之不欲其大汗,下之不欲 
其大 
栀、 
枳实 



上卷下剂

四逆散

属性:柴胡十分 枳实十分(炙) 芍药十分 甘草十分(炙)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法〕,白饮和服方寸匕〔法〕,日三服〔法〕。 
四逆散,与四逆汤药品皆异者,此四逆由于热深而厥也。《素问·厥论》云∶阴气虚则 
阳气 
微热 
芍药 
此 
药 



上卷下剂

白散

属性:桔梗三分 贝母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 
上三味,为末〔法〕,纳巴豆,更于臼中杵之〔法〕,以白饮和服〔法〕。强人半钱匕, 
羸 
一杯〔法〕。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者,若以水 之洗之,益令热劫不得出。当汗而不 
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白散,结胸者亦可服。其义仍在, 水灌水,外寒实表,热却于内,故用桔梗、贝母开 
提 
破 
本 



上卷下剂

麻仁丸

属性:麻子仁二升 杏仁一斤(去皮尖) 白芍八两 大黄一斤(去皮) 浓朴一尺(炙去皮) 
枳 
实八 
上六味,为末,炼蜜为丸梧子大〔法〕,饮服十丸〔法〕,日二服〔法〕。渐加,以利为 
度 
下法不曰承气,而曰麻仁者,明指脾约为脾土过燥,胃液日亡,故以麻、杏润脾燥,白 
芍安 
遂脾 



上卷下剂

抵当汤

属性:水蛭三十个(熬) 虻虫三十个(熬,去翅足) 桃仁三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去 
皮, 
酒浸) 
上四味,为末〔法〕,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不下,再服 
〔 
抵当者,至当也。蓄血者,死阴之属,真气营运而不入者也,故草木不能独治其邪,务 
必以 
之血 



上卷下剂

抵当丸

属性:水蛭二十个 虻虫二十个(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五个 大黄三两(去皮) 
上四味,杵,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法〕,取七合服之〔法〕。 时当下血,若不 
下 
血蓄少腹中者,亦必以水蛭虻虫攻之,乃为至当,总非桃仁承气等足以动其血,故仲景 
云∶ 



上卷下剂

五苓散

属性:猪苓十八铢(去皮) 茯苓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桂五钱(去皮) 
上五味,为末〔法〕,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法〕,日三服〔法〕。多服暖水〔法〕,汗出愈 
苓,臣药也。二苓相辅,则五者之中,可为君药矣,故曰五苓。猪苓、泽泻相须,藉泽泻之 
咸以润下,茯苓、白术相须,藉白术之燥以升精。脾精升则湿热散,而小便利,即东垣欲降 
先升之理也。然欲小便利者,又难越膀胱一腑,故以肉桂热因热用,内通阳道,使太阳里水 
引而竭之,当知是汤专治留着之水,渗于肌肉而为肿满。若水肿与足太阴无涉者,又 
之方。 



上卷下剂

猪苓汤

属性:猪苓一两(去皮) 茯苓一两 阿胶一两 滑石一两 泽泻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法〕,纳下阿胶烊消〔法〕,温服七合〔法 
〕,日三服〔法〕。 
五者皆利水药,标其性之最利者名之,故曰猪苓汤,与五苓之用,其义天渊。五苓散治 
太阳 
是 
取阿胶即从利水中育阴,是滋养无形以行有形也,故仲景云∶汗多胃燥,虽渴而里无热者, 
不可与也。 



上卷下剂

十枣汤

属性:芫花(熬) 甘遂 大戟各等分 大枣十枚(擘)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法〕,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法〕 
,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法〕,温服之〔法〕,平旦服〔法〕。若下少病不 
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法〕,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法〕。 
攻饮汤剂,每以大枣缓甘遂、大戟之性者,欲其循行经隧,不欲其竟走肠胃也,故不名 
其方 
佐 



上卷下剂

牡蛎泽泻散

属性:牡蛎(熬) 泽泻 海藻(洗去盐) 蜀漆(洗去腥) 葶苈(熬) 商陆根(熬) 栝 
蒌根以上 
各等 
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法〕,更入臼中治之〔法〕,白饮和服方寸匕〔法〕。小便利, 
止后服〔法〕。日二服〔法〕。 
牡蛎、泽泻名其散者,治湿取重咸也。盖逐水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