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44-证治准绳·杂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舌,络于横骨,终于会厌。两泻其血脉,浊气乃辟,会厌之脉,上络任脉,取之天突,其厌乃发也。 
杂病篇,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丹溪治俞继道遗精,误服参 及升浮剂, 
遂气壅于上焦而喑,声不出,用香附、童便浸透为末调服,而疏通上焦以治喑。又用蛤粉、青黛为君, 
黄柏、知母、香附佐之为丸,而填补下焦以治遗,十余日良愈。出声音方,诃子炮去核,木通各一两, 
甘草半两,用水三升,煎至升半,入生姜、地黄汁一合,再煎数沸,放温,分六服,食后,日作半料。 
河间诃子汤,诃子折逆气,破结气,木通通利机窍,桔梗通利肺气,童便降火润肺,故诸方通用之。 
发声散,开结痰。《肘后方》陈皮五两,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顿服,泄滞气下痰。《千金》云∶ 
风寒之气客于中,滞而不发,故喑不能言,宜服发表之药,不必治喑。以紫梗荆芥根一两,研汁,入 
酒相和,温服半盏,服无时。又方,用 荷根二两绞汁, 
酒一大盏和匀,温服半盏,无时,此皆治风冷失音。冬月寒痰结咽喉不利,语声不出。经云∶寒气客 
于会厌,卒然而哑是也。玉粉丸主之。肺间邪气,胸中积血作痛,失音,蛤蚧丸。暴嗽失音,宜润燥 
通声膏。咳嗽声嘶者,此血虚受热也。用青黛、蛤粉,蜜调服之。槐花,瓦上炒令香熟,于地上出火 
毒,三更后,床上仰卧随意服,治热而失音。杏仁三分去皮尖炒,另研如泥,桂一分和,取杏核大, 
绵裹含,细细咽之,日五夜三。又方,以桂末着舌下,咽津妙,此治寒而失音。孙兆口诀云∶内侍曹 
都使,新造一宅,落成迁入,经半月,饮酒大醉,卧起失音不能语。孙用补心气薯蓣丸,以细辛、川 
芎治湿,十日其病渐减,二十日全愈。曹既安见上问谁医,曰孙兆郎中,上乃召问曰,曹何疾也?对 
曰∶凡新宅壁土皆湿,地亦阴多,人乍来阴气未散,曹心气素虚,饮酒至醉,毛窍皆开,阴湿之气从 
而入乘心经,心经既虚,而湿气又乘之,所以不能语。臣先用薯蓣丸使心气壮,燃后以川芎、细辛, 
又去湿气,所以能语也。运气喑有二法∶一日热助心实。经云∶少阴之复,暴喑,治以苦寒是也。二 
曰寒攻心虚。经云∶岁火不及,寒乃大行,民病暴喑,治以咸温是也。 
狐惑声哑,其证默默欲眠,目不能闭,起居不安是也。针灸喑有三法∶其一取足少阴篇首所引二段经 
文是也。其二取足阳明。经云∶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下络喉嗌,其病气逆 
则喉痹卒喑,取之所别是也。娄全善治一男子四十九岁,久病痰嗽,忽一日感风寒,食酒肉,遂厥气 
走喉病暴喑。与灸足阳明丰隆二穴各三壮,足少阴照海穴各一壮,其声立出,信哉,圣经之言也。仍用 
黄芩降火为君,杏仁、陈皮、桔梗泻厥气为臣,诃子泄逆,甘草和元气为佐,服之良愈。其三取手阳 
明。经云∶暴喑气哽,取扶突与舌本出血。舌本,廉泉穴也。 
x【妊娠喑】x《素问》黄帝曰∶人之重身,九月而喑,此为何也?岐伯曰∶胞之络脉绝也。帝曰∶ 
何以言之?岐伯曰∶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 
无治也。当十月复。(王注云∶少阴,肾脉也,气不荣养,故不能言。) 
x【产后喑】x陈氏云∶产后不语,因心气虚而不能通于舌,则舌强不能言语者,宜服七珍散。余当 
推其所因而治之。薛新甫曰∶经云大肠之脉散舌下。又云脾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不能言。又云肾 
之别脉,上入于心系舌本,虚则不能言。窃谓前 
证,若心肾气虚,用七珍散。肾虚风热,地黄饮。大肠风热,加味逍遥散加防风、白芷。脾经风热, 
秦艽升麻汤。肝经风热,柴胡清肝散加防风、白芷。脾气郁结,加味归脾汤加升麻。肝木太过,小柴 
胡加钓藤钩。脾受土侮,六君加升麻、白芷、钓藤钩。肝脾血虚,用佛手散。脾气虚,用四君子。气 
血俱虚,八珍汤;如不应,用独参汤;更不应,急加附子补其气而生其血。若径用血药则误矣。郭氏 
论人心有七孔三毛,产后虚弱,多致停积败血闭于心窍,神志不能明了。心气通于舌,心气闭塞则舌 
亦强矣,故令不语,但服七珍散。胡氏孤凤丹散,治产后闭目不语,用白矾细研,每服一钱,热水调 
下。 

第五册杂门
消瘅
属性: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 
谓肾消)。刘河间尝着三消论谓,五脏六腑四肢,皆禀气于脾胃,行其津液,以濡润养之。然消渴之 
病,本湿寒之阴气极衰,燥热之阳气太盛故也。治当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 
热之甚,济身中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结,津 
液生而不枯,气血和而不涩,则病自已矣。况消渴者,因饮食服饵之失宜,肠胃干涸,而气不得宣平, 
或精神过违其度而耗乱之,或因大病阴气损而血液衰,虚阳 悍而燥热郁甚之所成也。若饮水多而小 
便多,曰消渴。若饮食多,不甚渴,小便数而消瘦者,名曰消中。若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 
脂液者,名曰肾消。一皆以燥热太甚,三焦肠胃之腠理怫郁结滞,致密壅滞,虽复多饮于中,终不能 
浸润于外,荣养百骸,故渴不止,小便多出或数溲也。张戴人亦着三消之说,一从火断,谓火能消物, 
燔木则为炭,燔金则为液,燔石则为灰,煎海水则为盐,鼎水则干。人之心肾为君火,三焦胆为相火, 
得其平则烹炼饮食,糟粕去焉。不得其平,则燔灼脏腑而津液耗焉。夫心火甚于上为膈膜之消,甚于 
中为肠胃之消,甚于下为膏液之消,甚于外为肌肉之消。上甚不已则消及于肺,中甚不已则消及于脾, 
下甚不已则消及于肝肾,外甚不已则消及于筋骨,四脏皆消尽,则心始自焚而死矣。故治消渴一证, 
调之而不下,则小润小濡,固不能杀炎上之势。下之而不调,亦旋饮旋消,终不能沃膈膜之干。下之 
调之而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则病已而 
复作。能从此三者,消渴亦不足忧矣。然而二公备引《内经》诸条言消渴者,表白三消所由来之病源, 
一皆燥热也。虽是心移寒于肺为肺消者,火与寒皆来乘肺,肺外为寒所薄,气不得施,内为火所烁故, 
然太阳寒水司天,甚则渴饮者,水行凌火,火气内郁,二者固属外之寒邪,则已郁成内之燥热也。或 
曰夫寒与热反,若冰炭之不同炉,而今之燥热,由外寒所郁也。将用凉以治内热,必致外寒增而愈郁; 
用温以散外寒,必致内热增而愈渴。治之奈何?曰∶先治其急,处方之要,备在《本经》,谓处方而 
治者,必明病之标本,达药之所能,通气之所宜,而无加害者,可以制其方也。所谓标本者,先病而 
为本,后病而为标,此为病之本末也。标本相传,先当救其急也。又六气为本,三阴三阳为标。假若 
胃热者,热为本,胃为标也。处方者,当除胃中之热,是治其本也。故六气乃以甚者为邪,衰者为正, 
法当泻甚补衰,以平为期。养正除邪,乃天之道也,为政之理也,捕贼之义也。即此观之,处方之要, 
殆尽此矣。若太阳司天,寒水之胜,心火受郁,内热已甚,即当治内热为急;内热未甚,即当散寒解 
郁为急。如《宣明论》立方,着《内经》诸证条下者,其治漏风而渴,用牡蛎、白术、防风,先治漏 
风为急也。若心移寒于肺为肺消者, 
则以心火乘肺伤其气血为急,所移之寒,非正当其邪也。故用黄 、人参、熟地黄、五味子、桑白皮、 
麦门冬、枸杞子,先救气血之衰,故不用寒药泻内热也。若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者,则以肺热为急, 
用麦门冬治肺中伏火、止渴为君。天花粉、知母泻热为臣。甘草、五味子、生地黄、葛根、人参,生 
津益气为佐。然心火上炎于肺者,必由心有事焉,不得其正,以致其脏气血之虚,故厥阳之火上逆也。 
所以用茯神安心定志养精神,竹叶以凉之,用麦门冬之属以安其宅,则火有所归息矣。因是三条消渴 
之方,便见河间处方,酌量标本缓急轻重之宜,通脏腑切当之药者,如此可谓深得仲景处方之法者也。 
仲景云∶男子消渴,小便反多,饮一斗而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 
渴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