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44-证治准绳·杂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灵枢经·五癃津液别》篇,黄帝问曰∶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 
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浓则为汗,悲哀气并则为泣,中热胃缓则为唾,邪气 
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予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生,愿闻 
其道。岐伯曰∶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 
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天暑衣浓则腠理开,故汗出, 
寒留于分肉之间,聚沫则为痛。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 
溺与气。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 
之卫,肾为之主外,故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心悲气并则心系急,心系急则 
肺举,肺与则液上溢。夫心系举肺不能常举,乍上乍下,故咳而泣出矣。中热则胃 
中消谷,消谷则虫上下作,肠胃充郭故胃缓,胃缓则气逆,故唾出。五谷之津液和 
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 
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阴阳气道不通,四海闭 
塞,三焦不泻,津液不化,水谷并于肠胃之中,别于回肠,留于下焦,不得渗膀胱, 
则下焦胀,水溢则为水胀。水胀篇黄帝问于岐伯曰∶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 
石水,何以别之?岐伯答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 
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 
状,此其候也。黄帝曰∶肤胀何以候之?岐伯曰∶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 
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浓,按其腹 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鼓胀何 
如?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肠覃何如? 
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营,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 
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 
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石瘕何如?岐伯曰∶石瘕生于胞中, 
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 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 
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黄帝曰∶肤胀、鼓胀可刺耶?岐伯 
曰∶先泻其胀之血络,后调其经,刺去其血络也。(石水,脐以下肿,其脉沉。) 

第二册诸气门
水肿
属性:《素问》汤液醪醴论帝曰∶其有不从亳毛而生,五脏阳以竭也。津液充郭,其 
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 
形施于外,治之奈何?岐伯曰∶平治于权衡,去宛陈 ,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 
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以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 
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释云∶不从毫毛生者,明其邪不自腠理入,是水从内 
而溢出于外者也。五脏阳以竭者,为由脾胃虚弱。夫脾胃者土也,法天地,生万物, 
故水谷入胃,清阳化气,浊阴成味,五脏禀其气曰阳,禀其味曰精,即经之谓五阳 
者,胃脘之阳是也。气和精生。今不得禀水谷气,则无气以生,不得禀五味,则无 
精以化。肺主气而魄脏焉,无气则魄独居,肾为阳,故动之,经脉行则脾胃之水谷得 
以化,四脏亦得以禀之,然后可以施治。其水在表在上者汗之,在下、在里者分 
利之。夫如是,此条所治,正与评热论阴虚者对待而言也。彼为肾之阴虚,不能敌 
夫所凑之阳,此为胃之阳虚,不能制夫溢水之阴也。仲景法,诸有水者,腰以下肿, 
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防己黄 汤、防己茯苓汤、蒲灰散。(以上利小便。) 
越婢汤、越婢加术汤、甘草麻黄汤、麻黄附子汤、杏子汤。(以上发汗。)观此可见仲景之 
法,一出于《内经》。后世治水肿方,有五皮散、香苏散,中用姜、橘、紫苏、大腹 
皮辛以散之,茯苓、防己、木通、桑皮淡以渗之,是开鬼门洁净府同用也。丹溪云∶ 
因脾虚不能制水,水渍妄行,当以参、术补脾,气得实则自能健运,自能升降,运 
动其枢机,则水自行,非五苓之行水也。又云∶《内经》曰,诸气 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腹胀大,皆属于热。是三者相因而为病。盖湿者土之气, 
土者火之子,故湿每生于热,热气亦能自湿者,母气感子湿之变也。湿气盛,肺气不 
行而 郁矣。故水肿病者,脾失运化之职,清浊混淆,因郁而为水。脾土既病,肺 
为之子,而肺亦虚,荣卫不布,气停水积,凝聚浊液,渗透经络,涵流溪谷,窒碍 
津液,久久灌入隧道,血亦化水矣。凡治肿,皆宜以治湿为主,所挟不同,故治 
法亦异。更宜清心经之火,补养脾土,火退则肺气下降而水道通,脾土旺则运化行, 
清浊分,其清者复回而为气、为血、为津液。其败浊之甚者,在上为汗,在下为溺, 
以渐而分消矣。卢砥镜治水肿类例,以肺金盛而生水,水溢妄行,气息闭、枢机壅 
而为肿,必欲导肾以决去之,岂理也哉。夫肺者肾之母,其气清肃,若果由肺盛生 
水,则将奉行降令,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而何病肿之有。 
或问丹溪所论水病之源,在于脾土。卢氏论水,宗于水热篇,阴盛水溢,其源在肾。 
所起不同,故治必异。今如丹溪之论,则《内经》非欤?曰不然,试用水热篇三章 
之义绎之,则晰然矣。首章问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 
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此以少 
阴经脉在上,主肾行冬令,至阴盛水气化之常者而言也。非是为病之因也。当时 
若遇邪伤,则二脏之气停而皆积水矣。今卢氏不求其为因所感之邪,而致气停水积, 
乃辄以至阴盛水,谓是脏气有余而生病者,误矣。不然,何乃次章复问,肾何以能 
聚水而生病,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 
为肿, 肿者,聚水而生病也。此承上章积水之病,故注文以肾主下焦,膀胱为 
腑,主其分注,开窍二阴,故肾气化则二阴通,二阴闭则胃填满,故云肾者胃之关 
也。关闭则水积。然而气停水溢之义,尚有可言者焉,当是下焦之气也。何则?《灵 
枢》本输篇曰∶少阳者属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三焦者,决渎之腑也,水道 
出焉,属膀胱,是孤腑也。宣明五气篇,下焦溢为水。注文以分注之所,气窒不泻, 
则溢而为水也。又曰∶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 
即为胀。以此观之,其下焦少阳之经气,当相火之化,六气中惟相火有其经,无其 
腑脏,游行于五者之间,故曰少阳为游部,其经脉之在上者,布膻中,散络心包, 
在下者,出于委阳,上络膀胱。岂非上佐天道之施化,下佐地道之生发,与手厥阴为表 
里,以行诸经之使者乎。是故肾经受邪,则下焦之火气郁矣。火气郁则水精不得四布, 
而水聚矣。火郁之久必发,发则与冲脉之属火者,同逆而上。盖冲脉者,十二经之 
海,其上者,出于项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并少阳下足,渗三阴,灌诸络。 
由是水从火溢,上积于肺,而为喘呼不得卧;散聚于阴络,而为 肿;随五脏之虚 
者,入而聚之,为五脏之胀。夫如是之病,皆相火泛滥其水而生病者也。非相火则 
水不溢,而止为积水之病。如《内经》所谓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 
三阴结寒为水;肾肝并沉为石水之类是也。又尝推其肾气不化之由,多是四气相乘 
害之。盖胃是肾之胜脏,或湿热盛而伤之,或胃气不足下陷而害之,或心火太过下 
乘而侮之,或燥金敛涩之,或风木摇撼之,与夫劳役色欲,七情外感,皆足以致肾 
气之不足也。夫胃之关,不惟因肾气不化而后闭,其胃之病者,而关亦自闭矣。其 
水不待肾水而生,所饮之水亦自聚矣。盖胃主中焦,为水谷之海,胃气和则升降出 
纳之气行,水谷各从其道而输泄也。胃气不和,则出纳之关皆不利,故水谷之津液皆 
积聚而变水也。即《灵枢》经脉篇曰∶胃所生病,大腹水肿,膝膑肿痛。津液篇曰∶ 
五谷之津液,因阴阳不和,则气道不通,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