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44-证治准绳·杂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涂疮上。及不任食者,用当归、附子、白蜜含咽者。有用生附涂脚心者。有用吴茱萸末,醋熬膏,入 
生地龙末,涂两足心者。若此之类,皆是治龙火。按寒水上迫, 
心肺之阳不得下降,故用温热之剂,或散于上,或散于下,或从阴随阳,所攸利者也。胃中有热,脉 
洪大,宜服凉膈散、甘桔汤加芩、三补丸、金花丸,漱以黄连升麻汤,敷以绿袍散、蜜柏散。丹溪用 
西瓜浆水徐徐饮之,如无以皮烧灰噙之,外用细辛、黄柏末掺,取涎。胡氏方,以好墨研蝼蛄极细, 
敷之立效。按此治膀胱移热于小肠者之正剂也。盖蝼蛄专走小肠膀胱,而通利膈肠者,因力峻气猛, 
阴虚气上致疮者,戒勿用。唯体实有热在上焦者,宜之。张子和治一男子病口疮数年,上至口中至咽 
嗌,下至胃脘皆痛,不敢食热物。一涌一泄一汗,十去其九,次服黄连解毒汤,十余日皆释。(以上 
治实热)。服凉药不愈者,此酒色过度,劳役不睡,舌上光滑而无皮,或因忧思损伤中气,虚火泛上 
无制,用理中汤,甚者加附子,或官桂噙之。薛新甫云∶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 
经传变所致,当分别治之。如发热作渴饮冷,实热也,轻则用补中益气汤,重则用六君子汤。饮食少 
思,大便不实,中气虚也,用人参理中汤。手足逆冷,肚腹作痛,中气虚寒也,用附子理中汤。晡热 
内热,不时而热,血虚也,用八物加丹皮、五味、麦门冬。发热作渴唾痰,小便频数,肾水亏也,用 
加减八味丸。食少便滑,面黄肢冷,火衰土虚也,用八味丸。 
日晡发热,或从腹起,阴虚也,用四物、参、术、五味、麦门。不应,用加减八味丸。若热来复去, 
昼见夜伏,夜见昼伏,不时而动,或无定处,或从脚起,乃无根之火也,亦用前丸,及十全大补加麦 
门、五味,更以附子末,唾津调搽涌泉穴。若概用寒凉损伤生气,为害匪轻。(以上治虚火)。治少 
阴口疮,半夏散。声绝不出者,是寒遏绝阳气不伸。半夏制一两,桂、乌头各一字,同煎一盏,分二 
服。治太阴口疮,甘矾散。以甘草二寸,白矾栗子大,含化咽津。治赤口疮,乳香散。以乳香、没药 
各一钱,白矾半钱,铜绿少许,研为末,掺之。治白口疮,没药散。以乳香、没药、雄黄各一钱,轻 
粉半钱,巴豆霜少许,为末掺之。口疮久不愈,以五倍末搽之,或煎汤漱,或煎汤泡白矾、或胆矾漱。 
盖酸能收敛。戴复庵云∶下虚上盛,致口舌生疮,若用镇坠之药,以降气汤,或盐水下养正丹,或黑 
锡丹,仍于临卧热汤洗足,炒拣净吴茱萸,小撮拭足了,便乘炒热置足心,用绢片扎之,男左女右。 
x【口臭】x 常熟严文靖公,年逾七十,未断房室,日服温补之药无算,兼以人参煮粥,苁蓉作羹,致 
滋胃热,满口糜烂,牙齿动摇,口气臭秽,殆不可近,屡进寒凉清胃之药 
不效,有欲用姜桂反佐者,请决于予,予曰用之必大剧,主用加减甘露饮,八剂而平。香薷煮浓汁含 
之。噙鸡舌香,即沉香花。如无,沉香可代。口中如胶而臭,知母、地骨皮、桑白皮、山栀、麦门冬, 
甘草盐汤噙,早起汲井中第一汲水,即井华水,含之,吐弃厕下,即瘥。心气不足口臭,益智仁加甘 
草少许为末,干咽或汤点。张子和治一男子二十余岁,病口中气出臭如登厕。夫肺金本主腥,金为火 
所乘,火主臭,应便如是也。久则成腐,腐者肾也。此亢极则反兼水化也。病在上宜涌之,以茶调散 
涌而去其七分,夜以舟车丸、浚川散下五七行,比旦而臭断。(药性犷悍,不宜轻用)。罗谦甫治梁 
济民膏粱多饮,因劳心过度,肺金有伤,以致气出腥臭,涕唾稠粘,咽嗌不利,口苦干燥,以加减泻 
白散主之。《难经》云∶心主五臭,入肺为腥臭,此其一也。因洪饮大热之气所伤,从心火刑于肺金, 
以桑白皮、地骨皮苦微寒,降肺中伏火而补气为君;以黄芩、知母苦寒,治气腥臭,清利肺气为臣;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酸温,以收肺气,麦门冬苦寒,治涕唾稠粘,口苦干燥为佐;桔梗辛 
温,体轻浮,治痰逆、利咽膈为使也。 

第八册七窍门下
齿
属性:齿统属足少阴肾经。(《素问》曰∶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又曰∶肾热者,色黑而齿 
槁。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齿分上下 。(亦作龈,齿根肉也)。上 属足阳明胃经。 
(《素问》曰∶邪客于足阳明之经,令人鼽衄,上齿寒。《针经》曰∶上 痛,喜寒而恶热,取足阳 
明之原冲阳穴,在两足跗上五寸骨间动脉中。注∶ ,判也。左半为 ,右半为片。朱丹溪曰∶当灸 
三里穴,三里、足阳明经之合穴也,在两膝下外侧辅骨下三指地,离 骨外一指许,两筋间宛宛也。) 
下属手阳明大肠经。(张洁古曰∶秦艽去下牙痛,及除本经风湿。《针经》曰∶下 痛,喜热 
而恶寒,取手阳明之原合谷穴,在两手大指、次指岐骨间陷中。朱丹溪曰∶当灸三间穴,三间、手阳 
明经之俞穴也,在两手大指、次指本节后,内侧骨上缝中赤白肉际)。男子八岁,肾气实而齿生更, 
三八真牙生,五八则齿槁,八八而齿去矣。女子亦然,以七为数。盖肾主骨,齿乃骨之余,髓之所养 
也,故随天癸之盛衰也。足阳明之支者,入于上齿。手阳明之支者,入于下齿。若骨髓不足,阳明脉 
虚,则齿之诸病生矣。何以言之,阳明金也,齿属肾水也。阳明之支入齿间,此乃母气荣卫其子也。 
故阳明实则齿坚牢,阳明虚则齿浮动。所以齿痛者,乃阳明经有风冷湿热之邪乘虚而入,聚而为液为 
涎,与齿间之气血相搏击 
而痛也。若热涎壅盛则肿而痛也,热不盛则齿 微肿而根浮也。有虫牙痛者,由湿热生虫,蚀其根而 
作痛也。有齿间血出者,由阳明之支有风热之邪,入齿 搏于血,故血出也。有齿龋者,亦以阳明入 
风热之邪搏齿 ,气血腐化为脓出臭汁,谓之齿龋,亦曰风龋。有齿 者,是虫蚀齿至 脓烂汁臭也。 
有齿挺者,由气热传入脉至齿 间,液沫为脓,气血竭,肉 消,故齿根露而挺出也。有齿动摇者, 
阳明脉虚,气血不荣,故齿动摇也。有齿历蠹者,由骨髓气血不能荣盛,故令牙齿黯黑,谓之历齿。 
其齿黄黑者亦然。以此而言,岂非诸齿病皆因阳明之所致哉。东垣云∶夫齿者肾之标,口者脾之窍, 
诸经多有会于口者。其牙齿是手足阳明之所过,上 隶于坤土,乃足阳明胃脉之所贯络也,止而不动。 
下嚼动而不休,手阳明大肠脉之所贯络也。手阳明恶寒饮而喜热,足阳明喜寒饮而恶热,故其病不 
一。牙者肾之标,亦喜寒,寒者坚牢,为病不同,热甚则齿动,龈断袒脱,作痛不已,故所治疗不同 
也。有恶热而作痛者,有恶寒而作痛者,有恶寒又恶热而作痛者,有恶寒饮少、热饮多而作痛者,有 
恶热饮少、寒饮多而作痛者,有牙齿动摇而作痛者,有齿袒而作痛者,有齿 为疳所蚀缺少、血出而 
作痛者,有齿 肿起而作痛者,有脾胃中有风 
邪,但觉风而作痛者,有牙上多为虫所蚀,其齿缺少而色变为虫牙痛者,有胃中气少不能于寒、袒露 
其齿作痛者,有牙齿疼痛而臭秽之气不可近者,痛既不一,岂可一药而尽之哉。刘宗浓云∶头面外冒 
风寒,或口吸寒冷致牙疼者,皆外因也。实热、阴虚火动、骨蒸所致,气郁血热,虫蛀,皆内因也。 
硬物所支,打击等致,皆不内外因也。薛新甫云∶湿热甚而痛者,承气汤下之,轻者清胃散调之。大 
肠热而龈肿痛者,清胃散治之,重则调胃汤清之。六郁而痛者,越鞠丸解之。中气虚而痛者,补中益 
气汤补之。思虑伤脾而痛者,归脾汤调之。肾经虚热而痛者,六味丸补之。肾经虚寒而痛者,还少丹 
补之,重则八味丸主之。其属风热者,独活散;不愈,茵陈散。风寒入脑者,羌活附子汤。病证多端, 
当临证制宜。牙痛有风毒、热壅、龋蛀、肾虚,未辨何证,俱用消风散揩抹,诸证皆宜。香附炒黑三 
分,炒盐一分,研匀,揩用如常。风寒湿犯脑痛,项筋急,牙齿动摇,肉龈袒脱疼痛,宜羌活散。冬 
月时,风寒湿头疼,项筋急,牙齿动摇疼痛,宜麻黄散。大寒犯脑连头痛,齿亦痛,宜细辛散、白芷 
散、蝎稍散。牙齿 
寒痛,用牢牙地黄散擦,或露蜂房、川椒(去目炒)等分为粗末煎漱,或荔枝壳、或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