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44-证治准绳·杂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证治准绳·杂病
作者:王肯堂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自叙
属性:余发始燥,则闻长老道说范文正公未逢时,祷于神以不得为良相,愿为良医。 
因叹古君子之存心济物,如此其切也。当是时,颛蒙无所知顾,读岐黄家言,辄心 
开意解,若有夙契者。嘉靖丙寅母病阽危,常润名医,延致殆遍,言人人殊,罕得要领, 
心甚陋之,于是锐志学医。既起亡妹于垂死,渐为人知,延诊求方,户屣恒满。先 
君以为妨废举业,常严戒之,遂不复穷究。无何举于乡,又十年成进士,选读中秘 
书,备员史馆,凡四年,请急归,旋被口语,终已不振。因伏自念受圣主作养浓恩, 
见谓储相材,虽万万不敢望文正公,然其志不敢不立,而其具不敢不勉,以庶几无 
负父师之教,而今已矣。定省之余,颇多暇日,乃复取岐黄家言而肆力焉。二亲笃 
老善病,即医非素习,固将学之,而况乎轻车熟路也。于是闻见日益广,而艺日益 
精,乡曲有抱沉 ,医技告穷者,叩阍求方,亡弗立应,未尝敢萌厌心,所全 
活者,稍稍众矣。而又念所济仅止一方,孰若着为书,传之天下万世耶。偶嘉善高 
生隐从余游,因遂采取古今方论,参以鄙见,而命高生次第录之,遂先成杂病论与 
方各八巨 。高生请名,余命之曰《证治准绳》。高生曰∶何谓也?余曰∶医有 
五科七事,曰脉、曰因、曰病、曰证、曰治为五科,因复分为三,曰内、曰外、曰 
亦内亦外,并四科为七事。如阴阳俱紧而浮脉也,伤寒因也,太阳病也,头痛发热 
身痛恶寒无汗证也,麻黄汤治也。派析支分,毫不容滥,而时师皆失之不死者,幸 
而免耳。自陈无择始发明之,而其为《三因极一方》,复语焉不详。李仲南为《永类 
钤方》,枝分派析详矣,而入理不精,比附未确。此书之所以作也。曰五科皆备焉, 
而独名证治何也?曰以言证治独详故也。是书出,而不知医不能脉者,因证检书而 
得治法故也。虽然,大匠之所取,平与直者准绳也。而其能用准绳者,心目明也。 
倘守死句而求活人,以准绳为心目,则是书之刻,且误天下万世,而余之罪大矣。 
家贫无赀,假贷为之,不能就其半,会侍御周鹤阳公以接鹾行县至金坛,闻而 
助成之,遂行于世。 
x时万历三十年岁次壬寅夏五月朔旦念西居士王肯堂宇泰识x 

第一册诸中门
卒中暴厥
属性:经云∶暴病卒死,皆属于火。注云∶火性速疾故也。然初治之药,不寒而温,不 
降而升,甚者从治也。俗有中风、中气、中食、中寒、中暑、中湿、中恶之别。但 
见卒然仆倒,昏不知人,或痰涎壅塞、咽喉作声,或口眼 斜,手足瘫痪,或半身 
不遂,或六脉沉伏,或指下浮盛者,并可用麻油、姜汁、竹沥,调苏合香丸,如口 
噤抉开灌之。或用三生饮一两,加人参一两煎成,入竹沥二三杯,姜汁少许。如抉 
不开,不可进药,急以生半夏为末,吹入鼻中,或用细辛、皂角、菖蒲为末,吹入 
得嚏则苏。此可以验其受病深浅,则知其可治不可治。(详见中风门口噤条。)若口开手撒遗 
尿者,虚极而阳暴脱也,速用大料参 接补之,及脐下大艾灸之。痰涎壅盛者宜吐 
之,急救稀涎散,猪牙皂角肥实不蛀者四挺,去黑皮,晋矾光明者一两,各为细末 
研匀,轻者五分,重者三字,温水调灌下。又碧霞散,拣上色精好石绿,研筛水飞, 
再研取二三钱,同冰片三四豆许研匀,以生薄荷汁合温酒调服之。二药不大呕吐, 
但微微令涎自口角流出自苏。旧说口开心绝,手撒脾绝,眼合肝绝,遗尿肾绝,声 
如鼾肺绝,皆为不治之症。然五症不全见者,速服参 膏,灸脐下,亦有得生者。 
卒中眼上戴不能视者,灸第二椎骨、第五椎上各七壮,一齐下火炷如半枣核大。若 
中人发直吐清沫,摇头上撺,面赤如妆,汗缀如珠,或头面赤黑,眼闭口开,气喘 
遗尿,皆不可治。诸中或未苏,或巳苏,或初病,或久病,忽吐出紫红色者死。 
《传心方》云∶治男子妇人涎潮于心,卒然中倒,当实时扶入暖室中,扶策正坐,当 
面作好醋炭熏之,令醋气冲入口鼻内,良久,其涎潮聚于心者自收归旧。轻者实时 
苏醒,重者亦省人事,唯不可吃一滴汤水入喉也。如吃汤水,则其涎永系于心络不 
能去,必成废人。 
风邪中人,六脉多沉伏,亦有脉随气奔,指下洪盛者。浮迟吉,坚大急疾凶。 
浮迟为寒。虚大为暑,不当暑则为虚。浮涩为湿。浮大为风。浮数无热亦为风。微 
而数、浮而紧、沉而迟皆气中。风应人迎。气应气口。洪大为火。滑为痰。或浮 
而滑、沉而滑、微而虚者,皆虚与痰。更当察时月气候,及其人之起居,参以显症, 
而定病之主名,以施治疗。 

第一册诸中门
中风
属性:中后当如东垣法,分中血脉、中腑、中脏施治。 
《灵枢经》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 
独留,发为偏枯。故其邪气浅者,脉偏痛。又云∶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 
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痱之为病也, 
身无痛者,四肢不收,志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此《内 
经》论中风之浅深也。其偏枯,身偏痛而言不变,志不乱者,邪在分腠之间,即仲 
景、东垣所谓邪中腑是也。痱病无痛,手足不收,而言喑志乱者,邪入于里,即仲 
景、东垣所谓邪中脏是也。 
中血脉,外有六经之形症,则以小续命汤加减,及疏风汤治之。太阳经中风, 
无汗恶寒,于续命汤中加麻黄、防风、杏仁一倍,针太阳经至阴出血,昆仑举跷。 
有汗恶风,于续命汤中加桂枝、芍药、杏仁一倍,针风府。阳明经中风,无汗身热 
不恶寒,于续命汤中加石膏二两,知母二两,甘草一两。有汗身热不恶风,于续命 
汤中加葛根二两,桂枝、黄芩各一倍,针陷谷,刺厉兑。太阴经中风,无汗身凉, 
于续命汤中加附子一倍,干姜加二两,甘草加三两,针隐白。少阴经中风,有汗无 
热,于续命汤中加桂枝、附子、甘草各一倍,针太溪。凡中风无此四证,六经混淆, 
系于少阳厥阴,或肢节挛痛,或麻木不仁,每续命八两,加羌活四两,连翘六两, 
刺厥阴之井大敦以通其经,灸少阳之经绝骨以引其热。 
中腑,内有便溺之阻隔,宜三化汤,或《局方》中麻仁丸通利之。 
外无六经之形症,内无便溺之阻隔,知为血弱不能养筋,故手足不能运动,舌 
强不能语言也。宜大秦艽汤养血而筋自荣。若内外症俱有之,先解表而后攻里。若 
内邪已除,外邪已去,当服愈风汤以行中道。久服大风尽去,纵有微邪,只从愈风 
汤加减治之。然治病之法,不可失于通塞,或一气之微汗,或一旬之通利,如此乃 
常治之法也。久之清浊自分,荣卫自和矣。 
中脏,痰涎昏冒,宜至宝丹、活命金丹之类。(若中血脉中腑之病,初不宜用龙脑、麝香、牛黄, 
为麝香入脾治肉,牛黄入肝治筋,龙脑入肾治骨,恐引风深入骨髓,如油入面,莫之能出。) 
中腑者多兼中脏∶如左关脉浮弦,面目青,左胁偏痛,筋脉拘急,目 ,头目 
眩,手足不收,坐踞不得,此中胆兼中肝也。犀角散之类。如左寸脉浮洪,面赤, 
汗多恶风,心神颠倒,言语謇涩,舌强口干,忪悸恍惚,此中小肠兼中心也。加味 
牛黄散之类。如右关脉浮缓,或浮大,面唇黄,汗多恶风,口 语涩,身重怠惰嗜 
卧,肌肤不仁,皮肉 动,腹胀不食,此中胃兼中脾也。防风散之类。如右寸脉浮 
涩而短,鼻流清涕,多喘,胸中冒闷,短气自汗,声嘶,四肢痿弱,此中大肠 
兼中肺也。五味子汤之类。如左尺脉浮滑,面目黧黑,腰脊痛引小腹,不能俯仰, 
两耳虚鸣,骨节疼痛,足痿善恐,此中膀胱兼中肾也。独活散之类。治风之法,解 
表、攻里、行中道,三法尽矣,然不可执也。如小续命汤,亦麻黄、桂枝之变,麻 
黄、桂枝若不施于冬月即病之伤寒,而施于温热之症,未有不杀人者,其可执乎。 
戴复庵云∶治风之法,初得之即当顺气,及其久也,即当活血。久患风疾,四物汤 
吞活络丹愈者,正是此义。若先不顺气,遽用乌附,又不活血,徒用防风、天麻、 
羌活辈,吾未见其能治也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