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儿科要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榆炭、棕榈炭、血余炭、白芨、三七、茜草、蒲黄之类是。治本者治其出血之因,宜顺气止血,各归其经, 
如降香、沉香、陈皮、郁金、生地、茅根、梨汁、鲜藕、莲须、丹皮之类是。随证应用,酌加化痰补肺 
及培养脾胃之品,固皆可以应手取效者也。 
x附方x 
(一)二陈汤 治胃中寒湿痰浊等证。 
陈皮 半夏 茯苓(各二钱) 甘草(一钱) 生姜(七片) 
一方有乌梅肉一个。清水煎服。 
燥痰减半夏、生姜,加麦冬、竹沥;郁痰干咳去半夏,加川贝母;火痰加黄连、竹茹;老痰加蛤粉、海浮石。 
(二)平胃散 治湿滞脾胃,不能运化,积饮痞膈,不思饮食,心腹胀痛,口苦短气,反胃恶心,嗳气 
吞酸,面黄体瘦,体痛嗜卧,壮热自利,霍乱吐泻。能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 
浓朴 陈皮 甘草 苍术 
(三)玉屏风散 治风邪久留不散,及卫虚自汗不止。 
黄 白术 防风 加生姜 大枣 
(四)四君子汤 见第三章第五节。 
(五)茯苓饮 治胸有停痰宿水,吐出后,心虚气满不能食。 
茯苓 人参 白术 枳实 橘皮 生姜 
(六)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治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 
则动经,身为振振摇,及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 
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 
(七)小半夏加茯苓汤 治痰饮多汗,小便不利,卒呕吐,心下痞,水停胸膈,眩悸。 
半夏 生姜 茯苓 
(八)十枣汤 治太阳中风,表解里未和,及悬饮支饮,或因水而咳。 
大枣(十枚) 芫花 甘遂 大戟(各等分) 
先煮大枣去滓,后纳芫花、甘遂、大戟药末服。以枣肉和丸名十枣丸。 
(九)肾气丸 治虚劳不足,消渴小便多。 
熟地 山药 山萸肉 茯苓 丹皮 泽泻 附子 桂枝 
(十)五苓散 见第三章第五节。 
(十一)滋阴清化汤 治痰热。 
熟地 生地 天冬 麦冬 当归 鳖甲 阿胶 白芍 茯苓 山药 贝母 天花粉 五味子 甘草 
(十二)保和汤 治虚痨咳嗽 肺燥成痿,呕吐脓血。 
知母 川贝 天冬(去心) 麦冬(去心) 款冬花(各一钱) 天花粉 
苡仁(炒) 杏仁(去皮尖。各五分) 马兜铃 紫菀 桔梗 百合 阿胶(蛤 
粉炒) 当归 百部(各六分) 甘草 紫苏 苏薄荷(各四分) 五味子(十二粒) 
加生姜三片,入饴糖一匙,清水煎服。痰中带血加蒲黄、生地、小蓟、茜根、藕节。 
(十三)滋阴保肺汤 滋阴,保肺。 
知母 黄柏(盐水炒) 橘红 紫菀(各七分) 麦冬(去心) 天冬(去心。 
各一钱二分) 桑白皮 枇把叶(去毛炙。各钱半) 当归 白芍 生地 
阿胶(蛤粉炒。各一钱) 五味子(十五粒) 甘草(五分) 
清水煎服。 
(十四)琼玉膏 填精补髓,调真养性,补百损,除百病。治虚劳干咳。 
生地(四斤,捣绞取汁) 白茯苓(十二两) 白蜜(二斤,炼去滓) 人参(六两) 
先以生地黄汁同蜜熬沸,用绢滤过,将人参、茯苓研为细末,入前汁和匀,桑柴火煮熬修膏,勿犯铁器。 
(十五)本事鳖甲丸 治劳嗽及鼻流清涕,耳作蝉鸣,眼见黑花,一切虚证。 
鳖甲 地骨皮(各三钱) 五味子(二两) 
共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加熟地、当归、白芍、麦冬、阿胶、茯苓治干咳无痰。 
(十六)保肺扶脾汤(自制) 治虚损咳嗽,痰时稀时浓,潮热往来,大便溏泄。 
黄 蛤粉阿胶珠 百合 麦冬 潞党参 白术 茯苓(各二钱) 半夏 陈皮 川贝母 马兜铃 
(各钱半) 百部 紫菀(各一钱) 
清水煎服。泄泻日久加干姜五分,肉豆蔻补骨脂一钱,甚者再加罂粟壳五分;形寒者加桂枝五分;蒸热 
不退者,先加银柴胡一钱服之,再去柴胡加地骨皮、丹皮各一钱。 
(十七)杨氏八味汤 治脾胃虚寒,气不升降,心腹刺痛,脏腑虚滑。 
吴茱萸 干姜 陈皮 木香 肉桂 丁香 人参 当归 
清水煎服。 
(十八)黑锡丹 升降阴阳,坠痰定喘。治真元亏惫,上盛下虚,心火炎盛,肾水枯竭,三焦不和, 
呕吐痰喘,四肢厥冷,不省人事。 
黑铅(熔去渣) 硫黄 沉香 附子 胡芦巴 阳起石 破故纸 舶上茴香 肉豆蔻 金铃子 木香 
肉桂 巴戟 
(十九)保肺归血汤(自制) 治虚损咳嗽,痰中带血。 
肉桂 干姜(各五分) 牡蛎 龙骨 党参 地榆炭 代赭石 熟地 怀山药(各三钱) 冬虫夏 
草马兜铃 百合 燕窝 獭肝 降香(各一钱) 
清水文火煎服。 
(二十)肺露 治吐血衄血,干咳无痰,久咳成肺痿等证。 
孩儿参 天冬 麦冬 百合 川贝母 丝瓜络 阿胶珠(各二钱) 
玉竹 白茯苓 北沙参 代蛤散 冬瓜子(各三钱) 桑白皮(炙) 知母 
款冬花 丹皮 地骨皮(各一钱五分) 葶苈子 马兜铃(各一钱) 
共为末,用 猪肺一具,去心血,灌血洁净,一半灌入肺中,一半撒在肺上,蒸露,再将枇杷叶(蜜炙 
)十二两,嫩芦根十两,另蒸露和入,每服一二两,隔水炖温,逐日服一二次。 
按∶此为虚损咳嗽虚痰多之妙方,补而不腻,凉而不寒,润 
肺清金,化痰止嗽,推为要药,惟有外邪者忌之。 
(二十一)蚕豆花露 治肺热咯血。 
蚕豆花 
蒸为露饮之,或煎服亦可。 
(二十二)枇杷叶膏 治肺热咳嗽咯血。 
大枇杷叶 
刷去毛,蜜炙,煎熬成膏,开水冲服。 
(二十三)薏苡仁粉 治肺痿吐血。 
薏苡仁 
研为细末,蘸熟猪肺食之,或用薏苡仁煮粥,日日食之。 
(二十四)人参蛤蚧散 治肺痿失音,唾吐脓血,满面生疮,遍身黄肿。 
人参(二两) 蛤蚧(一对,酒浸酥炙) 杏仁(五两,去皮尖,炒) 甘草(炙。 
三两) 茯苓 川贝母(去心) 知母(酒炒) 桑白皮(姜汁和蜜炙。各二两) 
研为细末,瓷器内盛,每服三钱,蜜汤调下。 



第六章·咳嗽论治

第四节·杂证咳嗽

属性:甲、概况 
杂证咳嗽,咳嗽之属于内外因相杂者。有因哺乳及饮食不慎,误呛气管,气管受伤,以致发为咳嗽者;有 
因糖醋冲犯,咸酸过食,或风寒束其外,痰涎塞其内,以致成为哮证者;有因火邪郁肺,痰不得豁,以致发为 
干咳者;有因外邪不解,肺气不降,以致成为肺胀,胸高喘咳者;有因感受风寒,未经发越,停 
留肺中,蕴发为热,或湿热痰涎垢腻,充塞肺窍,以致成为肺痈,咳吐脓血者。大致不越此数端,惟内外因 
相杂之咳嗽,其病证之重,虽不如虚损咳嗽之甚,然原因复杂,究较单属外感者为难治。故哮证一成,往往 
终身不除,一遇风寒,即便发作;而肺胀肺痈,虽经治愈,亦往往有遗留之恙。故均号称多变之病证, 
医者所宜深切注意者也。 
乙、治法 
小儿哺乳误呛气管以致咳嗽者,必乳汁过多,不及吞咽所致。哺乳时宜手按乳房,毋使直注而下,不必 
服药,咳嗽自可渐已,如为郑重计,可略进甘桔汤,或射干消毒饮之类。饮食不慎,误呛气管,以致气管受 
伤,作咳不止者,宜清润之,用射干消毒饮去玄参、荆芥,加蜜炙款冬花、蜜炙冬桑叶、蜜炙枇杷叶 
之属。重者喉间作水鸡之声,气道不利,呼吸困难,是为哮证,治宜降其痰而整肃其气道,不可过凉,恐 
风邪难解,不可过热,恐痰火易升。遇浓味而发者,用清金丹;遇风寒而发者,用苏子 
饮;哮而上气喘急,夜不能卧,用阿胶、马兜铃、甘草、半夏、杏仁、人参、桑白皮煎汤服;寒热夹杂之哮, 
先用麻黄、杏仁、苏子、前胡以豁其痰,再用降气之品,或用越婢加半夏汤治之; 
胸有停水而哮,酌用十枣汤以行其水;风痰骤升而哮,酌用千缗 
导痰汤以疏其痰。凡哮之通治方用千金汤最妥。若汗出如油,气息上奔,出多入少者是谓之喘,其证与哮盖迥 
不相同也。干咳者,火邪郁肺,痰不得出,宜先用桔梗、柴胡以开提肺气,再用生地、玉竹、甜杏仁、白蜜 
之类以润之,或用逍遥散加苦桔梗以开之。肺胀者,外邪不解,喘咳胀闷,其人上气目如脱状,宜越 
婢加半夏汤,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痰夹瘀血,阻碍气机者,酌加当归、赤芍、丹皮、桃仁之类 
以行其血。肺痈者,初作口中辟辟燥咳,胸中隐隐痛,宜服犀黄丸,或用薏苡仁、淡芩、丝瓜、甘草、川贝、 
赤芍、栝蒌仁、桔梗、陈皮、升麻、丹皮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