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60-类证活人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 
然。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无表里证。脉虽浮亦有下之者。少阴病二三日无阳证。亦有发汗者。 
非表里之所能拘。又不可不知也。 
x(十三)问表证x 
发热恶寒。身体痛而脉浮者。表证也。(浮。表阳也。其脉按之不足。举之有余。素问云。寸 
口脉浮而盛。曰病在外。寸口脉沉而紧。曰病在中。仲景云。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又曰表 
有病者。脉当浮。又曰。结胸证脉浮者不可下。则知脉浮者表证也)表证者。恶寒是也。恶 
寒者。表之虚。此属太阳。宜汗之。然伤寒发表。须当随病轻重而汗之。故仲景有发汗者。有 
和解之者。兼四时发汗。亦自不同。○春不可大发汗。以阳气尚弱。不可亟夺。使阴气胜于时。 
天寒初解。营卫腠理缓。可用小柴胡汤(正二十九)之类。○冬不可汗者。以阳气伏藏。不可妄扰。不问伤 
寒中风。以轻药解利之。伤寒无汗者。只与桂枝麻黄各半汤。(正方二)伤风有汗。只与柴胡桂枝汤。(正三十一) 
或得少汗而解。或无汗自解。(病势甚者不拘此)○夏月天气大热。玄府开。脉洪大。宜正发 
汗。但不可用麻黄桂枝热性药。须是桂枝麻黄汤加黄芩石膏知母升麻也。(加减法在第十二卷 
药方中)夏月有桂枝麻黄证。不加黄芩辈服之。转助热气。便发黄斑出也。白虎汤虽可用。然 
治中暑与汗后一解表药耳。一白虎未能驱逐表邪。况夏月阴气在内。或患热病而气虚人。妄投白 
虎。往往有成结胸者。以白虎性寒。非治伤寒药也。○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 然一时许为佳。 
不欲如水淋漓。服汤中病即止。不必尽剂。然发汗。须如常覆腰以上。浓衣覆腰以下。盖腰以上 
流漓。而腰以下至足心微润。病终不解。凡发汗病证仍在者。三日内可二三汗之。令腰脚周遍为 
度。○又问三阴有可汗者乎。阴病不当发汗。发汗即动经。然太阴脉浮。少阴发热。亦须微微取 
汗。但不正发汗耳。大抵风寒中人与营卫俱薄而发热。又未曾行诸汗药。虽无阳证。须少汗解逐 
之。王叔和云。表中风寒。入里则不消。故知初病脉沉细数。虽里不消。本表中风寒。须宜温覆 
少汗而解。仲景太阴证脉浮可汗。宜桂枝汤。(正方一)少阴病发热脉沉。宜麻黄细辛附子汤。(正二十三)少 
阴二三日。常见少阴证。无阳证者。宜麻黄附子甘草汤(正二十二)微发汗。皆阴证表药也。要知脉沉细数。 
病在里不可发汗。此大略之言耳。脉应里而发热在表。宜以小辛之药取微汗而温散也。○大抵伤寒 
太阳证发热恶寒。宜发其汗。然热多寒少。其脉微弱。或尺脉迟者。不可表也。太阳病发热恶寒。 
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正方四)尺脉迟者。血少也。先以小建中 
加黄 汤。(正三十七)以养其血。 时用小柴胡桂枝二越婢一汤。小分剂以和解之其人当汗而衄血下血者。 
不可表也。(太阳病脉浮而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得 
瞬。又云。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不愈宜桂枝汤。正方一)坏病者。不可 
表也。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当犯何逆。随 
证治之。又云太阳病不解。传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 
与小柴胡汤。(正二十九)若已吐下发汗。柴胡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妇人经水适来者。不 
可表也。(妇人病经水适下而发其汗。则郁冒不知人。此病为表里俱虚。故令郁冒也)风温者。 
不可表也。脉尺寸俱浮。头疼身热常自汗。体重。其息必喘。其形不仁。嘿嘿但欲眠者。风温证 
也。复发其汗者死。宜葳蕤汤。(杂四十五)湿温者。不可表也。两胫逆冷。胸腹满。头目痛苦妄言。必 
多汗者。湿温证也。不可发汗。发汗者。名曰重 。如此死者医杀之耳。宜桂附汤(正十七)、白虎加苍术 
汤。(杂一百十七)虚烦者。不可表也。诸虚烦热与伤寒相似。然不恶寒。身不疼。故知非伤寒也。不可发 
汗。头不痛。脉不紧。故知非里实也。不可下。宜服竹叶汤。(正九十五)病患腹间左右上下有筑触动气者。 
不可表也。动气在左。不可发汗。发汗则头眩。汗不止。筋惕肉 。此为逆难治。先服防风白 
术牡蛎汤。(杂方二)汗止。次当服建中汤。(正三十七)动气在右。不可发汗。发汗则衄而渴。心苦烦。饮则吐水。先 
服五苓散一二服。(正六十六)次服竹叶汤。动气在下不可发汗。发汗则气上冲。正在心端。宜服李根汤。(杂方三)动 
气在下。不可发汗。发汗则无汗。心中大烦(杂方四)。骨节疼烦。目晕恶寒。食即反吐。谷不得化。先服大橘皮汤。(杂 
方四)吐止后。服小建中汤(正三十七)以此见古人慎用表 
药如此。 
x(十四)问里证x 
不恶寒。反恶热。手掌心并腋下 汗出。胃中干涸。燥粪结聚。潮热。大便硬。小便如常。 
腹满而喘。或谵语。脉沉而滑者。里证也。(仲景云。手足 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伤寒欲下 
而小便少。手足心并腋下不滋润者。不可攻也)里证者。(内热是也。内热者。里之弱)此 
属阳明也。宜 
下之。○伤寒始发热恶寒。今汗后不恶寒。但倍发热而躁。始脉浮大。今脉洪实。或沉细数。始惺静。 
今狂语。此为胃实阳盛。再汗即死。须下之即愈。○亦有始得病。便变阳盛之证。须便下之。不可 
拘以日数。○更有心胸连脐腹大段疰闷。腹中疼。坐卧不安。冒闷喘急极者。亦不候他证。便下之。 
凡大便秘。妨闷恐尚有表证者。亦须少少饮小承气汤(正四十二)微解之。不可过多。令大泄也失下则气 
血不通。四肢便厥。医人不知。反疑是阴厥。复进热药。祸如反掌。不可不察也。○又问三阴有可 
下者乎。三阴大约可温。然须有积证方可也。何谓积证。太阴腹满时痛。桂枝加芍药汤(正十二)痛甚者桂枝 
加大黄汤。(正十三)少阴口燥咽干。或腹满不大便。或下利清水。心下痛。皆积证也。仲景云。少阴病 
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正四十一)。少阴病自利清水。心下痛。口干者。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六七日腹满不大便者。宜大承气汤也。下证悉具。服汤已。更衣者。止后服。不尔尽剂服 
之。(更衣谓病患服承气汤后得下利。故勿与也)下后慎不中服补药。孙真人云。服大承气汤。 
得利瘥。慎不中服补药也。热气得补复成。更复下之。是重困也。宜消息安养之。○大抵伤寒最慎 
于下。若表证未罢。不可乱投汤剂。虚其胃气。(仲景云。表解而内不消。非大满。犹生寒热。则 
病不除也。表已解而内不消。大满大实。坚有燥屎。乃可下之。虽四五日不能为祸。若不宜下而便 
攻之。内虚热入。协热遂利。烦躁诸变。不可胜数。轻者困笃。重者必死矣。古人所以伤寒有承气 
之戒)脉浮者。不可下。(仲景云。脉浮者。病在表。可发其汗。应汗而下。为懊 。为痞。为 
结胸)脉虚细者。不可下。(王叔和云。脉微不可吐。虚细不可下)恶寒者不可下。(恶寒者。 
表之虚。虽是阳明证。尚恶寒。即与太阳合病。属表。可发其汗。少阴恶寒。当温之)呕吐者。不 
可下。仲景云。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下。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宜与小 
柴胡汤。(正二十九)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 然汗出。得屎而解。不转失气者。不可下。转 
失气。今人所谓下泄也。伤寒论云。阳明病。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 
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 
不能食也。又云。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正四十二)因与小承气汤一升。腹中转失 
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失气者。勿更与之。仲景无治法。今详。宜与小柴胡汤。(正二十九)明日又不大便。 
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仲景亦无治法。宜与黄 建中汤。大便坚。小便数。不可用承气 
汤攻之。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 
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正九十二)。千金云。脾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