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60-类证活人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 
致。水停心下,气上乘心,则为悸为喘;结于胸胁,则为水结胸;胃中虚冷,则为呕为哕; 
冷气相搏,则为噎;上迫于肺则为咳;渍入肠中,则为利;邪热所薄,蓄于下焦,则为小 
便不利 
,小腹满,或里急;溢于皮肤,则为肿。若阳毒倍常躁盛,大渴者,黑奴丸主 
之(杂方二十)。中暑伏热深,累取不瘥,其人发渴不已,酒蒸黄连丸 
主之。(杂七十九) 
x(七十三)问鼻衄x 
伤寒太阳证,衄血者乃解,盖阳气重故也。仲景所谓阳盛则衄。若脉浮紧无汗, 
服麻黄汤(正方二十)不中病,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小衄而脉尚 
浮紧者,宜再与麻黄汤也;衄后脉已微者,不可行麻黄汤也。若脉浮自汗,服桂枝汤 
不中病,桂枝证尚在,必头疼甚而致衄,小衄而脉尚浮者,宜再与桂枝也;衄后脉已微者, 
不可行桂枝汤也。大抵伤寒衄血不可发汗者,为脉微故也。治法,衄家不可发汗 
,汗出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瞬,不得眠。然而无汗而衄,脉尚浮紧者,须再与麻黄汤 
;有汗而衄,脉尚浮缓者,须再与桂枝汤。脉已微者,黄芩芍药汤(杂七十八)、犀角地黄汤 
。衄血不止者,茅花汤。(杂方八十)若衄而渴,心烦,饮则吐水,先服五苓 
散(正方六六),次服竹叶汤(正九十五)。又问∶阴证有衄血者乎? 
阴证 
自无热,何缘有衄?若少阴病,但厥无汗,强发之必动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 
耳目,是谓下厥上竭,为难治。 
x(七十四)问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中不仁,面垢谵语遗尿。x 
此三阳经合病也,白虎汤主之。(正六十四)不可发汗,汗之 
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者,白虎加人参也。(正六十五)又第二问论合病。 


卷第十
属性:此一卷,首论结胸与痞。盖病发于阳,下之早,即为结胸;发于阴,下之早,即 
为痞。然结胸与痞相似,但以痛不痛为异耳。心下满而硬痛者为结胸,但按之满不痛者为痞 
。医家不审,一有差互,立致危殆。结胸属陷胸证,痞属泻心证,其详各于逐问备论之矣。 
x(七十五)问心下紧满,按之石硬而痛x 
此名结胸也。伤寒本无结胸,应身热下之早,热气乘虚而入,痞结不散,便成结 
胸。若已误转了,初未成结胸者,急频与理中汤服(正七十四),自然解了,更不 
作 
结胸,盖理中治中焦故也。此古人亦说不到,后人因消息得之。若大段转损,有厥证者,兼 
与四逆汤(正七十五)便安。胃中虽和,伤寒未退者,即候日数足,可下,却以承气再下之,(正四十二) 
盖前来下得未是故也。其证心下紧满,按之石硬而痛,项强如柔 状 
(发热汗出不恶寒,名曰柔 )。其脉寸口浮,关尺皆沉,或沉紧,名曰 
结胸也。治结胸,大率当下(仲景云∶下之则和)。然脉浮与大,皆不 
可下,下之则死,尚宜发汗也。仲景云∶结胸脉浮者,不可下,只可用小陷胸汤(正方四十) 
。大抵脉浮,是尚有表证,兼以小柴胡汤(正二十九)等先发表,表证罢,方用 
下结胸药便安。西晋崔行功云∶伤寒结胸欲绝,心膈高起,手不得近,用大陷 
胸汤。(正三十八)皆不瘥者,此是下后虚逆,气已不理,而毒复上攻, 
气毒相搏,结于胸中,当用枳实理中丸,(杂八十一)先理其气,次疗诸 
疾。古今用之如神,应手而愈。然结胸有三种∶有大结胸(不按而痛,胸连脐 
腹坚硬为大结胸,大陷胸丸主之),(正三十九)有小结胸(按之心下痛 
为小结胸,小陷胸汤主之),(正四十)有水结在胸胁间,亦名结胸。头微 
汗出,但结胸无大热,此水结在胸胁证,小半夏加茯苓汤、(杂八十二)小柴胡去枣加牡蛎主 
之。(正二十九)又有寒热二证∶有热实结胸(胸中烦躁,心内懊 ,舌上燥渴,脉沉滑者,皆热证也,大陷胸汤主之) 
(正三十八),有寒实结胸。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三物白散、(正八十八) 
枳实理中丸主之。(杂方八十一)。近世治结胸,多行金针丸,用硫黄、阳起石者。若 
寒实结胸,行之或有瘥者;若热实结胸,行之必死也。又问∶大陷胸汤与大陷胸丸如何?大 
陷胸用甘遂太峻,不可轻用,须量虚实轻重,不得已,即大陷胸丸最稳。又问∶圣饼子灸脐 
中如何?此尤不可用也。又云∶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 
也。二者病患胁下旧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小腹,入阴筋者,亦名脏结,死不治。又问∶脏 
结者何也?脏结者死,仲景无治法。大抵脏结,其证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阳脉 
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也。 
x(七十六)问心下满而不痛x 
此名痞也。伤寒本无痞,应身冷,医反下之,遂成痞,枳实理中丸(杂八十一) 
最良。仲景治痞气,诸汤中有生姜泻心汤(正六十三)、半夏泻心汤,(正六十一)此二方平 
和,宜常用之。仲景云∶满而不痛者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半 
夏泻心汤主之(此汤药味,盖本理中人参黄芩汤方也)。审知是痞, 
先用桔梗枳壳汤尤妙。(杂八十三)缘桔梗、枳壳,行气下膈,先用之,无 
不 
验也。结胸与痞关脉须皆沉,若关脉浮者,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正方五九)主之(关 
浮则结热,三黄以泻肝)。若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 
心汤(正方六十)主之。病患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发渴口燥烦 
,小便不利者,五苓散(正六十六)主之。汗出表解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 
,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正六十三)。 
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此以医下之也,若复下 
之,其痞益甚,甘草泻心汤主之(正六十二)。 
盖此非结热,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下利而心 
下痞,服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利不止者,当治其下焦 
, 
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正一百九)。盖生姜泻心、甘草泻心,皆治中焦, 
此利在下焦,若只治中焦,则利益甚耳。服赤石脂禹余粮汤利复不止,当利其小便,五苓散 
主之。凡痞服泻心汤不愈,然后可用陷胸 
丸(正三十九)下之(不可用陷胸汤,盖太猛,只用陷胸丸)。大抵结胸与痞,皆应 
下,然表未解者,不可攻也。仲景云∶当先解表,表解 
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正方一)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正五十九)外证未解,心下妨 
闷者,非痞也,谓之支结,柴胡桂枝汤主之。(正三十一)胸胁 
满微结,小柴胡汤加干姜牡蛎汤主之。(正二十九)若太阳证未除而数下之,遂 
协热而利,利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 
人参汤主之(正方十六)。十枣汤(正八十九)、大柴胡汤(正三十),皆治心下痞,此方尤难用,须是表证罢, 
不恶寒,身凉,其人 
汗出,发作有时,头疼,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疼,干呕短气 
者,乃可行十枣汤;表未解者,慎不可用也。大柴胡汤,治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非大柴胡 
汤不可也(正方三十)。若 
人或咳逆气虚者 
代赭汤,是解后心下痞硬证。 
x(七十七)问呕者(干呕附)x 
无阳则厥,无阴则呕。呕者,足阳明胃之经。足阳明之气下行,今厥而上行,故为气逆,气 
逆则呕。仲景云∶呕多虽不大便,不可下,可与小柴胡汤(正二十九),上 
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浃然汗出而解。大抵 
呕证不一,各有治法,要之小柴胡汤, 
尤相主当耳。与小柴胡汤,胸胁满而呕,日晡发潮热者,可小柴胡汤加芒硝也。(正方三十四)若呕不止 
,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与大柴胡汤也。(正方三十)大便秘者,方加大黄(大柴胡治呕最妙 
,为内有枳实故也。枳实去 
秽;压虚气,须是去大黄。仲景云∶呕多虽有阳明证,慎不可下,官局桔梗汤最良,亦用枳 
实耳方具第十七卷中)。古人治呕,多用半夏、生姜。孙真人云∶生姜是呕家圣药, 
仲景治呕皆用之。太阳与阳明合病,必下利,若不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生姜 
汤(正二十七) 
主之。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痛欲呕者,黄连汤主之(正八十三)。太阳与少 
阳合病,而自利,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正八十六)。《金匮》诸呕吐,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