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91-眉寿堂方桉选存-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仲景虽有厥应下之文,验诸色脉,不可徒执书文以致误。 
人参 半夏 生白芍 川连 枳实 乌梅肉 
前此未尽疟邪仍至,兼之恼怒,肝气结聚中焦,补虚之中必佐散邪开结。 
人参 生牡蛎 白芍 橘红 炙鳖甲 丹皮 
产后下虚,利后为疟,是营卫交损,况色脉并非外邪,补剂频进不应,由治错乱。经云 
∶阳维为痛苦寒热。 
人参 桂枝木 炒当归 鹿角霜 炙甘草 炮黑姜 
积劳伤阳,哀戚动藏,重重内损,其夏秋伏邪,已深在重围。此从阴经而来,朱汉老非 
,病患服药而安,温药助阳也。考三阴而投温补扶正,正谓托邪。知母入咽即呃,阳明之阳 
几渐,不饥不食不寐,阳不流行,三焦困,脾胃惫矣。肛坠属阴伤气陷,难任纯刚之剂。 
人参 当归(米炒) 浓朴 麋角(酒浸烘) 炮姜 草果 
阴疟足太阴经,先进柴胡姜桂汤。 
柴胡 黄芩 栝蒌根 甘草 桂枝 干姜 生牡蛎 
疟两旬不解,寒多热少,是为牝疟,进牡蛎散。 
牡蛎 龙骨 肉桂 白芍 云母 蜀漆 炙草 大枣 
牝疟寒多,内热心悸。 
阳旦汤,加生牡蛎、花粉。 
劳疟不止,肢肿寒多。 
阳旦汤,加牡蛎、云母石。 
阴疟四月,汗泄,下肢肿。 
早服八味丸。 
淡附子 细辛 生白术 泽泻 
厥阴阴疟不止,能食。 
熟地炭 淡苁蓉 牡蛎 五味子 鹿角霜 龙骨 
阴疟三年不愈,下虚遗泄。 
蜀漆 牡蛎 炙黄 桂枝 龙骨 炙甘草 
阴疟久虚。 
益气汤加附子。 
阴疟脉沉,渐背寒肢冷,脘中食入痞满。此属阳气伤极,春深木旺,恐变浮肿胀病, 
宜理中兼理下焦,勿得驱邪治疟。 
附子桂枝人参汤,加块茯苓、生姜、大枣。 
冬月伏邪,至春发为温疟,汗出不解,非因新感可知。脉虚,先有遗症,忌进耗散真气 
,和正解邪为稳。 
桂枝 草果 杏仁 白芍 枯芩 桔梗 
疟由四末,必犯中焦,胃独受其侮克,故烦渴脘痞不饥。今日舌绛便溏,阴气先伤,阳 
邪未尽,宜芩、芍和里,益以泻木邪,救胃阴。 
黄芩 丹皮 白蔻仁 白芍 青蒿 乌梅肉 
经月疟后,易生嗔怒。春令内应肝胆,其用太过,其体尤虚,所以自觉馁怯。考仲景, 
疟来痊期,血气凝结胁中,必有瘕聚,名曰疟母。母者,疟邪病根也,鳖甲煎丸主之,使气 
血通行,留邪无可容矣。 
服露姜饮颇逸,第寒热仍来,知邪伏于阴,不得透解;大便不通,又经旬日,议从厥阴 
搜逐 
三阳皆通,邪无容足之地矣。 
疟久邪入络,络主血,邪结血分,则为疟母。仲景鳖甲煎丸专以升降宣瘀治肝,谓寒热 
少阳,久必入肝,肝主血,左胁为肝膜俞也,攻病固当如是。但欠有遗精,食少不化,诸恙 
病非一端,此攻邪温补,未能动病,莫若养正,气旺邪自除,古有诸矣。 
午服妙香散,晚服阿魏丸。 
久疟针挑,汗出乃止,经脉邪去,络脉留邪,胁下遂结疟母,按之坚,形高突。四年带 
病,仍然能食便通,其结聚不在肠胃,药下咽入胃入肠不效,盖络脉附于脏腑之外廓耳。 
生鳖甲(青色刮去衣,四两) 穿山甲(炙,二两) 五灵脂(烧至烟尽为度,二两) 麝香 
(忌火,另研,五钱) 辰砂(忌火,另研水飞,五钱) 
上药各研,净末分两加入阿魏一钱,同捣丸,饥时服二钱。 
三疟已久,自述烦劳必心胸痞胀。凡劳则伤阳,议温养营分托邪一法。 
人参 桂枝 炙甘草 南枣 茯苓 蜀漆 当归身 生姜 
疟三日乃发,是邪伏在阴,经年虽止,正伤难复。卫阳外泄,汗出神疲,宜甘温益气之 
属。五旬向衰,必节劳保养,不徒恃药。 
养营法,用煨姜三两、南枣四两,煮汁泛丸。 
三日疟是邪伏阴分而发,非和解可效。久发不止,补剂必以升阳,引伏邪至阳分乃愈, 
守补药则非。 
鹿茸 人参 熟附子 炒黑杞子 鹿角霜 当归 茯苓 炒沙苑 
稚年三日疟,太阴脾伤为多,饮食忌用腥膻,劫邪继以升阳。 
常山 白术 浓朴 草果 陈皮 姜汁 
诊左现小数,右缓濡溺。食已烦倦,是脾阳渐衰,古人谓疟、痢都因脾弱也。况便溏足 
色夺形瘦,若不急补后天,以崇母气,区区疲药,元气消惫矣。用《局方》加味四兽饮。 
人参 熟术 草果仁 广皮 茯苓 炙草 乌梅肉 
此劳伤阳气之疟,循环不已,脉络久空,当升补阳气。 
生 炙草 生姜 鹿角 当归 南枣 
露姜饮止疟,是益中气以驱邪,虚人治法皆然。脾胃未醒,忌进腥浊。 
人参 炙草 半夏 益智仁 橘红 姜汁 
阴泄阳冒频遗,鼽衄寒热消渴,气上撞心,欲寐惊惕,饮多呕逆,两足如坠,茎中凝窒 
。《金匮》谓阴气先伤,阳乃独发。见疟厥阴经疟,与上焦治异。 
鲜生地 知母 生甘草梢 元参 川斛 竹叶 
热病时疟,不厘清理在气在血,以发散消导,劫伤胃汁,遂不饥不食。突遭惊骇,肝阳 
,复令倏热倏凉,两足皆冷,腹胀不和。胁中有形触痛,由久病入络。阴阳不通,二便窒闭 
,先与更衣丸二钱,俟半日后,大便得通。次日用药,当以两和厥阴、阳明方法。 
生牡蛎 柏子仁 生白芍 川楝肉 小黑豆皮 细根生地 
疟热伤阴,阴液不得上承,舌心扪之如板。目瞑面肿,惊惕,肝阳化风内震;胃气愈逆 
痞,欲人抚摩。热气聚膈,蒸迫膻中,必至神昏闭塞,老年凶危俄顷,然非形质之结清寒攻 
荡可效,况已泻利在前,邪陷阴伤显然。夫阴伤属下,热聚居上,救阴之剂未遑透膈以滋下 
。芩、连、凉膈,苦辛燥气再伤阴,究非至当。展转筹划,法宜分理,议于今晚先进清心牛 
黄丸一服,匀三次温开水与服,取其芳香清燥以开其结。明日再诊议方。 
冒暑远行,热气由口鼻入,犯上犯中,分布营卫,故为寒热疟疾。当淡薄食物,清肃胃 
投药以凉解芳香,或甘寒生津,皆可疗此。奈何发散以去寒,不知口鼻受热,与皮肤受寒迥 
,治之不效,肆行滋补,参、术、 、地,粘腻中宫,肺气壅闭,胃中滞凝,肿胀每上至下 
,一身气机不通,张戴人所谓邪得补而势盛,如养寇殃良之比。但病久形消,矫其非而再为 
攻逐,又虑正气之垂寂,故改汤为丸。丸者缓也,使中焦得疏,渐渐转运,升降得宣,六腑 
有再通之理,腑通,经脉之气无有不通者矣。每日进丹溪保和丸。 
左胁下宿积有形,今疟疟反复,左胁又结疟母,胸脘痞闷,大便艰难,乃疟症余邪与气 
结,六腑亦因之不宣,宜攻以通其瘀滞,先进鳖甲煎丸三钱。早上、午时、暮时各用七粒,开 
水送下。 
疟邪未尽,堵截气窒,致腹满足肿,气逆欲喘。水湿内蕴,治当分利。 
杏仁 牡蛎 猪苓 浓朴 泽泻 茯苓 
疟止太早,邪热未尽,脘痞不饥,口渴自利,防有滞下。 
川连 黄芩 半夏 枳实 白芍 橘白 
同议上下合邪,泄厥阴以安阳明,仍佐整肃暑湿方法。 
桂枝木 川连 人参 生牡蛎 乌梅 白芍 
痰哮由外邪而发,坐不得卧,肾病为多。以风寒必客太阳,体弱内侵少阴耳。若夫暑湿 
,触自口鼻,背部疡疖,乃鼻窍应肺,是手经受邪,辛凉气轻之剂可解,以肺欲受辛,其象 
上悬,气味沉重,药力下走而肺邪不解。然夏病入冬,气候迭更,热邪久而深入,气血日被 
损伤,滋清如胶、地,搜逐如鳖甲煎丸,无如不独阴亏,八脉气衰,如寒为热,病形渐延损 
怯,喉痛,火升上热,缓必下热,此刚药难投,柔温之养,佐通奇脉定议。 
生鹿角霜(三钱) 炒黑枸杞(钱半) 茯苓(钱半) 沙黑归身(钱半) 熟地炭(三钱) 生 
沙苑(一钱) 
瘕泄下冷热升,议通摄任、督之散越。 
鹿角霜(三钱) 熟地炭(五钱) 补骨脂(盐水先煎百沸,八分) 败龟板(刮光炙脱研, 
三钱) 云茯苓(钱半) 石壳建莲(连壳勿研,十粒) 
经先期三日,热多寒少,脉左弦大。血分偏热,治厥阴疟邪窒在血。 
生鳖甲 冬桑叶 青蒿梗 炒桃仁 炒丹皮 川贝母 
疟乃暑湿客邪,血证逢时便从。已是阴亏体质,治邪须顾本元,议与竹叶地黄汤。 
竹叶 知母 川贝母 鲜生地 薄荷 
寒热后,诊脉小弱,舌白,渴不欲饮,痰多气闷。疟未尽而正已虚,不可过攻,防其衰 
生术 半夏 草果仁 广皮 茯苓 浓朴 
疮家湿疟,忌用表散。 
苍术白虎加草果仁。 
伏邪成疟,寒热间日作,汗多欲呕,中脘痞闷不饥,进泻心汤法。 
川连 黄芩 杏仁 枳实 姜汁 半夏 浓朴 草果 
脉无力,寒热夜作,烦渴恶心,舌黄中痞。虽是伏暑为疟,然平素烦劳,即属内伤,未 
可泥于发散消食,先进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