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91-眉寿堂方桉选存-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浓味,进甘寒养胃,内热自罢。 
卷心竹叶 知母 大麦仁 麦冬 白芍 乌梅肉 
夏令伏邪,至深秋而发,发汗不解,继又泄泻。此伏里之证,与暴感不同,所以表散、 
不能取效。病有四旬,脉细搏如刃,面色消夺,犹里热口渴,舌色白,病中溃泄,此久热迫 
蒸,阴阳失守,苦药燥损,津液日枯。因热致病,医不以河间三时法则分三焦以逐邪,昧于 
从事节庵陋习,宜乎淹淹不已。若不急调,久延虚怯一途,古人所谓因病致损也,慎之! 
卷心竹叶 生地炭 生白芍 米炒麦冬 炒丹皮 乌梅肉 
伏暑深秋乃发,是属里证,虽经遗泄,系阴虚夹邪。忌用温散,再伤阴液。今自利口渴 
腹满,可与四逆散方法。 
黄芩 枳实 六一散 生芍 广皮白 
夏季暑热内伏,秋凉伏邪内发。初起耳窍流脓,已非风寒在表。今十余日大便不解,目 
黄赤,舌起黄苔,耳聋昏谵,渐有内闭之状,非轻症也。 
连翘 黄芩 大黄 黑栀 生甘草 枳实 
急火煎四十沸,即滤清服。 
湿热之邪郁于气分,身热目黄自利。夏月受之,深秋而发。 
木防己 杏仁 黄芩 生石膏 枳实 白芍 
脉沉目黄,气喘呛呕,脘闷肢冷潮热,汗出略缓,少顷复热。病九日不解,口干自利。 
此湿邪内胜为热,三焦不通,夏伏至霜降而发,其病为重。 
杏仁 半夏 山茵陈 鲜石菖蒲 浓朴 草果仁 茯苓皮 川通草 
久痛,用辛温两通气血不效。病已十年,不明起病之由。今便溏溺赤,水谷湿热不运, 
必夹湿阻气,主以分消。 
薏苡仁 浓朴 猪苓 茯苓皮 蔻仁 山茵陈 泽泻 
x又x 香砂平胃散,加茯苓、茵陈。 
酒客湿热内蕴,长夏湿热外加。医不晓客邪兼有宿病,发散消导,胃汁大伤,先利粘腻 
而吐血。今两跗麻痹,膝中逆冷,阴液枯涸,脉络少气,舌绛烦渴,溺赤短涩,热未尽,本 
先夺,偻废之象,恐不能免。 
滑石 生石膏 寒水石 白芍 川柏 麦冬 鲜生地 阿胶 炙草 麻仁 
舌白心黄,湿着太阴,食不运,呕吐。 
杏仁 广皮白 草果仁 藿梗 浓朴 半夏 
痛胀得吐而安,随发寒热,口苦目黄,皆湿热内扰,胃口不清。《灵枢》谓中气不足, 
溲便为变矣。 
柴胡 花粉 谷芽 生姜 黄芩 半夏 枳实 大枣 
暑湿虽去,胃气未复,务宜薄味静养,勿令客邪再扰。 
川石斛 广皮 半夏曲 煨益智仁 茯苓 青皮 
热秽上加,头胀脘痞,宜蔬食清上。 
竹叶心 桑叶 黄芩 连翘 花粉 杏仁 
脉沉舌赤,邪入血分,烦躁,神气欲昏,用竹叶地黄汤。 
竹叶心 浙生地 犀角尖 连翘心 元参 细叶菖蒲 
初病伏暑伤于气分,潮热渴饮,邪犯肺也。失治则遂传膻中,遂舌绛缩,小便忽闭,鼻 
血,环口疮蚀,耳聋神呆,此气分之邪热漫延于血分矣。夫肺主卫,心主营,营卫二气,昼 
夜流行于经隧之中,与邪相遇,或凉或热。今则入于络,津液被劫,必渐昏昧,所谓内闭外 
犀角尖 元参心 金银花 鲜生地 连翘 细叶菖蒲根 
心营肺卫同治。 
鲜生地 蔗汁 生甘草梢 麦门冬 花粉 
暑湿本阴邪,必伤于气分,久则三焦均受,自头巅胸胁,流行皆阻,便溺不爽,但湿久 
而生热,治湿必究其本。 
桂苓甘露饮。 
伏暑得新凉,身热咳嗽,治在肺。舌白不 ,囊肿,暑必兼湿,湿滞为肿。 
芦根 茯苓 淡竹叶 杏仁 通草 

卷上
燥病
属性:形脉俱虚,不饥不食。积劳虚人,得深秋凉气外侵,引动宿邪,内蒸而为烦渴,已非柴 
、芩、半夏之症。急救津液,以清伏邪。 
竹叶 生地 梨汁 连翘 麦冬 蔗汁 
不治失血,独取时令湿邪,得以病减。凡六气有胜必复,湿去致燥来。新秋暴暑烁津, 
且养胃阴,白露后可立调理方。 
麦冬 人参 大枣 半夏 生草 粳米 
脉虚数,形寒,心中烦热,五更后气升咳呛。当秋分节燥金司令,大热发泄之余,皆能 
化燥。肺为娇脏,最处上焦,先受其冲,宜润燥以滋其化源。 
冬桑叶 南花粉 生米仁 大沙参 玉竹 蜜炙橘红 
用白糯米三合,淘净,流水泡,取极清汤,代水煎服。 
夜来咳嗽略稀,即得假寐目瞑。夫温邪内热,津液被劫,已属化燥。而秋令天气下降, 
改色;肺位最高,上焦先受。大凡湿由地升,燥从天降,乃定理也。今皮肤甲错,肌肉消烁 
,无有速于是也。兹论气分主治,以上焦主气也。议用喻氏方,减去血药,以清燥专理上焦 
经霜桑叶 玉竹 甜杏仁 枇杷叶 甜梨皮 花粉(将滤入生石膏末二钱) 
初秋咽痛发呛,是气交中暑热燥气从呼吸而入。肺位最高,清空失司,惟轻清可解。药 
过于苦辛寒,胃伤食减,而上焦仍窒。古人谓金空则有声,声嘶脉数,有肺痿之虑。 
甜水梨 兜铃 北沙参 川贝母 诃子皮 蔗浆 甜杏仁 
熬膏。 

卷上
寒病
属性:伤寒病发汗后表不解,干咳呕逆,夜不得卧,遵古人小青龙法。 
杏仁 桂枝 干姜 白芍 米仁 石膏 五味 甘草 
下焦阴阳素虚,雪地奔走,寒从口鼻而入,肺受邪则上逆而喘,阳受伤则 汗出。由 
中邪入,表散无益;宣其肺逆,喘缓可救。 
桂枝 干姜 杏仁 白芍 五味 茯苓 
烦劳遇冷,营卫交窒,虚人夹邪,只宜轻剂疏解。 
桂枝 炙草 杏仁 白芍 大枣 茯苓 
呕恶腹痛,舌干不喜饮,脉左弱右大。劳倦中寒,脘中格拒,皆是太阴见证。古人有生 
料、熟料五积散,因爰其意,候裁。 
杏仁 草果仁 半夏 浓朴 广皮 煨姜 
冷气吸入,即是寒中太阴。与霍乱互参,正气散、冷香引饮,辟秽苏阳即效。而脾胃阳 
气未为全复,议用治中汤数剂,夜厘清虚为妙。 
人参 生益智仁 砂仁 煨姜 广皮 茯苓皮 木瓜 
暴冷从口鼻入,直犯太阴,上呕下利腹痛,为中寒阴症,脉细涩欲绝,急急温暖中下之 
人参 淡干姜 生芍 焦术 淡附子 茯苓 
因脘中痞闷,去术之缓中,再加桂枝以理阳。 
人参 桂枝 干姜 附子 茯苓 白芍 
x又x 人参 白芍 附子 茯苓 甘草 

卷上
冬温
属性:高年水亏,温邪深入阴分,热在里,外象反冷,热伤阴则小溲欲痛,皆冬温本病。仲景 
以存阴为章旨,奈何医药以桂枝,附子辛热,再劫干津液,是何意见? 
生地 阿胶 炙甘草 麦冬 炒麻仁 生白芍 
温邪水亏热入,脉细数,口渴舌绛,不知饥饿,皮肤干涸甲错。热劫津液,务以存阴为 
先,不当以苦寒反令化热。 
复脉汤。 
舌干不喜饮,腹鸣下利,皆阴液不肯上注,亦属枯槁之象。仲景于邪少虚多,每以复脉 
汤升其津液。 
复脉汤去桂枝、麻仁,冲入青蔗浆一杯。 
肾虚温邪内入,形神消烁,无寐废食,临晚寒热,得汗而解,议用复脉汤去姜加芍。 
脉左搏右细,颧赤气喘。咋夜大便后,汗泄,竟夕不安。冬温伏热,阴衰阳冒之象,最 
生地炭 炒麦冬 蔗汁 炙甘草 生白芍 
肾虚温邪内入,热迫液伤,舌白,不知饥,不欲食。宗仲景邪少虚多例,以甘药用复脉 
炙甘草 麦冬肉 桂枝 人参 大麻仁 生地 
冬温水亏,上焦热炽。 
生地六味汤去萸肉,加生白芍、鸡子黄、小麦。 
温邪暮热,由乎阴虚阳浮。热解无汗,不欲饮水,岂是阳经为病?冬令失藏,法从肾肝 
阿胶 生地炭 炙黑甘草 小麦 生白芍 炒松麦冬 
容色消夺,脉形渐细,不知饥,不欲纳,扪之不热,而自云热,并不渴饮,间有寒栗之 
状,此营卫不振,当治中焦。 
人参 炮干姜 益智仁 茯苓 木瓜 生白芍 
着右卧称甚气闷,阳明气未全降,宜补土降逆。 
人参 白旋复花 生白芍 茯苓 代赭石 南枣肉 
脉左动是阴虚。温邪深入,但大苦直降,恐化燥劫津阴。议以甘咸寒之属。 
鲜生地 竹叶心 生甘草 元参心 麦门冬 
气喘痰鸣,鼻窍焦黑。温邪上受,肾真下竭,阴不接阳,神识日迷,皆是衰脱之象。据 
右脉散大无绪,黄昏面色戴阳,少阴虽绝,当宗河间法,复入清上,滋其化源。 
熟地炭 淡苁蓉 白茯神 牛膝炭 天门冬 石菖蒲 
温邪十四日,舌绛渴饮,面带油亮,此水亏热入营分,最防昏厥。当清其血中之邪,以 
鲜生地 知母 生白芍 竹叶心 麦冬 丹皮 
冬温,气热深入少阴,舌赤心黄,潮热不渴。大旨当存阴为要,勿令昏愦。 
鲜生地 知母 生白芍 竹叶心 麦冬 丹皮 
冬温,脉数舌赤,口渴暮甚,水亏热侵阴分。 
杏仁 赤芍 花粉 黑栀 桔梗 连翘 广皮 
温邪入肺,上唇高肿。初起病在气分,治以苦辛寒轻剂,不得犯中下二焦。 
薄荷 连翘 杏仁 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