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谓虽病于水,而实出于血也。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跗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 
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荣卫不利;荣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 
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气前通则恶寒,阴气前 
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尿,名曰 
气分。 
【按】“名曰气分”之下,当有下条“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十五字。 
【注】寸口脉迟为寒,脉涩少血,跗阳脉微乏气,迟亦为寒。是则气血俱虚,为寒气 
所干,荣卫不利,阴阳不通,故身寒骨痛,手足逆冷,腹满肠鸣,恶寒麻痹,失气遗尿也。 
此气血俱虚,寒气内客气胀,故曰气分。而下条发明主治,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 
辛汤者,温养荣卫,阴阳发散,寒邪之气也。 
【集注】程林曰∶气散必从前后而去,邪气实则失气于后,正气虚则遗尿于前也。 
尤怡曰∶微则为气者,为气不足也。寒气不足,该寸口、跗阳为言寒,而气血复不 
足也。寒气不足,则手足无气而逆冷,荣卫无源而不利,由是脏腑之中,真气不充,而 
客寒独胜,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而下输也。荣卫俱劳者,荣卫俱乏竭也。阳气温 
于表,故不通则身冷;阴气荣于里,故不通即骨疼。不通者,虚极而不能行,与有余而 
壅者不同。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者,阳先行而阴不与俱行,则阴失阳而恶寒; 
阴先行而阳不与俱行,则阳独滞而痹不仁也。盖阴与阳常相须也,不可失,失则气机不续 
而邪乃着,不失则上下交通而邪不容,故曰∶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失气遗尿,谓分虚实而散也。曰气分者,谓寒气乘阳之虚,而病于气也。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按】“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 
杯,水饮所作”之十六字,当是衍文,观心下坚之本条自知。“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 
辛汤主之”十五字,当在上条气分之下,义始相属,正是气分之治法,必是错简在此。 
x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方x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麻黄 细辛(各一两) 
附子(炮,一枚)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 
皮中即愈。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 
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跗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 
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 
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注】风水得之内有水气,外感风邪。风则从上肿,故面浮肿,骨节疼痛恶风,风在 
经表也。皮水得之内有水气,皮受湿邪。湿则从下肿,故跗浮肿,其腹如鼓,按之没指, 
水在皮里也。非风邪,故不恶风,因水湿故不渴也。其邪俱在外,故均脉浮,皆当从汗 
从散而解也。正水水之在上病也,石水水之在下病也;故在上则胸满自喘,在下则腹满 
不喘也。其邪俱在内,故均脉沉迟,皆当从下从温解也。黄汗者,汗出柏汁色也。其脉 
沉迟,脏内有寒饮;身发热者,经外有伏热。寒饮故胸满,四肢头面浮肿;伏热若久不愈, 
故必致痈脓也。由此推之,可知黄汗是内饮外热,蒸郁于中,从土化而成也。以黄汗而 
列水病之门者,亦因水之为病而肿也。 
【集注】程林曰∶风水与皮水相类属表,正水与石水相类属里。但风水恶风,皮水不 
恶风,正水自喘,石水不自喘为异耳! 
尤怡曰∶风水,水为风搏,因风而病水也。风伤皮毛,而湿流关节,故脉浮恶风,而 
骨节疼痛也。皮水,水行皮中,内合肺气,故其脉亦浮,不兼风,故不恶风也。其腹如鼓, 
即《内经》 然不坚之意。以其病在皮肤,而不及肠脏,故外有胀形,而内无喘满也。水 
在皮者,宜从汗解,故曰∶当发其汗。正水,肾脏之水自盛也。石水,水之聚而不行者也。 
正水乘阳之虚,而浸及上焦,故脉沉迟而喘。石水因阴之盛而结于少腹,故脉沉腹满而不 
喘也。黄汗,汗出沾衣如柏汁,得之湿热交病,而湿居热外,其盛于上而阳不行,则身 
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则浸及于里而荣不通,则逆于肉里而为痈脓也。 
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 
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 
风水;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为黄汗。 
【按】身体洪肿之“洪”字,当是“浮”字。“此为黄汗”四字,当是衍文。 
【注】六脉俱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之病,若风强于气,相搏为病, 
则偏于营,故为隐疹,身体为痒,痒者肌虚,为风邪外薄故也。名曰泄风,即今之风燥疮 
是也。故日久不愈,则成痂癞。痂癞,疥癣、 癞之类是也。若气强于风,相搏为病,则 
偏于卫,故为水气,难以俯仰,即今之支饮喘满不得卧也。若风气两相强击为病,则为 
风水,故通身浮肿也。以上诸证皆属肌表,故当发汗,汗出乃愈也。风水无汗,当以越婢 
汤发汗,若汗出恶风则为表阳虚,故加附子也。若不恶风,小便通利,非表阳有寒,乃 
上焦有寒也。上焦有寒,惟兼病水者,则其人口内必多生涎沫也。 
【集注】尤怡曰∶风,天之气;气,人之气,是皆失其和者也。风湿相搏,风强则气 
从风而浸淫肌体,故为瘾疹;气强则风从气而鼓涌水液,故为水;风气并强,两相搏击, 
而水液从之,则为风水。汗之则风去而水行,故曰∶汗出乃愈。若恶风者表虚也,不恶风 
而小便通利者,以上焦有寒不能约束津液,故其口多涎也。 
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视人之目裹上微拥,如蚕新 
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 
【注】此承上条详申风水之证脉也。寸口脉沉而滑,中有水气之诊也;面目肿大,中 
有水气之证也。有寒者,其脉沉迟,则为石水也。有热者,其脉沉滑,名曰风水也;视 
其人之目胞上微拥似蚕,如新卧起之状,人迎颈脉动甚,时咳,按其肿之手足,陷而不 
起者,皆风水之证也。 
【集注】赵良曰∶《内经》云∶脉沉曰水,脉滑曰风,面肿曰风,目肿如新卧起之状曰 
水,颈脉动,喘咳曰水。又肾风者,面跗庞然,少气时热,其有跗肿者,亦曰本于肾,名 
风水。皆出《内经》也。 
程林曰∶沉者就下之性,滑者流衍之象,故沉滑者,中有水也。面肿曰风,风郁于经 
则热,故面跗肿大有热,名曰风水。《内经》曰∶诸有水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水者阴 
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颈脉人迎脉也,水邪 
干土,则颈脉动,水之本在肾,水之标在肺,故时时咳也。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此属 
水胀,如按水囊者,必随手而起。今风水搏于手足, 属肌肉之间,按而散之,猝不能 
聚,故陷下而不起也。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 汤主之。腹痛加芍药。 
【注】此承上条风水,详申其证,以明其治也。风水之病,外风内水也。脉浮恶风者 
风也,身重肿者水也。汗出表虚,故用防己黄 汤,固表以散风水也。若腹痛,加芍药、 
甘草以调中也。 
x防己黄 汤方x(见湿病中) 
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 
为风水。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身肿而冷,状如周 
痹,胸中塞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为黄汗,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者,此为 
脾胀,其状如肿,发汗即愈。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 
【按】脾胀之“脾”字,当是“肺”字,是传写之讹。发汗即愈之下,当有前条“越 
婢加术汤主之”七字。 
【注】此又详申风水、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