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方解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 
本方单用破故纸、肉豆蔻,名二神丸∶治同(火乃土之母,破故纸补肾,为癸水;肉豆 
蔻浓肠 
效,予 
如鼎釜 
本方单用五味子、吴茱萸,名五味子散∶治同。本方除五味子、吴茱萸,加茴香(一两), 
木香(五 
肠,用以舒肝 
香、肉蔻、补 
八味丸;脾肾气 
吐痰,为脾肾亏 

祛寒之剂第十
感应丸
属性:治新旧冷积泻痢等证。 
木香 肉豆蔻 丁香(两半) 干姜(炮) 百草霜(一两) 杏仁(一百四十粒。去 
皮尖) 
黄蜡六两溶 
取蜡四两同化成汁,就铫 
此手足阳明药也。肉蔻逐冷消食,下气和中;丁香暖胃助阳。宣壅除癖;木香升降诸气 
和脾舒肝;杏仁降气散寒,润燥消积;炮姜能逐痼冷而散痞通关;巴豆善破沉寒而夺门宣滞 
,寒积深痼,非此莫攻;百草霜和中温散,亦能消积治痢,为佐也(《医贯》曰∶此方神妙 
不可言,虽有巴豆,不令人泻,其积自然消化。李时珍曰∶一妇年六十余,溏泻五载,犯生 
冷油腻肉食即作痛,服升涩药,泻反甚,脉沉而滑,此乃脾胃久伤,积冷凝滞,法当以热下 
之 

祛寒之剂第十
导气汤
属性:治寒疝疼痛(阴气积于内,复为寒邪所袭,荣卫不调则成疝病。囊冷结硬如石,或引睾 
丸 
病实 
阴菌 
不月 
而名 
川楝子(四钱) 木香(三钱) 茴香(二钱) 吴茱萸(一钱。汤泡。)长流水煎。 
此足厥阴、少阴药也。川楝苦寒,能入肝舒筋,使无挛急之苦,又能导小肠膀胱之热, 
从 
暖 
便下利 

祛寒之剂第十
天台乌药散
属性:治小肠疝气牵引脐腹疼(痛厥阴肝脉络于阴器,上入少腹,疝病乃肝邪也,肝主筋,故 
牵引疼痛;小肠经络并于厥阴,寒邪客于小肠,少腹痛引睾丸,上而不下,痛入脐腹,甚则 
上冲心 
乌药 木香 茴香(盐炒) 良姜(炒) 青皮(五钱) 槟榔(二个) 川楝子(十 
个) 巴豆 
下一钱。 
此足厥阴、手太阳药也。乌药散膀胱冷气,能消肿止痛;川楝导小肠邪热,因小便下行 
;木 
夺门 

祛寒之剂第十
疝气方
属性:(丹溪) 
治疝气疼痛。 
吴茱萸 枳壳 栀子 唐球子(与山楂,俱炒用) 荔枝核( )。等分,为末。空心, 
长流 
此足厥阴药也。吴茱入厥阴气分,温肝逐寒;山栀泻三焦火热,由膀胱出;枳壳行气而 
破症;山楂散瘀而磨积;荔枝双结,形类睾丸,能入肝肾辟寒散滞,故假之以为引也(丹溪 
曰∶疝气《素问》而下,皆以为寒,世有寒而无疝者,必有说以通之可也。因思此病始于湿 
热在经,郁遏既久,又感外寒,湿热被郁而作痛,只作寒论,恐有未尽。古方以乌头、栀子 
等分作汤,其效亦速,后因此方随证加减,无有不应,须分湿热多少而治之。又有挟虚而发 
者,当以参、术为君,而佐以疏导,其脉沉紧而豁大者是也。按∶疏导药即桃仁、山楂、枳 
实、黑栀、川楝、吴茱、延胡、丁香、木香之类,山栀、附子酒煎加盐服,是栀附汤。丹溪 
曰∶乌头 

祛寒之剂第十
橘核丸
属性:(《济生》) 
治四种 疝(茎囊睾丸肿硬,不痛不痒,为 疝。亦有引脐腹绞痛者。四种∶肠 、卵 
橘核 川楝子 海藻 海带 昆布 桃仁(二两) 延胡索 浓朴 枳实 木通 桂心 
木香(五钱。)酒糊丸。盐汤或酒下。 
此足厥阴药也。疝病由于寒湿,或在气,或在血,证虽见乎肾,病实本乎肝(厥阴肝脉 
络阴器)。橘核、木香能入厥阴气分而行气;桃仁、延胡能入厥阴血分而活血;川楝、木通 
能导小肠膀胱之热由小便下行,所以去湿;官桂能平肝暖肾,补肾命之火,所以祛寒;浓朴、 
枳实并能行结水而破宿血;昆布、藻、带,咸润下而软坚,寒行水以泄热(湿久为热,寒久 
亦为热);同为散肿消坚之剂也(朱丹溪曰∶ 疝不痛,非痛断房事与浓味不可。若苍术、 
神曲、山楂、白芷、川芎、枳实、半夏,皆要药。又宜随时月寒热加减,有热加栀子,坚硬 
加朴硝,秋冬加吴 


清暑之剂第十一
属性:暑为阳邪,心属离火,故暑先入心,从其类也。巳月六阳尽出于地上,此气之浮也。经 
曰∶ 
暑。 
伤暑 
巨室 
中暑 
则肺 

清暑之剂第十一
四味香薷饮
属性:治一切感冒暑气,皮肤蒸热,头痛头重,自汗肢倦,或烦渴,或吐泻(暑为阳热,故蒸 
热;暑必兼湿,故自汗;暑湿干心则烦,干肺则渴,干脾则吐利,上蒸于头则重而痛;暑能 
伤气, 
香薷(一两) 浓朴(姜汁炒) 扁豆(炒。五钱) 黄连(姜炒。三钱。)冷服(香 
薷辛热,必 
此手少阴、手足太阴、足阳明药也。香薷辛温香散,能入脾肺气分,发越阳气,以散皮 
肤之 
清; 
饮冷 
则愈 
变, 
刻害 
头 
引 
附子,此推《内经》舍时从证之法也。香薷饮乃散阳气、导真阴之剂,若元气虚、犯房劳而 
用 
中 
不 
中 
渴 
属天气,尝中 
药,泻心数汤 
本方除扁豆,名黄连香薷饮∶治中暑热盛,口渴心烦;或下鲜血。本方除黄连,名三物 
香薷 
香薷饮∶治中暑湿盛(热盛则加黄连以泻心火,湿盛则加茯苓、木瓜以去脾湿)。再加人参、 
黄、白术、陈皮,名十味香薷饮∶治暑湿内伤,头重吐利,身倦神昏(加参 者,所以补 
肺益气;加苓术陈草者,所以助脾调中;木瓜酸温利湿收脱,能于土中泻木,平肝而和脾; 
此外感而兼内伤之证,故用香薷清暑解表,而以诸药专调中宫也)。三物香薷饮加羌活、防 
风∶治中暑兼中风,僵仆搐搦。或再加黄 、芍药(暑月得病,手足搐搦,如惊风状,名暑 
风)。三物香薷饮加干葛,名香薷葛根汤∶治暑月伤风咳嗽昂按∶(此方当治伤暑泄泻)。本 
方加茯神∶治瘅疟(独热不寒曰瘅疟,当责之暑邪。暑先入心,故加茯神以宁心)。本方用 
香薷、扁豆、浓朴、木瓜、甘草,加香附、陈皮、苍术、紫苏,名二香散(盖合香薷饮、香 
苏饮为一方也;治外感 

清暑之剂第十一
清暑益气汤
属性:(东垣) 
治长夏湿热炎蒸,四肢困倦,精神减少,胸满气促,身热心烦,口渴恶食,自汗身重, 
肢体疼痛,小便赤涩,大便溏黄而脉虚者(暑湿蒸人,脾土受伤,故肢倦便溏;暑热伤肺, 
故气促 
湿盛 
黄 人参 白术(炒) 苍术 神曲(炒) 青皮(麸炒) 陈皮(留白) 甘草(炙) 
麦冬 
此手足太阴、足阳明药也。热伤气,参 益气而固表;湿伤脾,二术燥湿而强脾;火盛 
则金病而水衰,故用麦冬、五味以保肺而生津(肺为水之上源,火旺克金,则金不能生水, 
麦味合人参生脉生津);用黄柏以泻热而滋水;青皮平肝而破滞;当归养血而和阴;神曲化 
食而消积;升葛解肌热而升清(清气上升,能生津液。又风能胜湿;泽泻泻湿热而降浊;陈 
皮理气;甘草和中;合之以益气强脾,除湿清热也李东垣曰∶脾虚肺气先绝,故用黄 闭腠 
理,止汗益气;脾胃既虚,阴火伤其生发之气,营卫大亏,血虚以人参补之,阳旺自能生阴 
血也;更加当归和血,又加黄柏以救肾水,盖甘寒泻火,火灭则心气得平而安也;心火乘脾, 
故用炙草泻火而补脾,少用恐滋满也,中满者去之,若腹中急痛急缩者,却宜多用;咳者去 
人参,为清浊相干,故以陈皮理之;长夏湿胜,故加二术、泽泻,上下分消其湿热也;湿胜 
则食不化,炒曲辛甘,青皮辛温,消食快气;五味、麦冬、人参酸甘微寒,泻火热而益肺气, 
救庚金也。《医贯》曰∶有伤暑吐衄者,暑伤心,心虚不能生血,不宜过用寒凉以泻心,宜 
清暑益气加丹皮、生地、犀角之类。盖暑伤心,亦伤气,其脉必虚,以参 补气,使能摄血, 
斯无 
本方除青皮、泽泻、干葛,名黄 人参汤(东垣)∶治暑伤元气,长夏倦怠,胸满自汗, 
时作头痛(时痛时止,为内伤证)。本方除白术、青皮、麦冬、五味,加茯苓、猪苓、柴胡、 
羌活、防 

清暑之剂第十一
生脉散
属性:(《千金》) 
治热伤元气,气短倦怠,口渴多汗,肺虚而咳(肺主气,火热伤肺,故气短;金为火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