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方解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 
下 
根 
不 
本方除麻黄,名桂枝加葛根汤(仲景)∶治前证汗出恶风者。本方加半夏,名葛根加半 
夏汤(仲景)∶治太阳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此又以利、不利辨伤寒、伤风之不同也。 
寒为阴,阴性下行,里气不和,故利而不呕;风为阳,阳性上行,里气逆而不下,故呕而不 
利,加半夏以下 
本方加黄芩,名葛根解肌汤;治发热恶寒,头痛项强,伤寒温病。 

发表之剂第二
麻黄附子细辛汤
属性:治伤寒少阴证,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少阴证,脉微细,但欲寐是也。太阳膀胱, 
与 
非两 
麻黄 细辛(二两) 附子(一枚。炮。)先煮麻黄,去沫,内诸药煎。 
此足少阴药也。太阳证发热,脉当浮,今反沉;少阴证脉沉,当无热,今发热,故曰反 
也。热为邪在表,当汗;脉沉属阴,又当温。故以附子温少阴之经,以麻黄散太阳之寒而发 
汗,以细辛肾经表药,联属其间,是汗剂之重者(赵嗣真曰∶仲景太阳篇云∶病发热头痛, 
脉反沉,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 
辛汤;均是发热脉沉,以其头痛,故属太阳阳证,脉当浮而反不能浮者,以里久虚寒,正气 
衰微,又身体疼痛,故宜救里,使正气内强,逼邪外出,而干姜、附子,亦能出汗而散;假 
令里不虚寒而脉浮,则正属太阳麻黄证矣。均是脉沉为热,以无头痛,故名少阴病。阴病当 
无热。今反热,寒邪在表,未全传里,但皮肤郁闭发热,故用麻黄、细辛以发表,熟附子以 
温少阴之经,假使寒邪入里,外必无热,当见吐利厥逆等证,而正属少阴四逆汤证矣。由此 
观之,表邪浮浅,发热之反犹轻;正气衰微,脉沉之反为重;此四逆汤不为不重于麻黄附子 
细辛汤矣。又可见熟附配麻黄,发中有补,生附配干姜,补中有发,仲景之旨微矣。按∶伤 
寒传入三阴,尚有在经表证,如太阴有桂枝加芍药汤,少阴有麻黄附子细辛汤,厥阴有当归 
四逆汤之类,皆阴经表药也。又按∶少阴虽有反热而无头痛,厥阴虽有头痛而无身热,且痛 
不如阳经之甚,若身热头痛全者,则属阳证。《医贯》曰∶有头痛连脑者,此系少阴伤寒, 
宜麻黄附子细辛汤,不可不知。喻嘉言曰∶仲景太阳经但有桂枝加附子法,并无麻黄加附子 
法,太阳无脉微恶寒之证,不当用附子,若见脉微恶寒、吐利、烦躁等证,则亡阳已在顷刻, 
又不 
俾外 
不至 
故 
本方去细辛,加甘草,名麻黄附子甘草汤(仲景)∶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无证者,当 
微发汗(得之二三日,较初得之为缓;无证,无吐利厥逆里证也;用此汤微发汗以散之,是 
汗剂之轻者。周扬俊曰∶言无里证,则亦有反发热之表在可知也,二方皆治少阴表证,少阴 
无发汗之法,汗之必至亡阳,惟此二证用之。《金匮》用本方治少阴水证,少气、脉沉、虚 
胀)。 

发表之剂第二
升麻葛根汤
属性:(钱仲阳) 
治阳明伤寒中风,头疼身痛,发热恶寒,无汗口渴,目痛鼻干,不得卧;及阳明发斑, 
欲出不出,寒暄不时,人多疾疫(三阳皆有头痛,故头痛属表;六经皆有身痛,在阳经则烦 
痛拘急;风寒在表,故发热恶寒;寒外束,故无汗;热入里,故口渴;阳明脉络鼻、侠目, 
故目痛 
重若 
升麻(三钱) 葛根 芍药(二钱) 甘草(一钱。炙。)加姜煎。如头痛,加川芎、 
白芷(川芎为通阴阳血气之使,白芷专治阳明头痛);身痛背强,加羌活、防风(此兼太阳, 
故加二药);热不退,春加柴胡、黄芩、防风(少阳司令,柴芩少阳经药),夏加黄芩、石膏 
(清降火热),头面肿,加防风、荆芥、连翘、白芷、川芎、牛蒡、石膏(升散解毒);咽痛, 
加桔梗(清肺利膈咽);斑出不透加紫草茸(音戎。紫草凉血润肠,用茸者,取其初得阳气, 
触类升发);脉弱,加人参;胃虚食少, 
此足阳明药也。阳明多气多血,寒邪伤人,则血气为之壅滞,辛能达表,轻可去实,故 
以升 
气也(云岐子曰∶葛根为君,升麻为佐,甘草、芍药以安其中)。升麻、甘草升阳解毒,故 
又治时疫(时疫感之,必先入胃,故用阳明胃药)。斑疹已出者勿服,恐重虚其表也(麻痘 
已见红点,则不可服。阳明为表之里,升麻阳明正药,凡斑疹欲出未出之际,宜服此汤以透 
其毒,不可妄服寒剂以攻其热,又不可发汗、攻下,虚其表里之气。如内热甚,加黄连、犀 
角、青黛、大青、知母、石膏、黄芩、黄柏、玄参之类。若斑热稍退,潮热谵语,不大便, 
可用大柴胡加芒 

发表之剂第二
柴葛解肌汤
属性:(节庵制此以代葛根汤) 
治太阳阳明合病,头目眼眶痛,鼻干不眠,恶寒无汗,脉微洪(太阳脉起目内 ,上额 
交巅,阳明脉上至额颅,络于目,风寒上干,故头痛、目痛、眶痛也;恶寒无汗,属太阳; 
鼻干不 
柴胡 葛根 羌活 白芷 黄芩 芍药 桔梗 甘草。加姜 枣 石膏(一钱煎服。) 
无 
此足太阳、阳明药也。寒邪在经、羌活散太阳之邪(用此以代麻黄),芷、葛散阳明之 
邪,柴胡散少阳之邪(此邪未入少阳,而节庵加用之);寒将为热,故以黄芩、石膏、桔梗 
清之(三药并泄 

发表之剂第二
柴胡升麻汤
属性:(《局方》) 
治少阳阳明合病,伤风壮热恶风,头痛体痛,鼻塞咽干,痰盛咳嗽,唾涕稠粘;及阳气 
郁遏 
至于 
在 
然受病之源,亦有不同,若表虚受风,专用发表之药,必至汗多亡阳之证,若内挟痰热而受 
风,亦宜内外交治,不可专于解表也。或曰此云表虚,与伤寒中风表虚同欤?余曰不同也, 
彼以太阳中风,而于有汗无汗分虚实,实者加麻黄,虚者加葛根,俱解表也;此云表虚者 
,当固守卫气而散风者也)。 
柴胡 前胡黄芩(六钱) 升麻(五钱) 葛根 桑白皮(四钱) 荆芥(七钱) 赤 
芍石 
此足少阳、阳明药也。阳明而兼少阳,则表里俱不可攻,只宜和解(在经宜和)。柴胡 
平少阳之热,升、葛散阳明之邪(三药皆能升提清阳),前胡消痰下气而解风寒,桑皮泻肺 
利湿而止痰嗽,荆芥疏风热而清头目,赤芍调营血而散肝邪,黄芩清火于上中二焦,石膏泻 
热于肺胃之部( 

发表之剂第二
九味羌活汤
属性:(即羌活冲和汤。张元素) 
治伤寒伤风,憎寒壮热,头痛身痛,项痛脊强,呕吐口渴,太阳无汗,及感冒四时不正 
之气,温病热病(有物有声曰呕,气逆则呕;有物无声曰吐,胃寒则吐,胃热亦吐;邪热在 
表则不渴,传里则渴;四时不正之气,谓时当热而反大凉,时当寒而反大温,非时而有其气 
也。冬 
羌活 防风 苍术(钱半) 细辛(五分) 川芎 白芷 生地黄 黄芩 甘草(一钱。) 
加生姜 葱白煎。如风证自汗者,去苍术(发汗),加白术、黄 (发表而即实表,譬驱寇 
者随关 
此足太阳例药,以代桂枝、麻黄、青龙、各半等汤也。药之辛者属金,于人为义,故能 
匡正黜邪,羌、防、苍、细、芎、芷,皆辛药也;羌活入足太阳,为拨乱反正之主药(除关 
节痛,痛甚无汗者倍之);苍术入足太阴,辟恶而去湿(能除湿下气,及安太阳,使邪气不 
致传足太阴脾);白芷入足阳明,治头痛在额;芎 入足厥阴,治头痛在脑;细辛入足少阴, 
治本经头痛;皆能驱风散寒,行气活血。而又加黄芩入手太阴,以泄气中之热;生地入手 
太阴,以泄血中之热(黄芩苦寒,生地寒滞,二味苟用于发热之后则当,若未发热,犹当议 
减也);防风为风药卒徒,随所引而无不至,治一身尽痛为使(无汗宜倍用);甘草甘平,用 
以协和诸药也。药备六经,治通四时,用者当随证加减,不可执(一张元素曰∶有汗不得用 
麻黄,无汗不得用桂枝,若差服,则其变不可言,故立此方,使不犯三阳禁忌,为解表神方, 
冬可治寒,夏可治热,春可治温,秋可治湿,是诸路之应兵,代麻黄等诚为稳当。但阴虚气 
弱之人在所禁耳)。 

发表之剂第二
十神汤
属性:(《局方》) 
治时气瘟疫,风寒两感,头痛发热,恶寒无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