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85-伤寒论辑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腻者。为是。〔徐〕白粉。白米粉。 
舒云。取猪皮一斤。内去油。外去毛。刮净白者。 
案猪肤。诸说纷纷。未知孰是。活人指掌。猪肤。诸家所论不同。庞安时云。去膜。如此论之。即猪膊膏 
也。肤上安得有膜。或有用猪皮者。兼本草中。不载猪肤。但云 猪汤。解诸毒。疑可用彘猪皮上黑肤也。所 
以言肤者。肌肤之义。礼内则。麋肤鱼醢。注。肤。切肉也。贾疏不太明。亦他书无所考。外台。深师贴喉膏。 
集验乌扇膏。并用猪膏脂。治喉痛。则姑用皮上白腻者。于理为是。当博考。 
活人指掌。英粉。白粉。即米粉也。○案钱氏以白粉。为粟米粉。非也。 
张氏医通。徐君育素禀阴虚多火。且有脾约便血证。十月间患冬温。发热咽痛。俚医用麻仁杏仁半夏枳橘 
之属。遂喘逆倚息。不得卧。声飒如哑。头面赤热。手足逆冷。右手寸关虚大微数。此热伤手太阴气分也。与 
葳蕤甘草等药不应。为制猪肤汤一瓯。令隔汤顿热。不时挑服。三日声清。终剂而痛如失。 
本经逢原。猪肤者。皮上白膏是也。取其咸寒入肾。用以调阴散热。故仲景治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 
烦。有猪肤汤。予尝用之。其效最捷。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与桔梗汤。(成本。玉函。瘥下。有者字。) 
〔程〕若咽痛而不兼下利。则自无胸满心烦之证。虽不由于肾寒上逆。然只热客少阴之标。而无关脏本。 
若寒则犯本。不可用也。只宜甘草缓之。不瘥者。经气阻而不通也。加苦梗以开之。喻嘉言曰。此在二三日。 
他证未具故用之。若五六日。则少阴之下利呕逆诸证蜂起。此法并未可用矣。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二服。外台。作三服。)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外台。作三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温分。成本。玉函。千金翼。作分温。) 
〔汪〕经中客热。故咽痛。用甘草汤者。甘以发其热。缓其痛也。服汤后不瘥者。与桔梗汤。即于甘草 
汤内。加桔梗。以开提其邪。邪散则少阴之气自和矣。〔钱〕桔梗。乃苦桔梗。非甜桔梗也。〔徐〕甘草一味 
单行。最能和阴。而清冲任之热。每见生便痈者。骤煎四两。顿服立愈。则其能清少阴客热可知。所以为咽痛 
专方也。〔锡〕聂干庵曰。后人以甘桔。通治咽喉诸病。本诸于此。 
志聪云。案本论汤方。甘草俱炙。炙则助脾土而守中。惟此生用。生则和经脉而流通。学人不可以其近 
而忽之也。 
案单味甘草汤。功用颇多。玉函经。治小儿撮口发噤。用生甘草二钱半。水一盏。煎六分。温服。令吐 
痰涎。后以乳汁。点儿口中。千金方。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 
温液液者。又凡服汤。呕逆不入腹者。先以甘草三两。水三升。煮取二升。服之得吐。但服之不吐。益佳。消 
息定。然后服余汤即流利。更不吐也。此类不遑枚举也。 
金匮要略。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即本方)肘后方。喉痹。传用神效方。桔梗。甘草。炙。各一两。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煮取服即消。有 
脓即出。 
圣惠方。治喉痹肿痛。饮食不下。宜服此方。桔梗一两。去芦头。甘草一两。生用。上件药。都锉。以水 
二大盏。煎至一大盏去滓。分为二服。服后有脓出。即消。 
和剂局方。如圣汤。治风热毒瓦斯。上攻咽喉。咽痛喉痹。肿塞妨闷。及肺壅咳嗽。咯唾脓血。胸满振寒。 
咽干不渴。时出浊沫。气息腥臭。久久吐脓。状如米粥。又治伤寒咽痛。(即本方) 
圣济总录。散毒汤。治喉痹肿塞。用桔梗甘草各二两。 
又桔梗汤。治咽喉生疮疼痛。 
于本方。加恶实。微炒。各一两。竹叶十斤。 
小儿方诀。甘桔散。治涎热咽喉不利。甘草。炒。二两。桔梗。一两。米泔浸一宿。焙干用。上为末。每 
服大二钱。水一盏。入阿胶半片。炮过。煎至五分。食后温服。 
三因方。荆芥汤。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喉中如有物哽。咽之则痛甚。 
于桔梗汤内。加荆芥穗。○济生。名三神汤。 
直指。保安炙甘草方。痈疽漏疮。通用神妙。粉草。以山泉溪涧长流水一小碗。徐蘸水。漫火炙。水尽为 
度。秤一两。上锉粗末。用醇酒三碗。煎二碗。空心随意温服。最活血消毒。 
又诸痈疽。大便秘方。甘草生一两。上锉碎。井水浓煎。入酒调服。能疏导恶物。 
又乳痈初肿方。甘草生二钱。炙二钱。粗末。分两次。新水煎服。即令人吮乳。 
又生姜甘桔汤。治痈疽诸发。毒瓦斯上冲。咽喉胸膈。窒塞不利。 
于本方内。加生姜。 
御药院方。甘桔汤。治胸中结气。咽喉不利。下一切气。 
于本方。加杏仁二两。 
经验秘方。治喉咽郁结。声音不闻。大名安提举神效方。 
于桔梗汤内。加诃子。各等分。生熟亦各半。为细末。食后沸汤调服。又名铁叫子如圣汤。 
施圆端效方。橘甘汤。治咽喉噎塞堵闭。咳咯脓或血。 
于桔梗汤内。加橘皮。半夏。生姜。水煎服。 
备预百要方。喉闭。饮食不通。欲死方。(即桔梗汤)兼治马喉痹。(马项长。故凡痹在项内。不见处。 
深肿连 。壮热吐气数者。是也。) 
医垒元戎。仲景甘桔汤例。仁宗御名如圣汤。治少阴咽痛。炙甘草一两。桔梗三两。上粗末。水煎。加生 
姜煎亦可。一法。加诃子皮二钱。煎去渣饮清。名诃子散。治失音无声。如咳逆上气者。加陈皮。如涎嗽者。 
加知母贝母。如酒毒者。加葛根。如少气者。加人参麦门冬。如唾脓血者。加紫菀。如疫毒肿者。加黍粘子大 
黄。如咳渴者。加五味子。如呕者。加生姜半夏。如目赤者。加栀子大黄。如胸膈不利者。加枳壳。如不得眠 
者。加栀子。如心胸痞者。加枳实。如肤痛者。加黄 。如面目肿者。加茯苓。如咽痛者。加黍粘子竹茹。如 
肺痿者。加阿胶。能续气。如发狂者。加防风荆芥。如声不出者。加半夏。 
薛氏医案。武选汪用之。饮食起居失宜。咳嗽吐痰。用化痰(发散)之药。时仲夏。脉洪数而无力。胸满 
面赤。吐痰腥臭。汗出不止。余曰。水泛为痰之证。而用前剂。是谓重亡津液。得非肺痈乎。不信仍服前药。 
翌日果吐脓。脉数左寸右寸为甚。始信用桔梗汤一剂。脓数顿止。再剂全止。面色顿白。仍以忧惶。余曰。此 
证面白脉涩。不治自愈。又用前药一剂。佐以六味丸。治之而愈。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钱〕前人以一咽疮。而有治法三等之不同。遂至议论纷出。不知其一条咽痛。少阴之邪气轻微。故但以 
甘桔和之而已。其一条。因经邪未解。痛在咽中。痰热锁闭。故以半夏开豁。桂枝解散。此条则咽已生疮。语 
言不能。声音不出。邪已深入。阴火已炽。咽以损伤。不必治表。和之无益。故用苦酒汤。以半夏。豁其咽之 
不利。鸡子白。以润咽滑窍。且能清气除伏热。皆用开豁润利。收敛下降而已。因终是阴经伏热。虽阴火上逆。 
决不敢以寒凉用事也。〔汪〕或问。仲景言咽痛。咽以咽物。于喉何与。而云语声不出邪。余答云。喉与咽相 
附。仲景言少阴病热咽痛。而喉咙即在其中。 
苦酒汤方 
半夏(洗破如枣核十四枚○玉函。成本。核下。有大字。神巧万全方。七个。洗。切。破作十四片。) 鸡 
子(一枚去黄纳上苦酒着鸡子壳中○玉函。无上字。着。作于。千金翼。上下。有好字) 
上二味。纳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瘥更作三剂。 
(玉函。无着字。成本。玉函。环。作 。少少。玉函。作细一字。玉函。无三剂二字。千金翼。剂下。有愈 
字。全书。剂下。有服之二字。置刀环中。圣济总录。作放剪刀环中。) 
〔钱〕半夏。开上焦痰热之结邪。卵白。清气治伏热。苦酒。味酸。使阴中热淫之气敛降。今之优人。每 
遇声哑。即以生鸡子白啖之。声音即出。亦此方之遗意也。〔鉴〕半夏涤涎。蛋清敛疮。苦酒消肿。则咽清而 
声出也。 
案活人书。苦酒。米醋。是也。盖原于本草陶注。王氏云。案苦酒。本草注。曰醯。而成氏复云。苦酒 
之酸。余则以为名义俱乖。安知酒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