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容易引发谵语的临床表现吗?
或者说是逆传心包,顺传阳明出现了胃中水竭,逆喘心包出现了热盛神昏的谵语,这是110条。
111条,“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就是用火疗的方法来发汗,底下说“邪风被火热”,就是风邪被医生用了火热的疗法来治疗。“血气流溢,失其常度”,这提示了火热邪气容易伤阴、伤血,也提示了温热邪气容易伤阴、伤血。“两阳相熏灼,其身则发黄”,所谓“两阳相熏灼”是里面有风热邪气,外面又用了火热疗法,两阳相合,热伤营血,营气不布。
我们正常人有红润的面色,这是由于营气能够输布的表现。当热伤营血,营气不布的时候,正常的红润面色就没有了,就出现了全身发黄的颜色。现在有的人说,这种火热伤营血的发黄时溶血性黄疸。我想这种说法我们可以理解,但是我们不能够把热伤营血的发黄,局限在溶血性黄疸。
这提示了火热邪气容易发黄的临床特征。
下面我们隔过中间的一段话,“但头汗出,剂项而还”,这是一个火邪伤阴内热证。我们为什么在这一条里要把这个症状提出来请大家注意呢?因为在《伤寒论》中出现“但头汗出,身无汗”的,我们前面讲过湿热发黄证,可以有“但头汗出,剂项而还”,身上没有汗。我们在前面还有讲大陷胸汤证,水热互结,热不得外越,阳热上蒸,可以见到“但头微汗出”。有两个方证了,一个是湿热发黄证,一个是大结胸证。
我们现在遇到的第三个证候是火邪伤阴内热证。为什么可以有但头汗出?这是因为热欲外越而为汗,因为阴伤而汗出无源,所以身上没有汗,这不是热郁,而是因为阴伤,汗出无源,所以身上没有汗,残留的一点津液,被热上蒸,仅仅能够见到头上出汗。因此火邪伤阴内热证在症状上虽然有“但头汗出,身无汗”,它和湿热发黄的热郁,水热互结的结胸证的热郁出现的“但头汗出,身无汗”的病机是不一样的。
这就提示我们在临床辩证的时候,如果来了一个病人,主诉主要是头部出汗,那你要判断这是热郁呢,还是津液不足,热不能够向外发越。
关于但头汗出的问题,我们以后还会遇到好几个方证,到时候我们还会和这111条来联系。
下面看113条,113条第一行中间:“被火必谵语”,这一条我们就抓这一句,关键的一句话就可以了。就是误用火疗以后,伤阴助热,火热上扰心神可以出现谵语。
114条,“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所谓“到经”是指的太阳病的自然病程十七天,到七天,到了七天了,太阳病的自然病程应当结束了,但是病邪没有解。“必清血”,什么叫清血?清是名词厕清的清,活用如动词,当便、排、拉来讲,所以清血就是便血,这是热迫血妄行。用火熏之后,火热内攻,热迫血妄行而导致了便血。这是火热动血的表现。名为火邪,这就是火邪所造成的。
下面看115条,“脉浮,热甚”,这个浮是主热的。“而反灸之”,反用火灸。“此为实”,这原来是里实热证,你用了灸法,“实以虚治”,实“因火而动”,动什么呢?动血。
证你用了治虚证的方法来治疗。“必咽燥,吐血”,所以“动”是伤阴动血,伤阴就出现了咽燥,动血就出现了吐血,这是火灸以后造成的火热伤阴动血的证候。
这个116条他讲的内容实际上是对上述内容的重复,他用了许多修饰的词来修饰,误用火疗以后的这种变化。
“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就是因为你用了火灸的方法,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邪气。“则为烦逆”,这个烦就是热,热就是火,烦逆就是火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这段话提示了火热邪气内攻导致伤阴、耗血、“焦骨伤筋”的这种病变。
以上火逆证的条文提示了火热邪气容易伤阴、容易动血、容易发黄、容易上扰心神等等这种病变特征,为后世温病学家在创立温病学说的过程中提供了许多辩证的思路。
到底温热邪气容易伤什么,在《伤寒论》中都有提示,只不过《伤寒论》中没有提出更多的治法。是这些治法给丢了呢,还是张仲景本身就没有写,还是汉代对治疗温热病的这种经验就不够丰富,到今天我们也没有办法考证。
所好的是近200多年以来,中医界有许多有志之士认真地读了《伤寒论》之后,在《伤寒论》的启发下创立了辨温病的一系列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辩证等等方法,为治疗外感热病提供了更丰富更全面的方药和辨证论治的思路,这应该是我们非常高兴的事情。好,火逆证我们就这样讲过去了,下面看太阳病篇的欲愈候。
你判断一个病人是不是将要好,它的根据是什么?我们先看58条,讲义的92页。“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凡是一个外感病,或者发汗,或者催吐,或者泻下,前三个若是表并列的,第四个若是表因果的。结果就造成了大邪已去,津血已伤,“若亡血,亡津液”,是指大邪已去,津血已伤。这个时候怎么办?在许多情况下,不必用药去干扰病人人体的自我康复机能,只要节饮食,慎起居,很好的进行饮食调理,机体能的自我康复机能发挥作用以后,使阴阳之气达到了新的平衡协调的状态,病就会自己好。这就是58条所说的“阴阳自和者,必自愈”。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就是要特别重视机体的自我康复机能。
对于一个外感病来说,发烧已经退了,大邪已去,病程又比较长,肯定正气有所损伤,尤其是在治疗过程中,用过汗、吐、下等等祛邪的方法,所以当大邪已去正气没有恢复,机体没有恢复的时候,你如果这个时候匆匆忙忙的用滋阴的,用助阳的药,可能更会伤害他的脾胃,反倒不利于他的恢复。所以,“阴阳自和者,必自愈”,是强调要重视人体的自我康复机能,在病后,不一定要用药物去干扰人体的正气。
仲景怕你不明白他所说的“阴阳自和者,必自愈”是什么意思,所以59条就举了一个例子。“大下之后,复发汗”,你看又经过泻下,又经过发汗,这个时候表证没有了,他没再说发热,其表不解等等。“小便不利者”,出现了尿少,这个小便不利就是尿少,这是什么原因呢?“亡津液故也”,是因为津液被伤的缘故。“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你不要用利尿的药去治他。因为他的主证是小便不利,这里“勿治之”是说你不要去用利尿的方法来治疗他。“得小便利”,通过饮食调理,小便正常了,“必自愈”,津液自然就恢复了。举这个例子就说明“阴阳自和者,必自愈”是什么意思呀,是大邪已去,正气未复,出现了津血不足的表现,通过机体的自我康复机能,通过饮食调理和生活的调节,阴阳可以自和,病可以自己好。同时也提示我们凡病都是阴阳失和,因此治病应当和阴阳,只要阴阳调和了,这个病就好了。这是从治疗的角度来说。
《伤寒论》六经辨证是以阴阳为纲的,正因为它以阴阳为纲,才分了三阳病和三阴病。
在《伤寒论》中,以阴阳作为辨证的条文是哪条呢?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是以阴阳来辩证。
以阴阳来判断预后的条文是哪一条呢?就是58条“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是以阴阳来判断预后的。
有没有用阴阳来归属脉象的呢?在我们的398条中没有,在《伤寒论》的第一篇辨脉篇,说:“凡脉大、浮、数、动、滑者,此名阳也,沉、涩、弱、弦、微者,此名阴也”,这就是以阴阳来分脉。
可见仲景以阴阳来分脉,以阴阳来分证,以阴阳来判断预后,所以阴阳学说是贯穿仲景的诊断、辩证、治疗、预后的自始至终的。
正因为58条,他是用阴阳这样的辩证的总纲来判断预后,所以条我们觉得是个很重要的条文。大家对这一条应当不是一般的了解,应当把它记住。
判断预后的剩下两条,一个讲的是自汗作解,93条讲的是自汗作解,94条讲的是战汗作解。
我在前面讲麻黄汤适应证的时候,曾经谈到,太阳病自愈的方式有自汗作解的,有战汗作解的,有自衄作解的。自衄作解我们在前面的麻黄汤的适应证中曾经提到过。自汗作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