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散,主身大热而小便数,或上饮下溲,此燥热也;气燥,加白葵花;血燥,加赤葵花。
如脉弦,只加风药,不可用五苓散;如小便行病增者,此内燥津液不能停,当致津液,
加炒黄柏、赤葵花。
如心下痞闷者,加黄连一、黄芩三,减诸甘药;不能食,心下软而痞者,甘草泻心汤则
愈(痞有九种,治有仲景汤五方泻心汤)。
如喘满者,加炙浓朴。
如胃虚弱而痞者,加甘草。
如喘而小便不利者,加苦葶苈(小便不利者加之,小便利为禁药也)。
如气短气弱而腹微满者,不去人参,去甘草,加浓朴,然不若苦味泄之,而不令大便行
如腹微满而气不转加之。
中满者,去甘草,倍黄连,加黄柏,更加三味,五苓散少许。
此病虽宜升宜汗,如汗多亡阳,加黄 。
四肢烦热肌热,与羌活、柴胡、升麻、葛根、甘草
如鼻流清涕恶风,或项、背、脊背强痛,羌活、防风、甘草等分,黄 加倍,临卧服之。
如有大热,脉洪大,加苦寒剂而热不退者,加石膏;如脾胃中热,加炒黄连、甘草。
凡治此病脉数者,当用黄柏,或少加黄连,以柴胡、苍术、黄 、甘草,更加升麻,得
汗出则脉必下,乃火郁则发之也。
如证退而脉数不退,不洪大而疾有力者,多减苦药,加石膏。如大便软或泄者,加桔梗
,食后服之。此药若误用,则其害非细,用者当斟酌,旋旋加之。如食少者,不可用石膏。
石膏善能去脉数疾,病退脉数不退者,不可治也。如不大渴,亦不可用。如脉弦而数者,此
阴气也,风药升阳以发火郁,则脉数峻退矣。以上五法,加减未尽,特以明大概耳。
卷上
分经随病制方
属性:《脉经》云∶风寒汗出,肩背痛,中风,小便数而欠者,风热乘其肺,使肺气郁甚也,
当泻风热,以通气防风汤主之。
卷上
通气防风汤
属性:柴胡 升麻 黄 (以上各一钱) 羌活 防风 橘皮 人参 甘草(以上各五分) 本(三分
青皮 白豆蔻仁 黄柏(以上各二分)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后。气盛者,宜服;
面白脱色,气短者,勿服。
如小便遗失者,肺气虚也,宜安卧养气,禁劳役,以黄 、人参之类补之;不愈,当责
有热,加黄柏、生地黄。
如肩背痛,不可回顾,此手太阳气郁而不行,以风药散之。
如脊痛
卷上
羌活胜湿汤
属性:羌活 独活(以上各一钱) 甘草(炙) 本 防风(以上各五分) 蔓荆子(三分) 川芎(二分)
上件 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后。
如身重,腰沉沉然,乃经中有湿热也,更加黄柏一钱,附子半钱,苍术二钱。
如腿脚沉重无力者,加酒洗汉
如卧而多惊,小便淋溲者,邪
合病也
如大便后有白脓,或只便白脓
者,因劳役气虚,伤大肠也,以黄 人参汤补之;如里急频见者,血虚也,更加当归。
如肺
少许。
如甚则交两手而瞀者,真气大虚也,若气短,加黄 、五味子、人参;气盛,加五味
子、人参、黄芩、荆芥穗;冬月,去荆芥穗,加草豆蔻仁。
如嗌痛颔肿,脉洪大,面赤者,
如耳鸣目黄,颊颔肿,颈、肩、 、肘、臂外后廉痛,面
赤,脉洪大者,以羌活、防风、甘草、 本,通其经血,加黄芩、黄连消其肿,以人参、黄
益其元气而泻其火邪;如脉紧者,寒也,或面白善嚏,或面色恶,皆寒也,亦加羌活等四
味,当泻足太阳,不用连、芩,少加附子以通其脉;面色恶,多悲恐者,更加桂、附。
如便白脓,少有滑,频见汗衣者,气脱,加附子皮,甚则加米壳;如气涩者,只以甘药补气,当
安卧不语,以养其气。
卷上
用药宜禁论
属性:凡治病服药,必知时禁、经禁、病禁、药禁。夫时禁者,必本四时升降之理,汗、下、吐、利之宜。大法春宜吐,
象万物之发生,耕
耨科斫,使阳气之郁者易达也。夏宜汗,象万物之浮而有余也。秋宜下,象万物之收成,推
陈致新,而使阳气易收也。冬周密,象万物之闭藏,使阳气不动也。经云∶夫四时阴阳者,
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伐其本,坏其真矣。又云∶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
凉,用寒远寒,无翼其胜也。故冬不用白虎,夏不用青龙,春夏不服桂枝,秋冬不服麻黄,
不失气宜。如春夏而下,秋冬而汗,是失天信,伐天和也。有病则从权,过则更之。
经禁者,足太阳膀胱经为诸阳之首,行于背,表之表,风寒所伤则宜汗,传入本则宜利
小便;若下之太早,必变证百出,此一禁也。足阳明胃经,行身之前,主腹满胀,大便难,
宜下之,盖阳明化燥火,津液不能停,禁发汗、利小便,为重损津液,此二禁也。足少阳胆
经,行身之侧,在太阳、阳明之间,病则往来寒热,口苦胸胁痛,只宜和解;且胆者、无
出无入,又主发生之气,下则犯太阳,汗则犯阳明,利小便则使生发之气反陷入阴中,此三
禁也。三阴非胃实不当下,为三阴无传,本须胃实得下也。分经用药,有所据焉。
病禁者,如阳气不足,阴气有余之病,则凡饮食及药,忌助阴泻阳。诸淡食及淡味之药
,泻升发以助收敛也;诸苦药皆沉,泻阳气之散浮;诸姜、附、官桂辛热之药,及湿面、酒
、大料物之类,助火而泻元气;生冷、硬物损阳气,皆所当禁也。如阴火欲衰而退,以三焦
元气未盛,必口淡淡,如咸物亦所当禁。
药禁者,如胃气不行,内亡津液而干涸,求汤饮以自救,非渴也,乃口干也,非温胜也
,乃血病也。当以辛酸益之,而淡渗五苓之类,则所当禁也。汗多禁利小便,小便多禁发汗
。咽痛禁发汗利小便,若大便快利,不得更利。大便秘涩,以当归、桃仁、麻子仁、郁李仁
、皂角仁,和血润肠,如燥药则所当禁者。吐多不得复吐;如吐而大便虚辄者,此土气壅滞
,以姜、橘之属宣之;吐而大便不通,则利大便,上药则所当禁也。诸病恶疮,及小儿 后
,大便实者,亦当下之,而姜、橘之类,则所当禁也。又如脉弦而服平胃散,脉缓而服黄
建中汤,乃实实虚虚,皆所当禁也。人禀天之湿化而生胃也,胃之与湿,其名虽二,其实一
也。湿能滋养于胃,胃湿有余,亦当泻湿之太过也。胃之不足,惟湿物能滋养。仲景云∶胃
胜思汤饼,而胃虚食汤饼者,往往增剧,湿能助火,火旺郁而不通主大热。初病火旺不可食
,以助火也。察其时,辨其经,审其病,而后用药,四者不失其宜,则善矣。
卷上
《内经》、仲景所说脾胃
属性:着议处方已详矣,然恐或者不知其源,而无所考据,复以《黄帝内经》、仲景所说脾胃
者列于下。
《太阴阳明论》云∶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曰∶阴阳异位
,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帝曰∶愿闻其异状也?
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
,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六腑,
则身热不得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腹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 。故喉主天气
,咽主地气。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
行至头,而下行至足。故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故伤于风者,上
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
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
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帝曰∶脾不主时何也?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
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
主时也。
《阴阳应象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
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玉机真脏论
》曰∶脾大过,则令人四肢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又《通评虚实论》
曰∶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