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2-退思集类方歌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血痹则不痛,而但不仁为异,所谓“营气虚则不仁”也。)因其脉细宜煎此。祛风固表和 
营卫,阳气宣通痹自已。(旭高按∶此方以桂枝汤加重生姜,佐桂枝领黄 行阳通痹,既以 
祛风,且以固表,庶几血中之风出,而血中之阳气不与之俱去。不用甘草者,欲诸药周卫于 
身,不欲留顿于中也。然《金匮·血痹虚劳篇》又别出一条云∶“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 
则愈。”盖血中之邪,始以阳气伤而得入,终必得阳气通而后出;而痹之为证,血既以风入 
而痹于外,阳亦以血痹而止于中,故必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乃愈,以是知血分受痹,必以 
宣通阳气为首务矣。此五物汤和营之滞,助卫之行,亦针引阳气之意。以脉阴阳俱微,故不 
可针而可药,经所谓“阴阳形气俱不足者,勿刺以针,而调以甘药”也。) 

退思集类方歌注桂枝汤类
桂枝加浓朴杏仁汤
属性:治太阳病下之后,微喘者,表未解故也。 
桂枝汤原方加浓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桂枝(加)朴杏(汤)治寒 
喘,(麻黄汤治表寒之喘,此汤治里寒之喘。)下气消痰温散攒,寒气留中邪在表,(此因下 
后寒气留中,肺气失降,犹幸表邪未解,故只微喘,仍用桂枝汤解表,但加浓朴温胃散寒, 
杏仁定喘下气。)鼻鸣不渴始相安。(按∶此方治喘,必外有头痛鼻鸣、形寒畏冷、口无燥渴 
等因,始可服之。) 

退思集类方歌注桂枝汤类
桂枝去桂加苓术汤
属性:治太阳病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痛, 
桂枝汤去桂枝加茯苓、白术各三两。(此方宜入《五苓散类》。) 
桂枝去桂加苓术(汤),约阴利水行阳缀。(苓、芍约阴利水,甘、枣培土制水,姜、术 
行阳化水,为利中焦水气之法。)汗下亡津水饮停,胸满溺涩病之诀。以其无汗去桂枝,(头 
痛发热,桂枝证仍在也,而去桂枝者何也?以解肌或下,邪未能去,而津液已伤,故反无汗, 
则不宜更用桂枝辛温燥液以发其汗矣。心下满则加白术,小便不利则加茯苓,此乃亡津液而 
有停饮者也。)小便通时汗斯彻。(凡表未解者,必当先解其表。此因小便不利,故专利其小 
便,俾小便利则邪亦从而解矣。所谓发汗利小便为治太阳两大法门,以此夫!) 

退思集类方歌注桂枝汤类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属性:治伤寒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 
桂枝汤原方芍药、生姜各增一两,加人参三两。 
桂枝新加人参汤,(曰“新加”者,申明表邪未解,无补中法,今因脉沉迟而始加,故 
曰“新加”。更妙在姜、芍各加一两,不使人参有实邪之患,仍是和营卫法。仲景方一丝不 
乱如 
者,(气 
而过汗者方可用。) 

退思集类方歌注桂枝汤类
桂枝加葛根汤
属性:治太阳病项背强KT KT ,汗出恶风者。 
桂枝汤原方加葛根四两(先煮)。 
桂枝汤中加葛根,(名桂枝加葛根汤)太阳邪乍及阳明。(喻嘉言曰∶“太阳而略兼阳明, 
则以方来之阳明为重,故加葛根。”)KT KT (音殊,引颈难伸之象。)汗出恶风者,断 
入阳明是定评。(张元素曰∶“桂枝汤加葛根,所以断太阳入阳明之路,若太阳初病便服葛根, 
是反 

退思集类方歌注桂枝汤类
桂枝去芍药汤
属性:治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 
桂枝汤原方去芍药。 

退思集类方歌注桂枝汤类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属性:治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而微恶寒者。 
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一枚(炮)。 
桂枝去芍汤和阳,误下中焦阳气伤。(芍药专益阴气,桂枝汤去芍药者,误下阳虚,浊 
阴必僭于中焦,故去芍药之酸寒,存一片阳和甘缓之性,得以载还中焦阳气,成清化之功。) 
胸满脉促邪犹在,(中虚而表邪仍在,故仍用桂枝。)微恶寒加附子良(名桂枝去芍药加附子 
汤微恶寒则阳亦虚矣,故加附子,以杜亡阳之机。) 

退思集类方歌注桂枝汤类
栝蒌桂枝汤
属性:治太阳病身体强KT KT 然,脉反沉迟,此为痉也,宜此主之。 
桂枝汤原方加栝蒌根二两。(喻嘉言谓“栝蒌为君,分两当重,桂枝为臣,分两当减”, 
其意颇通。)栝蒌桂枝汤治痉,桂枝汤内栝蒌进。太阳证备项背强,脉反沉迟痉将振。太阳 
之脉本浮,今脉沉迟,故曰“反”。沉迟非内寒,乃营卫之行不利,津液少而经脉滞,(故知 
将欲作痉也。)痉为风病亦津伤,(古称“痉”为“风强病”,然风行必燥,津液必伤。)风自 
宜驱津必润。(桂枝汤和营卫以驱风,栝蒌根濡津液而治痉。按∶伤寒项背强KT KT , 
汗出恶风者,用桂枝加葛根汤,其脉必浮数,为邪风盛于外也;此身强KT KT 然,脉反 
沉迟,为风淫于外,而津伤于内,故用桂枝则同,而一加葛根以散表,一加栝蒌根以滋内, 
则不同也。) 
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桂枝甘草(汤)补心阳,止汗除烦功独良。(此方采取桂枝之半,便另有精义。桂枝复 
甘草,是辛从甘化,为阳中有阴,故治胸中阳气欲失;且桂枝轻扬走表,佐以甘草,留恋中 
宫,载还阳气,仍寓一表一里,故得外止汗而内除烦。)发汗过多心下悸,悸而欲按是阳亡。 
(发汗不误,误在过多。汗为心之液,多则心气虚,故悸而欲按,此乃阳虚之轻者;甚而振 
振欲擗地,则当用真武汤矣。) 

退思集类方歌注桂枝汤类
半夏散及汤
属性:治少阴咽痛。 
半夏(洗) 桂枝(去皮) 甘草(炙各等分) 各别捣筛已,合治之,(各研另秤, 
则分量准。)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咽痛能咽者用散,不能咽者用汤。) 
以水一升 
半夏散(及)汤(此一方二法∶咽痛能咽者用散,不能咽者用汤。)桂甘草,少阴咽痛 
服之好。(此即桂枝甘草汤加半夏一味,但分两不同,便治证迥别,后人何得以古方轻于加 
减也。)身不发热脉细微,恶寒欲吐方堪捣。(按“少阴病”三字,所该者广,必从少阴诸现 
证细细详审,然后咽痛知为少阴之咽痛,否则何以知其非君相火炎与风温燥火之咽痛耶?此 
方所主咽痛,脉必紧细,身不发热,必恶寒欲吐,咽虽痛而不红肿。盖阴寒之气上逆,浊痰 
痹阻咽喉,故用半夏之辛温,豁其痹阻之痰浊,桂枝之辛热,散其上逆之阴寒,缓以甘草之 
甘平,和以白饮之谷味,使少阴之邪由经脉而出肌表,悉从太阳开发,则桂枝、半夏治咽痛, 
庶无劫液之虞。) 

退思集类方歌注桂枝汤类
芍药甘草汤
属性:治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者;并治腹中不和而痛 
芍药(四两) 甘草(四两炙) 水三升,煮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退思集类方歌注桂枝汤类
芍药甘草附子汤
属性:治伤寒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 
芍药 甘草(各三两炙) 附子(一枚炮) 水五升,煮一升五合,分温三服。 
芍药甘草汤平剂,(此亦桂枝汤之变,偏于营分,纯一不杂之方也。)和营止(腹)痛功 
无比。(气血不和,肝木乘脾则腹痛。白芍酸收苦泄,能行营气而泻肝木,甘草甘缓,能和 
逆气而补脾土,甘酸相合,甲己化土,故治腹痛。)芍药功专止汗烦,(芍药和营益阴,功专 
止烦,烦止汗亦止,故《伤寒论》反烦、更烦、心悸而烦者,皆用之。)心烦脚挛阴虚致。 
脚筋挛急属阳明,(两足脉阳明居其六行,故脚挛急属阳明。)不从标本从中治。(芍药止烦 
汗,甘草缓挛急,斯合乎阳明不从表本,从乎中治之法。)又有芍甘附子汤,汗后而反恶寒 
使。(脚挛急与芍药甘草汤,是治阴虚;此汗后反恶寒,是阴阳俱虚,故加附子。)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治伤寒脉浮,误以火迫劫之,亡阳惊狂者。 
桂枝汤原方去芍药,加蜀漆三两(洗去腥),牡蛎五两(熬),龙骨四两,为末,以水一 
斗二升 

退思集类方歌注桂枝汤类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属性:治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 
桂枝 甘草(各一两) 龙骨 牡蛎(各二两) 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取八 
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