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2-退思集类方歌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附子(一枚炮)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半夏 粳米(各半升) 以水八升, 
煮米熟汤成, 
附子粳米(汤)半甘枣,益胃通阳温肾好,(此益胃通阳温肾之剂。半夏、甘草、粳米、 
大枣 
字着眼 
为逆满呕 

退思集类方歌注理中汤类
大建中汤
属性: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满,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 
蜀椒(二合炒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胶 
饴一升,微 
大建中汤建中阳,(大建中脏之阳,以胜上逆之阴。)蜀椒干姜(温中散寒)参饴糖。(建 
立中 
凝成 
米和胃 
气,蜀 

退思集类方歌注理中汤类
〔附〕吴茱萸汤
属性:(《圣济总录》) 治“浊气在上,则生 胀”。 
吴茱萸(洗炒) 官桂 浓朴(姜汁制) 干姜(炮各二两) 蜀椒(炒去汗) 陈皮 
(去白) 白术 
滓温服。 
《圣济》吴萸汤术朴,椒姜陈桂七般药。浊气在上生 胀,是亦阴阳之反作。(《素问·阴 
阳应象大论》云“寒气生浊,浊气在上,则生 胀”,是亦阴阳反作也。)宣布五阳驱浊阴 
浊降胃和胀自却。(此温散降浊之法。吴萸入肝,官桂入心,干姜入脾,橘红入肺,蜀椒 
肾,皆气浓性轻,芳香开发之品,用以宣布五阳,驱散浊阴;更以白术、浓朴,温中和胃 
浊降胃和, 胀立已,真有捷于影响之妙。) 

退思集类方歌注理中汤类
〔附〕连理汤
属性:(汪 庵《医方集解》) 治伤暑泻而作渴。 
理中汤原方加黄连、茯苓。(原注云∶“外感盛暑,内伤生冷者,非此不可。”) 
连理汤方即理中(汤),黄连更与茯苓充。外伤盛暑内生冷,泻而作渴可为功。(理中汤, 
治 
汤 
可知其义仍责重于中脏有寒,故得用理中为主,加黄连所以清暑,茯苓所以渗湿,殊非因渴 
而加也。然则凡病渴者,皆当作热治,而泻而作渴者,半属亡津,仍当主以甘温生津止渴, 
与夫本湿标热,虽渴而不欲饮者,治宜苦辛杂用,寒热兼施,均不得专恃苦寒也,审矣。且 
黄连性大寒而味极苦,苦属火而寒属水,以治水火相乱,湿热为病之渴则可;若燥火之渴, 
而 
并 

退思集类方歌注理中汤类
〔附〕枳实理中丸
属性:(《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治寒实结胸,胸膈高起,手不可近者。 
理中汤原方加枳实(麸炒)一两,茯苓二两,水泛丸。 
枳实理中丸茯苓,参甘姜术互调停,寒痰凝结胸中痛,破结通阳此法灵。(按∶寒实结 
胸, 
肯綮 
必获 

退思集类方歌注理中汤类
〔附〕治中汤
属性:(李东垣) 治忧思郁结,脾虚气滞,胸腹痞满,兼食积者。 
理中汤加青皮、陈皮各一两。(更加浓朴,名温胃汤,治同。) 
治中汤制自东垣,郁结能舒痞满宽,大法理中汤作主,青陈破滞带疏肝。(郁结伤中, 
则木 
破滞而 

退思集类方歌注理中汤类
〔附〕理阴煎
属性:(张介宾《新方八阵》) 治真阴不足,脾肾虚寒等证。若素多劳倦之人,忽感 
不能解散,用此温托最良;妇人经迟腹痛并效。 
熟地(三五七钱或一二两) 当归(二三钱或五七钱) 干姜(炒黄色一二三钱) 炙 
甘草(一二 
黄。甚则加细辛 
火衰。) 

退思集类方歌注理中汤类
〔附〕六味回阳饮
属性:(张介宾《新方八阵》) 治阴阳将脱垂危诸证。 
人参(一二两或数钱) 制附子(二三钱) 炮姜(二三钱) 炙草(一钱) 熟地(五 
钱或一两) 
分,温服。 
理阴(煎)归草干姜地,此是理中之变义。脾肾中虚阴又亏,忌投刚燥宜斯治。(景岳 
自云“ 
用理阴 
感寒, 
若用寒凉攻 
达,而寒邪 
更加细辛, 
温散,即以 
一托于内, 
肉桂,散 
附子, 

退思集类方歌注四逆汤类
四逆汤
属性: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冷,汗出而厥,及膈上有寒饮干呕者;又治 
太阳发热,头痛脉沉,虽身疼痛,当救其里;又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 
四肢疼,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均宜以此主之。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切) 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 
分温再服 

退思集类方歌注四逆汤类
通脉四逆汤
属性:治证同上,而脉微欲绝者宜此。 
四逆汤原方干姜用三两,加葱九茎。 

退思集类方歌注四逆汤类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属性:治阴盛格阳,手足厥冷,脉微欲绝,面赤咽疼烦躁者宜此。 
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半合。(诸药煎成,去滓,纳胆汁和服。) 

退思集类方歌注四逆汤类
四逆加人参汤
属性:治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 
四逆汤原方加人参一两。 

退思集类方歌注四逆汤类
茯苓四逆汤
属性:治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 
四逆加人参汤内更加茯苓四两。 
四逆汤中姜附草,四肢逆冷急煎尝。(按∶方名“四逆”,必以之治厥逆。《伤寒论·厥 
阴 
细,口不渴,以其脏有寒故也,温之无疑。)饮邪干呕亦相当。(寒饮无实物,温之则寒散而 
饮去呕止。凡治饮皆用温法。)身疼清谷先温里,(凡病皆当先表后里,惟下利清谷,则以扶 
阳为急,而表证为缓,虽身疼痛,亦当先救其里,俟清谷止而身疼未除者,仍从表治可也。 
)不论三阴与太阳。(王晋三《古方选注》曰∶四逆汤“凡三阴一阳证中有厥者皆用之,故 
少 
汗亡阳亦用之者,以太少为水火之主,非交通中土之气,不能内复真阳,故以生附子、生干姜 
迎阳归舍,交接于十二经。反复以炙草监之者,亡阳不至于大汗, 
则阳未必尽亡,故可缓制留中,而为外召阳气之良法。”)表热里寒多汗出,更兼烦躁厥须 
防。(多汗烦躁,阳气外亡,最有厥脱之虑。)厥而脉绝加葱白,(名通脉四逆汤葱入营通脉) 
面赤咽疼猪胆 。(名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猪胆汁苦滑之极,能引阳药直达下焦,所谓“ 
热因寒用”也。)亦有加入人参者,(名四逆加人参汤)亡阳脱血此为良。(此亡阳而更脱血 
,故加人参以生津益血。)更益茯苓疗肾躁,(肾躁,即阴躁也。必引肾水上泛,故加茯苓镇 
之。)茯苓四逆汤名彰。(此即真武汤之变方,重用茯苓镇泄肾水。) 

退思集类方歌注四逆汤类
白通汤
属性:治少阴病下利脉微,恶寒蜷卧。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生切一枚) 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两 
服。服后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暴出”乃药力所迫,药力尽则气仍绝;“微续”乃正气 
自复,故 

退思集类方歌注四逆汤类
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
属性:治少阴病下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 
白通汤内加入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冲和服。 
白通(汤)姜附兼葱白,(此四逆汤去甘草,加葱白。)少阴下利脉微给。(少阴下利脉 
微,但 
脏也。 
格,故 
取之” 
寒气格拒 

退思集类方歌注四逆汤类
当归四逆汤
属性: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并治寒入营络,腰股腿足痛甚良。 
当归 桂枝 芍药 细辛(各三两) 甘草 木通(各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 水 
八升,煮取 

退思集类方歌注四逆汤类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属性:治证同当归四逆汤。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此。 
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二升,生姜半斤,以水六升,清酒六升,煮取五升,去滓,分温五 
服。 
逆乃太 
通阴阳 
汤全从 
茱萸生 
归四逆汤 
者,阴血 

退思集类方歌注四逆汤类
干姜附子汤
属性:治下后复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切) 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顿服。(当与茯苓四逆 
汤参看, 
干姜附子(汤)回阳剂,昼躁夜安阴亦亏。(按∶阳虚有二证∶有喜阳者,有畏阳者; 
大抵阴 
须知不 
下后 
附子 
豫未 

退思集类方歌注四逆汤类
真武汤
属性:治少阴伤寒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 
呕,此汤主之;又治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仍发热,心下悸,头眩,筋惕肉 ,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