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2-退思集类方歌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烦不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 
故使硬也,宜此汤。 
半夏泻心汤去人参,甘草加一两,余各同法。 
半夏泻心(汤)黄连芩,干姜甘草枣人参。(泻心者,实泻胃也。盖胃居心下,“心下痞 
”, 
者为 
欲交 
甘草 
重用 
甘草 
姜泻 
水, 
生姜) 
上逆,故 
生姜 
缓补 
则甘 
柴胡立 
开结、 
此以彻 
无邪, 
一证者 
操纵在 

退思集类方歌注泻心汤类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属性:治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食入口即吐者。 
干姜 黄连 黄芩 人参(各三两) 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服。 
姜连芩参汤治呕,苦胜于心义宜剖,(并非寒热平调之法,乃治寒格拒热之方。)寒热格 
拒在 
而伤 
无水 
源同 
拒通时吐 
盖寒格于 
止。故凡 
宜纯用辛 

退思集类方歌注泻心汤类
黄连汤
属性: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腹中痛,欲呕吐者。湿家下之,丹田有热,胸中有寒 
上如胎亦主之。 
黄连 干姜 炙草 桂枝(各三两)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 枣(十二枚) 水 
一斗,煮取 
黄连汤内用干姜,半夏人参甘草藏,更入桂枝兼大枣,寒热平调上下匡。(证因上下相 
格, 
因胃 
胃气 
其入 
降和 
胎者 
则 
黄 
上寒下热,皆可治之也。)表里之邪柴芩使,上下之邪连桂当。(表里之邪则用柴胡、黄芩, 
上下之邪则用桂枝、黄连,表里之邪则用生姜辛以散之,上下之邪则用干姜辣以开之,仲景 
大法灼然矣。)又与泻心汤法似,(诸泻心法,皆治心胃之间寒热不调,全属里证;此方以黄 
芩易桂枝,去泻心之名,而曰黄连汤,乃表邪尚有一分未尽,胃中邪气尚当外达,故加桂枝 
一味,以和表里,则意无不到矣。)后人比类好推详。(“比类”二字,最为医家之要旨,如 
泻心汤、黄连汤皆柴胡之变法,而一味转旋,便治证各异,故不知比类,则不能尽方之变, 
又乌能尽病情之变哉!) 

退思集类方歌注泻心汤类
〔附〕进退黄连汤
属性:(喻嘉言《医门法律》) 治关格。 
黄连(姜汁炒) 干姜(炮) 人参(人乳拌蒸) 半夏(姜制各一钱半) 桂枝(一 
钱) 大枣(二 
如关则不得小便 
氏八味丸三钱, 
进退黄连(汤)喻氏拟,下关上格均堪治。姜连参夏钱五分,桂枝一钱枣二枚。(此即 
仲景黄 
通,其 
自为敷 
吐逆, 
枝但能 
拌干姜 
加肉桂 
(如关 
若夫 
以火 
《炙甘 
胃关, 
关,以 
从中渐 
斯治关 
阴阳 
庶 
也 
样 
无其方也。惟宋云岐子,有治关格九方,用脑、麝者,十居六七,不达成方之理,漫图弋获 
,不足为法。喻氏必不得已拟此二方,为治关格之榜样。至于病变无方,生心化裁,初非以 
是印定后人眼目也,须善会之。) 

退思集类方歌注泻心汤类
〔附〕左金丸
属性:(朱震亨《丹溪心法》) 治肝经火郁,吞吐酸水,左胁作痛,少腹筋急为疝。 
黄连(六两姜汁炒) 吴萸(一两盐水炒) 水泛丸,或蒸饼糊丸。 

退思集类方歌注泻心汤类
〔附〕左金加陈米汤
属性:(汪氏方) 治噤口痢汤药入口即吐。 
黄连(姜汁炒三钱) 吴萸(盐水泡五分) 陈仓米(一撮) 水煎浓服,但得三匙下 
咽,即不复 

退思集类方歌注泻心汤类
〔附〕戊己丸
属性:(《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治热泻热痢。 
黄连 吴萸 白芍(各五两) 为细末,面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浓煎米饮下, 
空心, 

退思集类方歌注泻心汤类
〔附〕连附六一汤
属性:(虞抟《医学正传》) 治胃脘痛。 
黄连(六钱) 附子(一钱) 水煎。 
左金(丸)茱连六一汤,肝经火郁吐吞酸,(吐酸者,呕吐酸水也。吞酸者,喉间沃沃 
然,酸 
肝脉布 
剂。肝 
并以辛 
从金也。 
与吴萸 
散、越鞠丸 
证观。(肝之 
术散缓肝培土 
法,亦下同乎 
必借酸甘,泄 
(噤口痢由湿热 
吴萸冲开格拒 
宜餐。(粪色黄 
治胃痛,寒因热 
寒因热用,阴阳 

退思集类方歌注泻心汤类
〔附〕香连丸
属性:(李绛《兵部手集方》) 治下痢白赤,脓血相杂,里急后重。 
黄连(二十两与吴茱萸十两同炒去吴茱萸用) 木香(四两八钱忌见火) 醋糊丸,米 
饮下。 

退思集类方歌注泻心汤类
〔附〕治痢四神丸
属性:治一切痢疾初作,腹痛里急后重,推陈致新,大有奇效。 
香连丸加酒蒸大黄一斤,槟榔八两,醋丸,米饮下三十丸。未效,再服。 

退思集类方歌注泻心汤类
〔附〕治噤口痢方
属性:(吴昆《医方考》) 
香连丸加石莲子肉八两,水煎服。 

退思集类方歌注泻心汤类
〔附〕断下丸
属性:治久痢。 
香连丸加诃子、龙骨、乌梅。 
香连丸治赤白痢,茱炒黄连又木香。治痢必用苦辛寒,李绛此方得其义。(刘完素《素 
问玄 
开 
痢宜通,久痢宜涩,黄连味苦而燥,能浓胃涩肠,若痢方初起,忌用。晋注∶此注尚宜更改 
。上八字系王君原旧自注,甚然,甚然。黄连浓肠胃之说,《本经》有误,不可从。初痢胃 
口湿热盛可用,痢久而中虚忌用矣。)益以槟榔与大黄,(名治痢四神丸)推陈逐垢斯无忌。 
( 
热 
宜 

退思集类方歌注泻心汤类
小陷胸汤
属性: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 栝蒌(大者一枚) 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 
纳诸药,煮 
小陷胸汤泄痰热,黄连半夏及栝蒌。(程应旄《伤寒论后条辨》曰∶“黄连涤热,半夏导 
饮,栝蒌润燥,合之以开结气。亦名曰‘陷胸’者,攻虽不峻,而一皆直泄胸中之实,则邪 
亦 
痛在心下(小结胸病,上不至心上,下不及少腹,必按之方痛,非手不可近,与大陷胸 
证迥 
盖黄 

退思集类方歌注泻心汤类
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属性:治汗后腹胀满。 
浓朴(炙) 生姜(各八两切) 半夏(半升洗)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一两)水 
一斗,煮取三升 
朴姜夏草人参汤,理气调中补泄 。汗后虚邪为腹胀,补虚泄满此方良。(发汗后则邪 
气已 

退思集类方歌注泻心汤类
旋复代赭汤
属性:治伤寒汗吐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 
旋复花(三两) 代赭石(一两) 生姜(五两切) 大枣(十二枚) 人参(二两) 半 
夏(半升) 甘草(三两炙) 水一斗,煮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分日三服。 
旋复代赭汤人参,半夏姜甘大枣临,重以镇逆(代赭石)咸软痞,(旋复花)痞硬噫气 
力能禁。 
(《灵枢·口问篇》曰∶“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素问·宣 
明五气篇》曰∶“心为噫。”噫者,上焦病声也。脾失升度,肺失降度,阴盛走于胃,属于 
心而为声,俗名“嗳气”。故用旋复咸降肺气,代赭重镇心包络之气,半夏以通胃气,生姜 
、大枣以宣脾气,而以人参、甘草奠安阳明,俾阴阳升降,合其常度,则痞硬嗳气悉除矣。 
)噫气俗名为嗳气,若兼下利泻心寻。(此与前诸泻心法大略相近。汪 庵《医方集解》引 
《本草纲目》云∶“病解后,痞硬噫气,不下利者用此汤,下利者生姜泻心汤。”)镇阴宣阳 
扶胃弱,呃逆反胃并宜斟。(此镇阴宣阳方也。呃逆反胃,皆上、中二焦气逆不降所致,用 
此镇其阴气,宣发胃阳,则上、中二焦皆得致和矣。) 

退思集类方歌注黄芩汤类
黄芩汤
属性: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 
黄芩(三两) 甘草(炙) 芍药(各二两) 大枣(十二枚) 水一斗,煮取三升, 
去滓,温服一 

退思集类方歌注黄芩汤类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属性:治前证兼呕者;亦治胆咳,咳呕苦水如胆汁。 
黄芩汤原方加半夏半升,生姜三两,余同法。 
黄芩汤用甘芍并,二阳合利枣加烹。(按∶太、少二阳合病,何以不用太、少两经之药? 
盖合 
苦,泄少阳之热,甘、芍、大枣酸甘,和太阴之气,使半里清而半表自解,和解之法,非一 
端也。合病者,谓有太阳之证头项痛、腰脊强,又有少阳之证耳聋、胁痛、口苦、寒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