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股热,阴暴痛,寒热,膝酸重,合阳主之。寒热解 ,(一作“烂”。)淫泺,胫酸,四肢重痛,少气难言,至 
阳主之。 
寒热,腰痛如折,束骨主之。寒热,骨痛,玉枕主之。 
〔《灵》〕黄帝曰∶人之善病寒热,何以候之?少俞答曰∶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黄帝曰∶何以候骨之大 
小,肉之坚脆,色之不一也?少俞答曰∶颧骨者,骨之本也。颧大则骨大,颧小则骨小。皮肤薄而其肉无 , 
其臂濡濡然,其地色始然,不与天同色,污然独异,此其候也。然后臂薄者,其髓不满,故善病寒热也。(五变篇) 
〔仲〕云∶病有洒淅恶寒而复发热者,何也?曰∶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何谓阳不 
足?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何谓阴不足?假令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 
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全文见伤寒寒热。) 
〔《素》〕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热。(平人气象论)脉沉数细散者,寒热也。(脉要精微论 沉细为寒, 
数散为热。)脉涩洪大,寒热在中。尺肤烘然,先热后寒,寒热也。(言初扪尺肤则热,久之则寒也。) 
尺肤先寒,久之而热者,亦寒热也。(言初扪尺肤则寒,久 
之则热也。)寒热夺形,脉坚搏是逆也。(全文见诊生死门。)尺肉热者,解 。)安卧脱肉者,寒 
热不治。(全文见诊生死门。)诊寒热,赤脉上下贯瞳子,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一岁半死,见贰脉贰岁死, 
见贰脉半贰岁半死,见三脉三岁死。(见赤脉不下贯瞳子,可治也。寒热篇)寒热病者平旦死。(全文见诊生死门。)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产后往来寒热
属性:〔云〕产后往来寒热,四物内加小柴胡汤。 
〔《保》〕治日久虚劳,微有寒热,脉沉而数,宜x柴胡四物汤x。 
川芎 当归 芍药 熟地黄(各一钱半) 柴胡(八钱) 人参 黄芩 甘草 半夏(各三钱) 
上为末,水煎服。 
〔云〕产后往来寒热而脉弦者,少阳也,x小柴胡加生地黄汤x。 
柴胡(贰两) 黄芩(五钱) 人参(三钱) 半夏(一两五钱,制) 大枣(三枚) 生地黄 
栀子 枳壳(麸炒。各五钱) 
上如前煎服。 
x增损柴胡汤x 治产后虚,发寒热,饮食少,腹胀。 
柴胡 人参 甘草 半夏 陈皮 川芎 白芍药(各等分) 
上 咀,每服三钱,姜五片,枣贰枚,水同煎,食后日贰服。 
〔《大全》〕治产后乍寒乍热,x增损四物汤x。 
人参 当归 芍药 川芎 干姜(各一两) 甘草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七分,去渣,热服无时。 
〔《云》〕x熟地黄散x 治产后蓐劳,皆由体虚,气力未壮,劳复所起,四肢烦疼,时发寒热。 
熟地黄 人参 白芍药 白茯苓 白术 续断(各一两) 黄 桂心 五味子 当归 川芎 
(各七钱半) 
上 咀,每服四钱,姜三片,枣一枚,水同煎。 
x黄 丸x 治产后蓐劳,寒热进退,头目眩痛,骨节酸疼,气力乏。 
黄 鳖甲 当归(炒。各一两) 桂心 白芍药 续断 川芎 牛膝 苁蓉 沉香 柏子仁 枳 
壳(各六钱半) 五味子 熟地黄(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粥饮下,食后。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外热内寒外寒内热
属性:〔仲〕云病患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活人》云∶先与桂枝汤治寒,次 
与小柴胡汤治热也。) 
〔罗〕病有远近有缓急征南帅不邻吉歹年七旬,丙辰冬南征至楚丘,诸路迎送,多献酒醴,因而过饮太 
多,遂腹痛肠鸣自利,日夜约有五十余行,咽嗌肿疼,耳前后赤肿,舌本强,涎唾稠粘,欲吐不吐,以手泄之 
方出,言语艰难,反侧闷乱,夜不得卧。予诊得脉浮数极,按之沉细而弦。即谓中丞粘公曰∶仲景言下利清谷, 
身体疼痛,急当救里;清便自调,急当救表。救里四逆汤,救表桂枝汤。今胃气不守,下利清谷,腹中疼痛, 
虽宜急治之,比之咽嗌痛犹可少待。公曰∶何谓也?答曰∶《内经》云,疮发咽嗌,名曰猛疽。此疾治迟则咽塞, 
咽塞则气不通,气不通则半日死,故宜急治。于是遂砭刺肿上紫黑血出,顷时肿势大消,遂用桔梗、甘草、连 
翘、黍粘、酒制黄芩、升麻、防风等分, 咀,每服约五钱,水煮清令热 ,冷吐去之,咽之恐伤脾胃,自利转 
甚,再服涎清肿散,声出,后以神应丸辛热之剂以散中寒,解化宿食,而燥脾湿。丸者取其不即化,则不犯上 
焦,至病所而后化,乃治主以缓也。不数服,利止痛定,后胸中闭塞,作阵而痛,思《灵枢》云∶上焦如雾, 
宣五谷味,蒸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为气也。今相公年高气弱,自利日久,致脾胃中生发之气不能滋养 
于心肺,故使闭塞而痛。经云∶上气不足,推之扬之。脾不足者,以甘补之。再与发散甘辛之味,温养脾胃, 
加以升麻、人参,上升以顺正气,不数服而胸中快利,痛止。《内经》云∶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内者内治,外 
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随其攸利,万举万全。又曰∶病有远近,治有缓急,无越其制。又 
曰∶急则治其标,缓即治其本。此之谓也。 
〔仲〕云∶病患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活人》云∶先与白虎加人参汤治热, 
次与桂枝麻黄各半汤,以解其外。)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上热下寒上寒下热
属性:〔罗〕上热下寒治验中书左丞姚公茂六旬有七,宿有暗风,至元戊申末因酒病发,头面赤肿而痛,耳前 
后肿尤甚,胸中烦闷,嗌咽不利,身半以下皆寒,足胫尤甚,由是以床相接作坑,身半以上常卧于床,饮食减 
少,精神困倦而体痛。命予治之。诊得脉浮数,按之弦细,上热下寒明矣。《内经》云∶热胜则肿。又曰∶春气 
者,病在头。《难经》云∶蓄则肿热,砭射之也。盖取其易散,故遂于肿上约五十余刺,出血紫黑,约一杯数, 
顷时疼痛消散。又于气海中大艾灸百壮,乃助下焦阳虚,退其阴寒。次于三里贰穴,各灸三七壮,治足 下寒, 
引导阳气下行故也。遂制一方,名曰既济解毒汤,以热者寒之。然病有高下,治有远近,无越于此。以黄芩、 
黄连苦寒,酒制为引,用泻其上热。桔梗、甘草辛甘温,升佐诸苦药,治其热。柴胡、升麻,苦平味薄者也, 
阳中之阳,散发上热。连翘苦辛平,散结消肿。当归辛温,和血止痛。酒煨大黄,苦寒引苦性上行,止烦热。 
投剂之后,肿散痛减,大便利。再服,减大黄,慎言语,节饮食,不旬日良愈。 
x既济解毒汤x 治上焦头目赤肿而痛,胸膈烦闷不得卧,身半以下皆寒,足 尤甚,大便赤秘。 
大黄(酒煨,大便利不用) 连翘(酒制,炒) 黄芩(酒炒) 甘草(炙) 黄连(酒炒) 
桔梗(各贰钱) 柴胡 归身 升麻(各一钱) 
〔《脉》〕热病所谓阳附阴者,腰以下至足热,腰以上寒,阴气下争,还,心腹满者死。所谓阴附阳者,腰 
以上至头热,腰以下寒,阴气上争,还得汗者生。 
〔《灵》〕上寒下热,先刺其项太阳,久留之。已刺则熨项与肩胛,令热下合乃止,此所谓推而上之者也。 
(刺节真邪论 下同) 上热下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 
〔垣〕另有上热下寒。经曰∶阴病在阳,当从阳引阴,必须先由络脉经隧之血。若阴中火旺上腾于天,致 
六阳反不衰而上充者,先去五脏之血络,引而下行,天气降下,则下寒之病自去矣,慎勿独泻其六阳。此病阳 
亢,乃阴火之邪滋之,只去阴火,只损血络经隧之邪勿误也。 
圣人以上热下寒,是有春夏无秋冬也,当从天外引阳下降入地中。此症乃上天群阴火炽而反助六阳,不能 
衰退,先于六阳中决血络出血,使气下降三阴,虽力微,能逐六阳下行,以阴血自降故也,亦可谓老阳变阴之 
象也。故经云∶上热下寒,视其虚脉下陷于经络者取之,此所谓引而下之也。但言络脉皆是也。病大者,三棱 
针决血,去阳中之热。热者手太阳小肠中留火热之邪,致此老阳不肯退化为阴而下,故先决去手太阳之热血, 
使三阴得时之用,而下降以行秋令,奉收道下入地中而举藏也。乃泻老阳在天不肯退化行阴道者也。至元戊辰 
春,中书参政杨公正卿,年逾七十,病面颜郁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