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内) 甘草(一两。能缓里急调和众药,故有国老之称也) 黄芩(一两。治太阴肺热在胸) 
以上九味,虽为一方,然亦不可执,执中无权,犹执一也,当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大小轻重之 
不一,增损用之,其效如神。用 咀,水煎服。若急欲汗者,须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欲汗者,温服,而 
不用汤粥投之。脉浮而不解者,先急后缓。脉沉而不解者,先缓后急。九味羌活汤,不独解利,治杂病神效。 
如中风行经者,加附子。中风秘涩者,加大黄。中风并三气合痹等症者,各随十贰经络、上下内外、寒热温 
凉、四时六气加减补泻用之。炼蜜丸。亦可加生地各半,治伤寒两感如神。用豆淋酒,治破伤风。 
〔《保》〕和解四时伤寒,混解六经,不犯禁忌,x大白术汤x。 
白术 石膏 防风 羌活(各贰钱) 黄芩(五钱) 白芷(钱半) 知母(七钱) 甘草(一钱) 
枳实(半两) 细辛(三钱) 
上 咀,每服半两,水煎温服。未解,更一服。春倍加防风、羌活。夏倍加黄芩,石膏。季夏淫雨倍 
加白术、白芷。秋加桂五钱。冬加桂八钱或一两。 
〔海〕x五积散x 治阴经伤寒,脾胃不和,及感寒邪。 
白茯苓 浓朴 芍药 当归 麻黄(去节) 半夏(姜制。各三两) 干姜(炮,两半) 人参 川芎(各 
贰两) 甘草(两半) 白芷(四两) 枳壳(五两) 陈皮 苍术(新者,贰十四两) 桔梗(十贰两) 肉桂(一 
两) 
上除枳壳、肉桂外,余并为粗末,于大锅内,文武火炒令黄熟不至焦,用纸摊在板上候冷,入枳壳、肉桂 
末和匀,入瓷盒内,每服贰钱,水一盏,姜三片,同煎服。若伤寒,葱白一茎,豆豉七粒,同煎,连服取汗。 
若脾胃不和,内伤冷物,浑身疼痛,头昏无力,胸膈不利,饮食不下,气脉不和,四肢觉冷,或睡里虚惊, 
至晚心躁困倦,即入盐少许同煎。若阴经伤寒,手足逆冷,及虚汗不止,脉细疾,面青而呕,更宜加附子同 
煎。加减多少,并在临时消息之。(《袖珍方》无人参。) 
x参苏饮x 治内外感一切发热主药。又云∶前胡、葛根,自能解肌,枳壳、陈皮,自能宽膈,大治中焦满痞。 
凡有热不得拘其所见,小儿室女尤宜服之。 
前胡 枳壳 陈皮 甘草 桔梗 木香(各一钱) 人参 紫苏 干葛 半夏 茯苓(各八分) 
上 咀,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五片,枣一枚,煎服,不拘时。若素有痰者,候热退,以贰陈、六君 
子汤间服。 
上方治痰饮停积,中脘闭塞,眩晕嘈烦,忪悸呕逆,及痰饮中人,停留关节,手脚 曳,口眼歪斜,半 
身不遂,食已则呕,头疼发热,状如伤寒者,悉治之。一法用此药三两,加四物汤贰两,合和,名x茯苓补心汤x。 
大治男子妇人虚劳发热,或五心烦热,并衄血、吐血、便血,及妇人下血过多致虚热者,并宜服之。 
或因用心太过发虚热者,及往来寒热者,用之神效。 
x柴胡散x 治邪入经络,体瘦肌热,推陈致新,解利伤寒时疫,中 伏暑。 
柴胡(四两) 甘草(一两) 
上 咀,水煎,食后热服。此药冬月可以润心肺,止咳嗽,除壅热,春夏可以御伤寒时气,解毒,居常不 
可缺者。且仓卒可以易得,长幼皆宜服之。 
〔《山》〕冒感,用带根葱煎汤嚼生姜,得汗愈。 
上六方,通详诸表方。元气不虚者服,效。 
第贰方,热多者宜服之。 
第三方,寒多者宜服之。 
第四方,痰饮者宜服之。 
第五、六方,仓卒宜备之。 
〔海〕治伤寒外症,全是下症,大热而脉反细,不可下者,泻心汤主之。(方见伤寒。脉有力者,黄连泻 
心汤,无力者,半夏泻心汤。) 
〔云〕x人参散x 治伤寒汗下后余热不退,或烦或渴面赤者。 
人参 山栀 蓝叶 甘草 白藓皮(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服。 
〔丹〕《絮矩新书》谓有杂合邪者,当以杂合法治之。譬如恶寒发热,得之感冒,明是外合之邪,已得浮数之 
脉,而气口又紧盛。明为食所伤,病者又倦怠,脉重接俱有豁意,而胸膈痞满,间引两胁,其脉轻取又似乎弦, 
此又平昔多怒肝邪之所为也。细取左尺大细沉弱,此又平时房劳之过也。治法宜以感冒一节且放后,先视其形 
色之强弱浓薄,且以补中化食行滞清凉胃火,而以姜辣行之,则中气稍回,伤滞稍行,津液得和,通体得汗, 
外感之邪自解。医者不肯详审求之,只顾表散外邪,又不推究兼见之邪脉,亦不穷问所得之病因,与性情之执 
着,巧施杂合治法,将见正气自虚,邪气愈固,皆拙工之过也。 
〔《本》〕发热恶寒,近似伤寒者,有五种。脉浮而紧,其人发热而恶寒者,伤寒之候也。脉浮而数,其人发 
热恶寒,或有痛处,是欲为痈疖也。脉浮按之反涩,其人发热恶寒,或膈实而呕吐者,此是伤食也。脉浮而滑, 
其人发热恶寒,或头眩而呕吐,此是风痰之症也。脉浮而弦,其人发热恶寒,或思饮食,此是欲化疟疾也。能 
辨其脉,又能验其症,斯无误矣。 
〔海〕伤寒与杂症相似药不可差 夫伤寒表症,发热恶热而渴,与下杂症同,但头痛身热,目痛鼻干,不 
得卧,白虎主之,乃阳明经病也,正阳阳明气病,脉洪大,先无形也。杂病里症发热恶热而渴,但目赤者,病 
脏也,手太阴气不足,不能管领阳气也,宜以枸杞、生地、熟地之类主之,脉洪大,甚则呕血,先有形也。 
气病在里,误用血药,无伤也,为安血而益阴也。血病在里,误用气药,如白虎汤者,非也,为泻肺而损 
阴也。 
〔垣〕辨误服白虎变症。昔西台掾葛君瑞,贰月中病伤寒发热,以白虎汤主之,病者面黑如墨,本症遂不 
复见,脉沉细,小便不禁。东垣初不知也。及诊之曰;此立夏以前误服白虎,白虎大寒,非行经之药,止能寒 
脏腑,不善用之,则伤卫气。本病曲隐于经络之间,或投以大热之药,求以去阴邪,他症必起,非所以救白虎 
也,可用温药升阳行经。有难者曰∶白虎大寒,非大热何以救君之症,奈何?东垣曰∶病隐经络间,阳道不行, 
而本症见矣,又何难哉。果如其言而愈。 
〔洁〕大烦热不止,昼夜无度,用八关大刺。(法见赤眼。)热无度不可止,宜陷谷出血。 
〔《密》〕遍身发热如火,狂言妄语气虚者,补手三里。气实者,泻足三里。 
〔《摘》〕伤寒胸热不已∶大杼(五分,泻) 风门(五分,留七呼) 中府(乳上三肋间,动脉 
应手,刺入三分) 缺盆(三分) 
伤寒胃热不已∶中脘(泻) 上廉(三分) 下廉(八分) 三里 气冲 
伤寒四肢热不已∶云门(三分,灸五壮) 肩 委中 腰 (在贰十一椎节下间宛宛中, 
以挺伏地,舒身,两手相重,支额纵四体,然后取其穴,针入五分,留七呼,灸七十壮) 
〔《集》〕伤寒大热不退∶曲池(泻) 绝骨(补) 
伤寒热退后再发热∶风门 合谷 行间 绝骨 

卷之三十·伤寒部太阳病
恶寒
属性: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 
数七阴数六故也。 
发热恶寒,脉浮属太阳。(方论甚众,并见发热门太阳病条。) 
恶寒脉微而复利者,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王叔和原入霍乱门。) 
x四逆加人参汤x 
人参 干姜 甘草(各一两) 附子(一枝,去皮,煨)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日三。 
少阴病,恶寒身倦而利,若利止手足温者可治,利不止手足逆冷者不可治。(方论见下利。)少阴病, 
恶寒身倦,时烦欲去衣被者,可治,四逆无脉,不烦而躁者,死。(方论见但欲寐。)恶寒手足逆冷,若 
兼大汗拘急下利,四逆汤。(方论见下利。)若兼头汗,心下满,脉沉细,大便硬者,小柴胡汤。(方论见 
厥。)若夏月中暑,脉虚而渴,背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方论见中暑。)若口中和,但欲寐者, 
灸之,宜附子汤。发汗后恶寒者,虚也。(论见发热。)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 
子汤主之。 
x芍药甘草附子汤方x 
芍药 白术(各贰两) 甘草(三两) 桂枝(四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太阳病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x桂枝去芍药汤方x 
桂枝(去皮) 生姜(各两半,切) 甘草(一两,炙) 大枣(六枚) 
上 咀,每服五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