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之中可有数方”;再加防风通圣散(防风、川芎、当归、赤芍、大黄、薄荷、麻黄、连翘、芒硝、生石膏、黄芩、桔梗、滑石、甘草、荆芥、白术、栀子、生姜)这一个方剂中,既有汗法(解表)、又有清法(清热)、还有下法(泻火)和活瘀等法,这是“一方之中可有数法”的例子。所以在组织药方时,首先注意到以法统方,但同时也要想到法中有方、方中有法。最重要的是药方与治法的统一。
4。有效方剂的吸取与采用:在组织药方时,也要注意前人有效方剂和近代有效方剂的选用,并在这些有较方剂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病人的具体病情以及年龄、气候、地理条件等的不同,加以优裁变化。例如辨证为温病气分炽热证,治法是清气分热,就可以选用石膏知母汤(旧名白虎汤: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随证加减。如病人高烧好几天,已伤津液,就可以加上鲜芦根、天花粉一类的药物。如果病人素日体弱、年龄较大,已高烧数日,正气不足,还可以加些党参或白人参之类药物。如病人已高烧了几天,本来口渴很利害,喝水很多,今天反而不太渴,舌质也变为红色,下午和晚上发烧较重,脉象也比以前变细,这是温热病邪有由气分入营分的趋势,这时的治法是既要清气分热,又要清营分热。可在石膏知母汤中去甘草,加入生地、元参等,以兼清营热,再加银花、连翘透营清气,引导邪热由营转气而外透。这个药方就是采用石膏知母汤和清营汤两方的有关部分化裁而成,但仍是以清气分热为主的药方。如温热病邪渐转入营分,而见身热不退,夜重昼轻,舌色绛红,口不渴,身上或胸背等处麻疹隐隐欲现,脉象细数等症。这时的治法就要以清营分热为主,需在上方中再加丹参、麦冬、黄连、竹叶、犀角等以加强清营分热的作用,因邪热已不在气分,故可去掉生石膏、知母等。这个药方就是采用《温病条辨》中的清营汤随证加减的。如果病人的气分证仍有,治法也要气营两清,也可以不去生石膏和知母,这又有了“玉女煎”方的精神,可以随证加减。如病人出现舌苔黄厚少津,大便秘结,数日不行,夜间谵语,循衣摸床,腹满不食,脉沉实有力等症,这是转为阳明温病,热结肠胃,治法须用下法,上方中就可去掉丹参、黄连、犀角、竹叶、生石膏、知母等,而加入生大黄和芒硝,以泻肠胃结热,这又成为增液承气汤变化而来的药方。如果本病人经西医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我们还可以结合现代科研成果,加用大青叶、板兰根等,或注射“清热解毒”针(清瘟败毒饮加减制成的注射液)等等。由此可见,病证变化了,治法也一定改变,治法改变了,药方的组织也必须随着改变。在此变化过程中,组织药方时,如有前人或近人确实行之有效的经验效方,就可以吸取或采用,并注意随证加减变化。
5。吸取前人组方经验,结合近代科研成果,组织新方:组织药方时,如在前人或近代方剂中,找不到一张合适的药方可采用,就可以按照上述的原则和方法,结合近代科研成果,自己选药组方。例如:治法是辛温解表,就可选用荆芥、防风、苏叶、羌活、生姜等药去组织药方;治法是辛凉解表,就可以选用桑叶、菊花、银花、薄荷、连翘、豆豉等药去组织药方;治法是养阴潜阳,可选用生地、白芍、元参、
麦冬、石斛(养阴)、生石决、生牡蛎、珍珠母(潜阳)等;治法是镇肝熄风,可选用生赭石、黄芩、生铁落、白蒺藜、勾藤、全蝎、羚羊角等等去组织药方。例如《医林改错》的补阳还五汤、隔下逐瘀汤和《衷中参西录》的镇肝熄风汤等,都是该书作者自己依照前人组方原则、用药经验结合个人用药体会组织的有效方剂。
在吸取前人组方用药经验的同时,还要随时吸取近代科研成果,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医学发展。例如:治疗急性阑尾炎的阑尾化瘀汤(川楝子、元胡、丹皮、桃仁、木香、银花、生大黄)、阑尾清化汤(银花、公英、丹皮、大黄、川楝子、赤芍、桃仁、生甘草);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清胰汤(柴胡、黄芩、胡黄连、白芍、木香、元胡、生大黄、芒硝);治疗肠梗阻的甘遂通结汤(甘遂末、桃仁、赤芍、牛膝、厚朴、大黄、木香);治疗宫外孕的加味活络效灵丹(丹参、赤芍、桃仁、乳香、没药)以及参附姜注射液、生脉散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碱注射液、麝香喷雾剂、热参喷雾剂等等。这些方剂既吸收了前人组方用药的宝贵经验,又结合了近代的科研成果,打破了旧框框和洋框框,敢于创新,提高了治疗效果。我们要随时吸收并结合近代科研成果,中西医结合,敢于自创新方。
上面介绍了组织药方的原则和随证加减、灵活变化以及有效方剂的采用等种种方法,下面再结合几个实际病例来谈谈我个人组织药方时的一些想法,仅供同志们参考。
病例 1:董X X男 22岁诊治日期; 1975年11月27日病例号C 98224(会诊病例)
简要病史:自去年牙龈时常出血,每次发病都要经口腔科医生止血才能缓解。本次发病后经口腔科止血无效而收住于急诊观察室,并于11月19日拔除左上门齿两个,将小动脉用线结扎缝合,术后仍出血,并用多种大量止血剂注射、口服和局部使用止血粉以及内服云南白药等,仍未能止血。于11月27日邀我进行会诊,中西医结合治疗。
现症;门齿齿龈出血,血色鲜红,满口牙龈有肿胀感,心跳,左后脑部也没有随心跳而上冲跳动的感觉,口渴能饮,大便秘结,舌苔老黄,脉象数,左手弦滑有力,右手弦细略滑。
辩证:阳明经的经脉入齿中,齿龈也属阳明经。观此患者年青体壮,其脉象弦滑有力,知是实证;口渴能饮,牙龈肿胀,舌苔色黄,脉数,是为胃经实热;大便秘结、舌苔老黄,脉象滑数有力,是大肠热结之象;牙龈出血不止,血色鲜红,脉象弦数有力,知是血热妄行;心跳及后头上冲跳动,是热积化火,血随气升,气随血上而致。据此脉症,诊断为阳明经(胃和大肠)火热炽盛,血热妄行而发齿衄之证。
治法:清泻阳明,凉血止血。
根据本例的治法要求,清泻阳明是关键所在,也就是本病主要矛盾(出血)的主要方面(阳明热盛),所以选方必须是能入阳明经清、泻阳明经火热的。想到石膏知母汤(旧名白虎汤)能清阳明经气分邪热,承气汤类能泻阳明经火热结滞。因而用生石膏清阳明气分邪热,生大黄泻大肠结热为主药;又配以知母、黄芩,以帮助清热泻火为辅药;再根据治法中还要求凉血,是因本病人阳明经火热炽盛,气血皆热,血受火热煎迫,血热妄行而牙龈出血不止,故非清热凉血,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因而又选用生地、元参以凉血降火,又因病已十余日,出血甚多,他的便秘除有热结的因素之外,还有津伤的一面,故又加入麦冬以滋阴凉血(合生地、元参、生大黄又有增液承气汤的作用)为佐药;又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加用白茅根、大小蓟、生藕节,以凉血止血为使药。据此组成药方如下:
生石膏47克(先下)生大黄6克 知母9克 黄芩12克 生地25克 元参30克 麦冬9克 白茅根30克 大小蓟各15克 生藕节30克。水煎服。共开四剂。
服第一剂后当天晚上即能止血,以后仍守此方,以生赭石、地骨皮、元明粉、丹皮、茜草炭等随证加减,稍事出入,共进十三剂而痊愈出院。出院后又服药十余剂(上方加减),以巩固疗效。1977年1月 25日追访,药后一直上班工作,未再发生齿衄。
病例 2:曹x X男 18岁农民初诊日期:1970年6月10日
现病史与现在症:十多天来咳嗽、气短,咳时牵引胸胁疼痛,尤以左胁明显,睡卧时只能向一侧卧,不能仰卧,稍一行动则气短而喘,口干,但不欲饮水,食欲不振,二便尚可。舌苦薄、浅黄。脉象沉细数。
检查摘要:发育正常,营养一般。重病容,神志清楚,说话气短,胸部叩诊:左胸部上、中、下均是实音,心浊音界消失。听诊:肺部左侧呼吸音消失,心脏向右侧移位,在右胸部才能听到心音,未闻杂音。胸部x线透视:“左侧渗出性胸膜炎,纵隔被迫右移”。
辨证:据其咳嗽、胸胁痛、气短,咳唾引痛,口干不愿多饮,只能向一侧卧,知为胸、肺气机不畅,水饮停积于胸胁之证。综观脉症,诊断为悬饮。
治法:逐水消饮。
根据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