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口渴,大便不调,欲变疳症也,并用补中益气汤,佐以肥儿丸。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留而不去,其病乃实。必以调脾为主,而以消导佐之。古人所谓养正积自除,正此意也。
治验
一小儿每停食,身发赤晕,用清中解郁汤而愈。后患摇头切牙,痰盛发搐,吐出酸腐,待其
吐尽,翌日先与七味白术散,次与参苓白术散,遂不复作。若吐后儿安,更不必服药也。
一小儿饮食积滞,患呕吐发热,服消导等剂,饮食已消,而热未退,余以为胃经虚热,用六
君、升麻、柴胡各二分,四剂而愈。
一小儿七岁,停食后腹痛,服克伐之剂而益加,按之不痛,此脾气复伤也,用六君子汤而愈
。后复伤食,服保和丸及三棱、槟榔之类,而更腹痛;服泻黄散,体重善噫,此脾气虚而下
陷也,仍用六君、升麻、柴胡、木香而愈。
一小儿数岁间,每停食辄服峻利之药,后肚腹膨胀,呕吐泄泻,先用六君子汤,诸症渐愈;
又用补中益气汤而安。
一小儿腹胀,饮食后即泻,手足逆冷,此脾气虚寒也,先用人参理中丸,后用六君子汤而愈
。
一小儿腹痛,以手按之痛益甚,此乳食停滞也。用保和丸末一钱、槟榔末三分,下酸臭粪而
安。后患腹痛,别服峻利之剂,其痛益甚,手按则已,面色黄白,此因饮食失宜,脾气不调
,土虚不能生金也,用六君子汤而愈。
一小儿久患腹痛,诊其母,右关脉弦缓,乃木克土也,用六君子汤加木香、柴胡,母子并服
而愈。
一小儿停食腹痛,面色白,黑睛少,手足常冷,大便不实,口鼻吸气,腹中阴冷。此禀命门
火衰,不能温蒸中州之气,故脾胃虚寒也,用八味丸、补中益气汤而愈。
一小儿患前症,服驱逐之剂,更恶寒发热,余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五味异功散寻愈。后饮
食停滞,腹痛便秘,别用疏导之剂,朝寒暮热,大便频数,余用五味异功散,月余饮食渐进,乃佐以
八珍汤,内芍药炒焦,川芎些少,又两月,寒热渐愈。后又伤风,服参苏饮,汗出喘嗽发热
,服清热化痰之剂,更烦热不寐,寻衣撮空,先用六味地黄丸料,水煎服,诸症顿退,再剂
而安;却用五味异功散、八珍汤而痊。后因伤食吐泻,大便欲去而不去,欲了而不了,先用
补中益气汤,数剂不应;改用人参五钱,白术三钱,陈皮、甘草各七分,升麻四分,干葛五
分,三剂,又手足并冷,急用人参一两,附子五分,姜枣水煎,一日服二剂,手足始温,又二剂,诸
症渐退。仍用前人参五钱之方,治之而愈。
x七味白术散x 治吐泻作渴。
人参(二钱五分) 白茯苓 白术 藿香叶(各半两) 木香(二钱) 甘草(一钱) 干葛(半两,渴加一两)
上每服一二钱,水煎,热渴甚去木香,肚痛加芍药。
x四逆散x 治少阴病,或腹中痛,泄痢下重。
枳实(炒黄) 甘草(炒) 柴胡 芍药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下。
x白饼子x(方见发搐)
x木香槟榔丸x(方见积滞)
x五味异功散x
x六君子汤x(二方见内钓)
x补中益气汤x(方见虚羸)
卷六
发热
属性:小儿之热,有心肝脾肺肾五脏之不同。虚实温壮,四者之不一。及表里血气、阴阳浮陷,与
夫风湿痰食,各当详之。心热者额上先赤,心烦心痛,掌中热而哕,或壮热饮水,已午时益
甚。肝热者左颊先赤,便难转筋,寻衣捻物,多怒多惊,四肢困倦,寅卯时益甚。脾热者鼻
上先赤,怠惰嗜卧,身热饮水,遇夜益甚。肺热者右颊先赤,手掐眉目,喘咳寒热饮水,日
西热甚。肾热者颏下先赤,两足热甚,骨苏苏如虫蚀,热甚不能起于床,夜间益甚。仍当辨
其虚实,实则面赤气粗,口燥唇肿,作渴饮冷,大小便难,或掀衣露体,烦啼暴叫,伸体而
卧,睡不露睛,手足指热,宜用表下。虚则面色青白,恍惚神缓,口中虚冷,嘘气软弱,喜
热恶寒,泄泻多尿,或乍凉乍温,怫郁惊惕,上盛下泄,夜则虚汗,屈体而卧,睡露睛,手
足指冷,宜用调补。壮热者肢体大热,热不已则发惊痫。温热者手体微热,热不已则发惊搐
。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以手轻扪之则热重,按之不热,此皮毛血脉之热,热在表也。
重按之筋骨之分则热,轻手则不热,此筋骨之热,热在里也。不轻不重,按之而热,此肌肉
之热,热在表里之间也。以虚实分属表里而言之,壮热恶风寒,为元气不充,表之虚热也。
壮热不恶风寒,为外邪所客,表之实热也。壮热饮汤,为津液短少,里之虚热也。壮热饮水
,为内火销烁,里之实热也。若夫内外皆热,则喘而渴,齿干烦冤腹满,四肢热,逢风寒,
如炙于火,能冬不能夏,是皆阳盛阴虚也。脉尺寸俱满为重实,尺寸俱弱为重虚,脉洪大,
或缓而滑,或数而鼓,此热盛拒阴,虽形症似寒,实非寒也。热而脉数,按之不鼓,此寒盛
格阳,虽形症似热,实非热也。发热恶热,大渴不止,烦躁肌热,不欲近衣,其脉洪大,按
之无力,或兼目痛鼻干者,此血虚发躁也,当补其血。如不能食而热,自汗者,气虚也,当
补其气。仲景论内外不足发热自汗之症,禁不可发汗。加饮食劳役,虽病发热,误发其汗,
则表必虚也。身热而汗出者,风也。发热身疼而身重黄者,湿也。增寒发热,恶风自汗,脉
浮胸痞者,痰也。发热头痛,脉数者,食也。寸口脉微为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恶寒;尺
脉弱为阴不足,阳气下入阴中则发热,阴阳不归其分,则寒热交争也。昼则安静,夜则发热
烦躁,是阳气下陷入阴中也;昼则发热烦躁,夜则安静,是重阳无阴也,当急泻其阳,峻补
其阴。至若身热脉弦数,战栗而不恶寒者,瘅疟也。发热恶寒,脉浮数者,温病也。若四肢
发热,口舌咽干,是火热乘土位,湿热相合,故烦躁闷乱也。若身体沉重,走注疼痛,乃湿
热相搏,风热郁而不得伸也。心热则用泻心汤、导赤散、安神丸。肝热则用泻青丸、柴胡饮
子。脾热则用泻黄散。肺热轻则用泻白散;重则用凉膈散及地骨皮散。肾热则用滋肾丸。实热
则宜疏下,虚热则宜调补。壮热者导赤散。温热者泻黄散。若肢体热轻,则用惺惺散,重则
用羌活散之类。大便秘者,二黄犀角散。余热不退者,地骨皮散。骨节疼痛者,栀子仁汤。
宿滞内作者,紫霜丸。肝火内热者,龙胆草汤。阴盛隔阳而热者,人参理中汤。肝经血虚生
风而搐者,用四物、天麻、钩藤钩。若热蕴便秘者,四顺清凉饮。热而二便调和,风邪蕴结
于表而发者,用惺惺散加麻黄汗之。汗后血虚而热益甚者,六神散加粳米。汗后气虚而恶寒
发热者,补中益气汤。汗后阴虚,阳无所附而热者,用四物汤加参 。汗后阳虚,阴无所附
而热者,用四君汤加芎、归。婴儿诸热,其因别症而作者,当从所重而治之。或乳母七情浓味,饮食
停积,遗热于儿;或见嗜食甘肥,衣衾过暖;或频浴热汤,积热于内为患者,各当详之。盖
小儿脏腑脆弱,元气易虚,补泄宜用轻和之剂,庶无变症。若乳下婴儿,当兼治其母,仍参
诸热症治之。
治验
一小儿夜间发热,天明如故,或小腹作痛,饮食少思,面色痿黄,热时面赤,不时饮食,此
食积所致,用下积丸,治之而消。又用白术散,调理而安。
一小儿饮食停滞,腹痛作呕,用大安丸而愈,饮食虽进,其腹仍痛,用六君、山楂、神曲,
痛少止。余以为脾气伤,而饮食难化,乃去前二味,服六君子四剂而愈。后又伤食,仍服前
药,痛止而至暮发热,用六君、柴胡、升麻而痊,此由脾虚下陷,不能升发,故至暮发热也
。
一小儿发热,饮食少思,大便不实,常服芦荟等丸,视其鼻赤,此寒凉之剂,复伤脾土而虚
热也,用五味异功散,数剂而愈。
一小儿十三岁,内热晡热,形体倦怠,食少作渴,此禀赋怯弱之虚热也。用地黄丸、异功散
,补之不越月而痊。
一小儿十四岁,而近女色,发热吐痰,至有室,两目羞明,头觉胀大,用地黄丸料加五味子
、当归、黄 ,煎服,及补中益气汤,得慎疾而瘥。
一小儿十四岁,肢体倦怠,发热晡热,口干作渴,吐痰如涌,小便淋漓,或面目赤色,身不
欲衣,此禀肾不足而虚热也,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寻愈。
一小儿五岁,发热作渴,右腮鼻准微赤,或与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