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58-幼科折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肠,亦令大便下血也。 
亡血者,脾热必渴,久则血虚,其人必肌体萎黄,头发不黑,宜五倍丸服之。 
溺血者,盖心主血,与小肠相合,血之流行,周遍经络,循环脏腑,若热聚膀胱,血渗入胞,故小便出血也,火府 
丹服之。如实热用清心莲子饮,虚热用六味地黄丸。 
(批∶血溢、血泄、诸蓄妄症,其治也,当以大黄、桃仁行血破瘀之剂,折其锐气而后区别治之。善医者每治失血 
蓄妄,必先以快药治之。或问失血复下,虚何以当?曰∶血既妄行,迷失故道,不去蓄利,以妄为常,曷以御之,且去 
者自去,生者自生。) 
补遗∶ 
《内经》曰∶阳明厥逆,喘嗽身热,善惊、衄血、吐血。又曰∶脾遗热于肝,则为惊衄。胞移热于膀胱,则为癃而 
溺血。小儿吐血者,荣卫气逆也,荣卫相济,不失常道,有所胜则致妄行血水也,决东则东、决西则西。气之使血,其 
势然也。 
〔附方〕 
x柏枝饮x(治吐血衄血) 干柏枝 干藕节 为末入蜜,沸汤调下。一方加白芍、犀角汁同服。 
x犀角地黄汤x 犀角 赤芍 丹皮 生地 
x龙胆丸x(止血) 黄连 胆草 
x枯皮汤x 柏皮 山栀 甘草 
x胶黄散x(治口鼻耳出血) 阿胶(一两) 蒲黄(五钱)加生地汁服。 
x五倍丸x 以五倍末之,蜜丸,绿豆大,一岁用十丸,米汤空心下。 
x火府丹x 见热症内。 
x清心莲子饮x 黄芩 门冬 骨皮 甘草 车前子 石莲 茯苓 黄 柴胡 如虚加人参。 

上卷
头痛
属性:(附∶颈项强痛) 
总括 头痛先须辨六经,湿痰风火夹邪侵;气虚血少兼寒湿,识者尤当审厥真。 
脉法 《脉经》云∶阳热则头疼。又曰∶寸口脉浮,中风发热头痛,脉紧头痛是伤寒,脉紧上寸口者风头痛。《脉诀》 
云∶头痛短涩应须死,浮滑风痰皆易除。 
《内经》曰∶寸口脉中短者曰头痛。 
子和曰∶头痛不止,夫三阳受病,皆胸膈有痰之致,盖指病之壅郁于上而言也。 
《内经》曰∶春气者病在头,盖天气在上,知病气亦升于上也,其法当吐,谓吐之所以宣达在上之邪。 
仲景云∶大法春宜吐是也,此特治头痛之一法耳。按头痛之症有自外而生者,如风寒暑湿之邪;有自内而生者,如 
气血痰饮之动。然人有三阳三阴之异,而又皆以风药治之者,总其大体而言之,高巅之上,惟风可到耳。故太阳头痛者, 
恶风寒,脉浮紧,痛在巅顶两额角;少阳头痛者往来寒热,脉弦,痛连耳根;阳明头痛者,发热自汗,脉浮长大,痛连 
目颊齿;太阴头痛者,必有痰,体重或腹痛,脉沉,头重;少阴头痛者,足冷气逆为寒厥,脉沉细;厥阴头痛者吐痰 
沫厥冷,脉浮缓,痛引目系,此六经头痛多挟外邪者也。血虚头痛者,自鱼尾上攻头痛也;气虚头痛者,耳鸣九窍不利 
也;真头痛者,痛甚入连于脑,手足寒至节,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也。 
有厥逆头痛者,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也。 
痰厥头痛者,头苦痛如裂,眼黑头旋恶心,烦闷,目不敢开,如在风云中,此足太阴痰厥头痛也。凡此之类,种种 
不同,更 大方,究其所因,斯无一偏之弊矣。 
丹溪云,头痛大率属痰,甚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肾虚则头痛,肝虚则头晕。 
〔附方〕 
x太阴经头痛方x 本 川芎 羌活 独活 麻黄 
x少阳经头痛方x 柴胡 半夏 黄芩 人参 甘草 
x阳明经头痛方x 升麻 芍药 干葛 甘草 加石膏、白芷煎服。 
x太阴经头痛方x 苍术 半夏 南星 川芎 蔓荆子 
x少阴经头痛方x 麻黄 附子 细辛 
x厥阴经头痛方x 麻黄 羌活 吴茱萸 本 升麻 黄 黄连 黄芩 当归 黄柏 川芎 细辛 柴胡 
半夏 红花 苍术 蔓荆子 
x芎归汤x 即四物汤去地黄、芍药,一方加柴胡、羌活、酒芩、蔓荆子 
x四君子汤x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x羌活黑附汤x 麻黄 僵蚕 黄柏 羌活 苍术 防风 甘草 升麻 白芷 黄 黑附子 
x痰厥二陈汤x 加减 陈皮 半夏 蔓荆子 苍术 南星 防风 茯苓 甘草 

上卷头痛
附∶颈项强痛
属性:总括 项病原来风湿居,失枕闪挫亦因之;左血右痰须记取,详分虚实是灵机。 
《内经》曰∶春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又曰∶诸颈项强皆属于湿。戴氏曰∶项痛非是风邪即是气挫,亦有落 
枕而成痛者,宜服和气之剂,亦有挫闪及久睡失枕而致项强不可转移者,此由肾虚不能生肝,肝虚无以养筋、故机关不 
利,宜服补肾之剂。亦有患筋急项不能转侧者,此必从足起。《经》言∶十二经各有筋,惟足太阳之经自足至项故也。《准 
绳》曰∶颈项强急、发热恶寒之症,多因风寒客三阳经也,寒搏则筋急,风搏则筋弛,左多属血,右多属痰,并宜驱邪 
汤。若动则微痛,脉弦而数实,右为甚,此痰热客三阳经也,宜消风豁痰汤;若动则微痛,脉弦而涩,左为甚,作血虚 
邪客太阳阳明经治,宜疏风滋血汤。 
〔附方〕 
x驱邪汤x 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防风 羌活 独活 川芎 本 柴胡 家葛 白芷 升麻 生姜 薄 
荷水煎服(又方多加紫金藤)。 
x消风豁痰汤x 黄芩(酒炒) 羌活 红花 半夏(姜制) 陈皮 白茯苓 甘草 独活 防风 白芷 家葛 柴 
胡升麻 生姜 煎服(又方多加紫金藤)。 
x疏风滋血汤x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 羌活 独活 红花 牛膝 防风 白芷 家葛 升麻 甘草 
柴胡 桃仁 生姜 煎服(又方多加紫金藤)。 

上卷
腹痛
属性:总括 脾经不睦胃家虚,邪正交争气不舒;热痛面红并尿赤,冷知青白口唇黧。 
脉法 阴弦则腹痛,弦急则小腹痛,尺脉紧则脐小腹痛,尺脉伏则小腹痛。 
瘕疝痛心腹痛,痛不息,脉细小迟者生,紧实大者死;腹痛脉反大而长者死;脐下大痛、人中黑者死。 
《内经》曰∶寒气入经则稽迟,涩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郁,故卒然而痛云。 
按《内经》言,寒邪外客而痛者,甚为详悉,未能尽述,后学自宜检阅。 
《原病式》曰∶热郁于内则腹满坚结而痛,不可例言为寒也。 
丹溪曰∶如腹痛欲以物按住者属虚寒;如手不可按者,属实热。痛类不同详列于后∶ 
有锁肠痛者,一月后,婴儿忽乳不下咽,肚硬如石,面赤如朱,撮口而哭,面青,唇黑,手足口气俱冷是也,始因 
断脐时不紧系,故为风冷所乘,症亦危急,以白芍药汤、乌梅散投之,日久则难愈。更参考脐风症内,论 瘕痛,乃积 
久所致,亦能成疳,此皆荣卫俱虚,外则感受风寒,内则过伤乳食,停滞既久,不能克化。邪并于阴为 ,阴则专静凝 
而不移;邪并于阳为瘕,假物象形,动而不息。此二症若久而不治,亦成脾疳积,或两胁间有块如石,按之则痛,不按 
则轻,或面黄肌瘦肚硬而胀,及有青筋,昼凉夜热,蒸热无时,乳食减少,爱吃土泥,或大便酸泻,痛则身冷如冰。法 
当调脾养胃,用醒脾散;磨积理疳,用化癖丸;治 泻,没石子丸。然此积滞之疾,非七剂可疗,必须次第调理,日久 
自然平复矣。 
痛者,始则腹内一小长块,其硬如臂,从腰缠转,或左或右,良久痛甚,则见于皮下,不思乳食。其症先因有痰, 
表解未尽,遽尔下之太过,气虚寒搏,郁结而成,法宜益气。脾虚用参苓白术散、沉香槟榔丸。为治蛔虫动痛,口吐清 
水涎沫,或时吐虫,痛不堪忍,其疾因食肥甘荤腥太早,故胃寒虫动作痛,其虫吐出,或生或死。儿小者此痛若甚,亦 
致危难,先以理中汤加乌梅煎服,使胃暖不逆,次使君子丸。有儿大者,面 白色而带黄,肉食倍进,肌体消瘦,腹中 
时痛,此有血鳖蛔虫集乎其间,以二圣丸下之可也。 
又有胃受极寒极热,亦令虫动,或微痛,或不痛,遽然吐出,法当安虫为上,若治虫反伤胃气,固不可也。因寒而 
动者,用理中汤加乌梅煎。因热而动者,用五苓散加乌梅,水姜煎服。 
积痛者腹中隐隐而痛,面黄不食,儿大吐酸溲气,先治积滞,后调脾胃,其痛自止,仍辨虚实。和解治法详伤积论。 
癖痛者 瘕 癖,四症大同小异,总名积聚。详见积聚论中。 
脏寒痛附胎寒论内。 
盘肠内吊痛在夜啼论内。 
吊肾偏坠痛,当理肾和气,论在阴囊肿内。 
寒疝痛详在疝症内。 
〔附方〕 
x白芍药汤x 芍药 泽泻 薄桂 甘草 
x乌梅散x 钩藤 乳香 元胡 没药 乌梅肉 粉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