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后顶x(一名交冲)∶百会后一寸半,枕骨上。《铜人》灸五壮,针二分,《明
堂》针四分。《素注》针三分。
主头项强急,恶风寒,风眩,目KT KT ,额颅上痛,历节汗出,狂走癫疾不卧,痫发
螈,头偏痛。
x百会x(一名三阳,一名五会,一名巅上,一名天满)∶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
央旋毛中,可容豆,直两耳尖。性理北溪陈氏曰∶略退些子,犹
天之极星居北。手足三阳,督脉之会。《素注》针二分。《铜人》灸七壮,止七七壮。
凡灸头顶,不得过七壮,缘头顶皮薄,灸不宜多。针二分,得气即泻。又《素注》针四分。
主头风中风,言语謇涩,口噤不开,偏风半身不遂,心烦闷,惊悸健忘,忘前失后,心
神恍惚,无心力, 疟,脱肛,风痫,青风,心风,角弓反张,羊鸣多哭,语言不择,发
时即死,吐沫,汗出而呕,饮酒面赤,脑重鼻塞,头痛目眩,食无味,百病皆治。
虢太子尸厥,扁鹊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唐高宗头痛,秦鸣鹤曰∶宜刺百会出血。
武后曰∶岂有至尊头上出血之理。已而刺之,微出血,立愈。
x前顶x∶囟会后一寸半,骨间陷中。《铜人》针一分,灸三壮,止七七壮。《
主头风目眩,面赤肿,水肿,小儿惊痫,螈 ,发即无时,鼻多清涕,顶肿痛。
x囟会x∶上星后一寸陷中。《铜人》灸二七壮,至七七壮。初灸不痛,病去即
痛,痛止灸。若是鼻塞,灸至四日渐
退,七日顿愈。针二分,留三呼,得气即泻。八岁以下不可针,缘囟门未合,刺之恐伤其骨
,令人夭。《素注》针四分。
主脑虚冷,或饮酒过多,脑疼如破,衄血,面赤暴肿,头皮肿。生白屑风,头眩,颜青
目眩,鼻塞不闻香臭,惊悸目戴上不识人。
x上星x(一名神堂)∶神庭后,入发际一寸陷中,容豆。《素注》针三分,留六呼
,灸五壮。《铜人》灸七壮。以细三棱针,宣泄诸阳热气,无
主面赤肿,头风,头皮肿,面虚,鼻中息肉,鼻塞头痛, 疟振寒,热病汗不出。目
眩,目睛痛,不能远视。口鼻出血不止。不宜多灸。恐拔气上,令人目不明。
x神庭x∶直鼻上入发际五分。足太阳、督脉之会。《素注》灸三壮。《铜人》灸二
七壮,止七七壮
主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角弓反张,吐舌,癫疾风痫,目上视不识人,头风目眩,鼻
出清涕不止,目泪出。惊悸不得安寝,呕吐烦满。寒热头痛,喘渴。
岐伯曰∶凡欲疗风,勿令灸多。缘风性轻,多即伤,惟宜灸七壮,至三七壮止。张子和
曰∶目肿、目翳,针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翳者可使立退,肿者可使立消。
x素 x(一名面正)∶鼻柱上端准头。此穴诸方阙治。《外台》不宜灸,针一分
。《素注》针三分。
主鼻中息肉不消,多涕,生疮鼻窒,喘息不利,鼻 ,鼽衄。
x水沟x(一名人中)∶鼻柱下,沟中央,近鼻孔陷中。督脉、手足阳明之会。《素
注》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铜人》针四分,留五呼,得气即泻,灸不及针,
日灸三壮。《明堂》日灸三壮,至二百壮。《下经》灸五壮。
主消渴,饮水无度,水气遍身肿。失笑无时,癫痫语不识尊卑,乍哭乍喜,中风口噤,
牙关不开。面肿唇动,状如虫行。卒中恶,鬼击,喘喝,目不可视,黄胆马黄,瘟疫,通身
黄,口 。灸不及针,艾炷小雀粪大。水面肿,针此一穴,出水尽即愈。
x兑端x∶唇上端。《铜人》针二分,灸三壮。
主癫疾吐沫,小便黄,舌干消渴,衄血不止,唇吻强,齿龈痛,鼻塞,痰涎,口噤鼓颔
。炷如大麦。
x龈交x∶唇内齿上龈缝中。任,督,足阳明之会。《铜人》针三分,灸三壮。
主鼻中息肉,蚀疮,鼻塞不利,额 中痛,颈项强,目泪眵汁,牙疳肿痛,内 赤痒
痛,生白翳,面赤心烦,马黄黄胆,寒暑瘟疫,小儿面疮癣,久不除,点烙亦佳。
r督脉pG…G70。bmpr
卷七
督任要穴(杨氏)
属性:x督脉x
r督脉pG…G71。bmpr
人病脊膂强痛,癫痫,背心热,狂走,鬼邪、目痛,大椎骨酸疼,斯乃督脉起于下极
,并脊上行风府。起于尾闾,而生是病,可刺督脉人中穴。鼻柱下近孔陷中,针四分,灸亦
可,不及针,昏晕及癫狂者甚效。
x任脉x
r任脉pG…G71a。bmpr
人病七疝八瘕,寒温不调,口舌生疮,头项强痛,斯乃任脉起于中极下,上毛,循腹,
到关元,直至咽喉天突,过承浆而生是病。可刺任脉承浆穴,在髭间陷中,刺入同身寸三分
,灸七壮,止七七壮。
卷七
奇经八脉歌(《医经国小》)
属性:督脉起自下极 ,并于脊里上风府,过脑额鼻入龈交,为阳脉海都纲要。任脉起于
中极底,上腹循喉承浆里,阴脉之海妊所谓。冲脉出胞循脊中,从腹会咽络口唇,女人
成经为血室,脉并少阴之肾经。与任督本于阴会,三脉并起而异行。阳跷起自足跟里,
循外踝上入风池。阴跷内踝循喉嗌,本足阴阳脉别支。诸阴交起阴维脉,发足少阴筑宾
。诸阳会起阳维脉,太阳之 金门穴。带脉周回季胁间,会于维道足少阳。所谓奇经
之八脉,维击诸经乃顺常。
卷七
奇经八脉(《节要》)
属性: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
,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
内,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
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
督脉起于下极之 ,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其为
病也,脊强而厥,凡二十七穴。穴见前。
任脉与冲脉,皆起于胞中,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上行,会于咽喉,
别而络唇口。血气盛,则肌肉热。血独盛,则渗灌皮肤生毫毛。妇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
以其月事数下,任冲并伤故也。任冲之交脉,不营于唇口,故髭须不生。
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喉咽,属阴脉之海。其为病也,苦
内结,男子为七疝,女子为瘕聚。凡二十四穴。穴见前。
冲脉者,与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其浮于外者,循腹上行,会于咽
喉,别而络唇口;故曰,冲脉者,起于气冲,并足少阴之经,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其为
病也,令人逆气而里急。《难经》则曰∶并足阳明之经。以穴考之,足阳明侠脐左右各二寸
而上行。足少阴侠脐左右各一寸而上行。《针经》所载。冲任与督脉,同起于会阴,其在腹
也,行乎幽门、通谷、阴都、石关、商曲、肓俞、中柱、四满、气穴、大赫、横骨,凡二十
二穴,皆足少阴之分也。然则冲脉,并足少阴之经明矣。
幽门(巨阙旁) 通谷(上脘旁) 阴都(通谷下)
石关(阴注下) 商曲(石关下) 肓俞(商曲下)
中注(肓俞下) 四满(中注下) 气穴(四满下)
大赫(气穴下) 横骨(大赫下)
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其为病也,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其脉气所发,正
名带脉,以其回身一周如带也。又与足少阳会于带脉、五枢、维道,此带
带脉(季胁下一寸八分) 五枢(带脉下三寸) 维道(章门下五寸三分)
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其为病也,令人阴缓而阳急。两足跷脉,
本太阳之别,合于太阳,其气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营则目不合;男子数其阳,
女子数其阴。当数者为经,不当数者为络也。跷脉长八尺。所发之穴,生于申脉,本于
仆参, 于附阳,与足少阳会于居 ,又与手阳明会于肩 及巨骨,又与手太阳、阳维
会于 俞,又与手足阳明会与地仓及巨 ,又与任脉、足阳明会手承泣。凡二十穴。
申脉(外踝下) 仆参(跟骨下) 附阳(外跟上)
居(章门下) 肩 (肩端) 巨骨(肩端)
俞(肩 后甲骨上廉) 地仓(口吻旁)
巨(鼻两旁) 承泣(目下七分)
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其为病也,令人阳缓而阴急
。故曰∶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谷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阴,循阴股入阴,上循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