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告人耳。
x黄连膏x 治口舌干,小便数,舌上赤,生津液,除干燥,长肌肉。 黄连(一斤碾为末) 牛乳汁 白莲藕汁
生地黄汁(各一斤) 上将汁熬膏,搓黄连末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少呷汤下,日进十服。
x生地黄膏x 治证同前。 生地黄(一握) 蜂蜜(一两) 人参(半两) 白茯苓(一两) 上先将地黄洗捣
烂,以新汲水调开,同蜜煎至一半,入参、苓末拌和,以瓷器密收,匙挑服。 按∶二膏一用苦寒合甘寒,一纯用甘寒,
相其所宜,择而用之,治消渴之权衡,大略可推,故两录之。
x天门冬丸x 治初得消中,食已如饥,手足烦热,背膊疼闷,小便白浊。 天门冬 土瓜根(干者各一两半) 栝
蒌根 熟地黄 知母(焙一两半) 肉苁蓉(酒浸一宿切焙) 鹿茸 五味子 赤石脂 泽泻(各一两半) 鸡内金(三
具微炙) 桑螵蛸(十枚炙) 牡蛎( 二两) 苦参(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用粟米
饮送下,食前。 按∶初得中下二消,急治其本可也。丸药本缓,且只服二十丸,未免悠悠从事矣。方中药品颇佳,但
赤石脂有可议耳,减去此物,更增三倍用之,可以必效,盖初起之易为功也。
x猪肾荠 汤x 治消中日夜尿八九升者。 猪肾(二具) 大豆(一斤) 荠 石膏(各三两) 人参 茯苓
(一作茯神) 知母 葛根 黄芩 磁石(绵裹) 栝蒌根 甘草(各二两) 上 咀,用水一斗五升,先煮猪肾、大
豆,取一斗,去滓,下药煮取三升。分作三服,渴急饮之,下焦热者,夜辄服一剂,渴止勿服。 按∶此方用白虎等清
凉之剂,加入猪肾、大豆、磁石,引诸清凉入肾,且急服之。凡热炽盛于上下二焦者,在所必用。后有制荠 丸,治强
中为病,茎长兴盛,不交精溢。消渴之后,多作痈疽,皆由过服丹石所致。即以本方去石膏、知母、葛根、黄芩,加鹿
茸、地骨皮、熟地黄、沉香,以其病在中下,阳气阴精两竭,故舍上焦之清凉,而事下焦之温补,为合法也。
x肾沥散x 治肾消,肾气虚损发渴,小便数,腰疼痛。鸡 (微炙) 远志(去心) 人参 桑螵蛸(微炒
)黄 泽泻 桂心 熟地黄 白茯苓 龙骨 当归(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 川芎(各二两) 五味子 炙
甘草 玄参(各半两) 磁石(半两研碎淘去赤汁) 上锉碎,每服用羊肾一对切去脂膜,先以水一盏半,煮肾至一
盏,去水上浮脂及肾,次入药五钱,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空心服,晚食前再服。按∶肾气虚
损之证,本阴精不足,当归、川芎,虽云补阴,不能补精,且一辛一散,非所宜施。不若以山茱萸、枸杞子代之为
长,以其引用之法颇佳,故取之。
x白茯苓丸x 治肾消,因消中后,胃热入肾,消烁肾脂,令肾枯燥,遂致此疾,两腿渐细,腰脚无力。白茯苓 覆
盆子 黄连 栝蒌根 萆 人参 熟地黄 玄参(各一两) 石斛 蛇床子(各七钱半) 鸡 (三十具微炒) 上
为细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煎磁石汤送下。
友人朱麟生病消渴,后渴少止,反加燥急,足膝痿弱,命予亟以杂霸之药投之,不能待矣。予主是丸加犀角,坐中
一医曰∶肾病而以犀角、黄连治其心,毋乃倒乎?予曰∶肾者,胃之关也。胃之热下传于肾,则关门大开。关门大开,
则心之阳火,得以直降于肾。《经》云∶阳精所降,其人夭,非细故也。今病者心火烁肾,燥不能需,予
用犀角、黄连入肾,对治其下降之阳光,宁为倒乎?医敬服,友人服之果效,再更六味地黄丸加犀角,而肌泽病起。
x忍冬丸x 治渴病愈,须预防发痈疽。忍冬草(根茎花叶皆可用之) 上用米曲酒,于瓶内浸,糠火煨一宿,取
出晒干,入甘草少许为末,即以所浸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酒饮任下。按∶此方于四月间,采
鲜花十数斤,揉取其汁,煎如膏子,酒汤任用点服。养阴退阳,调和荣卫血脉,凡系火热炽盛之体,允为服食仙方。
x蓝叶散x 治渴利口干烦热,背生痈疽,赤 疼痛。蓝叶 升麻 玄参 麦门冬 黄 葛根 沉香 赤芍药 犀
角屑 甘草(生用各一两) 大黄(二两微炒) 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x紫苏汤x 治消渴后,遍身浮肿,心膈不利。 紫苏茎叶 桑白皮 赤茯苓(各一两) 郁李仁(去皮炒二两)
羚羊角 槟榔(各七钱半) 桂心 枳壳 独活 木香(各半两) 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半分,煎八分,温服。
x乌梅木瓜汤x 治饮酒过多,积为酷热里蒸,五脏津液枯燥,血泣小便并多,肌削,嗜冷物寒浆。 木瓜干 乌
梅(捶破不去仁) 麦 (炒) 甘草 草果(去皮各半两) 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七分,不拘时服。
x杀虫方x 治消渴有虫。 苦楝根 取新白皮一握切焙,入麝香少许,水二碗,煎至一碗,空心饮之。虽困顿不
妨,自后下虫三四条,类蛔虫而色红,其渴顿止。乃知消渴一证,有虫耗其精液。(出《夷坚志》) 按∶饮醇食爆,积
成胃热,湿热生虫,理固有之。不独消渴一证为然,临病宜加审谛也。
卷六
虚劳门
属性:(论二首 法三十一条 律十条)
卷六虚劳门
虚劳论
属性:喻昌曰∶虚劳之证,《金匮》叙于血痹之下,可见劳则必劳其精血也。荣血伤,则内热起,五心常热,目中生花见
火,耳内蛙聒蝉鸣,口舌糜烂,不知五味,鼻孔干燥,呼吸不利,乃至饮食不生肌肤,怠惰嗜卧,骨软足疲。荣行日迟,
卫行日疾,荣血为卫气所迫,不能内守而脱出于外,或吐或衄,或出二阴之窍,血出既多,火热迸入,逼迫煎熬,漫无
休止,荣血有立尽而已,不死何待耶!更有劳之之极,而血痹不行者,血不脱于外,而但蓄于内。蓄之日久,周身血走
之隧道,悉痹不流,惟就干涸,皮鲜滋润,面无荣泽。于是气之所过,血不为动,徒蒸血为热,或日晡,或子午,始必
干热,俟蒸气散微汗而热解,热蒸不已,瘵病成焉,不死又何待耶?亦有始因脱血,后遂血痹者,血虚血少,艰于流布,
发热致痹,尤易易也。《内经》凡言虚病不及于劳,然以大肉枯槁,大骨陷下,胸中气高,五脏各见危证,则固已言之。
未有劳之之极,而真藏脉不见者也。然枯槁已极,即真藏脉不见,亦宁有不死者乎?秦越人始发虚损之论,谓虚而感寒,
则损其阳,阳虚则阴盛,损则自上而下。一损损于肺,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心,血脉不能荣养脏腑;三损损于胃,饮
食不为肌肤;虚而感热,则损其阴,阴虚则阳盛,损则自下而上。一损损于肾,骨痿不起于床;二损损于肝,筋缓不
能自收持;三损损于脾,饮食不能消化;自上而下者,过于胃则不可治。自下而上者,过于脾则不可治。盖饮食多自能
生血,饮食少则血不生,血不生则阴不足以配阳,势必五脏齐损,越人归重脾胃,旨哉言矣。至仲景《金匮》之文,昌
细会其大意,谓精生于谷,谷入少而不生其血,血自不能化精,《内经》于精不足者,必补之以味。味者,五谷之味也,
补以味而节其劳,则积贮渐富,大命不倾。设以鸡口之入,为牛后之出,欲其不成虚劳,宁可得乎?所以垂训十则,皆
以无病男子,精血两虚为言,而虚劳之候,焕若指掌矣。夫男子平人,但知纵欲劳精,抑孰知阴精日损,饮食无味,转
劳转虚,转虚转劳,脉从内变,色不外华,津液衰而口渴小便少。甚则目瞑衄血,阴精不交自走,盗汗淋漓,身体振摇,
心胆惊怯者比比然也。故血不化精,则血痹矣。血痹则新血不生,并素有之血,亦瘀积不行。血瘀则荣虚,荣虚则发热,
热久则蒸其所瘀之血,化而为虫,遂成传尸瘵证。穷凶极厉,竭人之神气而养虫之神气,人死则虫亦死。其游魂之不死
者,传亲近之一脉,附入血隧,似有如无,其后虫日荣长,人日凋悴,阅三传而虫之为灵,非符药所能制矣。医和视晋
平公疾曰∶是近女室,晦而生内热蛊惑之疾,非鬼非食,不可为也。惑即下唇有疮,虫食其肛,其名为惑之蛊。蛊字取
义,三虫共载一器,非鬼非食,明指虫之为厉,不为尊者讳也。以故狐惑之证声哑嗄,瘵劳之证亦声哑嗄,是则声哑
者,气管为虫所蚀明矣。男子前车之覆,古今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