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辨证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胆不攻而自散也。方用泻肝利湿汤∶ 
白芍(一两) 茯苓(五钱) 白术(五钱) 茵陈(三钱) 炒栀子(三钱) 木通(一钱) 
远志(一钱) 水煎服。一剂症轻,二剂又轻,十剂全愈。 
此方补肝即所以补心,泻水即以泻热。倘徒治黄而不辨其脏气之生克,妄用龙 
胆草等药,必至变为寒黄之症,反难施治矣。 
此症用茵陈苓术黄连汤亦效。 
茵陈(三钱) 茯苓 白术(各五钱) 黄连(二钱) 水煎服。 
肝疸之症,两目尽黄,身体四肢亦现黄色,但不如眼黄之甚,气逆手足发冷, 
汗出不止,然止在腰以上,腰以下无汗,人以为黄胆也,谁知是肝气之郁,湿热团 
结而不散乎。夫肝属木,非水不长,何以得湿而反郁乎?不知肝之所喜者,肾水也, 
非外来之邪水也。肾水生木而发生,邪水克木而发瘅。盖肝藏血而不藏水,外来之 
水多,则肝闭而不受,于是移其水于脾胃。然而外来之水,原从脾胃来也。脾胃之 
所弃,而脾胃仍肯容之乎?势必移其水于膀胱,而膀胱又不受。盖膀胱因肝木之湿 
热,不敢导引而入,以致自焚。于是湿热复返而入肝,而肝无容身之地,乃郁勃而 
发汗,汗不能尽出而黄症生矣。使汗能尽出,未必遽成黄也。无奈肝之湿热,欲下 
走于肾宫,而肾气恶肝木之犯,杜绝而不许入境,腰以下正肾之部位也,所以无汗 
而发黄耳。治法开肝气之郁,佐之分湿散邪之剂,则黄胆自愈矣。方用利肝分水饮∶ 
龙胆草(二钱) 茵陈(三钱) 茯苓(一两) 猪苓(三钱) 柴胡(一钱) 车前子(三钱) 
白蒺藜(三钱) 甘菊花(五钱) 水煎服。二剂而目之黄澹矣。又服四剂,身之黄亦澹矣。再服 
四剂,气逆、汗出之病止,又服十剂全愈。 
此方开郁于分湿之中,补肝于散热之内,既善逐邪,又能顾正,两得而无失矣。 
此症用利目汤亦妙。 
龙胆草(二钱) 茵陈(三钱) 白芍(一两) 茯苓(五钱) 泽泻 车前子 白蒺藜(各三钱) 
柴胡(一钱) 草决明(二钱) 水煎服。 
脾疸之症,身黄如秋葵之色,汗 衣服,皆成黄色,兼之涕唾亦黄,不欲闻人 
言,小便不利,人以为黄汗之病也,谁知是脾阴之黄乎。夫脾土喜温,黄病乃湿热 
也。热宜非脾之所恶,何故成黄?不知脾虽不恶热而畏湿,脾乃湿土,又加湿以济 
湿,脾中阳气尽行消亡,无阳则阴不能化,土成纯阴之土,何能制水哉?水存于脾 
中,寒土不能分消,听其流行于经络、皮肤矣。凡脏腑之水皆下输膀胱,今脾成 
纯阴,则无阳气达于膀胱矣。然水寒宜清,变黄色者何故?盖寒极似土也。夫寒 
极宜见水象,水寒宜见黑色,不宜见黄。而今变黄者,以水居于土之中也。其不欲 
闻人言者,脾寒之极,其心之寒可知,心寒则胆怯,闻人言则惕然惊矣,故不愿 
闻。则治法宜大健其脾,而温其命门之气,佐之以利水之剂,则阴可变阳,黄病 
可愈矣。方用补火散邪汤∶ 
白术(三两) 附子(三钱) 人参(二两) 茵陈(三钱) 白茯苓(一两) 半夏(三钱) 
水煎服。连服四剂,而小便利。再服四剂,汗唾不黄矣。 
此方白术、人参以补其脾,茯苓、茵陈以利其水,附子以温其火,真火生而邪 
火自散,元阳回而阴气自消。阴阳和协,水火相制,何黄病之不去哉。 
此症用茵陈分湿汤亦效。 
白术(二两) 肉桂 茵陈 猪苓(各三钱) 半夏(一钱) 水煎服。 
肾疸之症,身体面目俱黄,小便不利,不思饮食,不得卧,人以为黄胆也,谁 
知是肾寒之故乎。夫肾本水宫,然最不能容水,凡水得肾之气而皆化,故肾与膀胱 
为表里,肾旺则膀胱亦旺。然肾之所以旺者,非肾水之旺,而肾火之旺也。肾火旺 
而水流,肾火衰而水积。水积多则成水臌之病,水积少则成黄瘅之 ,故黄瘅易治 
而水臌难治。如肾疸之病,不可治瘅,一治瘅而黄胆反不能痊。必须补其肾中之火, 
而佐之去湿健脾之药,则黄胆可指日而愈也。方用济水汤∶ 
白术(二两) 肉桂(三钱) 茯苓(一两) 山药(一两) 薏仁(一两) 茵陈(一钱) 
芡实(五钱) 水煎服。二剂小水大利,再用二剂,饮食多矣。再用二剂可以卧矣。再用二剂, 
身体面目之黄尽去。 
此方用白术以健脾也。然而白术能利腰脐之气,是健脾正所以健肾。况茯苓、 
山药、芡实之类俱是补肾之味,又是利湿之剂;得肉桂以生其命门之火,则肾不寒, 
而元阳之气自能透化于膀胱。况所用薏仁之类,原是直走膀胱之品,所谓离照当 
空,而冰山雪海尽行消化,何黄之不散哉。或谓发黄俱是湿热,未闻湿寒而能变 
黄也。嗟乎!黄病有阴黄之症,是脾寒亦能作黄,岂肾寒独不发黄耶。况肾寒发黄, 
又别有至理。夫黄者,土色也。黄之极者即变为黑;黑之未极者,其色必先发黄。 
肾疸之发黄,即变黑之兆也。黄至于黑,则纯阴无阳,必至于死。今幸身上发黄, 
是内以无阳,阴逼其阳而外出,尚有一线之阳在于皮肤,欲离而未离也。故补其阳, 
而离者可续耳。倘皮肤已黑,此方虽佳,何以救之哉。 
此症用加减五苓散亦佳。 
白术(二两) 茯苓(一两) 泽泻(三钱) 薏仁(三钱) 草(三钱) 肉桂(三钱) 
水煎服。 
人有心惊胆颤,面目俱黄,小水不利,皮肤瘦削,人以为黄胆之症,谁知是胆 
怯而湿乘之乎。夫胆属少阳,乃阳木也。木最喜水,湿亦水也。水湿入胆,宜投其 
所喜,何反成黄胆之病?盖水多则木泛,木之根不实矣。少阳之木,非大木可比, 
曷禁汪洋之侵蚀乎,此胆之所以怯也。胆怯则水邪愈胜,胆不能防,水邪直入胆中, 
而胆之汁反越出于胆之外,而黄病成矣。治法泻水湿之邪,则胆气壮而木得其养。 
又不尽然也,木为水浸久矣,泻水但能去水之势,不能固木之根。木虽克于土,而 
实生于土,故水泻而土又不可不培也,培其土而木气始能养耳。方用两宜汤∶ 
茯苓(五钱) 白术(一两) 薏仁(五钱) 柴胡(五分) 龙胆草(一钱) 茵陈(一钱) 
郁李仁(五分) 水煎服。二剂轻,四剂又轻,十剂全愈。 
此方利湿无非利胆之气,利胆无非健脾之气也。脾土健,土能克水,则狂澜可 
障,自然水归膀胱尽从小便而出矣。 
此症用竹茹龙胆汤亦效。 
白芍(一两) 龙胆草 半夏(各一钱) 茯苓(五钱) 茵陈 竹茹(各二钱) 白术(三钱) 水煎服。 
人有小便点滴不能出,小腹臌胀,两足浮肿,一身发黄,人以为黄瘅矣,谁知 
是膀胱湿热,结而成瘅乎。夫膀胱之经,气化则能出水,无热气,则膀胱闭而不行, 
无清气,则膀胱亦闭而不行。所以,膀胱寒则水冻而不能化,膀胱热则水沸而亦不 
能化。黄瘅之病,无不成于湿热。是膀胱之黄瘅,乃热病而非寒病也。热而闭结必 
解热,寒而闭结必祛寒。第黄瘅既成于湿热,宜解热而不宜祛寒矣。然而祛寒者, 
必用热药以温命门之火;解热者,必用凉药以益肺金之气。盖肺气寒,则清肃之令 
下行于膀胱,而膀胱不能闭结也。方用清肺通水汤∶ 
白术(一两) 萝卜子(一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一钱) 麦冬(三钱) 桑白皮(三钱) 
茵陈(一钱) 泽泻(二钱) 车前子(三钱) 黄芩(二钱) 苏子(二钱) 水煎服。一剂小便 
微利,二剂小便大利,四剂而黄瘅之症全消。 
此方虽与扬肺利湿汤大同小异,实有不同也。扬肺利湿汤,提肺之气也;清肺 
通水汤,清肺之气也。二方皆有解湿之药,而利与通微有异,利则小开其水道,而 
通则大启其河路也。 
此症用通流饮亦效。 
茯苓(五钱) 白术(三钱) 桂枝(五分) 茵陈(一钱) 木通 车前子(各二钱) 水煎服。 



卷之七

大泻门(九则)

属性:人有饥渴思饮食,饮食下腹便觉饱闷。必大泻后快,或早或晚,一昼夜数次以 
为常,面色黄稿,肢肉减削,此非胃气之虚,乃脾气之困也。夫脾与胃宜分讲也, 
能消不能食者,胃气之虚,由于心包之冷也;能食不能消者,脾气之困,由于命门 
之寒也。今饥渴思饮食,食后反饱,饮后反闷,是胃能纳,而脾不能受也。但脾不能 
受,何至大泻后快?盖脾乃湿土,既无温暖之气,又受水谷,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