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症也,谁知是发汗亡阴之死症乎。夫暑热伤心,汗自外泄,然而心中无汗也,何以
有汗?此汗乃生于肾,而非生于心也。盖心中之液,肾生之也,岂心之汗非肾之所
出乎。虽汗出亡阳,乃阳旺而非阴虚。但阴不能制阳,而阳始旺;亦阴不能摄阳,
而阳始亡。顾阴阳原两相根也,阴不能摄阳,而阳能恋阴,则阳尚可回于阴之中,
而无如其阳一出而不返也。阴根于阳,见阳之出而不留,亦且随之俱出,罄其肾中
之精,尽化为汗而大泄,试思心中之液几何,竟能发如雨之汗乎?明是肾之汗而非
心之汗也。汗既是肾而非心,则亡亦是阴而非阳矣。然则听其亡阴而死乎,尚有救
死之法在。方用救亡生阴丹∶
人参(二两) 熟地(四两) 山茱萸(二两) 北五味(五钱) 茯神(一两) 白芍(一两)
水煎服。
此方熟地、山萸、五味子均是填精补水之味,茯神安其心,白芍收其魂,人参
回其阳,此人之所知也。阴已外亡,非填其精髓,何以灌注涸竭之阴;阳已外亡,
非补其关元,何以招其散失之阳。山茱、五味补阴之中,仍是收敛之剂,阴得补而
水生,则肾中有本;汗得补而液转,则心内无伤。又得茯神以安之,白芍以收之,
则阳回阴返,自有神捷之机也。
此症用人参青蒿汤亦神。
人参(二两) 生地 麦冬(各一两) 青蒿(五钱) 北五味子(一钱) 水煎服。汗止即生,
否则无救。
中暑热极,妄见妄言,宛如见鬼,然人又安静不生烦躁,口不甚渴,此是寒极
相战,寒引神出,有似于狂,而非热极发狂也。夫中暑明是热症,何以热能变寒而
有似狂之症也?盖其人阴气素虚,阳气又复不旺,暑热之邪乘其阴阳两衰,由肺以
入心。而心气不足,神实时越出以遁于肾,而肾中阴寒之气上升,则暑自出于心之
外,流连于肺经之内矣。暑邪既已退出于心外,而心君尚恐暑邪之来侵,乃根据其肝木
之母以安神。心神入于肝则肝魂不宁,乃游出于躯壳之外,因而妄见鬼神,而妄言
诡异也。魂既外游,而神居魂室,反得享其宁静之福。况肝木原无火旺,而肾中阴
寒之气,相逼心君,正借以杜暑邪之侵,且恃之无恐,何生烦躁乎?惟是肺气独受
暑邪,火刑金而作渴,然肾见肺母之被刑,乃阴寒之气直冲而上以救肺,故口虽渴
而不甚也。然则治法奈何?散肺中之暑邪,补脾胃之土气;土气一旺而肺气亦旺矣。
肺旺可以敌邪,又得散邪之药,自然暑气难留,暑散而魂归神返,必至之势也。方
用护金汤∶
麦冬(一两) 人参(三钱) 百合(五钱) 茯苓(三钱) 紫菀(一钱) 香薷(一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
二剂即愈。
此方但补肺脾胃之气,不去救心以益寒,不去助肾以泻火,不去补肝以逐神,
而魂自归肝,神自返心者,以邪有所制,何必逐邪之太甚,正未大虚,何必补正之
太多。不可因邪居于上而下治,正轻于下而重治也。
此症用人参麦冬汤亦妙。
人参(二两) 麦冬(三两) 水煎服。
中暑热,吐血倾盆,纯是紫黑之色,气喘作胀,不能卧倒,口渴饮水,又复不
快,人以为暑热之极而动血也,谁知是肾热之极而呕血乎。夫明是中暑以动吐血,
反属之肾热者?盖暑火以引动肾火也。夫肾中之火,龙雷之火也。龙雷原伏于地,
夏月则地下甚寒,龙雷不能下藏而多上泄,其怒气所激,而成霹雳之猛,火光划天,
大雨如注,往往然也。人身亦有龙雷之火,下伏于肾,其气每与天之龙雷相应。暑
气者,亦天之龙雷火也。暑热之极,而龙雷乃从地出,非同气相引之明验乎。人身
龙雷之火不动,则暑气不能相引。苟肾水原亏,肾火先跃跃欲动,一遇天之龙火,
同气相感,安得不勃然振兴哉。既已勃然振兴,而两火相激,其势更烈,乃直冲而
上,挟胃中所有之血而大吐矣。胃血宜红,而色变紫黑者,正显其龙雷之气也。凡
龙雷所劈之处,树木必变紫黑之色,所过脏腑何独不然。其所过之胃气,必然大伤,
气伤则逆,气逆则喘。胃气既伤,何能遽生新血以养胃乎,此胸胁之所以作胀也。
胃为肾之关门,关门不闭,夜无开阖之权,安能卧哉。血吐则液干,液干则口渴,
内水不足,必索外水以救焚,乃饮之水而不快,以龙雷之火乃阴火而非阳火也。治
法宜大补其肾中之水,以制龙雷之火,不可大泻其龙雷之火,以伤其胃中之气也。
方用沛霖膏∶
玄参(二两) 人参(一两) 生地(二两) 麦冬(二两) 牛膝(五钱) 荆芥(炒黑,三钱)
水煎服。一
剂血止,二剂喘胀消,三剂口亦不渴,四剂全愈。愈后仍服六味地黄丸可也。
此方大补肾水,水足而龙雷之火自归于肾之宅。火既安于肾宅,血自止于胃关,
何必用黄柏、知母以泻火,用香薷、藿香以散暑哉。况泻火而火愈炽,必至伤损夫
胃土,散暑而暑难退,必至消耗夫肺金,势必血不可止,火不可灭,而死矣。
此症用丹蒿汤亦神。
丹皮(三两) 荆芥(三钱) 青蒿(一两) 水煎服。
中暑热之气,两足冰冷,上身火热,烦躁不安,饮水则吐,人以为下寒上热之
症,乃暑气之阻隔阴阳也,谁知是暑散而肾火不能下归之故乎。人身龙雷之火,因
暑气相感,乃奔腾而上。世医不知治法,徒泻其暑热之气,不知引火归源,于是暑
热已散,龙雷之火下不可归,乃留于上焦而作热矣。火既尽升于上焦,则下焦无火,
安得不两足如冰耶。火在上而寒在下,两相攻击,中焦之地排难解纷,两不相合,
烦躁不安,有自来也。上热熏肺,口必渴也。饮水止可救上焦之热,及至中焦已非
所宜。况下焦纯寒,冷水正其所恶,欲不吐得乎。治法不可治暑,而并不可泻火,
不特不可泻火,必须补火。盖龙雷之火,虚火也。实火可泻,虚火宜补。然而补火
之中,仍须补水以济之,补水者,补肾中之真水也。真火非真水不归,真火得真水
以相合,则下藏肾中,不至有再升之患也。方用八味地黄汤∶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山药(五钱) 丹皮 茯苓 泽泻(各三钱) 肉桂(一钱)
附子(一分) 水煎,探冷冻饮料之。一剂两足温矣,再剂上身之火热尽散,中焦之烦躁亦安,且
不思饮水矣。
六味地黄汤补水之神药,桂、附引火之神丹,水火既济,何至阴阳之反背乎。
此症用还肾汤亦效。
熟地(三两) 甘草(一钱) 肉桂(五分) 牛膝(五钱) 水煎服。
人有夏日自汗,两足逆冷至膝下,腹胀满,不省人事,人以为阳微之厥也。谁
知是伤暑而湿气不解乎。夫湿从下受,湿感于人身,未有不先从下而上,故所发之
病,亦必先见于下。湿病得汗,则湿邪可从汗而解矣。何自汗而湿仍不解耶?盖湿
病而又感暑气,自汗止可解暑,而不能解湿,以暑热浮于上身,而湿邪中于下体,汗
解于阳分,而不解于阴分耳。治法利小便以解湿,逐热邪以解暑,则上下之气通,
而湿与暑尽散矣。方用解利汤∶
石膏(二钱) 知母(一钱) 甘草(五分) 半夏(一钱) 白术(三钱) 猪苓(一钱) 茯苓(三钱)
泽泻(一钱) 肉桂(一分) 水煎服。连服十剂全愈。
此方乃五苓散、白虎汤之合方也。湿因暑病不祛暑,则湿不易消,故用白虎汤
于五苓散中,解暑利湿而兼用之也。
此症用清暑定逆汤亦佳。
白术 山药 薏仁(各五钱) 肉桂(三分) 香薷(一钱) 陈皮(三分) 人参(二钱) 茯苓
(三钱) 水煎服。
人有冬时寒令,偶开笥箱以取绵衣,觉有一裹热气冲鼻,须臾烦渴呕吐,洒洒
恶寒,翕翕发热,恶食喜水,大便欲去不去,人皆以为中恶也,谁知是伤暑之病乎。
夫冬月有何暑气之侵人,谓之伤暑?不知气虚之人,遇邪即感,不必值酷热炎氛,
奔走烈日之中,而始能伤暑也。或坐于高堂,或眠于静室,避暑而反得暑者正比比
也。是暑气之侵人每不在热,而在寒,衣裳被褥晒之,盛暑夹热收藏于笥箱之内,
其暑气未发,一旦开泄,气盛之人自不能干,倘体虚气弱,偶尔感触,正易中伤,
及至中伤而暑气必发矣。况冬时人身外寒内热,以热投热,病发必速,故闻其气而
即病也。治法不可以伤寒法治之,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