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煎服。二剂而乳如泉流矣。
此方但补气血以生乳,正以乳生于气血也。
用化乳丹亦佳。
当归 熟地 黄 (各一两) 麦冬(三钱) 山茱萸(四钱) 川山甲(一片) 菟丝子(五钱)
枸杞子(三钱) 水煎服。
连用四剂,即多乳矣。
有壮妇生产后数日,或闻丈夫之嫌,或听公姑之啐,遂至两乳胀满作痛,乳汁
不通,人以为阳明之火也,谁知肝气之郁结哉。夫阳明多气多血之腑,乳汁之化,
原属阳明,然而阳明属土,必得肝木之气相通,则稼穑作甘,始成乳汁,未可全责
之阳明也。壮妇产后,虽亡血过多,而气实未衰,乳汁之化,全在气而不尽在血也。
今产数日而两乳胀满作痛,是欲化乳而不可得,明是有郁而肝气不扬,阳明之土气
亦因之同郁,木土不相合而相郁,安得而化乳哉。治法大抒其肝木之气,则阳明
之气血自通,不必通乳而乳自通也。方用通肝生乳汤∶
白芍(五钱) 当归(五钱) 麦冬(五钱) 通草(一钱) 柴胡(二钱) 白术(五钱) 甘草(三分)
熟地(一两) 远志(一钱) 水煎服。一剂即通。
此方药味太重,治产妇似乎不宜。不知健妇抱郁,不妨权宜用之,若非少壮之
女,虽因郁少乳,不可全用。减半治之,亦不全失,又在临症时裁酌之也。
用生汁汤亦佳。
当归(二两) 川芎(四钱) 通草(一钱) 柴胡(五分) 麦冬(四钱) 白术(五钱) 甘草(三分)
熟地(一两) 水煎服。四剂必大通。
卷之十三
背痈门(七则)
属性:人有背心间先发红瘰,后渐渐红肿,此发背之兆也,最为可畏。古人云∶外大
如豆,内大如拳;外大如拳,内大如盘。言其外小而内实大也。然而痈疽等毒,必
须辨其阴阳∶有先阴而变阳者,有先阳而变阴者;有前后俱阳者,有前后俱阴者。
阳症虽重而实轻,阴症虽轻而实重;先阴而变阳者生,先阳而变阴者死。病症既殊,
将何以辨之?阳症之形,必高突而肿起;阴症之形,必低平而陷下;阳症之色纯红,
阴症之色带黑;阳症之初起必痛,阴症之初起必痒;阳症之溃烂,必多其脓;阴症
之溃烂,必多其血;阳症之收口,身必轻爽;阴症之收口,身必沉重。至于变阴变
阳,亦以此消息断断不差也。倘见红肿而高突,乃阳症之痈也。乘其肉肿初发,
毒犹未化,急以散毒之药治之,可随手愈也。发背而至横决者,皆因循失治,以致
破败而不可救,阳变阴者多矣。救痈如救火,宜一时扑灭,切勿见为阳症无妨,而
轻缓治之也。方用急消汤∶
忍冬藤(二两) 茜草(三钱) 紫花地丁(一两) 甘菊花(三钱) 贝母(二钱) 黄柏(一钱)
天花粉(三钱) 桔梗(三钱) 生甘草(三钱) 水煎服。一剂轻,二剂又轻,三剂全消,不必四
剂也。
此方消阳毒之初起极神。既无迅烈之虞,大有和解之妙。世人不知治法,谓阳
毒易于祛除,孟浪用虎野狼之药,虽毒幸消散,而真气耗损于无形,往往变成别病,
乃医者成之也。
人有背心发瘰,痒甚,已而背如山重,悠悠发红晕,如盘之大,此阴痈初起之
形象也,最为可畏,尤非前症阳痈可比。乃一生罪孽,鬼祟缠身,必然谵语胡言。
如见此等症候,本不可救。然而人心善恶成于一念之迁悔,求生无术,亦见医道无
奇。盖阳症有可救之术,阴症岂无可生之理,总在救之得法耳。大约阴痈之症,虽
成于鬼祟之缠身,然必正气大虚,邪得而入之也。设正气不虚,邪将安入。故救阴
痈之症,必须大用补气补血之药,而佐之散郁散毒之品。则正旺而邪自散矣。方用
变阳汤∶
人参(二两) 黄 (二两) 金银花(半斤,煎汤代水) 附子(一钱) 荆芥(炒黑,三钱)
柴胡(二钱) 白芍(一两) 天花粉(五钱) 生甘草(五钱) 井花水煎汁二碗服,渣再煎,服后阴必
变阳而作痛。再一剂而痛亦消,再服一剂而全愈,竟消灭无形也。
然人不致皮破血出,断不肯信,虽然先用此等之药以治发背,毋论病患不肯服,
即医生亦不肯用,或医生知用此治疗,而病患之家亦不肯信。往往决裂溃烂,疮口
至如碗大而不可收,始悔参、 之迟用矣。予既论此症,又多戒辞,劝人早服此方,
万不可观望狐疑,丧人性命。盖阳毒可用攻毒之剂,而阴毒须用补正之味。用人参、
黄以补气,气旺则幽阴之毒不敢入心肺之间。而金银花性补,善解阴毒,得参、
而其功益大,然非得附子则不能直入阴毒之中而又出于阴毒之外。毒深者害深,
又益之生甘草以解其余毒。然毒结于背者,气血之壅也,壅极者郁之极也。故加柴
胡、荆芥、白芍、天花粉之类消痰通滞,开郁引经,自然气宣而血活,痰散而毒消矣。
人有背痈溃烂,洞见肺腑,疮口黑陷,身不能卧,口渴思饮,人以为阳症之败
坏也,谁知是阴虚而不能变阳乎。夫背痈虽有阴阳之分,及至溃脓之后,宜补内不宜
消外,则阴阳之症一也。溃烂而至肺腑皆见,此乃失补之故,使毒过于沿烧,将好
肉尽化为瘀肉耳。肉瘀自必成腐肉,而腐自必洞见底里。见此等症候,亦九死一生
之兆也。倘胃气健而能食者,犹可救。倘见食则恶者,断无生意。虽然,能用参、
、归、熟亦有可生,不可弃之竟不救也。方用转败汤救之。
人参(二两) 生黄 (一两) 熟地(二两) 肉桂(二钱) 白术(四两) 当归(一两)
金银花(四两) 麦冬(二两) 山茱萸(一两) 远志(三钱) 北五味子(一钱) 茯苓(三钱)
水煎服。一剂而胃气大开者,即可以转败为功也。倘饮之而稍能健饭,亦在可救。惟恐饮之杳无
应验者,是胃气日绝也,不必再治之矣。或饮之而饱闷,少顷而少安者,亦有生机。
此方补其气血,而更补其肺肾之阴。盖阴生则阳长,阴阳生长则有根,易于接
续。而后以金银花解其余毒,则毒散而血生,血生而肉长,肉长而皮合,必至之势
也。倘日以解毒为事,绝不去补气血之阴阳,则阴毒不能变阳,有死而已,可胜悲
悼哉。
人有背痈将愈,而疮口不收,百药敷之绝无一验,人以为余毒之未尽也,孰知
是阴虚而不能济阳。夫痈疽,初起则毒盛,变脓则毒衰,脓尽则毒化矣。疮口不收,
乃阴气之虚,而非毒瓦斯之旺。世人不知治法,尚以败毒之药攻之,是已虚而益虚也,
欲其肌肉之长,何可得乎。然亦有用补法而仍未效者,但用阳分之品以补其阳,而
不用阴分之药以补其阴也。独阴不长,而独阳亦不生。痈疽至脓血已尽,则阴必大
虚,止补其阳,则阳旺阴虚,阴不能交于阳矣。阳有济阴之心,阴无济阳之力,所
以愈补阳而阴愈虚,而疮口愈难合也。治法必须大补其阴,使阴精盛满,自能灌注
于疮口之中,不用生肌外敷之药而疮口之肉内生矣。方用生肤散∶
麦冬(一两) 熟地(二两) 山茱萸(一两) 人参(五钱) 肉桂(一钱) 当归(一两)
忍冬藤(一两) 白术(五分) 水煎服。二剂而肉自长,又二剂外口自平,又二剂全愈。
此方补阴之药多于补阳,使阴胜阳也。然补阳仍是补阴之助,以其能入阴之中,
交于阳之内也。忍冬藤非特解余剩之毒,取其能领诸药至于疮口之间也。
人有背疮长肉,疮口已平,忽然开裂流血,人以为疮口之肉未坚也,谁知是色
欲恼怒之不谨耳。大凡疮痈之症,最忌色欲,次忌恼怒。犯恼怒新肉有开裂之虞,
犯色欲新肉有流血之害;犯恼怒者不过疾病,犯色欲者多致死亡。其疮口开裂之
处,必然色变紫黑,而流水之处,必然肉变败坏矣。此时必须急补气血,万不可仍
治其毒。盖前毒未尽,断难收口,复至腐烂,新肉不坚,而自涌决裂也。况发背新愈
之后,其精神气血尽为空虚,若交合泄精,遂至变害非常,舍补气血,又安求再活
乎?即补气血以些小之剂,欲收危乱之功,大厦倾颓,岂一木能支哉。故又须大剂
救之,而后可方用寒变回生汤∶
人参(四两) 黄 (三两) 当归(二两) 北五味子(二钱) 麦冬(二两) 肉桂(三钱)
白术(二两) 山茱萸(五钱) 忍冬藤(二两) 茯苓(一两) 水煎服。一剂而肉不腐,二剂而肉
自生,三剂而皮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