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桶,大战汗出,昏困一二日,而向之所恶者皆除,此法本于华佗所用,世无知者。
〔《素》〕阳明所谓洒洒振寒者,阳明者午也,五月盛阳之阴也,阳盛而阴气加之,故洒洒振寒也。(脉解篇)
上寒实反治,盖谓脉实而恶寒者设也。脉实恶寒,假寒也,故反治。
〔丹〕久病恶寒,当用解郁。湿痰积中,抑遏阳气,不得外泄,身必恶寒。
进士周本道,年近四十,得恶寒症,服附子数百帖而病甚。予诊其脉弦而缓,遂以红茶入生姜汁香油些少,
吐痰一升许,减大半。又与通圣散去麻黄、大黄、芒硝,加当归、地黄,百帖而安。
一女子恶寒,用苦参、赤小豆各一钱,为末,齑水吐后,用后药∶
川芎 南星 苍术 黄芩 酒面丸服。
上焦不通,则阳气抑遏,而皮肤分肉无以温之,故寒栗。东垣升阳益胃汤,用升发之剂,开发上焦,以伸
阳明出外,温之也。丹溪吐出湿痰,亦开发上焦,使阳气随吐升发出外,温之也,故寒栗皆愈。二者治阳
虚表寒之要
运气 恶寒有三∶
一曰火热。经曰∶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又云∶少阳所至,为恶寒战。又云∶少阳在泉,客胜
则腰腹痛而反恶寒。治以寒剂是也。
二曰风。经云∶厥阴在泉,风淫所胜,病洒洒振寒。治以辛凉是也。
三曰寒湿包热。经云∶阳明司天之政,清热之气,持于气交,民病振寒。四之气,寒雨降,病振栗。治视
寒热轻重,多少其制是也。
〔《灵》〕阴阳者,寒暑也。热则滋雨而在上,根 少汁,人气在外,皮肤缓,腠理开,血气减,汗大泄,
皮淖泽。寒则地冻水冰,人气在中,皮肤致,腠理闭,汗不出,血气强,肉坚涩。当是之时,善行水者不能往
冰,善穿地者不能凿冻。善用针者,亦不能取四厥。血脉凝结,坚搏不往来者,亦未可即柔。故行水者必待天
温,冰释冻解,而水可行地可穿也。人脉犹是也。治厥者,必先熨,调和其经,掌与腋,肘与脚,项与脊以调
之,火气已通,血脉乃行。然后视其病脉淖泽者,刺而平之。坚紧者,破而散之。气下乃止,此所谓以解结者
也。(刺节真邪篇 下同)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气积于胃,以通荣卫,各行其道。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
上者走于息道。故厥在于足,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
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六经调者,谓之不病,虽病谓之自已也。
大寒在外,留而补之。入于中者,从合泻之。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官能篇 从合治之。)
黄帝曰∶人之振寒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栗,补诸阳。
针灸 脏腑恶寒有三∶
其一取肺。经云∶振寒鼓颔,不得汗出,腹胀烦冤,取手太阳是也。其二取胃。经云∶胃足阳明之脉,
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其三取胆。经云∶胆足少阳之脉,所生病者,汗
出振寒,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
〔《撮》〕下部寒冷∶关元、肾俞。
〔桑君〕又法∶气海、中极。
〔《甲》〕振寒螈 ,手不伸,咳嗽唾浊,气膈善呕,鼓颔不得汗,烦满身痛,因为螈 ,尺泽主之。
头项恶风,汗不出,凄厥恶寒,呕吐,目系急,痛引额,头重项痛,玉枕主之。凄凄振寒,数欠伸,鬲俞
主之。
〔《密语》〕通身恶寒,筋脉拘急,十指不得近风∶绝骨(二寸半。推而上之,令气中和为解)。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治往来寒热
属性:〔《灵》〕荣之生病也,寒热少气,血上下行。(寿夭刚柔篇)
〔仲〕云∶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
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方见伤寒。)
〔海〕小柴胡加减法∶如寒热往来,经水不调,去半夏,加秦艽、芍药、当归、知母、地骨皮、牡丹皮、
川芎、白术、茯苓。如小柴胡汤与四物汤各半,名调经汤。无孕呕者,加半夏。无汗者,加柴胡。恶寒者,加
桂。有汗者。加地骨皮。嗽者,加紫菀。通经者,加京三棱、广术。劳者,加鳖甲。
〔罗〕完颜小将军病寒热间作,腕后有斑三五点,鼻中微血出,两手脉沉涩,胸膈四肢,按之殊
无大热,此内伤寒也。问之,向者卧殿角伤风,又渴饮冰酪水,此外感者轻,内伤者重,外从内病,俱为阴也,
故先斑后衄,显内阴症,寒热间作,脾亦有之,非徒少阳之寒热也,与调中汤数服而愈。
x调中汤x
白茯苓 干姜 白术 甘草(各等分)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
经云∶风气盛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
也则衰饮食,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 栗而不能食,名曰寒热。(风入皮肤为寒热。全文见风门。 栗一作失
味。)因于露风。乃生寒热。(全文见五脏)风盛为寒热。(全文见诊。)
〔河〕x解风汤x 治中风寒热,头目昏眩,肢体疼痛,手足麻痹,上膈壅沸。
人参 川芎 独活 甘草 麻黄(去节,汤洗,焙。各一两) 细辛(半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五片,薄荷叶少许,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
x防风汤x 治中风寒热。
防风 甘草 黄芩 桂枝 当归 白茯(各一两) 秦艽 干葛(各一两半) 杏仁(五十枚)
上为散,水酒姜枣煎服。
〔《脉》〕大肠有宿食,寒栗发热,有时如疟。(轻则消导,重则下之。热食承气之类,寒食见 丸
之类,并宿食门求之。)
上积聚而寒热,以积聚法治之。
〔云〕x地骨皮散x 治血中风气,体虚发渴,寒热。
柴胡 地骨皮 桑白皮 枳壳 前胡 黄 (各七钱半) 白茯苓 五加皮 人参 甘草 桂心
芍药(白条。各半两)
上 咀,每服三钱,生姜三片,水煎。
x柴胡散x 治寒热体瘦,肢节疼痛,口干心烦。
柴胡 黄 赤茯苓 白术(各二两) 人参 地骨皮 枳壳(制) 桔梗 桑白皮 赤芍药 生地黄(
各七钱半) 麦门冬(三两) 甘草(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姜五片,水煎。
〔《本事》〕有一师尼,患恶风体倦,乍寒乍热,面赤心烦,或时自汗。是时疫气大行,医见其寒热,作伤寒治
之,大小柴胡杂进,数日病剧。予诊视之,三部无寒邪脉,但厥阴弦长而上鱼际,宜服抑阴等药,予制此
x地黄丸x
生地黄(三两) 柴胡 秦艽 黄芩(各半两) 赤芍药(一两)
上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乌梅汤吞下,不拘时候,日三服。昔宋褚澄疗师尼寡妇别制方,
盖有为也。此二种寡居独阴无阳,欲心萌而多不遂,是以阴阳交争,乍寒乍热,全类温疟,久则为劳。尝读
《史记·仓公传》戟济北王侍人韩女病腰背痛寒热,众医皆以为寒热也。仓公曰∶病得之欲男子,不可得也。
何以知其然?诊其脉,肝脉弦出寸口,是以知之。盖男子以精为主,妇人以血为主,男子精盛则思室,妇人
血盛则怀胎,夫肝摄血故也。厥阴弦出寸口,又上鱼际,则阴血盛可知。褚澄之言,信有为矣。
上地黄丸,虽曰抑阴,实补阴泻阳之剂也。
〔丹〕赵孺人夜间发寒后便热,丑寅时退,起来口渴,食少无味,谷不化,腹痛而泄,倦怠。或遇事则热
燥,赤眼气壅,又不耐风寒,亦恶热。
白术(二钱) 芍药(炒,一钱) 陈皮(一钱) 黄芩(半钱) 炒柏(三钱) 炙甘草(二分)
炒芩(三分) 牡丹(三分) 木通(三分) 人参(半钱) 归身(二钱) 缩砂(三分)
煎下保和丸、实肠丸各三十丸。
吕十四孺人怒气后,寒热咳嗽,食少淋泄。
缩砂(三分) 甘草(三分) 人参(半钱) 白术(一钱半) 连翘(一钱) 陈皮(一钱)
茯苓(一钱) 姜二片,同煎。
润肺散治嗽。(方见咳。) 大柴胡汤治结热在里,往来寒热。(方见伤寒。)
有宿食者,以宿食法治之。
脏腑寒热有四∶一曰肺。经云∶脉之至也。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又曰∶肺脉微急,
为肺寒热是也。二曰脾。经云∶脾脉小甚,为寒热是也。三曰太阳。经云∶三阳为病,发寒热是也。四曰阳维。
《难经》云∶阳维为病,苦寒热是也。
运气 寒热有二∶
一曰火热攻肺。经云∶少阴司天,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