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9-医学纲目-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当利小便。下痢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大肠小肠为泄。(全文见诊。)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全文见诊病传变。) 
运气 泄泻有六∶ 
一曰土助脾湿盛而泄泻。经云∶岁土太过,雨湿流行,病溏泄肠鸣。又曰∶岁水不及,湿乃下行,民病身 
重濡泄。又云∶岁火不及,寒乃大行,土复则病 溏,腹痛肠鸣泄注。又云∶土郁之发,民病饮发注下。又云∶ 
湿胜则濡泻,治以苦温是也。 
二曰风木攻脾虚而泄泻。经云∶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冷泄溏泄。又云∶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 
洞泄,治以辛凉是也。 
三曰热泻。经云∶少阳所主为暴注。又云∶少阴之胜,腹满溏泄。又云∶火郁之发,民病注下,治以 
寒剂是也。 
四曰寒泄∶经云∶岁水太过,寒气流行,病肠鸣溏泄。又云∶太阳所至,为流泄禁止。又云∶太阳之胜, 
寒入下焦,传为濡泄,治以热剂是也。 
五曰热中、寒中泄。经云∶太阳司天之政,三之气,寒气行,民病寒,反热中注下者,是外寒内热泄也。 
又云∶长夏善病洞泄,寒中者是外热内寒泄也,治以寒热兼施是也。 
六曰燥泄。经云∶岁木不及,燥乃大行,民病肠鸣溏泄。又云∶阳明司天,燥淫所胜,民病腹中鸣, 
注泄 溏。又云∶阳明之胜,清发于中溏泄。又云∶阳明之复,腹胀而泄,治以温剂是也。 
〔子和〕昔闻山东杨先生者,治府主洞泄不止。杨初未对病患,与众人谈日月星辰缠度及风雷云雨之变, 
自辰至未,而病者听之忘其圊。杨尝曰∶治洞泄不已之人,先问其所爱之事,好棋者与之棋,好乐者与笙笛勿 
辄。 
针灸 泄泻,独取大肠一经。经云∶大肠病者,肠中攻痛而鸣濯濯。冬日中于寒即泄,当脐而痛,取巨虚上廉。 
〔罗〕治水渍入胃为溢饮滑泄,渴能饮水,水下复泄,泄而大渴,此无药症,当灸大椎。 
〔《脉》〕诸下痢,皆可灸足大都五壮,商丘、阴陵泉皆三壮。 
〔《甲》〕溏泄不化食,寒热不节,阴陵泉主之。 
〔《玉》〕治久泄泻(内天枢穴,《撮要》《摘英》同。)天枢(二寸半,灸。《摘英》∶五分,留十呼, 
灸百壮。) 
〔《集》〕自痢不止∶天极 中极 
〔世〕又法∶合谷 三里 阴陵泉 不应,取下穴∶中脘 关元 天枢 神阙 
〔东〕泄痢不禁,小腹绞痛∶丹田(灸百壮,三报之。)泄痢不嗜食∶长谷(五十壮,三报之, 
在胁脐傍相去五寸,一名循元穴。) 
〔《衍》〕石硫黄,今人用治下元虚冷,元气将绝,久患寒泄,胃脾虚弱,垂命欲尽,服之无不效。中病 
当便已,不可尽剂。世人盖知用而为福,不知用而为祸。此物损益兼行,若俱弃而不用,当仓卒之间,又可阙 
乎。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泄泻
产后泄泻
属性:〔丹〕治产后泄泻,恶露不行。此余血渗入大肠为泻,洞泄不禁,下青白黑色。用荆芥大者四五穗,于盏内烧 
灰,不得犯油火,入麝香研,汤三呷调下。此药虽微,能治大病。(方名x的奇散x。) 
x产后泄方x 
茯苓 川芎 黄芩 白术 干姜 滑石 陈皮 芍药(炒) 
上,水煎服之。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飧泄
属性:飧泄,米谷不化而完出是也。 
〔《素》〕清气在下,则生飧泄。(阴阳应象论 王注云∶热气在下则谷不化,故飧泄。东垣云∶清气在下者, 
乃人之脾胃气衰不能升发阳气,故用升麻、柴胡助甘辛之味,以引元气之升,不令下陷为飧泄也。) 
〔罗〕《内经》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又曰∶久风入胃中,则为肠风飧泄。夫脾胃,土也,气冲和以化为事。 
今清气下降而不升,则风邪久而干胃,是木贼土也。故冲和之气不能化而令物完出,所以谓之飧泄。或饮食 
太过,肠胃所伤,亦致米谷不化,此俗呼水谷利也。法当下者举之而消克之也。以x加减木香散x主之。 
木香 良姜 升麻 槟榔 人参(各二钱半) 肉豆蔻(煨) 吴茱萸(泡) 干姜(炮。各五分) 神曲(炒, 
二钱) 陈皮(五分) 砂仁(五分) 
上十一味,为细末。每服四钱,水盏半,煎至一盏,去渣,食前温服,宜加白术。 
〔河〕x白术汤x 治飧泄,风冷入中,泄利不止,脉虚而细,日夜数行,口干,腹痛不已。 
浓朴(姜制) 当归(去苗) 龙骨(各五钱) 白术(一两) 艾叶(半钱,炒熟)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八分,去渣,空心温服。 
〔垣〕凡泄则米谷不化,谓之飧泄。是清气在下,乃胃气不升。上古圣人皆以升浮药扶持胃气,一服而愈, 
知病在中焦脾胃也。《脉诀》曰∶湿多成五泄。湿者,胃之别名也。病本在胃,真气弱,真气者,谷气也,不能 
克化饮食,乃湿盛故也,以此论之,正以脾胃之弱故也。初病夺食,或绝不食,一二日使胃气日胜,泄不作也。 
今已成大泄矣。经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又云∶下焦如渎。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唯虚症不宜, 
此论其病得之于胃气下流,清气不升,阳道不行,宜升宜举,不宜利小便。《灵枢》云∶头有疾,取之足,谓阳 
病在阴也;足有疾,取之上,谓阴病在阳也。经曰∶阳病在阴,阴病在阳,此之谓也。中有疾,傍取之。傍者, 
少阳甲胆是也。中者,脾胃也。脾胃有疾,取之足少阳。甲胆者,甲风是也,东方春也,胃中谷气者,便是风 
化也。作一体而认,故曰胃中湿胜而成泄泻,宜助甲胆风胜以克之,又是升阳助清气上行之法也。又一说中焦 
元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亦缘胃气不升,故令甲气上行。又云∶风胜湿也。大抵此症本胃气弱不 
能化食,夺食则一日而可止。夫夺食之理,为胃弱不能克化,食则为泄。如食不下,何以作泄?更当以药滋养 
元气,令和候泄止,渐与食,胃胜则安矣。若食不化者,于升阳风药内,加炒曲同煎。兼食入顿至心头者,胃 
之上口也,必口沃沫,或食入反出,皆胃土停寒。其右手关脉中弦,按之洪缓,是风热湿相合,谷气不行,清 
气不升,为弦脉之寒所隔,故不下也。曲之热亦能去之。若翻胃者,更加半夏、生姜入于风药内同煎。夺食少 
食,欲使胃气强盛也。若药剂大则胃不胜药,泄亦不止,当渐渐与之。今病既久,已至衰弱,当以常法治之, 
不可多服饵也。人之肉如地之土,岂可人而无肉,故肉消尽则死矣。消瘦人有必死者八∶《内经》有七,《外 
经》有一。又病肌肉去尽勿治之,天命也。如肌肉不至瘦尽,当急疗之。宜先夺食而益胃气,便与升阳先助真 
气,次用风药胜湿,以助升腾之气,病可已矣。余皆勿论,此治之上法也。(治用升阳除湿汤之类是也。) 
〔罗〕加减木香散。(方见正条。) 
〔仲〕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方见伤寒。) 
〔河〕白术散 治飧泄脉细。(方见上条。) 
〔垣〕治泄痢飧泄,身热脉弦,腹痛而渴,及头痛微汗,宜x防风芍药汤x。 
防风 芍药 黄芩(各等分) 
上粗末。每服半两或一两,水二盏,煎至一半,温服。 
〔梅〕治水谷痢久不瘥。浓朴三两,黄连三两,锉细,水三升,煎取一升,空心服。 
〔《素》〕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生气通天论)久风为飧泄。(全文见诊法。)久风入中,为肠风飧泄。 
(风论) 
上久风入中为飧泄。经云∶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留而不去,传舍于络脉,留而不去,传舍于经, 
留而不去,传舍于输,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贲响腹胀,多 
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此久风入中为飧泄之义同也。 
洁古云∶大渴饮水,多因致水谷一时下者,宜灸大椎三五壮;或用车前子、雷丸、白术、茯苓及五苓散等 
药渗之,详见大法条。又如久风为飧泄者,则不饮水而谷完出,治法当以宣风散导之。后服苍术防风汤。 
宣风散(方见小儿痘发热条 服之大便利,服后药。) 
x苍术防风汤x 
苍术(去皮,四两) 麻黄(一两) 防风(五钱) 
上粗末。每一两,生姜七片,水一盏,煎至一半,去渣温服。如止后,服后药。 
x补本丸x 
苍术 小椒(去目,炒。各一两) 
上为细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温水下。治寒泄痢久不效者,弥佳。小儿丸如米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