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10-幼科释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呕吐。治同伤积。 

卷二发热烦躁
热有昼夜久暂之分
属性:万全曰。按郑氏全婴方所云。血热者。巳午发热。夜则凉。指小儿血盛实而言也。盖谓巳午者。心火用事之时也。 
心主血。血气行至巳午则阳气盛。阳气与正气相搏。故至期而发热。非其时者。非血热也。宜龙胆丸、地黄膏之类。海 
藏云。夜热属阴。四顺饮之类。此言血热在夜也。脉经云。小儿有宿食。尝暮发热。明日复止。此言宿食夜热也。积热 
者。久热也。疳热亦久。但兼面黄吃炭土。鼻下烂也。三因云。小儿积热者。表里俱热。遍身皆热。颊赤口干。小便赤。 
大便焦黄。先以四顺饮利动脏腑。则热去。既去复热者。内热已解。而表热未解也。当用惺惺散。表热乃去。表热去后。 
又发热者。此表里俱虚。气不归元。而阳浮于外。所以发热。非热极也。只用六神散入粳米煎。和其胃气。则阳收归内。 
身体便凉。重者用银白散。临时发热者。或由感冒而得也。 

卷二发热烦躁
寒热并作
属性:薛己曰。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寒热往来。此乃阴阳相胜也。夫阴气并于阴。则发 
寒。阳气并于阳。则发热。寸口脉微为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恶寒。尺脉弱为阴不足。阳气下入阴中则发热。阳不足 
则先寒后热。阴不足则先热后寒。阴阳不归其分。则寒热交争也。又上盛则发热。下盛则发寒。阳胜则乍热。阴胜则乍 
寒。阴阳相胜。虚实不调。故邪气更作。而寒热往来。或乍寒乍热也。少阳胆者。肝之腑。界于表里之间。阴阳之气易 
乘。故寒热多主肝胆经症。以小柴胡汤加减治之。若只见寒热。起居如常。久而不愈。及大病后元气未复。悉属阴虚生 
热。阳虚生寒。宜八珍汤。甚者十全大补汤。有宿食为病。亦令寒热。保和丸。食积既消。而寒热尚作者。肝邪乘脾。 
所胜侮所不胜也。异功散加柴胡、山栀。 
张涣曰。寒热症。有头疼汗出者。有呕吐不食者。有憎寒而反饮水者。有壮热而反饮汤者。有筋骨疼痛者。有因食 
积。寒而腹中痛。热而腹中鸣者。 
鳌按。此寒热并作。乃自为一症。故有一日两三度发。或五六度发者。非如疟之休止有时也。其疟症寒热。另 
详疟门。 

卷二发热烦躁
骨蒸热潮热余热
属性:曾氏曰。骨蒸热者。身体虚羸。遇晚而发。有热无寒。醒时渴汗方止。此乃疳病之余毒。传作骨蒸。或腹内有癖块。 
有时微痛。用化癖丸。先治脾虚宿滞。次以柴胡饮为治。仍忌鸡酒羊面毒物。 
鳌按。汤氏治骨蒸热。用生犀散、地骨皮散、七宝散、金莲饮子。殊为妥协。存参。 
有小儿热症。用表里药后。其热俱退。既乃复热者。为余热也。推其原。乃表里俱虚。而阳浮于外。阴伏于内。所 
以又发热。宜用温平药和其里。则体热自除。钱氏白术散去木香加扁豆水煎。及黄 六一汤、安神散。自然平复。 
龚信曰。热有作止。每日应时而发。谓之潮热。如潮信之不失其期也。钱氏云。假如潮热。是一脏实。一脏虚。而 
内发虚热也。法当补母而泻本脏。则愈。且如日中发潮热者。心虚也。脉为心之母。则宜先补肝。肝实而后泻心。心得 
母气。则内平而潮热愈也。医见潮热。妄谓其实。乃以硝黄诸冷药下之。下既多矣。不能禁约。而津液内竭。纵取一时 
之瘥。鲜不成疳病而身瘦也。曾氏法遇潮热症。先以百解散发表。次以当归散治之。脉实者。以大柴胡下之。虚浮数者。 
以百解散微汗之。若潮热而呕者。小柴胡和解之。 
王肯堂曰。余热者。谓寒邪未尽。传经之遗热也。仁斋曰。伤寒汗下后而热又来。乃表里俱虚。气不归元。阳浮于 
外。不可再用凉药。盖热去则寒起。古人戒之。法当和胃。使阳气收敛。其热自止。宜参苓白术散。 

卷二发热烦躁
烦躁原由症治
属性:薛己曰。仲景云、火入肺则烦。入肾则躁。夫心者。君火也。火旺则金燔水亏。而火独存。故肺肾合而为躁也。活 
人云。但烦热者。虚烦也。诸虚烦热。与伤寒相似。但不恶寒。鼻不疼。故知非伤寒也。头不疼。脉不紧。故知非里寒 
也。不可发汗攻下。当与竹叶汤。兼呕。橘皮汤。又心虚则先烦而后渴。翕翕发热。其脉浮紧而大是也。盖烦者。心中 
烦扰为内热。故属阳。躁者。肢体躁动。或踝身为外热。故属阴。外热者。无根之火也。是以为虚。在小儿当辨其HT 
煎不安。是烦。HT 不定。是躁。 
HT煎者。心经有热。精神恍惚。烦满生惊。HT 者。心经有风。烦躁惊搐也。热甚者。黄连解毒汤。轻者。导赤 
散。风热者。至宝丹。脉数而实。便闭者。神芎丸。此皆实热之治法也。若烦而头痛短气。口干咽燥。不渴者。虚也。 
四君加芎归。烦不得眠。酸枣仁汤。面戴阳。目内赤。六脉洪大。按之全无者。血虚发躁。当归补血汤。若躁而踝体。 
欲入并中。脉沉细或浮大。按之如无者。此皆阴盛发躁。宜参附汤。有回生之功也。 

卷二
伤寒
属性:汉张仲景。创论伤寒。六经分治。阴阳并观。传变不一。贵探其原。表则易治。里岂易痊。三阳为表。里症常兼。 
三阴为里。表症亦繁。病机叠出。不一其端。合并两感。欲辨难言。汗吐下法。不误则安。男妇大小。大概皆然。然而 
小儿。还须另看。脏腑娇嫩。六气未完。外邪易犯。乳食多愆。一旦病至。身热如煎。头疼骨痛。合眼赤颧。或汗无汗。 
发渴咽干。种种形症。病则相牵。谓为伤寒。宁曰否焉。然而幼稚。杂病多般。惊疳痰食。痘疹烦冤。总皆发热。躁扰 
相干。设若误认。时日迁延。如大人法。治之必偏。百十三方。立毙下咽。如是死者。良属可怜。如是死者。医罪曷宽。 
审音察色。详辨为先。内伤外感。务究其根。脉或罔据。三关细研。毋俾病势。变幻缠绵。再参疫疠。夏热春温。中风 
中湿。暑 弥漫。认病毋错。方治求全。庶几是儿。寿保彭 。 

卷二伤寒
伤寒原由症治
属性:张元素曰。凡小儿伤寒表症。有恶风恶寒者。当发表。如气盛能食。不大便。无表症者。可攻里。春主温。属木。 
身 
温当发汗。夏主长。属火。身热而烦躁。合大发散。长夏主化。属土。四季月同。当调其饮食。秋主收。属金。身凉内 
温。合微下。冬主脏。属水。身热而恶寒。是热在外而寒在内。身凉而恶热。是热在内而寒在外。热在内者。调胃承气 
汤。寒在内者。调中汤丸。凡小儿伤寒。宜根据四时阴阳升降顺逆刚柔而施治。气升浮则发之。收藏则下之。有汗发热恶 
风。脉浮缓者。风伤卫。桂枝汤。无汗发热恶寒。不当风而自憎寒。脉浮紧者。寒伤荣。麻黄汤。有汗发热恶风。脉浮 
紧。无汗发热恶寒。脉浮缓。谓之荣卫俱伤。桂枝麻黄合半汤。无汗发热。不恶风寒。脉沉洪者。可下之。更详其厥与 
不厥。量寒热浅深而治之。有汗四肢厥。脉沉微者。名阴厥。四逆汤。无汗四肢厥。脉沉微者。名阳厥。大承气汤。如 
四肢不厥。 
身热内外皆阳。不动三焦。宜凉药三五服下之。黄芩甘草汤、黄芩白术汤、黄芩苍术汤、黄芩栀子汤、连翘饮子、小柴 
胡汤、八正散、凉膈散、白虎汤、五黄散。此上中下三焦药。宜选用。中暑脉虚。背寒恶。自汗而渴者。白虎汤。身凉。 
脉紧。热在内者。急下之。口燥咽干。不大便是也。无汗。身大热者。可发汗。升麻汤、大青膏、天麻膏。有汗。身大 
热者。惺惺散、桂枝汤、解肌汤、小柴胡汤、白术防风汤。可选用。发汗者。量四时暄暑燥湿风寒。各宜春凉夏寒秋温 
冬热而发之。如身表无大热。而小便不利。是有湿热结膀胱。仍用胜湿药。白术、白茯苓之类。以利小便。则其热自退。 
伤寒咳嗽。吐清水。哽气。长出气。是肺不足也。阿胶散。面白如枯骨者。死不治。身热咳嗽吐痰者。褊银丸。若有表 
症。恶风 
寒而嗽者。惺惺散、加减鼠粘子汤。身大热。吐逆不止者。茯苓半夏汤。大吐者。当下之。消积丸。潮热有时。胸满短 
气呕吐者。桃奴丸。 
张云岐曰。小儿有寒邪。及瘟气时疫疮疹。身疼头痛。壮热多眠不语。潮热烦渴。痰实咳嗽。人参羌活汤。时气头 
昏体热。七宝散。小儿同乳母服。大人亦可用。小儿表伤寒。则皮肤闭而为热。盛即生风。欲为惊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